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的本質是什么呢?創(chuàng)造的本質就是合作。什么是合作?一件事情必須由兩個人以上完成就叫合作,就這么簡單。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做成,就必須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不是合作,以客戶為中心、以目標為中心,才談得上合作。
合作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合同,就像某公司剛簽的一單兩三百億的合同,基本上把未來所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都涵蓋在這個合同里。合作另外還有一種合同,叫不完全合同,最常見的就是雇傭合同。他把你招過來,不管你的雇傭合同是一頁紙還是十頁紙,基本上給你一個工作范圍,一個頭銜,不會有太多其他的細節(jié),比如:到底做什么事情?要做成什么樣?我會怎么獎勵你?這些其實都是在以后開展工作的時候再確定。所以這個合同在本質上是一個不完全合同。
合作也分為部分合作和全面合作,部分合作就是半信半疑、將信將疑的合作。而全面合作就是全心全意、沒有任何保留的合作。這種全面合作,才是我們做企業(yè)追求的境界。
與部分合作和全面合作相關的,就是你工作的時候是看著說明書干,還是按照ABCD來干,英文全稱是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超越職責要求)。按照說明書來工作,其實更多時候是在算賬,做這個事情是賺了還是賠了;但要是基于對企業(yè)使命、愿景、價值觀的認同來工作,那么只要是對企業(yè)好的,我就做,我不會被任何工作說明書所限制。
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一個企業(yè),能干的人都是最早加入公司的人。我創(chuàng)辦的三個企業(yè)都驗證了這一點,我們企業(yè)的這些干部都是最早就一起打拼出來的。
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在早期都為組建團隊而發(fā)愁,對此可以總結成“三個shu”:
第一:熟人,一定要找身邊的熟人、朋友、同學、親戚。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找人的方法。
第二:俗人,也就是平常人,但一定要找有饑餓感的平常人。
第三:淑人,也就是品德好的人。才能不好還可以換崗位,但是品德不好替換的成本卻很高。在初始團隊里,成員的品德或者人品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只能找平常人,那你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聚焦:做的事情聚焦,關注的點聚焦,決策也要聚焦。
戰(zhàn)斗中有一個方法叫“三三制”,是說以三個人作為一個小組,一個擅長進攻,一個擅長防守,一個擅長掩護,如果其中之一戰(zhàn)死,就和其他打散的小組再形成一個新的小組。經過驗證,它的確能提高組織管理效率,節(jié)省很多的成本。我把這個方法用在企業(yè)中,將三個酒店合成一個,三個酒店的銷售一起做,后來逐漸形成了以3作為基本單位來管理業(yè)務。
這帶來了一個好處,首先是人力上省出了一筆錢,然后公司又可以拿著這筆錢雇傭更好的員工,比如原來三個店長,這樣一調整,就縮成了一個店長。三三制這筆賬算下來不得了,當時兩三個店省出很多的人力成本,這樣一個小的組織機構變革,就有這么大的效果。
那些最優(yōu)秀的員工,既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最靈活的,更不是最有經驗的,他們的成功靠的是累積微小進步的復利原理。他們的身上都有躬身入局的優(yōu)良品質和挺膺負責的擔當。
而觀察那些績效和滿意度經常墊底的人,他們或許專業(yè)水平不差,工作也做了不少,但他們缺的是躬身入局的品質和挺膺負責的精神。
躬身入局者更可貴的地方,不只是對自己的業(yè)務或者自己下屬的業(yè)務深入其中,即使不在自己職責范圍的事務,他們也能積極發(fā)揮影響力,提供建議和方法。不論在什么崗位上,都能把自己當做“組織的主人”。這種全局觀和責任感,其實就是一種領導力,如果每位管理者都發(fā)揮這種領導力,組織就能擁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
躬身入局、挺膺負責是對管理者行動力的要求。真正的行動是深入業(yè)務場景,和客戶、下屬在一起,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克服困難、共同面對挑戰(zhàn)、共同承擔責任。身為管理者,時刻不能忘記對“自己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什么角色”這個核心問題的思與行。
我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喬木型員工”,這樣的員工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看問題有格局,做事有責任,愿意學習,所以成長很快,慢慢成為企業(yè)的棟梁之材。
喬木型員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際工作中通過賽馬賽出來的。從員工自己的角度來講,是靠躬身入局才能磨礪成才的,既不被困難難倒,也不被短期利益所誘惑。
在企業(yè)這個賽道上,不進則退,絕對沒有養(yǎng)尊處優(yōu)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