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據(j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按照新課程目標的規(guī)定,重視道德教育,通過有效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新理念;德育教育
一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是青少年時期。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跟其他學科相比,德育教學的內容更多、比重更大,因而這門學科對學生品德的形成與提升方面都極其重要。作為初中道法教師,應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下面就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德育教育談談體會。
一.樹立教育新理念,加強德育思想教育。
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喜歡復述書本內容,學生學習的方式更多的是靠死記硬背,難以真正掌握并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為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深入挖掘德育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措施,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人格的教育和發(fā)展。
二.利用多種重要途徑,滲透德育思想教育。
1.名言典句,引領方向。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德育教育課程,如果在教學中采用高深的理論和僵化的教條,學生很難理解。而適當引入人們普遍熟悉的名言典句,能陶冶學生情操,產(chǎn)生共鳴。如:在教學七年級《少年有夢》一課關于立志的知識時,我用多媒體呈現(xiàn) “有志者,事竟成”“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等名句。學生通過大聲朗讀名句,思想受到鼓舞,懂得了志向的重要性。
在教學八年級《集體生活邀請我》一課關于集體力量的知識時,我讓學生查找有關名言典句并分析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學生收集的名言非常多,如“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箭易斷,十箭難折”等,在課堂上學生就自己的認識談感悟。學生在收集分享名言的過程中,摒棄了個人主義思想,甚至把互助當作人生信條。
在教學九年級《少年的使命與擔當》一課關于愛國的知識時,我出示了以下名句: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陸游的“位卑不敢忘憂國”、豐子愷的“寧做流浪漢,不當亡國奴”。這些名言名句簡約而有力量,學生被名人高尚的品格所感染,潛移默化培養(yǎng)了愛國情懷。
2.故事寓理,感化心靈。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善良的東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燒。用什么點燃火星呢?空洞的說教往往不如真實故事的效果好。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在品味情感中成長》一課關于“傳遞情感正能量”的知識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英國首相丘吉爾小時候的故事:“丘吉爾小時候有一次不小心落水,剛好一位農民經(jīng)過,救起了他。丘吉爾的父親帶著貴重的禮物上門道謝,農民卻拒絕了。丘吉爾的父親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接受高等教育。后來,農民的兒子——亞歷山大·弗萊明發(fā)明了青霉素,并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長大后的丘吉爾在二戰(zhàn)期間患上嚴重的肺炎,靠青霉素最終痊愈康復?!睂W生在感人的故事氛圍中明白了:當我們幫助別人或感謝別人時,就是在幫自己。
又如學習八年級上冊《尊重他人》內容時,我講了一個在美國紐約發(fā)生的故事:著名企業(yè)“巨象集團”的花園,一位婦女亂扔紙團,一位正在修剪花草的老人看見后撿起紙團扔進垃圾桶,結果婦女還以老人為例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只能從事這種卑賤的工作。當天這位婦女就被公司開除了,原來那位老人是公司總裁。學生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我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最終大家一致認為:要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3.以案說法,警示告誡。
枯燥的法律條文對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借助典型案例既能激起學生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有關法律知識,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讓真實的社會熱點案例變成法治教育的契機,既幫助學生迅速掌握了法律知識,同時對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人格的教育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4.實踐作業(yè),升華思想。
書面作業(yè)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忽略了學生的體驗和實踐,無法將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行為。因此,教師要更注重實踐作業(yè)的布置,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向課外、校外、家庭和社會拓展和遷移。
我常在周末組織學生到公園撿拾垃圾,為保護環(huán)境做貢獻;還組織學生去看望敬老院老人,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給老人表演節(jié)目;讓學生在家做一些家務,了解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辛苦,讓他們明白孝順是一種美德;要求學生在自己所住的小區(qū)做好事;當一天的交通協(xié)管員;讓學生調查該地區(qū)的河流污染情況,找出污染嚴重的原因,找出解決污染問題的辦法,形成調查報告等。
這樣他們在實踐中能更好地了解并認識到,社會上存在許多不言代價和回報的人,他們在無私地履行職責,無私地奉獻。在他們影響下,我們能以更加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幫助他人,關注社會,承擔責任。
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能鍛煉道德意志,激發(fā)道德情感,這些能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吳蓉.道德與法治新教材解讀
3.程勁梅.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作業(yè)探索.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6)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實驗中學?李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