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作為人類文化星河中燦爛的一顆星星,語言簡練,卻意味深長,因其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以及歷史底蘊而備受推崇。時至今日,古詩依然在教育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當今古詩教學中存在死記硬背、模板式偽鑒賞等問題。古詩教學應當回歸詩趣,讓學生真正徜徉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中,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
關鍵詞:古詩教學;詩趣;表現(xiàn)方式
一、 詩趣的幾種表現(xiàn)方式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千百年來,這些優(yōu)秀詩篇就像中華民族的脈搏,撞擊著我們的心靈,陶冶著我們的情操。在中國古代,詩人學者們常常用“趣”論詩。所謂詩趣,就是詩中所包含的意趣。詩趣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美感因素。袁宏道認為,“趣”是這世界上最難被世人認識的。他把“趣”比喻成山上之色,水中之月,認為“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一種微妙的感受。當詩中描寫的人物、事物、景物都能夠做到傳神有致,姿態(tài)宛然,就可以說這首詩有了詩趣。史震林曾經說過,“趣者,生氣與靈機也?!庇性娙さ脑娨话愣紩ㄟ^不同尋常的表現(xiàn)方法描寫出對象的靈妙與生機所在,表達出詩人新穎、獨特的感受。
(一)詩趣之“趣”,在于情趣
嚴羽曾經提出,詩中有“別趣”,強調以詩言情,必須別有一番情趣。司徒空對于詩趣的理解則是應當強調詩的“韻味”,強調將情感寓于靈動的藝術形象之中,使詩中意象生動且耐人尋味。因為簡單空泛的情緒,如哈哈大笑、號啕大哭這樣的情感宣泄,雖然真實但可以說是無“趣”可言。詩是抒發(fā)心曠神怡或感極而悲的性情,簡單的語言難以表達,只有利用鮮明且豐富的意象去言情,詩才具備靈氣。如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卑炎约旱某罹w寓于生動且具體的“月落”“烏啼”“霜”“鐘聲”等意象之中,富有情趣且耐人尋味,讓人只通過對意象的想象就能夠感受到詩人孤寂卻又清冷的情感。再比如韋應物的:“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边@首詩中沒有人,只描寫了充滿野趣的大自然,但我們讀著讀著,卻似乎看到詩人一直淡然立于邊上,眼中帶著欣喜。這些詩中包含著具體表象,含蓄且富有生機,可謂“詩趣”十足。
(二)詩趣之“趣”,在于真趣
一首詩若是矯揉造作,“為賦新詞強說愁”絕難以引起讀者共鳴的。只有詩人自然的情感宣泄,才能產生靈妙動人的情趣,即詩之真趣。袁枚曾經在《隨園詩話》中表示,熊掌、豹胎等珍貴食材不如自然的蔬菜更能勾起食欲,見多了富貴艷麗的牡丹、芍藥,反而野山葵的清新更讓人眼前一亮,所謂“味欲其鮮,趣欲其真”,越是真實自然的情感,越能夠觸及人們柔軟的內心深處。本人對這一見解深有同感,矯揉造作的詩讓人不知所云,直抒胸臆具有詩趣的詩,能給人以真實自然的審美感受。比如杜甫《春望》一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融合了詩人對國破家亡的真切感受,寫眼中所見,抒心中所感,濃烈真摯的愛國之情溢于詩表。又如南唐后主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皆是詩人歷經人世間滄桑后,抒發(fā)來自內心的愁緒。這些詩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靈,流傳至今,經久不衰。再如唐代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僅僅四句話,28個字,就描摹出一幅生動的兒童垂釣圖景,兒童小心翼翼擔心魚兒被路人驚跑的樣子躍然于紙上。作者一定是目睹過此番景象,才能寥寥數(shù)言就描繪得如此精妙,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為之驚嘆。富有詩趣的詩就是這樣,仿佛渾然天成,毫無雕琢的痕跡,往往只言片語便讓讀者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奧妙。
(三)詩趣之“趣”,在于理趣
中國古代的詩壇上,以言情詩為多,但也少不了倫理之詩的身影,這類詩的詩趣所在在于理。哲理本就蘊含在生活事物中,許多平凡的事或物中都富含哲理。錢鐘書先生將這類詩的特點概括為:“物秉理成,理因物顯。”中國詩壇上最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當屬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借助廬山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體現(xiàn)哲理的古詩還有陸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過游覽山西村之時的經歷,表達出事情很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xiàn)轉折的哲理,語言簡潔,但內涵豐富。詩之理趣,不在于能夠表達多么細致入微、詳盡深入的哲理,而在于通過日常所見事物,以簡單卻新穎的比喻的方式,哲理之趣表達無遺。
二、 古詩教學如何回歸詩趣
古詩教學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而應當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鑒賞與記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古詩的趣味所在。對古詩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詩的內容本身,因為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本就可意回而難以言傳。教師還應當指導孩子去了解包括作者的生平、古詩所采用的藝術手法以及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內容,多種形式啟發(fā)引導,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讓他們體會學習古詩的樂趣。
(一)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
我們應當都知道,一般情況下,古詩都是作者根據(jù)親身經歷創(chuàng)作出來的,不同的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這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便學生對古詩進行理解。
比如幾乎每位學生都十分熟悉的《游子吟》,這是一首贊頌母愛之作,通過描寫母親為游子密密地縫制衣服,盼望游子早日歸來的景象,歌頌母愛?!芭R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僅僅從古詩的字面意思來看,這應當是年輕的游子即將外出求學,臨走之前看到母親縫制衣服的場景有感而作,或者是游子在外求學時回想起臨行前母親縫制衣服的景象。很多同學都會按照這樣的想法去理解,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實際上,《游子吟》這首古詩作于詩人孟郊當上縣令,接母親來到身邊侍奉時創(chuàng)作出來的,而不是母子分別之后或分別過程中。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和孟郊的家庭背景以及早年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于貧寒的家境,孟郊本應當早早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侍奉父母雙親,但偏偏天不遂人愿,孟郊的仕途非??部?,直到五十歲時,才做了一個小官。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了解古詩的真實創(chuàng)作背景,當學生們了解了這首詩真實的創(chuàng)作背景,難免會聯(lián)想到家中父母照顧自己的場景,從而對這首詩產生共鳴,真正理解這首詩的內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意思。
(二)引導學生了解作者采用的手法
古詩一般都比較精簡,短短幾行,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這是由于詩人在創(chuàng)作古詩的時候常常會運用起興、用典等手法,用簡潔的語言對一些典故、古詩進行概括,融入詩內容中,以達到更生動地表達某種情感或愿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詩中采用的手法以及涉及的典故,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對古詩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加深記憶。
比如李白的《行路難》里面有兩句“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是引用了姜太公釣魚以及伊尹乘舟夢日的典故。姜太公在被重用之前,曾經做過屠夫、做過生意人,但都做得不太成功,直到他72歲,在渭水垂釣時遇到了周文王,周文王欣賞他的才華,他才做了周朝的太師,實現(xiàn)了自己的抱負。伊尹原本是一個奴隸,地位低下,前途渺茫,直到有一天,他夢見自己乘著一條船從太陽和月亮旁邊游過,結果第二天,伊尹遇見了商湯,商湯對于伊尹十分重用,不僅在他生前十分倚重,還在他死后以天子的禮儀對他進行下葬?!缎新冯y》這首詩作于天寶三年,當時李白仕途不順,失意、悲憤、困頓等情緒交加于他一身,但他想到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又重新燃起了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和宋愨一樣,乘長風破萬里浪,直掛云帆濟滄海。這兩個典故給這首古詩增添了一抹傳奇的色彩,是整首詩的轉折點,對這兩個典故的理解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當時的心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感受詩中之趣為所在。
(三)引導孩子融入詩境讀出情趣
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造成學生認知失調,讓其欣然走進古詩。然后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將重音、平仄、節(jié)奏等音韻知識引入課堂,引領學生從古典詩歌的聲律角度去誦讀,用朗讀再現(xiàn)詩歌外形上的特質。比如在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語》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杭州西湖四季美景,并輔以教師動情的介紹,讓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走進了古詩。此時,在理解詩題意思、了解詩人生平后,可通過自讀、范讀、引讀、接力讀等多種形式把古詩讀正確、流利,并在這基礎上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梢岳世食雎暤刈x,低唱慢吟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古詩教學更要引導學生借助看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搜集資料、想象、看圖等多種形式漸入詩境,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讀出情趣,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收獲。比如,教學《飲湖上初晴后語》時,在借插圖和注釋理解詩句的大體意思后,可以引導孩子閉眼想象:“假如你現(xiàn)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陽光照耀著整個西湖,放眼望去,你會看到什么呢?”“此時下起了蒙蒙細雨,請用心感受,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通過想象、交流、品味,學生不難感受到,一天之中,西湖的美景變化多姿。這時,再圖文并茂地介紹西施,學生就能品味到晴天的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濃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妝)。在詩人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一樣美!這樣情趣共生,有感情地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 結語
古詩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其語言之優(yōu)美,內涵之豐富,無論是在文學方面,歷史方面抑或是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方面,對我國青少年的教育都可以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讓古詩教學回歸詩趣,避免死記硬背、模板式偽鑒賞,避免出現(xiàn)古詩僵化記憶,讓學生真正徜徉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中,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
參考文獻:
[1]盧曉寧.古詩教學應回歸詩趣[J].語文天地,2019(34):32-33.
作者簡介:
鄭珍惠,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鼓樓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