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彩
摘 要:體育游戲是開展小學生體育教學的有效手段,將游戲化教學法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體育活動參與主動性。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經驗,探討游戲誘導下小學體育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游戲誘導;小學體育;教學策略;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非常關鍵的成長時期,這個階段學生的玩心較大,任何科目的學習都可以與學生的成長特征相結合,即應用游戲誘導的方式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體育教學有其特殊性,將體育與游戲相結合有著極高的契合性,這需要教師在探索實踐中挖掘價值,提高效率。
一、體育游戲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的價值
(一)游戲誘導下有助于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
小學生普遍貪玩好動,喜歡充滿趣味的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游戲活動,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各種互動與學習中營造良好的教與學氛圍,保障教學質量。
(二)游戲誘導手段有助于豐富體育教學的形式
長期以來,小學體育教學不受重視,教師將其作為常態(tài)化的大講堂,只注重教育成績,忽略學生的體驗感受,于是導致整個活動參與過程與學生缺乏互動性,學生的體育學習體驗感較差。以游戲誘導的手段豐富體育教學形式,增強趣味性,學生才能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激發(fā)興趣,增強體驗,在體驗中提高自覺主動性,更利于體育知識的掌握[1]。
(三)游戲誘導手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精神
體育活動具有競技性的特點,在競爭的狀態(tài)下,學生能夠促進自身更快更高效地掌握學習技巧和體育知識,并在努力拼搏中逐漸培養(yǎng)自身的體育運動精神和堅強不息的毅力,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非常重要。
二、游戲誘導下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要點及策略
(一)游戲誘導下小學體育教學應用要點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層次為其設計針對性的體育游戲。眾所周知,體育游戲的設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提高身體素質,構建高效課堂[2]。這就要求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具體的特點、興趣愛好來設計游戲。比如低年級學生肢體協(xié)調能力較差,力量相對較小,那么一些適用于高年級學生的前手臂小推車、拔河比賽以及跳繩接力跑的游戲就不適合低年級學生,教師要意識到重在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運動意識,增強體育興趣,以簡單易學為主,可在課堂上穿插如老鷹抓小雞、警察抓小偷等游戲,讓學生參與其中,逐漸認識到這些游戲的競爭過程其實是體育能力的形成過程,以玩耍的心態(tài)進行體育運動,為后續(xù)更系統(tǒng)的體育技巧學習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要提高游戲應用的實效性,絕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游戲在體育教學的應用中有其特有的價值,并非是體育教學的目的,所以教師要提高游戲應用的實效性,將游戲更多地融入在具體的體育項目上。比如學習足球的基礎知識和練習技巧時,教師可以設計頂球跑、帶球過障礙等游戲,在訓練跑步時,為了避免田徑運動的枯燥感,也為了一定程度上增加難度,教師也可以設計跑步障礙賽的活動,以鍛煉學生運動能力為主,游戲絕不能喧賓奪主。
(二)游戲誘導下小學體育教學實施策略
1.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游戲教學模式
在體育教學課堂上教師巧妙應用游戲的誘導作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促進學生逐漸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保證游戲的誘導作用最大程度發(fā)揮,因此,在游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上,教師必須下足功夫,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比如在小學生的跳繩練習中,如果應用傳統(tǒng)的反復練習跳繩方法進行教學,學生不但會感到疲憊,還會產生枯燥感。為了避免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教師可將跳繩訓練創(chuàng)新為有趣的跳繩接力活動,在練習后組織比賽的方式,增強趣味性與競爭性。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配給小組學生一根長繩,先由各自訓練,逐漸培養(yǎng)學生組內的默契程度。待學生逐漸掌握技巧并有一定的默契后,開始組織比賽,每組第一位學生出發(fā)后,向甩繩學生的左側轉,沿路返回,后續(xù)的學生跟上,小組連續(xù)性保持最長,就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這樣的配合訓練過程學生更能感受到趣味,同時從玩耍中獲得跳繩的技能,鍛煉自身體力。
2.充分利用教學游戲,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
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與教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自覺投入其中,提高學習效率。例如雙腳跳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青蛙過河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動物世界中,想象一只只青蛙排隊過河的場景,同時也聯(lián)想青蛙雙腳跳時的特點,思考應用在人身上時應掌握的技巧,逐漸形成一種自我技術,投入實踐。這樣的過程學生有直接的畫面感,更能激發(fā)興趣,掌握技巧的學習程度也更高。再比如接力跑步的訓練,為了增強一種體育游戲畫面感的直觀性,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體驗感,教師可以在原有接力比賽的基礎上細化流程與規(guī)則,讓學生專注做好比賽前的準備。如混淆男女生并以一對一的方式排列,共分為A、B、C、D四組,比賽的流程則以交叉式進行,以積分統(tǒng)計勝利的次數(shù),獲勝的團隊給予一定獎勵,積分少的團隊則要做原地蹲起進行懲罰,游戲性與競爭性兼顧,更能讓學生享受游戲樂趣,掌握交接技巧和跑步技巧的同時,逐漸體會到體育運動中團隊配合的重要性,形成可貴的體育精神品質[3]。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游戲與體育兩者間聯(lián)系密切,有著極高的契合度,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利用游戲的形式發(fā)揮誘導教學作用,不但能激發(fā)學生體育參與興趣,提高積極性,還能更快速地將學生帶入練習的狀態(tài),自覺掌握運動技巧,提高體育技能,促進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最終保障小學體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姚紅利.淺論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1(1):82-83.
[2]葛長春.淺析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方式[J].運動訓練學,2015,5(3):111-112.
[3]李偉順.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校體育學,2015,5(2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