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旦
虞永平教授曾說:課程在兒童的生活和行動里。我園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緊跟微課程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探索班本化微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確立行動方案——解讀童心
(一)課程產(chǎn)生的契機
1.內容從興趣而來
一場初夏的大雨過后,天氣放晴了,小三班的孩子在戶外活動時觀察到了小山坡上的泥土:泥土為什么都變成一粒粒的?洞洞里有什么東西?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教師決定讓孩子帶上工具來到小山坡尋找答案。至此,孩子與洞洞的故事就開始了!
2.內容從經(jīng)驗而來
經(jīng)過一個假期的時間,中二班的孩子再次觀察土豆時,發(fā)現(xiàn)原本長得高高綠綠的土豆苗,開始傾斜,開始發(fā)黃。這是為什么呢?為了更好地了解土豆,課程就此展開了。
(二)把契機轉為課程
在眾多有價值的內容中如何進行選擇與利用,需要教師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研究他們的興趣,研究他們的需要。
1.教師與幼兒對話
(1)分享交流
中一班的孩子在一次在游戲后的分享交流中,對于蝸牛的眼睛產(chǎn)生了爭論。就這樣,關于“蝸?!钡恼n程價值點就出來了——蝸牛有沒有眼睛?它的眼睛在哪里?
(2)調查分析
大班下學期,孩子對于小學非常感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調查表的形式,來了解孩子的問題。根據(jù)孩子的問題和需求,可以開展相應的活動,比如,《我心中的小學》《小書包的秘密》。
教師要與幼兒進行集體、小組、個別的對話,了解幼兒的興趣點、興奮點、關注點和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與能力情況。同時通過圖文記錄、照片、錄像等方式,來了解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情況。
2.教師與自己對話
秋風吹過,散步時地面上飄落的一片片小小的樹葉,引起了中三班孩子的注意。為了支持孩子對葉子的探究學習,班級的教師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梳理幼兒園內的自然資源——葉子。于是有了班級的審議,圍繞孩子需要什么、教師可以提供什么、做什么以及分析孩子核心經(jīng)驗的發(fā)展。
班級審議很大的層面上是教師自我的審議,教師通過與幼兒對話、觀察記錄幼兒的情況,通過與同班教師梳理活動的目標、內容、過程等進行自我審議,也就是與自我的對話,結合《指南》,以此來分析幼兒學習所需要的支持,如,幼兒的需要、資源的分析等,并進行梳理,形成文本。
二、班本化微課程的實施途徑——尊重認同
(一)微課程的預設——解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大一班的孩子玩起踩影子的游戲,還有幾個孩子玩起了手影游戲。在游戲中,孩子對影子迸發(fā)出無限的熱情。利用談話活動,教師在班里做了個小調查,問孩子關于影子想了解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孩子各抒己見:哪些東西有影子?影子是怎樣產(chǎn)生的?影子喜歡在哪里?
活動1——找影子
孩子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樹、滑梯、小花……這么多的物體都有自己的影子。原來被陽光照射到的物體都有自己的“影子”朋友。
幼兒的學習與經(jīng)驗:幼兒在前期經(jīng)驗的積累下由影子游戲引申到了影子,并對影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找影子”的游戲中,幼兒通過觀察找到了許多物體的影子。
教師的思考與支持:抓住孩子的興趣點,以“哪里有影子”引導幼兒探究“影子形成”的過程,讓幼兒在游戲中明白有太陽光就會有影子。
活動2——影子能藏起來嗎?
孩子通過探究,站到了墻角、滑滑梯底下、大樹底下……
幼兒的學習與經(jīng)驗:幼兒自主進行探究,以自己的身體做實驗來驗證猜測,最后他們知道用物體蓋住影子是沒辦法讓影子藏起來的,只有物體遮住光,影子才會消失。
(二)實時觀察,應對突發(fā)問題生成的課程新內容——解決新問題
活動1——晚上會有影子嗎?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不只有太陽光能照射出影子,晚上在燈光的照射下,也能出現(xiàn)影子,從而得出結論:只要光源直接照射到的物體就會出現(xiàn)影子。
活動2——影子會動嗎?
通過投票發(fā)現(xiàn):9個小朋友認為物體不動,影子也會動;27個小朋友認為物體不動,影子也不會動。孩子決定通過實驗來驗證:用木樁擺放滑梯影子的輪廓。實驗發(fā)現(xiàn):影子挪動了位置,都不在原來擺的記號上了。原來,光源位置不斷移動,固定物體的影子也會隨之發(fā)生移動變化。
活動3——有趣的皮影戲
光和影還能玩什么?孩子通過調查問卷,借助爸爸媽媽的力量找到了一些答案,發(fā)現(xiàn)“皮影戲”是寫得最多的一項。帶孩子了解了一些皮影戲的小知識后,他們意猶未盡,在區(qū)域游戲中也嘗試著自己做一做、演一演。
三、結語
關于“影子”的這一系列探索活動闡釋了班本化微課程開展的一般流程。時代在進步,理念在更新,孩子在行走,我們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前行,在生活中挖掘孩子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形成微課程。就像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所說的: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