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卿
【摘要】生物科學作為初中教學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教師應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世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關鍵詞】初中生物 科學素質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103-01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生物課程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科書的重新開發(fā)是個性化發(fā)展、選擇、篩選和組合的過程,它是教師了解課程標準,了解學生的需求,透徹理解教科書,然后在把握課程標準與教科書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合理處理教科書的基礎,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教材的再開發(fā)具有獨特的課程觀,可以充分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應綜合考慮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yǎng),進一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基于初中生物學素養(yǎng)的提升策略。
一、當前生物教學中存在問題狀況
當前,一些生物學教師在教學中背離生物科學的實驗精神,很少開展實驗實踐活動,無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學習意識和參與熱情。甚至在課堂上仍然使用灌輸式教學,不能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因此無法啟動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也無法改善課堂教學氛圍。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的探索和實踐能力以及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不利于取得良好的生物教學效果。
二、中學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培養(yǎng)策略
(一)激發(fā)好奇心并探索科學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們永恒不變的特征。沒有好奇心就沒有學校?!苯處煈Wo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以“制作酸奶”為例,酸奶是初中學生的常見乳制品,以酸奶為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對酸奶制作進行一些小實驗,讓學生充分了解酸奶制作的全過程。首先,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分組,并采用合作小組進行實驗。一方面,實驗室設備有限,另一方面,實驗小組也可以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3-4人一組應該是合適的,器具負責人一名,器具檢查負責人一名,對酸奶制作過程的熟悉程度負責人一名,對酸奶制作過程的檢查負責人一名,這樣就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其次,教師應根據(jù)酸奶的制作過程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當牛奶溫度降至約36-38攝氏度時,添加酸奶并攪拌均勻。之后,立即將容器蓋好并密封,發(fā)酵過程在42-45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進行。發(fā)酵時間約3-5小時。最后,讓學生互相檢查發(fā)酵結果,以檢查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了,他們將對其他小組的結果發(fā)表評論,如果不成功,請讓小組重復實驗,另一組將指出問題和錯誤。
(二)利用知識和技能發(fā)展了解世界的能力
學習生物科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了解周圍世界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三)鍛煉科學思維,掌握科學探究方法
科學對兒童的最根本啟示是對思維方式的啟發(fā)。教師應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學設計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科學教學的設計應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一猜想假設一制定計劃——實施探究一一展示交流——擴展創(chuàng)新。在第一個步驟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認真提問,并為探究活動做準備。在第二個步驟中,希望學生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出預測或做出假設性的闡述。在制定計劃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提供關于假設的活動的總體思路,并為下一次科學驗證做準備。在實施探究環(huán)節(jié)時,教師應從目標、方法、步驟、分工、注意事項、時間等方面人手,并處理“釋放”與“接受”之間的關系。在第五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意循序漸進,注重多次交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教師分配任務,讓學生擴展思維和創(chuàng)新方法。
(四)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師將學生科學分組后,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溝通和交流空間,增進彼此的合作情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探索意識,達到生物教學的實際效果。同時,在將集體學習應用于生物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選擇適合學生且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以避免出現(xiàn)偏離實際生活范圍和學生對接受知識的理解的問題。
例如,在講授“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課程中,學生更具有積極性,因為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接觸這些植物。教師可以及時向學生提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具體生長環(huán)境嗎?它們有什么特點?一系列的教學問題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地思考和討論這些課堂問題,知識的認知大大提高了生物學教學的有效性。
(五)接軌生活實際,掌握科學原理
圍繞著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展開的系列知識教學,最終達成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或者糾正在生活中常見的錯誤習慣。情境設計如下:分析“冰箱腸炎”的資料,“冰箱腸炎”是指在冰箱冷藏環(huán)境下,有些嗜冷菌、霉菌仍能大量繁殖,隨著未加熱透的食品進入結腸后會引起炎癥,導致人體出現(xiàn)腹痛、腹瀉和嘔吐等癥狀。冰箱是一種必備的家用電器,人們對冰箱使用的認識都是基于生活習慣,而學生則可以基于科學,從科學的角度去解讀冰箱的正確使用方法及原理。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與家長一起對冰箱進行一次徹底的“革命”,并養(yǎng)成正確使用冰箱的習慣。這既能提高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鍛煉其表達能力,也能將知識落實到生活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結語
總之,本文主要闡述了目前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初中生物科學素質的策略。在新形勢下,初中生物學教師應充分結合初中生的人格特征和學習能力差異,制定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它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生物科學素質,從而顯著改善和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田樹青,王新基于核心素質的生物學教學方式的思考[J].生物學通報,2018(03):52-53.
[2]仇義清.淺析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實驗課堂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1(32):6
[3]趙晨穎.淺析初中生物課堂的設問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00(0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