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明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比欢诂F(xiàn)實生活中,不少學生漠視生命、放棄生命的事件讓人痛心疾首,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我們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課題,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探索:一、結合文本,聯(lián)系現(xiàn)實,滲透對生命的教育;二、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表演,激發(fā)對生命的熱愛;三、加強閱讀,補充材料,豐富對生命的認識;四、指導寫作,引導思考,表達對生命的體驗。
關鍵詞:文本;高中語文;生命教育
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雅思貝爾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新課標也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高中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學生漠視生命、放棄生命的事件讓人痛心疾首。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我們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課題,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探索:
一、結合文本,聯(lián)系現(xiàn)實,滲透對生命的教育
筆者在上《勸學》時,說到“勸學”題目,說到勸勉讀書,特意選擇“方艙讀書哥”故事來勸勉學生讀書,這位“讀書哥”姓付,博士畢業(yè)后去美國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書,付先生回國探望父母,沒想到家人和他相繼被確診,在方艙醫(yī)院接受治療時,他被記者拍到這樣一張照片:在病床上手捧一本書,鎮(zhèn)定自若、心無旁騖地閱讀,書名為《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正如英國作家毛姆說,閱讀是一座可以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這座避難所,不分等級,不論貧富,愛書人都可以擁有。方艙醫(yī)院里的這位“讀書哥”,就是靠著這本書,屏蔽了病毒給人帶來的不安,超越了沉重庸常的日常生活,進入一個可棲居的詩意世界,而我們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下,卻靜不下心來看一本書,受到一些挫折,還有想不開的念頭,是不是有點羞恥?
《勸學》課堂上還引用了日本捐贈物資包裝的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等寄語勸勉大家讀書。這些意蘊深厚情感豐沛的詩句,不僅表達美好的祝愿,而且透過這些詩句背后,我們看到日本作為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在我們面臨災難時及時對我們施以援手、守望相助的情誼。因此,讀到這樣的詩句大家格外被感動??傊?,錄課《勸學》時,筆者根據(jù)文本選擇與生命有關的材料,勸勉學生多讀好書,滲透對生命的教育,讀書可以讓我們捐贈標語更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讓我們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保持淡定和從容。
二、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表演,激發(fā)對生命的熱愛
筆者錄課《蘇武傳》時,多方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對生命的熱愛之情。由于這篇古文比較長,也比較難,為了增加趣味性,在講解古文時,穿插了《蘇武牧羊》的音樂和朗讀還有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內容,蘇武19年北海牧羊,歷盡艱辛,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和安迪用27年時間鑿穿圍墻,見證了信念的力量,他們都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頑強和可貴,生活路上,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困難和挫折都是會碰到的,不能輕率放棄自己的生命。
另外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基礎上,筆者鼓勵學生在家里拍視頻表演“衛(wèi)律勸降”、“北海牧羊”和“李陵勸降”等片斷,拍好的視頻利用課前課后或者班會課時間播放。學生劉夢穎和她弟弟在家里表演“衛(wèi)律勸降”片斷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拍攝視頻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舞臺在家中,演員基本上是家里人,道具基本沒有,但學生們還是盡自己所能表演了其中的片斷。當衛(wèi)律的劍刺向蘇武時,表演者一定更能理解“威武不能屈”的不易;當蘇武北海牧羊吃氈毛、掘地鼠,還手持旌節(jié),不忘朝庭時,表演者一定更能理解“貧賤不能移”的可貴;當李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蘇武勸降時,表演者一定更能蘇武體會妻離子散、兄死母亡之后還能保持忠貞、心存大漢的艱難。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更好地讀懂《漢書》里的這篇艱深的古文,也能夠更好地理解“蘇武”這一人物形象,更好地體會生命的頑強,激發(fā)他們對生命的熱愛。
三、加強閱讀,補充材料,豐富對生命的認識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教師要將學生看作具有完整內涵的“人”,意識到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因此,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交際能力。筆者鼓勵學生做“生命”這方面的主題摘抄或者閱讀思考,學生摘抄或者閱讀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他們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生命”問題進行思考,學完《熱愛生命》這篇短文,筆者特別推薦美國詩人狄金森的詩歌《假如我能使一顆心免于破碎》,生命的價值不僅僅的索取,也是付出,從不同角度豐富對生命的認識。
如果只是簡單搜集和摘抄材料,那么閱讀容易流于平庸,教師還應該補充了一些有關生命的深度閱讀材料。如“吹哨人”這一主題用到的材料如下:劉成偉《中國式“吹哨人”》、肖瑤《誰是真正的“吹哨人”》、世間押沙龍《切爾諾貝利:是的,這很蠢,但為什么?》、愈嘉《魏源:晚清的吹哨人》等,并設置相關閱讀提示“切爾諾貝利事故中,吹哨人遭遇了什么?當局為何為掩蓋?吹哨人和告密者有何不同?每一個成為吹哨人的人,一定都知道自己未來將要面對的命運。但他們?yōu)槭裁催€是選擇不惜生命地站了出來?”通過這樣的主題設計閱讀,引導學生對“吹哨人”這一作文素材深入思考,提升思維水平,豐富對生命的認識。
四、指導寫作,引導思考,表達對生命的體驗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感情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边@些表述對我們的高中生寫作提出較高的要求,表明高中生的作文應該有較高的思想深度。引導學生用筆分析世情,砥礪性情,提升觀察社會、分析問題的能力,激勵他們在困境中有迎戰(zhàn)困難、勇于擔當?shù)挠職?,也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和擔當?/p>
如《蘇武傳》學完,讓學生想象“蘇武牧羊”的場景,把自己想象成蘇武,在那種艱難處境下如何生存下來,寫一個作文片斷,或者提供這樣一個情境“新時代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的堅守抗疫一線的白衣戰(zhàn)士,他們是和平時代的英雄,她們在堅守什么?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讓學生寫一個作文片斷,通過這樣的作文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理解經典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價值,表達個體對生命的獨特體驗。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文本和現(xiàn)實生活,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教師在教授《老人與?!窌r,可以引導學生欣賞老人桑提亞哥這個在命運重壓下依然能維持人類尊嚴和抗爭精神;教授李白的《蜀道難》時,可以讓學生感悟詩人在險惡逆境中依然志存高遠的豪邁之情;教授蒙田的《熱愛生命》時,引導學生思考“熱愛生命”與“消磨時光”兩種不同人生態(tài)度的不同之處,從而聯(lián)想自己應該如何度過一生,珍惜生命;教授弗洛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中,讓學生了解給予比接受更能讓人感受到愉悅,生命在于奉獻的道理;教授帕斯卡爾《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時,引導學生讀出人生命的脆弱,同時又讀出生命因為有了思想、有了創(chuàng)造力而變得高貴而偉大。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催人向善,進而提升生命的質量。泰戈爾先生也倡導生命教育,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要培養(yǎng)孩子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與生命對話,為生命而教,時刻提醒著自己。
參考文獻
[1]肖川.生命教育:為幸福人生奠基[J].青年教師,2007(2).
[2]程紅兵.語文教學“科學化”芻議[J].語文學習,1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