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提中學學政治課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深入理解新課改內核,明確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指導作用;創(chuàng)設問題設計情境,把握契機鼓勵學生挖掘合作潛能;制定有效的合作規(guī)則,提升學生的合作水平;選取時機優(yōu)化技能,指導學生的合作方式;開展特色評價,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關鍵詞】中學 政治課 合作學習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B-0131-02
中學政治課堂開展合作學習實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在中學政治課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有目的、分階段、重成效地開展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提中學學政治課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深入理解新課改內核,明確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指導作用
合作學習不應任由學生毫無目的地隨意進行,而應在任課教師的精心指導下有秩序地開展。因此,教師應深入理解中學政治新課改內核,明確自身在合作學習中應發(fā)揮的指導作用,以及所承擔的監(jiān)控責任。
(一)教師明確在合作學習中應發(fā)揮的指導作用。合作學習要產生積極效果,教師在其中對學生的指導應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導學生提升合作技能。在日常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應有目的、有意識地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設置合作學習的問題和任務,逐漸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并與個別性格內向學生在課前談心談話,讓其放松心情,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二是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在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困難,教師作為參與者,應適時給予啟發(fā)和指導,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主動走近各組,調動所有感官敏銳發(fā)現各小組成員的困惑,以幫助學生順利開展合作學習實踐活動。如遇與預設不同的見解,教師要靜心傾聽、主動思考,進而合理解決。
(二)教師承擔對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責任。因中學生的合作技能與自控能力不足,教師在合作學習實踐中不可作旁觀者,而應對合作學習的全過程承擔監(jiān)控責任和輔助作用:第一,糾正偏差。當學生的小組活動偏離主題時,教師應主動關注并及時引導,將學生活動引回原本的主題。第二,消除錯解。學生在開展合作討論中,對課程內容可能會產生錯誤理解,這需要教師注意觀察每個小組的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消除各種錯解,以防錯誤在小組成員中蔓延。第三,應對冷場。即使教師在合作學習實踐開展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課堂中小組合作討論仍可能面臨冷場局面,此時,教師應迅速想出辦法給予幫助,可指導活動技能,可啟發(fā)成員思考,也可鼓勵成員表達,以促進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第四,避免依賴。因不同學生的能力、態(tài)度、主動性等存在差別,有的學生在合作實踐中可能會依賴本組組員。教師在課前應告知學生個體參與小組合作需承擔的責任,在課中適時引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參加合作活動。
二、創(chuàng)設問題設計情境,把握契機鼓勵學生挖掘合作潛能
心理學家認為,一切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合作學習中,師生可依托課程學習知識共同策劃小組的探究題。提出問題前應創(chuàng)設問題設計情境,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提出恰當并具備創(chuàng)新挑戰(zhàn)性的題目。也可以提出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某些困惑。
比如,筆者在八年級《依法行使政治權利》一課中設計“小明的經歷”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幫助“小明”的過程中共同成長。筆者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小明在上學途中看到有人因單位施工未蓋好井蓋而摔傷。小明報警并向警察建議:應該馬上在施工現場周圍放置警示標志,提示路人避開。教師知道后稱贊小明能主動建言獻策行使政治權利,小明感到驚訝又驕傲。教師借此契機鼓勵學生發(fā)揚主人翁精神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積極行使公民的政治權利。教師還可以就身邊的社會熱點新聞如大閘蟹滯銷、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針對這些社會熱點問題模擬向有關部門提建議。各組集思廣益,討論行使政治權利的途徑,為國家建設與管理出謀劃策,培養(yǎng)了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又如,筆者在高一經濟生活《影響價格的因素》一課教學中,課前安排學生分組調查南寧市幾大影院在國慶黃金周上映的三部主流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在標準廳、巨幕廳、豪華 VIP 廳分別放映時的票價情況,并繪出價格變動走勢圖。課上請各小組代表展示本組繪制的價格走勢圖,并作對比分析。此時,教師設問:如果巨幕廳的電影票供不應求,價格會不會高過豪華 VIP 廳的票價?如果巨幕廳的電影票供過于求,價格會不會低于標準廳?為什么?此時,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結合繪制的走勢圖展開小組討論,由小組長收集歸納的結論,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活動學生明白,商品價格的波動并不是任意的、不受限制的,供求關系只能影響價格,價格波動背后是價值在起決定性作用。學生從而認清“價值決定價格”的本質,進而推導出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增強了自身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此外,教師可從學生喜愛的電影入手,設計調查活動,遵循“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增強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三、制定有效的合作規(guī)則,提升學生的合作水平
(一)合理分組,高效合作。為了順利、高效地實施合作學習,筆者在學期初調整好實驗班級小組成員的座位,并注意合理性:一是人數要合理,每組 6~8 人,若人數過少則不利于發(fā)揮合作的效用,若人數過多在課堂上則難以集中就座討論。二是分組遵照“組內互補、組間均衡”的規(guī)則,考慮性別、個性、興趣、能力等因素的合理搭配,以確保合作學習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三是小組成員可以相對固定,有利于成員間彼此熟悉,互相協作;也可以定時調整或重新組合,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習與不同特質的成員交流合作。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合作氣氛。在中學政治課開展的合作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的討論營造寬松和諧的合作氣氛。在這其中,教師應平等參與到學生的合作討論中,并及時發(fā)現和傳輸相關信息,為各小組間創(chuàng)造對話交流氛圍,也可適時激起各組間的公平競爭,從而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及成果給予有針對性的積極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經過自覺合作和自主探究努力得出的一切有益成果,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同時,基于關愛一切學生的教育本質,教師還要細心觀察和耐心幫助各小組里學習困難的學生及專注力不足的學生,促進他們與同組成員共同進步。
四、選取時機優(yōu)化技能,指導學生的合作方式
(一)選取適合的問題和時機。政治教師可考慮將課本知識與班情學情有機結合,選取適合的問題、時機和場合應用合作學習。較容易的問題,只需學生個人自主學習或教師面對全班教學;而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或是緊貼國內外時政熱點的問題,可考慮合作學習方式,以此吸引學生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進而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例如,在高一政治生活《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選取恰當的問題,尋找合適的時機創(chuàng)設實踐的機會:課前,筆者下發(fā)導學案,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預習,并指導學生編寫和排演情景劇;課中,筆者根據學科特點播放視頻和音頻,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并且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達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
(二)優(yōu)化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在合作學習實踐中,政治教師引導學生用已有經驗或師生共同探尋新的方法,優(yōu)化合作的方法和技能,讓學生將這一方法和技能潛移默化及深遠持久地內化為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這樣除了在課堂上熟練運用合作學習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也會增強合作意識主動與人合作,體驗優(yōu)化合作帶來的成果,既可提高學習能力,也將受益一生。比如,在合作前,要給自己的合作小組起個有激勵意義的名字;在合作中,要善于發(fā)揮每個成員的特長;在合作后,小組要集中在一起積極反思本輪合作的得與失,爭取下回合作收獲更大的進步。
五、開展特色評價,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開展特色評價可以給合作學習以積極的導向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往往能抓住最有吸引力的閃光點并達到閃耀全場的效果。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增加了自信,而且還提升了合作意識。
比如,在八年級《誠實守信》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設以小組為單位書寫誠信倡議的隨堂作業(yè),當場派各小組代表宣讀后,再請學生上臺給出特色評價—— 講出閃光點。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實現了政治課要求知行合一的目標。此外,筆者將此作業(yè)延伸到課外,要求每個孩子回家向家長宣讀誠信倡議并請他們給出特色評價,進一步弘揚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又如,筆者在高一政治生活《政治生活:自覺參與》一課中布置了“爭做合格公民”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拍攝視頻,現場采訪,查找材料,收集學校周邊環(huán)境、社會治安、交通路線、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不良現象,力求內容真實、取證合法,小組整理后寫出合理化建議,由班委匯集后交給人大代表,并給出特色評價—— 講出閃光點。設計這一活動能使學生自覺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爭做正確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的合格公民,用實際行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約翰遜.合作學習[M].伍新春,鄭 秋,張 潔,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
[2]韋舒瑩.“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說課稿[J].中學教學參考,2010(5)
[3]李曉瑩.論中學政治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1)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