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本研究采用三種測量工具,針對邊疆民族地區(qū)大學新生的英語詞匯量開展接受性詞匯測試,從量的角度考察新時代普通大學新生的詞匯能力。測試結(jié)果表明,在建設(shè)“一帶一路”和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學新生存在詞匯量不足的問題,但可以達到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為了確保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進行,文章從學生、教師和高中英語教學三方面提出詞匯教與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大學新生;英語詞匯量;詞匯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4-0006-05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ree measuring tools are used to test the receptive English vocabulary size for ordinary freshmen in the frontier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examine the freshmen's vocabulary compete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and the new era, college freshmen have a lack of vocabulary, but they have reache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freshmen; English vocabulary;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一、研究的緣起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chǔ),在語言學習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在英語學習中,英語詞匯的重要性已被眾多研究證實并得到了外語語言學界的認可,英語學習者的詞匯水平歷來也是教學改革考察的重要內(nèi)容和依據(jù)。
國外學者在英語詞匯能力的測量及測量工具的設(shè)計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例如,將英語詞匯分為接受性詞匯(詞匯的寬度/廣度)和產(chǎn)出性詞匯(詞匯的深度)兩大類,將英語詞匯能力的測量分為接受性詞匯測試(詞匯寬度測試)與產(chǎn)出性詞匯測試(詞匯深度測試)兩個維度。最有代表性的接受性詞匯測量工具是Nation[1]設(shè)計的 Vocabulary Levels Test(詞匯等級/水平測試卷,簡稱VLT),被公認為判斷學習者詞匯量大小的較規(guī)范測量工具,還有Nation和Beglar在2007年推出的Vocabulary Size Test(詞匯量測試卷,簡稱VST)。產(chǎn)出性詞匯測試工具以Paribakht和Wesche[2]設(shè)計的詞匯知識量表(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簡稱VKS)和 Nation[3]設(shè)計的產(chǎn)出性詞匯測試卷最為著名。
我國英語詞匯能力的相關(guān)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桂詩春是最早對我國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進行接受性詞匯量調(diào)查研究的學者,并且在80年代和90年代,我國實施了兩次全國范圍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新生詞匯量調(diào)查。進入21世紀,特別在高中新課改之后,針對大學新生英語詞匯能力的研究有所增加,但是多以重點大學的新生為研究對象,很少關(guān)注地方本科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新生[4],專門針對地方本科高校非英語專業(yè)普通大學新生開展的詞匯能力研究更是少見。
總體來說,新時代高中畢業(yè)生的英語基礎(chǔ)和英語能力較之前都有明顯的提高,大學新生理應(yīng)具備較高的英語詞匯起點。但是在中國語境和現(xiàn)行高考制度下,經(jīng)過長達“三個月”的假期,準大學生們由于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減少或停止,其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xiàn)磨蝕現(xiàn)象,其中詞匯是最易磨蝕的英語知識[5]。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們發(fā)現(xiàn),大學新生普遍存在詞匯量積累不足、語言使用效率低、語言輸出不暢等問題,已經(jīng)明顯地影響到大學英語的正常教學。筆者曾在5年間進行三次“大學新生英語學習需求”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詞匯量不足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最大困難。基于此,本研究在建設(shè)“一帶一路”和新時代的背景下,針對邊疆民族地區(qū)大學新生的英語詞匯量進行調(diào)查與分析,并基于測試結(jié)果探討英語詞匯的教學策略。
二、研究設(shè)計與實施
(一)研究問題
通過不同測量工具,判斷邊疆民族地區(qū)非英語專業(yè)B級班的大學新生(高考英語筆試成績在60-119分之間)的英語詞匯量是否達到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地處我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qū)的廣西民族大學英語班B26、B33、B40和B47的204名大學新生為測試對象,測試對象由文理科學生、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學生、漢族學生和少數(shù)民族生構(gòu)成,在入學后的一個月間先后進行三種形式的英語接受性詞匯測試。
(三)研究實施
接受性詞匯測試是估計語言使用者的詞匯總量。Nation[6]認為,用接受性詞匯測試方法對二語初、中級學習者而言是可行的,它能提供學習者大致掌握的詞匯量。
1. 第一次測試
采用的測試工具是由Nation 設(shè)計的專門測試接受性詞匯量的Vocabulary Levels Test,測試內(nèi)容是VLT的第一個1000個單詞,測試單詞為大寫字母形式,每詞1分,滿分為1000分。參加測試學生200人,測試時長40 分鐘,回收有效答卷159份,有效率為79.5%。
2. 第二次測試
采用的測試工具是Nation和Beglar于2007年合作編制的Vocabulary Size Test(VST),該測試卷包含最常用的14000個英語詞族,其中每1000個詞族為一個等級,共14級。該工具提供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靠、準確且全面,能夠精確判斷學習者的詞匯量。相比于其它詞匯量測試工具,VST大大拓寬了對書面接受性詞匯的測量范圍,是測量二語學習者書面接受性詞匯量的一種新工具。
本研究選用VST的1-4級詞族,為全英語的語境多項選擇題型(單詞字母大小寫及粗體字混合印制),共40題,每題分值為1分,滿分為40分。參加測試學生199人,測試時長30分鐘,回收有效答卷196份,有效率為98.5%。測試卷最高分36分,最低分9分,平均值在22.7-26.3之間,總評均值24.6。
3. 第三次測試
采用的測試工具是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的起點詞匯(2233個單詞)為詞匯源,采取兩輪等距抽測的方法,共抽選出102個單詞。第一次抽測步驟為:每隔10個單詞抽取一個單詞,第11個單詞為第一個備選單詞,取得203個備選單詞;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二次等距抽測,即抽取排序為單數(shù)的備選單詞為選定測試的單詞,共102個。
本測試采用了中文的無語境多項選擇題型,每題1分,滿分102分。參加測試學生199人,測試時長30分鐘,回收有效答卷196份,有效率為98.5%。此次測試的平均值在75.4-82.4之間,總評均值為79.6。
三、結(jié)果與分析
(一)第一次測試結(jié)果與分析
本測試卷的所有單詞為大寫字母形式,被試學生對此很不適應(yīng),雖然測試規(guī)則設(shè)定為“以識別一種中文釋義即可,無需考慮多種詞性和詞義”,在測試中還是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 超時現(xiàn)象嚴重。主要表現(xiàn)在:單詞的大小寫語碼轉(zhuǎn)換耗時;將大寫字母改為小寫形式,耗時太多;思考時間過長等,導致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測試。
2. 錯誤率高。主要表現(xiàn)在:兩種語碼(大小寫形式)轉(zhuǎn)換不暢,造成單詞不識別;兩種語碼轉(zhuǎn)換錯誤,導致識別錯誤(如,BAG,看成beg)等。
3. 無效答卷比例大。出現(xiàn)無效答卷41份,占全部答卷20.5%,主要表現(xiàn)為:只完成一部分測試內(nèi)容;將單詞全部改寫為小寫形式,不作答;胡亂寫中文詞義和數(shù)據(jù);嚴重超時等。
4. 學生情緒波動大。在測試中,有的學生無法接受此類答卷,認為老師故意刁難,產(chǎn)生負面情緒,無法正常答卷,出現(xiàn)拒絕答卷或胡亂答卷等現(xiàn)象。
基于上述原因,此次測試結(jié)果已無法反映大學新生真實的英語詞匯水平,故作為無效測試處理,所有測試成績作廢。
(二)第二次測試結(jié)果與分析
此次測試結(jié)果比較客觀地體現(xiàn)了被試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最高分36分,最低分9分,平均值在22.7-26.3之間,總評均值為24.6,由此可以推斷出被試大學新生的英語詞匯量平均在2200-2600之間。其中有43人得分在30分以上(含30分),占被試總數(shù)的22%,即有22%的大學新生具有3000以上英語詞匯量。根據(j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的要求,優(yōu)秀高中畢業(yè)生的英語詞匯量應(yīng)達到3300-3500個,基于此,本測試中22%的學生非常接近優(yōu)秀高中畢業(yè)生的標準,完全達到了大學英語入門詞匯水平。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值得在教學中重視。
1. 學生對異于常規(guī)設(shè)計的試題格式感到新鮮又陌生,不明題意,不知如何完成(解釋關(guān)鍵詞?還是全句?)。
例句1,POOR(主題詞,全部為大寫字母,下同): We are poor.(小寫加粗字體,下同)
a. have no money
b. feel happy
c. are very interested
d. do not like to work? (答案為a)
從形式上看,四個選項均為英語表述,似乎是對單詞poor在句中的釋義進行判斷,但是仔細閱讀之后,應(yīng)是對例句的全句(不包括主語we)進行解釋,因此,答案是a。大學新生對此產(chǎn)生迷惑,不知從何下手。
2. 錯誤答案相對集中,既有生詞,也有部分熟詞。
例句2,F(xiàn)IGURE: Is this the right figure? (第一個1000詞族中的第四個主題詞)
a. answer
b. place
c. time
d. number? (答案為d)
figure是常見詞,無論作名詞還是動詞,都不屬于生僻詞,但是這道題的錯誤率非常高,學生大多選擇a作為答案,分析其原因是經(jīng)驗主義或思維定勢在做怪(對于學生來說,最敏感的就是“答案”是否正確)。
例句3,CANDID: Please be candid.(第四個1000詞族中的第三個主題詞)
a. be careful
b. show sympathy
c. show fairness to both sides
d. say what you think? (答案是d)
candid對于大學新生來說,是十足的生詞,若選出最佳答案需要根據(jù)語境或題意猜測candid在此處的含義。但是很多學生缺少必要的閱讀技巧,不善于利用已知信息進行猜詞義,導致胡亂選項,錯誤率大增。
3. VST是以詞族作為詞匯量的統(tǒng)計標準,一個詞族包括一個基礎(chǔ)詞及其派生詞和屈折形式。通常情況下,詞族的級別越高,詞族難度越大,得分率越小,即級別與得分成反比。
如圖1所示,此次1-4級詞族測試成績平均值大致按照“由高及低”的正態(tài)分布,但是也明顯地發(fā)現(xiàn),所有班級的二級詞族分值都不及三級詞族的分值,屬于非正常現(xiàn)象。二級詞族(詞性為筆者標注)有:maintain(v.),stone(n.),upset(a.),drawer(n.),patience(n.),nil(a./n.),pub(n.),circle(n.),microphone(n.),pro(n.);三級詞族(詞性為筆者標注)有:soldier(n.),restore(v.),jug(n.),scrub(v.),dinosaur(n.),strap(n.),pave(v.),dash(v.),rove(v.),lonesome(a.)。
(三)第三次測試結(jié)果與分析
為了增加詞族釋義的辨別難度,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同時增強枯燥的詞匯測試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文化性,筆者結(jié)合每個詞族的音譯、形似、語義等方面設(shè)計成無語境多項選擇題型,即每個單詞配有A、B、C三個中文釋義,從三個選項中選擇出一項正確答案。
該試卷采用表格形式,序號、單詞和三個釋義選項平行排列,最后一列作為答案列,作答時將正確的選項代碼填寫在此列中即可。每10個詞族為一組,組間有空行相隔。該試卷例詞參見表1。
此測試的平均值在75.4-82.4之間,總評均值為79.6,此結(jié)果明顯高于VST測試結(jié)果。同時,也佐證了英語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大學新生可以把《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作為大學英語課程的啟用教材。
(四)三次詞匯測試的對比分析
我們發(fā)現(xiàn)被試的大學新生對三次英語詞匯測試的接受性有明顯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測試時長、測試結(jié)果和測試期間的情緒變化上。越是熟悉的測試形式,學生越是樂于完成,而且用時越短,例如第三次測試;對于自己不常見或不常用的形式,雖存在新鮮感和好奇心,但是有明顯的不適應(yīng)感,而且不情愿迎接挑戰(zhàn),甚至產(chǎn)生消極情緒,在第一次測試中最為明顯,其次是第二次測試。
本研究中的第二次測試平均值為24.6,即大學新生基本掌握了60%的詞匯;第三次測試平均值為79.6,即大學新生掌握了近80%的詞匯,說明在借助中文的情況下,他們的詞匯接受性會提高,準確率會更大。運用Nation的計算公式:實際詞匯量=平均分×(被試總詞匯量÷卷面總分),第二次測試出的新生詞匯量為2460(共4000詞),第三次測試出的新生詞匯量為1743(共2233詞)。第二、三次測試數(shù)據(jù)詳見表2。
盡管兩次詞匯測試卷無論從設(shè)計形式和效度,還是社會公認度都有所不同,但是綜合上述計算和分析,依據(jù)Nation和Waring[7]的建議,一個人的通用詞匯量至少要達到2000個,本研究中的大學新生盡管也存在詞匯量不足的問題,但是基本達到了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
四、結(jié)束語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Wilkins[8]說過:“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币话阏f來,一個人的詞匯量越大,其語言能力就越強,盡管并非絕對,但是人們普遍認為,一個語言能力強的人,他的詞匯量一定很大。英語詞匯量對于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邊疆民族地區(qū)本科院校的生源特點,本研究采用的接受性詞匯測試只是從量的角度考察學生的詞匯能力,測試結(jié)果不能反映他們對詞匯掌握的質(zhì)量。因此,幫助大學生擴展詞匯的寬度,延伸詞匯的深度,不僅有助于學生自身英語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對于加快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自身的學習內(nèi)動力
英語詞匯具有多維性,包括發(fā)音、拼寫、搭配、頻率、語法范式、語境特征、語義關(guān)聯(lián)等形式、功能和意義[9],真正地掌握詞匯知識既要具有詞匯的接受性能力,更要培養(yǎng)詞匯的產(chǎn)出性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大學生要端正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學習、生活、旅游、網(wǎng)絡(luò)及各種媒介等)習得活躍新鮮的詞匯知識,不斷提高詞匯學習的發(fā)現(xiàn)策略、技巧和效率。充分利用課上與課外、校內(nèi)與校外、生活與網(wǎng)絡(luò)等有利條件,提升英語詞匯的產(chǎn)出能力。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后多聽、多讀、多背優(yōu)質(zhì)的英語讀物,踴躍參加全國性、區(qū)域性或?qū)iT領(lǐng)域的英語大賽(翻譯大賽、閱讀大賽、作文大賽、朗誦大賽、演講大賽、詞匯大賽、表演大賽等)、英語集訓營、文化交流活動等,以賽促學,以學會友,以友促學,不斷調(diào)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習的內(nèi)動力。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構(gòu)建學生個性化的詞匯思維系統(tǒng)
《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年版)》對我國不同學段的英語詞匯教學目標要求以及掌握的詞匯量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學生對詞匯知識的掌握絕非記憶詞匯表所列出的內(nèi)容那么簡單,詞匯也不會以列表的形式在大腦中展現(xiàn),而是以一個網(wǎng)絡(luò)狀進行存儲。
劉道義[10]認為,學習外語實際上是構(gòu)建一套新的詞匯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即一套新的詞匯思維系統(tǒng)。教師應(yīng)采用多渠道、多元化的詞匯輸入及多模態(tài)、多語境的產(chǎn)出途徑和方式,將讀音、結(jié)構(gòu)、詞義、搭配、詞塊、詞匯學習策略和外國文化等內(nèi)容貫穿于詞匯教學,引導學生在掌握詞匯的音形(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標記(labeling)、翻譯(translating)、英語釋義(defining in English)的基礎(chǔ)上,進行詞匯分類(categorizing)、網(wǎng)絡(luò)形成(network building)、聯(lián)想(associating)、領(lǐng)會和運用知識(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knowledge),構(gòu)建學生個性化的詞匯思維系統(tǒng),并融入自身的語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