鐘仁輝 陸秀英
【摘 要】 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屬于非文學翻譯,在工程學術對外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譯者主體性不同于文學翻譯的譯者主體。本文首先簡單回顧了譯者主體性的核心概念,區(qū)分了非文學翻譯與文學翻譯譯者主體性的不同,并在此基礎上重點闡述了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中譯者主體性體現(xiàn)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 工程學術論文摘要;譯者主體性;非文學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4102(2020)01-0094-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摘要是學術論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關于研究背景、方法、過程、結果和結論等核心內(nèi)容的簡短陳述,有其特定的結構和文體特點?!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 7713-87)規(guī)定:“摘要是報告、論文的內(nèi)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备鶕?jù)黃國文、葛達西、張美芳(2014)論文摘要通常包括研究的主題、背景信息、目的、內(nèi)容和方法、主要研究發(fā)現(xiàn)或觀點以及研究啟示或意義等六大要素。盡管各類期刊對這六大要素的要求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但研究內(nèi)容、方法、結果和結論等摘要基本核心要素則必不可少。為了方便讀者快速獲取論文信息,摘要一般要求語言上簡明易懂,直截了當,客觀準確;結構上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長度適宜。
近年來,隨著國際學術交流進一步加強,國內(nèi)大部分工程學術期刊論文都要求附有摘要的英文翻譯。為了使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準確、嚴謹、簡潔、清晰和可讀性強,譯者對摘要語篇需從整體把握,做到術語的準確辨識、句子結構的調控、邏輯思維的條理化到靈活運用翻譯技巧和手段。本文通過對某交通運輸工程類學報的摘要翻譯進行分析,探討譯者在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中所體現(xiàn)的主觀能動性。
一、工程學術論文翻譯的譯者主體性
作為整個翻譯活動的中心,譯者對文本的選擇、理解與闡釋,根據(jù)目的讀者進行翻譯方法和策略恰當考量,都離不開其自主、自覺行為,即我們所說的譯者主體性。所謂的譯者的主體性是“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譯主體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和文化、審美創(chuàng)造性。”亦可理解為“譯者在受到邊緣主體或外部環(huán)境及自身視域的影響制約下,為滿足譯入語文化需要在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一種主觀能動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目的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北M管譯者在發(fā)揮主體性的時候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約,但另一方面,譯者在眾多因素的制約下仍然有發(fā)揮主體性的余地。
在文學翻譯中,譯者主體性更多體現(xiàn)在譯者為了翻譯的文化、文學目的,對翻譯文本、翻譯策略進行選擇,對翻譯作品注入主觀理解和闡釋,對作品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且譯者有意識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是其本質。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通過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形式翻譯出能夠讓讀者共鳴的優(yōu)秀作品。
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作為非文學翻譯的一種,有自己特定的學術群體和讀者,翻譯對象是學術論文摘要,翻譯的目的是對摘要中的幾大核心要素準確再現(xiàn),實現(xiàn)學術交流。“非文學翻譯強調的是事實,文學翻譯強調的是價值;非文學翻譯強調信息的清晰性,文學翻譯強調風格?!?/p>
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對譯文的信息準確性、邏輯的連貫性、語言結構的簡潔性等要求高,讀者大都希望能從摘要中快速準確了解到論文的核心內(nèi)容和課題成果,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就不能跟翻譯文學作品一樣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譯者需圍繞特定的學術讀者群,基于整個摘要翻譯的目的,對整個摘要翻譯過程進行全局統(tǒng)籌,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首先,譯者需對摘要語篇進行全面的了解,理清摘要語句所體現(xiàn)的核心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要對摘要語篇中出現(xiàn)的信息進行恰當梳理與再現(xiàn)。其次,為了確保翻譯結果的準確性,譯者需要對譯文術語進行規(guī)范統(tǒng)一,并在翻譯后期對譯文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以學術交流為前提,對整個翻譯過程進行把控,確保學術摘要翻譯結果體現(xiàn)準確性、邏輯性、簡潔性。
二、學術論文摘要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體現(xiàn)
由于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目的、翻譯對象及讀者群的不同,工程論文摘要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主要體現(xiàn)在術語準確辨識、句子邏輯結構重組,以及翻譯手段靈活把控等方面。下面通過實例分析在整個摘要翻譯過程中的譯者主體性如何具體體現(xiàn)。
(一)術語的恰當辨識
術語是表達一定專業(yè)知識領域概念的詞或詞組,具有系統(tǒng)性、定義性(大多數(shù)術語)、無情感色彩和修辭中性特點。術語翻譯要求精確規(guī)范。譯者在翻譯已有規(guī)范的術語時,一定要多方查證,遵守已發(fā)布的規(guī)范性文件措辭,使術語都有據(jù)可依。
在術語翻譯過程中,如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特定專業(yè)時,譯者需結合專業(yè)背景知識、網(wǎng)絡、專業(yè)詞典等準確辨識術語的譯文。如:
例1:因此引入不同重要程度因子的約束位移交換(ZCPS),并結合改進的蟻群算法和遺傳算法。
對于例中蟻群算法和遺傳算法,不了解數(shù)學或者計算機科學的譯者可能把“算法”翻譯為method,那么這個詞語是否傳達了“算法”的內(nèi)涵呢?我們可以通過查詢維基百科等專業(yè)網(wǎng)站和詞典來確定算法這一術語的翻譯為algorithm。
譯文:This paper introduced constrained position shift(ZCPS) with different importance factors,combined with the improved ant colony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GC).
例2:分析了地鐵整車空氣彈簧正常狀態(tài)下地鐵車輛的輪重減載率。
“輪重減載率”一詞在維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術語在線等常用術語檢索工具中并沒有提供直接對應的譯文。通過查閱工程類相關文獻,得出兩種譯文表達方式“wheel unloading rate”和“the rate of wheel load reduction”,如何確定哪一個更準確呢?通過檢索國際期刊發(fā)現(xiàn)“the rate of wheel load reduction”詞條選用非常少,“wheel unloading rate”較多,因此我們選擇后者使用頻率更高的詞條。
譯文:Wheel unloading rate of the metro vehicle in the normal state of the air springs was calculated.
大量的術語翻譯需要譯者根據(jù)術語所屬學科、術語特點,自覺對相關術語進行透徹的了解后再選用適當?shù)谋磉_。
(二)注重邏輯思辨,調整句子間的關聯(lián)性
工程學術類摘要具有邏輯性強的特點,譯者需要對原文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句子結構,找尋語句間的關系。英漢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在表達的時候會有明顯的差異,從詞語句式到思維邏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進行全方面的考慮。巴爾胡達羅夫在《語言與翻譯》一書中指出,“翻譯實踐中存在著非語言成分”指譯者在翻譯實踐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超出了語言學的范疇,單靠語義辨認、語法分析無法解決,而需要靠邏輯思辨來重構語句。好的譯作,特別是非文學翻譯,譯者除了要注重語法句式外,需要統(tǒng)籌上下文,對所描述事物進行邏輯梳理。在工程摘要翻譯中,邏輯思辨主要體現(xiàn)在語義選擇的邏輯判斷、句式表達的邏輯體現(xiàn)以及隱形邏輯的顯性化。
例3:以設計結構矩陣描述零部件間的關聯(lián)關系,通過n維空間的歐式距離判斷各零部件間的聯(lián)系強弱,利用密度可達原則進行零部件聚類。
將“設計結構矩陣描述零部件間的關聯(lián)關系”確定為最核心的結構,其余為次要信息,采用靈活的句式變化把原文中隱形的邏輯通過這些詞語顯性化,符合英文書寫習慣的同時也準確提煉出了摘要的各要素信息。
譯文:Design structure matrix is utiliz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nents,which are clustered 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reachable principle,by judging the Euclidean distance of the n-dimensional space.
為了滿足讀者對摘要翻譯的“期待視野”,譯者在摘要翻譯過程中對研究主題、內(nèi)容、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句型結構爛熟于心,適度調整句子之間的關聯(lián)性,從邏輯判斷、句式表達的邏輯體現(xiàn)以及隱形邏輯的顯性化等方面重構句式,在保持語句的邏輯通順的同時又具有可讀性。
(三)主動靈活運用翻譯技巧和手段
在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的過程中,先把句子的邏輯關系弄清楚,再針對摘要不同要素語句以及中英文語句表達上的差異,采用增譯、減譯、分譯、合譯等翻譯手段,把原文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表達清楚,確保語言的簡潔性。如:
例4:當支護與圍巖存在間隙時,圍巖位移增大較大,支護內(nèi)力變化不大,能為設計與施工提供更好的指導。
漢語往往會把邏輯隱藏在句子中,而英語需要通過邏輯詞體現(xiàn)邏輯,因此,在漢譯英時往往需要添加邏輯詞,理解過程應為當圍巖位移增大的時候,支護內(nèi)力卻變化不大,這里有個對比的過程,因此應該加上邏輯詞while.
譯文:When there is a gap between supporting and surrounding rocks,the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s increases greatly while the internal force of supporting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s,which can provide better guidanc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漢譯英時許多范疇詞、意義重復的詞可以采取減譯處理,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中這種現(xiàn)象也很普遍,如:
例5:隧道工程中支護與圍巖不密貼現(xiàn)象較為普遍。
In tunnel engineering,the disconnection of supporting and surrounding rocks is common.
原文中“現(xiàn)象”一詞屬于范疇詞,翻譯出來會有很明顯的翻譯腔,且不符合英文的行文習慣,因此刪除范疇詞。
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因此,除了必要的增譯、減譯外,有時需要通過分譯、合譯來保留核心謂語,實現(xiàn)信息的準確傳達。
三、結語
譯者是翻譯過程的主體,翻譯并不是兩種語言間的簡單轉換,其中蘊含著譯者主體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和對整個翻譯過程的控制。工程學術論文摘要翻譯譯者需根據(jù)摘要的語篇特點和要素,根據(jù)期刊對于摘要寫作的要求,圍繞摘要翻譯的信息準確性、邏輯性和簡潔性等要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如恰當辨識術語表達、注重邏輯思辨,調整句子間的關聯(lián)性和主動靈活運用翻譯技巧和手段等。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葛達西,張美芳.英語學術論文寫作[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
[2]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1):19-24.
[3]屠國元,朱獻瓏.譯者主體性:闡釋學的闡釋[J].中國翻譯,2003(6):8-14.
[4]陸秀英.關于讀者認識和接受譯者主體性程度的調查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8(4):103-107.
[5]徐靜晶.論非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7-8.
[6]李長栓.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7]孟令霞.從術語學角度看術語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1(2):28-31.
[8]王平.科技翻譯中的邏輯活動[J].中國科技翻譯,20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