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徐艷
【摘要】音樂可以直擊聽者的心靈深處,形成情感共鳴。小學音樂課堂要在追求情感與審美融合的過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破解教學中的困境。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樂怡情,激發(fā)兒童情感共鳴;豐富活動、以情審美,提高兒童審美品質(zhì);聆聽思考、以聽促思,豐富兒童審美體驗等方式,實現(xiàn)情美交融的理想追求。
【關(guān)鍵詞】情美交融 音樂 情境 審美體驗
音樂教育是最能夠直觸心靈的教育,擁有滋潤心靈的力量。在傾聽音樂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受到其中所表現(xiàn)情感的感染和影響,即所謂的“動情”。換言之,音樂在情感的共鳴中,可以直擊人的心靈。
因為音樂的這一特點,筆者以為,應該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將“聽、視、唱、動”融合,通過音樂的熏陶,以情與景的交融來調(diào)動孩子的感官,讓音樂課堂呈現(xiàn)出“情美交融”的特點。
一、尷尬的現(xiàn)狀:“情美”課堂的現(xiàn)實阻礙
柏拉圖說:“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碑斍暗男W音樂課堂教學充斥著快餐式的流行音樂和應付考試的教學“套路”,比如每堂音樂課都是先進行基本練習(節(jié)奏或練聲),教師范唱后,就學唱歌譜、朗讀歌詞,最后填唱歌詞;再比如有時候,教師在欣賞一首歌之前,對背景材料或作者生平經(jīng)歷的介紹比較籠統(tǒng),如果學生想深入地了解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這首歌(樂)曲時的意圖,其學習的愿望往往不能得到滿足。這些老套、枯燥的教學方法使音樂課變得死氣沉沉,限制了音樂課堂的活力,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破局的可能:“情美”課堂的有效途徑
我們都知道,音樂教學過程的順利完成是以學生的積極情緒為依托的,教師要以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感受、興趣與需要等作為判斷依據(jù),對教學行為進行調(diào)整。在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積累中,筆者對于“情美交融”的課堂目標有了日漸清晰的認知,也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實踐。具體而言,就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和探索,在入情尋美中,走向“情美”課堂的更深處。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樂怡情,激發(fā)兒童情感共鳴。
情境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基于這一認識,同時結(jié)合前期教學的經(jīng)驗,筆者將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作為“情美”課堂的主要路徑。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讓“樂”與“情”“美”交融,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音樂活動中,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讓音樂教學更有趣、更有效。
在教學六年級欣賞課《歡樂頌》時,正好學生的語文課本中有與貝多芬相關(guān)的《月光曲》一文。教學中,筆者利用課文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將孩子們帶到200多年前的歐洲,讓他們和貝多芬一起走進盲姑娘的小屋,同時播放《歡樂頌》并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引導他們隨著音樂構(gòu)建一個想象的世界。孩子們很快進入狀態(tài),盡情地享受著經(jīng)典音樂作品的無窮魅力。
再比如,在教學二年級教材中的《小花貓和小老鼠》律動時,筆者創(chuàng)設(shè)了貓捉老鼠的情境,讓學生模擬小花貓捉老鼠的情形,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通過思考、討論,孩子們在表演時身子輕輕律動,連聲音也是隨著身體的起伏忽強忽弱,非常好地表現(xiàn)了小花貓捉老鼠的情形。我問孩子們,為什么要這樣表演呢?孩子們說:“小花貓捉老鼠的時候,走路可輕了,要是把地板踩得咚咚響,老鼠早就逃光了,小花貓就會捉不到老鼠的?!痹谒麄兪煜ち苏麄€動作之后,我播放了《小花貓和小老鼠》的音樂伴奏,孩子們立刻扮演了小花貓和小老鼠,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音高等,有了活潑、適當?shù)闹w動作,也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
2. 豐富活動,以情審美,提高兒童審美品質(zhì)。
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說:“音樂的本質(zhì)在于對情感的反映,對音樂的學習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情感過程——審美體驗?!敝挥械玫綄W生情感體驗共鳴的音樂課堂,才能豐富學生審美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品質(zhì)。
在欣賞樂曲《第六田園交響曲》時,筆者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體驗,從樂器的音色去感受描繪的場景。第一次聽《田園》,學生們感受到了活躍在田園間的歡樂氣氛,似乎貝多芬在譜曲時是看到了田園的美麗風光,是對這些美麗事物的贊美與歌頌;再一次聆聽樂曲,分段欣賞,學生們感受到的不只是歡樂,還有一種無法比擬的感覺,似乎自己也是其中的一草一木,隨樂曲擺動,隨樂曲歌唱;第三次聽,隨著《田園》樂音的跌宕起伏,學生們又對貝多芬的人生經(jīng)歷倍感同情。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在聽中學會審美,精神得到愉悅。
3. 聆聽思考,以聽促思,豐富兒童審美體驗。
音樂美學認為,音樂藝術(shù)是善于表現(xiàn)情感的,我們在傾聽音樂的時候,很容易受到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感的感染和影響。對于音樂體驗來說,不識樂譜的“譜盲”并非就是“音盲”,所以,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訓練具有鑒別能力的聽覺,培養(yǎng)學生擁有合格的“音樂的耳朵”。說到底,“情美”音樂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有對音樂的熱愛,要對歌曲有理解力,并通過自己的感受,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在創(chuàng)編校園情景劇《農(nóng)場趣事》時,筆者和學生一起商量音樂的編排問題,有學生建議將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前半段用在節(jié)目的開頭,通過感受其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要素,充分體驗音樂本身的空靈與美妙,表達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這正是學生活學活用的生動體現(xiàn),他們通過聽來理解、表達對“情”對“美”的感受。
音樂教育不可能使每一位學生成為音樂家,但是我們應該關(guān)注到音樂的人文價值,“情美交融”的課堂將會引領(lǐng)學生向著美好人生而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實小集團城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