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了解過去的一扇窗戶,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自古以來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詩作,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パ芯?,去學習。古詩教學要從小培養(yǎng),要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讓小學生初步體會到古詩中的韻味,領略古詩之美。
關鍵詞:語境;小學古詩詞;教學探究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的課程,而古詩則是學習語文的最佳途徑。根據(jù)不同的語調(diào)和語速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適用于不同的古詩。比如可以用朗讀、語調(diào)節(jié)奏等方式教學。那么如何在基于語境的前提下更好地教學小學語文古詩詞呢?本文對此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一、 巧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教學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懂得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和作用。小學生活躍性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教師如果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巧妙地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會被吸引,就會更容易領略古詩詞的含義和韻味。小學生大多領悟力不強,還無法深切地體會古詩中所透出的情感。如果教師能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小學生初步理解古詩中的情感,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能力,還能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比如,人教版語文課本中最簡單、最基礎的一首詩——《靜夜思》。有些小學生在還沒上小學之前就已經(jīng)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雖然背的很熟練,但很少有學生真正理解這首詩所傳達的意境,僅僅是背的熟練而已。所以教師就可以巧用語言語調(diào)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靜夜思》的含義。教師可以先對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情景進行一個基礎的描繪,如:“首先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床指的并不是我們睡覺的床,而是井邊圍欄的意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李白抬起頭看到柔和、靜謐的月光揮灑下來,就像是地上結(jié)了一層霜一樣?!钡刃W生充分進行了想象和討論之后,教師再進行后兩句的描述:“大家離開家時間長了都會思念自己的爸爸媽媽,李白也是一樣。他看著天上的明月,自然也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這樣通過語境的創(chuàng)設,小學生就充分理解了這首詩所描繪透露出的是李白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朗讀一遍,以深刻體會這種思鄉(xiāng)情切;或者回家試著背給爸爸媽媽聽,看看能不能引導自己的父母也理解這種思鄉(xiāng)之情。
這樣的語境創(chuàng)設很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語境創(chuàng)設來引導小學生學習古詩詞是一種高效的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升了教學效率。教師要熟練運用,引導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以達到教學目的。
二、 反復朗讀,領略詩詞之美
想要學好古詩,就必須下功夫“讀”?,F(xiàn)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如何更改如何創(chuàng)新,“朗讀”仍然是最傳統(tǒng)、最有效、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古詩的特點就是韻律和諧,句式齊整,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和鮮明的節(jié)奏,是非常適合小學生進行朗讀的。學好古詩,朗讀必不可少。小學生通過朗讀來掌握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體會古詩當中蘊含的情感,是即時、有效、簡潔的方法。教師無論教學手段再如何創(chuàng)新,也不能放棄“朗讀”。
比如,人教版語文課本中,有一首詩是賀知章的《詠柳》。教師可以先帶頭朗讀,再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睂W生先是體會到了柳樹的綠色柳條隨風擺動的情景;“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苯又鴮W生又感受到了如春風拂面般的溫暖。反復朗讀之后,就可以感受到賀知章對于柳樹的喜愛之情。描寫楊柳,著筆之處的首選自然就是細長的柳條。在溫暖的春風吹拂下,綠色的柳條迎風擺弄,就像女孩子綠色的、輕盈的裙擺一樣?!皹涓摺辈拍堋按瓜戮G絲絳”,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垂”字所傳達的意境。學生在大聲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很好地體會到了賀知章所描寫的這種意境美,感受到屬于大自然的魅力。
又或者是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教師帶領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朗讀領略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竹林外桃花三三兩兩地開放,星星點點的桃粉色在竹林的映襯下格外搶眼。春天來了,江里的水都變暖了,是鴨子先知曉的;“蔞蒿滿地春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焙訛┥祥L滿了蔞蒿,蘆葦也抽出短短的新芽,河豚就要游回來了。這樣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教師引導著學生反復朗讀,自然就能體會到蘇軾通過詩詞給我們描繪的一番美好。
反復朗讀是諸多教學手段中永不過時的方法,小學生經(jīng)過反復的朗讀才能更好地體會故事的文意,理解古詩中表達出來的情感,從而更好地進行記憶。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朗讀并不是語調(diào)平淡,毫無感情的朗讀,這樣是達不到教學效果的。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充滿感情的、抑揚頓挫的進行朗讀,才能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古詩的美。
三、 掌握語調(diào)節(jié)奏激發(fā)興趣
剛才提到,朗讀是最基礎也是最簡單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快速領略古詩詞的魅力。但是朗讀不能是平平淡淡的,應該有韻律,有情感,有抑揚頓挫。在朗讀時應該有“高低長短、輕重緩急”。古詩傳達出來的意境和感情不同,朗讀的語調(diào)也應該不同,給人的感覺自然而然也就不一樣。只有掌握了朗讀時的語調(diào)節(jié)奏,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正確領略古詩詞的意境,加深對內(nèi)容的感知。
比如,人教版語文課本中,《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詞主要是描寫無與倫比的西湖風光,強調(diào)了“風光不與四時同”。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則有著別樣的意境。對于韻律,大部分學生朗讀起來可能都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里的誤區(qū)就是認為只要有了停頓就是韻律了。但其實不是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出抑揚頓挫的情感,聲調(diào)要有往上揚的,也要有往下沉的。這樣才能讓人切實體會到“映日荷花別樣紅”那種特有的意境和美感。掌握了抑揚頓挫,充滿情感的語調(diào)之后,學生再次朗讀時就能感受到與只是單純的停頓的區(qū)別和差異了。這樣的朗讀才是更感染聽者,打動人心的朗讀。借助語調(diào)分明、抑揚頓挫的結(jié)構(gòu)來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特有的美,增加他們的情感體會,在朗讀中學習,在學習中朗讀。
四、 利用音樂輔助教學
古詩詞是具有韻律的,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詞的韻律來搭配合適的音樂,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體會古詩詞的韻律。小學生的感覺都是很直觀的,搭配上音樂來進行古詩詞的朗讀,學生更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朗讀也會更有節(jié)奏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有時候,教師也要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教學相融合。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師就可以播放一首輕柔、舒緩的音樂,再讓學生隨著安靜、輕柔的音樂進行朗讀,體會詩中“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描寫的波光粼粼,云霧迷蒙的美好景象。
又或者是課本中的《望廬山瀑布》,教師可以播放一首節(jié)奏較快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朗讀,感受到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磅礴,體會瀑布的壯觀之美。教師再帶領學生反復朗讀,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所表達的氣勢,幫助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師有時候適當?shù)亟Y(jié)合多媒體教學,搭配語境教學古詩詞,效果也許是意想不到的。音樂結(jié)合語境,更能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體會古詩詞所傳達出來的各種情感。
五、 通過朗讀提升學生語言表達分析能力
古詩詞中的意境是無法用語言準確描述的,只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何讓小學生通過語境的創(chuàng)設來感受古詩詞的美,向來是一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師應該通過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己感知這種“朦朧的美”。具體來說,就是對古詩中的關鍵詞進行分析,體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理解了之后,學生才能更好地對古詩詞中的意境進行領略。
比如,語文課本中,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為什么作者要用“勝”這個字,這個字妙在哪里,如果換成“日出江花紅似火”,意境和表達的情感是不是還和原詩句一樣,又差在哪里等等。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準確無誤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關鍵詞的分析則是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學生進行了討論分析之后,教師再進一步做出解釋?!凹t勝火”表達出的已經(jīng)是這一抹紅色比火還要紅;如果引用“紅似火”的話,意思就是說跟火的顏色差不多,無法突出日出的壯觀和絢麗。這樣讓學生分析比對之后,學生再進行這首詩的朗讀,情感就到位了很多,更能體會到江南的無限風光。
所以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對古詩詞中的關鍵詞進行一定的討論分析,再把分析的結(jié)果融入詩詞里,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美,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通過古詩詞的朗讀和研究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對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六、 結(jié)語
古詩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星,以精練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果能夠合理地運用語境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體會古詩詞文化的魅力所在,通過古詩詞對我們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有更深的體會,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都是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1]史佳躍.探究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J].讀與寫,2019,16(31):249.
[2]胡俊麗.小學語文古詩詞賞析教學策略探究[J].魅力中國,2019(35):111-112.
[3]易瑞凡.小學語文古詩詞賞析教學策略探究[J].魅力中國,2019(35):152-153.
[4]王杰.小學語文古詩詞賞析教學策略探究[J].魅力中國,2019(29):170.
[5]謝海艷.小學語文古詩詞賞析教學策略探究[J].魅力中國,2019(27):169-170.
[6]趙絨.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策略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9(7):71.
[7]張三祿.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2019(8):108.
[8]潘曉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2019(7):4.
作者簡介:張國斌,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