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磊磊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歷史教學開始應用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這一模式的提出推動了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提升了高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某一學科的知識,以獲取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本文主要對其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實踐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實踐策略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方式可以充分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其自主能動性,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和記憶歷史學科知識。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使用合適的策略將研究性學習融入課堂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其愛上課堂氛圍,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提問,奠定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基礎
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立足于轉(zhuǎn)變課堂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由教師進行引導,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歷史知識,加深理解。在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對教材知識中不易理解的地方進行發(fā)問,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和見解,并讓學生自主討論解決,最后教師進行解答。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夠幫助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究歷史知識,在提問當中突破思維的限制,對歷史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比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身為教師,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是教師應盡的責任。歷史是一門具有時代藝術感的學科,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個人獨立思維的培養(yǎng),在學生提問中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面對歷史的時候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例如,教師在講解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時,可以與其他文明古國進行對比,使學生思考,為什么四大發(fā)明誕生于中國?并鼓勵學生對四大發(fā)明的誕生背景進行提問,組織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跳出思維局限,分享個人的想法,在討論中產(chǎn)生新知,深化自己對四大發(fā)明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向?qū)W生提問,使學生進行思考:如果四大發(fā)明沒有被阿拉伯人帶到歐洲,中國的科技能否領先于歐洲?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如果對于四大發(fā)明引入歐洲的過程不太了解,便無法準確回答這個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向?qū)W生講解四大發(fā)明傳入歐洲的過程,以及后來中國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使學生全面充分地了解歷史,培養(yǎng)其歷史的橫向和縱向思維。
二、營造課堂氛圍,促進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實踐
歷史知識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探討和學習,一個知識點所涉及的時代和國家都不是單一的,歷史的脈絡錯綜復雜,需要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學習,才能更加清晰地學習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首先需要激發(fā)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愛好,才能夠引起學生對歷史主動積極地探究和學習。這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不僅會對枯燥的歷史知識失去學習熱情,還會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不利于歷史課程教學的進行。教師在上課時,應當增加幽默的成分,將乏味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味,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認真地投入到課堂之中。此外,教師還要給予學生課堂的參與感,使學生有提問的機會,并耐心進行解答,使學生有課堂的主體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梭倫改革》這一課時內(nèi)容時,可以進行課堂模擬,情景重現(xiàn),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勢選擇扮演不同的角色,明確當時的社會背景主要有平民、新興工商業(yè)階層以及奴隸主貴族這三個階級,并且還需要有一位同學扮演官員進行仲裁,使學生根據(jù)教材知識和教師所提供的素材進行模擬。教師要在課前安排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在模擬中可以代表不同階層向仲裁者進行課本以外內(nèi)容的講解,感受當時社會階級的不同,深入了解梭倫改革的背景與內(nèi)容等。這樣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活的歷史,產(chǎn)生對課堂學習的熱情,并且鍛煉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全面性的發(fā)展。
三、了解學生生活,找到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切入
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和教授,作為教師,應該使學生意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學習知識是為生活所服務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將歷史理論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融合。歷史的理論知識只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抽象性總結(jié),教師應用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對歷史和生活的關系進行探究,使學生主動意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歷史。
例如,教師在教學“歷史文化遺產(chǎn)”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了解的文化古跡進行舉例,教師對其做出全面的講解,使學生充分領略歷史文化的魅力,也能夠?qū)處煯a(chǎn)生一種崇拜感,增強其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激發(fā)其求知欲。教師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活中遇到的歷史現(xiàn)象,使學生在游覽古跡時能夠想到歷史,是歷史教學效果一種成功的體現(xiàn)。
在新時代的高中歷史教學中,轉(zhuǎn)變課堂模式,使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對歷史知識進行主動的探討,成為學習的主動求知者,是新的教育趨勢。教師有責任將研究性學習積極地融入教學之中,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以提升教學質(zhì)量,促進高中歷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