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蘭 王紅妹 俞瑋 袁小波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許多跟實際生活有關的化學知識,而化學又是以實驗為基礎,帶有“魔術”色彩的趣味化學實驗,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小學生,我們無法向他們解釋清楚大部分化學實驗原理,他們只要獲得與生活相關的最淺顯的化學知識和概念。過去通過語言不能將實驗效果直觀展現(xiàn)給學生,也難以教學,導致教師不愿教,無法很好地教學,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鞍喟嗤ā睆V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為小學科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增添了無窮魅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班班通”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班班通”的建設和運用,無疑給農(nóng)村小學科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班班通”設計一些“現(xiàn)象課本外,原理課本內(nèi)”的趣味化學實驗,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化學紅綠燈教學
教學過程:由現(xiàn)實中的紅綠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出今天的實驗內(nèi)容。但是今天所有的過程都將是在“班班通”下做這個實驗。打開“班班通”設備,把我們要做實驗的藥品分別投影介紹給學生看,并且通過幻燈片展示介紹這些藥品以及注意事項。實驗開始時,往錐形瓶中加入100ml水,再用藥匙往錐形瓶中加入靛青胭脂紅,震蕩錐形瓶觀察,我們觀察到錐形瓶中溶液變藍了。接著,分別在另兩個燒杯中加入適量D-葡萄糖和適量氫氧化鈉,溶解完全后倒入錐形瓶,震蕩錐形瓶觀察顏色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綠了。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一會兒顏色又變了,變成紅色了,又變成黃色了。我們?nèi)襄F形瓶的瓶塞,上下震蕩錐形瓶,然后把錐形瓶靜置在桌面上,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溶液的顏色由綠色變成紅色再變成黃色。
教學效果:由于整堂課都是在“班班通”的幫助下完成的,每個學生都能非常清楚地觀察到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jié),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學生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大屏幕,生怕會漏掉什么一樣。最后學生自己做實驗的部分,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對比平時只是跟他們講理論課的課堂,本堂課的氣氛活躍多了。
二、藍瓶子實驗教學
教學過程:先通過幻燈片展示本實驗的實驗原理。教師在“班班通”條件下進行演示實驗。學生觀看教師的實驗。首先在錐形瓶中加入100ml水,再用藥匙加入適量葡萄糖和亞甲基藍粉末,震蕩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然后在燒杯中加入氫氧化鈉粉末,加水溶解,把所得溶液倒入錐形瓶中,注意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再次震蕩錐形瓶,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最后把錐形瓶放在桌子上靜置一會兒,觀察顏色的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亞甲基藍溶液變藍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震蕩,溶液變成無色,再次震蕩,溶液又變成了藍色。
教學效果:這個實驗,教師沒有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只是通過“班班通”展示教師演示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的,雖然學生沒有自己動手做實驗,整堂課都只是在看,但整堂課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氣氛比較活躍,課堂結束后還意猶未盡。并且在最后講解實驗原理的時候,由于跟前一個實驗的原理很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三、當氣球遇見橘皮教學
教學過程:課前請幾個學生幫教師吹好氣球放在桌子上。上課時,直接教師演示實驗。首先讓學生觀看教師如何進行實驗。教師先徒手剝開橘子,用手將橘子皮的汁液擠出,使其滴到吹好的氣球上,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此時我們發(fā)現(xiàn)當橘子果皮上的汁液滴到氣球上時,氣球會爆炸。在這個時候,我開始通過幻燈片出示該實驗的原理,學生更容易理解。最后讓學生自己體驗實驗的樂趣。
教學效果:本實驗所需要的橘子和氣球在生活中比較容易找到,實驗步驟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可行性非常大。在實驗前也有個別同學知道橘子皮的汁可以使氣球爆炸,但是為何會使氣球爆炸卻不是很清楚。通過本堂課的教學,學生基本了解了這個實驗的原理。而且整堂課學生都積極參與實驗。在最后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時候,女生也克服心理上的恐懼積極進行實驗。
總而言之,“班班通”輔助教學,使聲、圖、像、情境與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等諸多手段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立體化、多方位的小學科學趣味化學實驗教學形式;運用“班班通”教學,能讓學生在實驗中更好地觀摩和正確操作,提高科學創(chuàng)造能力,愛上科學。課標鼓勵農(nóng)村小學科學開展實驗教學,開展化學實驗教學可以讓小學生在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加深對化學知識的了解。在農(nóng)村小學,“班班通”設備運用比較廣泛,因此使用“班班通”進行化學實驗的教學,在農(nóng)村小學科學教學中有著極高的可行性。并且,化學實驗教學在農(nóng)村地區(qū)的良好使用具有很多優(yōu)點,可以改變農(nóng)村小學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教育和監(jiān)護人的文化水平要求較低,對學生的厭學問題有所改善,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