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貽高
摘 要:小學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是打好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F如今,許多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幼兒園時期便開始學習各項技能,尤其到小學時期,就開始給孩子補各門學科,就為了學生能夠在學習上遙遙領先其他人。實際上,家長急切給孩子補課的行為也體現出希望孩子能夠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然而,在小學時期給孩子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總是強制性補課,這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只會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時而其反厭倦學習。因此,在小學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應當以科學的方式一點一滴滲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僅讓他們在校園中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夠在生活中堅持好的學習習慣。讓多樣性、趣味性、科學性的高效學習習慣從小學生開始培養(yǎng),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熱愛學習,點亮他們的生命在學習中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階段;學習習慣;培養(yǎng)策略
小學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階段,而一個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往往在小學時期培養(yǎng),對于他們未來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式有著不可替代性作用。有的小孩,從小學上課就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常愛講話、搞小動作、不肯認真聽講,這樣的學習習慣若定型對今后的學習難免會愈加困難。而有的小孩,上課時不動如松,乖乖聽講,積極回答老師問題,認真寫好每一份作業(yè),這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則有利于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知識也會愈加認真。作為教師,身上的任務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樹立獨立人格和形成良好價值觀。二小學作為學習的啟蒙階段,教師更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校園中認真學習,珍惜每一刻學習的時光;在課后認真復習、預習,為學習而刻苦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在于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思考和踐行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策略,上課教導學生認真聽講、讓學生多閱讀、多思考。
一、學習習慣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熱衷于給小學生補課,但是學生成績仍然難以提高。這種拔苗助長式成長,對于有的孩子有益,對于有的孩子只會增加壓力甚至是厭倦學習。而那一部分補課仍然無法提高成績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自身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更多是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沒有意識到良好學習習慣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他們往往更多的強調的是讓孩子努力學習,甚至是強迫孩子學習。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學生從被迫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自愿學習,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習才會事半功倍。而學習習慣對小學生的成長重要性如何能看出呢?
以教師布置的寒暑假作業(yè)為例,有的學生放假后就每天定時定量完成寒暑假作業(yè),能夠盡快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而有的學生則一放假只顧著玩,等到將近開學才匆匆忙忙趕作業(yè),這樣交上來的作業(yè)不僅質量差,而且對學生復習一學期知識毫無益處。由此可見,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復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新知識;而壞的學習習慣,則使學生在玩樂中忘掉所學知識。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從小合理的、科學的學會安排自己學習計劃。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
1.讀書交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理解能力較差,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而閱讀既可以擴寬學生的視野,也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提高理解能力和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除此之外,閱讀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有很大助力,語文考的不僅是課內知識,也考學生的閱讀理解、寫作,閱讀就是提高學生理解文字、分析文字、領悟作者情感、提高寫作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大部分家庭往往只重視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而忽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而教師就應當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豐富精神世界,看到不同世界的精彩。而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適當在教學計劃中增添讀書交流會課程。
以小學二三年級為例,以童話故事為主要閱讀材料,教師可組織同學們每周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一起分享其中的一篇故事并說出自身的理解,學習故事中主人公優(yōu)秀品質。面對小學的不同年級,教師可適當以不同閱讀材料為主,培養(yǎng)學生從閱讀當中理解與分析作者情感,學習不同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而每周的閱讀讀書交流會,更能夠使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習慣閱讀后今后也會自覺閱讀書籍。
2.巧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旨在于使學生會學習,更在于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培養(yǎng),不僅只是在學習當中發(fā)揮作用,而且在學生認識世界、理解世界中發(fā)揮不可替代性作用,學會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待事情有自身獨特的看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學會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思考問題,表達自身看法。作為一名教師,則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巧設課文內容,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理解課文,去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本中《詹天佑》一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挖掘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解決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課文,在看課文中思考問題,在找答案中增強自身理解能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離不開教師的循循教導。教師在教學計劃中增添閱讀的專項內容,可幫助學生培養(yǎng)閱讀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中巧設問題,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因此,要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當構建具有趣味性、科學性、多樣性的課堂,使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生命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許敏玲.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7,0(19):23-23
[2]廖武春.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相關研究[J].學苑教育,2017,0(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