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頂峰
摘 要:視覺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學習物理時要重視圖形化信息,增強學生的識圖和讀圖能力,通過分析和思考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并在此基礎之上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將抽象性問題向形象化思維轉化,培養(yǎng)其畫圖能力,從而發(fā)展視覺空間智能.
關鍵詞:高中物理;圖形化信息;識圖能力;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是人腦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與視覺相關的“圖形化信息”更占據重要地位.物理學科教育要強調對學生多元智力的開發(fā),要鼓勵學生關注物理圖示信息,促進形象化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逐步發(fā)展視覺空間智力.在加德納的研究中,智力表現為找出或制造難題的能力.視覺空間智力主要指感受、辨認、記憶和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進行思維的能力.具備視覺空間智力的人,往往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借助于圖、表、影像等信息來實現語言文字的轉換,擁有良好的方向感和定位感.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視覺空間智力的發(fā)展.
一、重視圖形化信息,發(fā)展學生思維力
從人的認知心理來看,視覺是獲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一個人頭腦中的知識信息,與視覺相關的圖形化信息是最多的.在物理教材及課堂教學中,與物理相關的各類圖片、圖示化信息,是學習物理的寶貴課程資源.如摩擦力圖示、平拋運動圖示、圓周運動圖示、機械能守恒定律、電源電動勢及內阻等等物理知識點,都伴有與之相關的各類圖示、圖表信息.這些圖式化信息,便于學生從識圖、讀圖、畫圖中認識物理現象,理解物理問題,增強視覺空間智能.同樣,在每年的高考試題中,帶有圖示的試題很多,有的是物理關系示意圖,有的是物理量相關表格.從這些圖示化信息中,學生需要對照物理情境,觀察物理圖示開動思維,構建物理問題,圖示化信息對于解物理題是至關重要的.如某年高考題中的桌球碰撞圖、卡諾循環(huán)圖等,需要學生能夠結合圖示,去尋找解題突破口,分析問題發(fā)生過程,找準物理規(guī)律,求解物理量.回到物理教學,與圖示信息相關的知識點往往是重要的物理問題.如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圖示,不同溫度下黑體輻射強度與波長關系圖示,光電效應中的電流、電壓與顏色光強的關系圖示等等.這些圖示化信息,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需要通過視覺分析與思考,將文字轉換為心理圖像.也就是說,先通過形象化思維,再轉入邏輯分析,從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
二、借助于圖示化信息,增強學生識圖、讀圖能力
在新課標下,對圖示化信息的關注,要作為物理課程教學的重點,要結合圖形化信息,引領學生由圖形來獲取信息,對圖形化信息進行提煉、分析和判斷,加深對物理過程的理解.如對于教材封面上蘋果下落的頻閃照片,從這個圖片中可以獲得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深刻認知.通過觀察每個頻閃后的蘋果位置,利用刻度尺來進行測量不同時段下蘋果下落的位移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會驚奇的發(fā)現,位移之比為1∶3∶5.這一規(guī)律,與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是一致的.同樣,在教材中,很多物理問題的呈現與解釋,多是由與之相關的的圖片、圖表、漫畫等圖示化信息來輔以說明,這些圖示化信息,都有其深刻的物理學意義,教師要帶領學生去觀察這些圖示化信息,去體會其內在意義.如一些物理實驗中得到的圖表數據,為分析、得出物理結論提供依據;在一些物理問題中,借助于數形結合思想,來進行邏輯推理與評價.面對物理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通過讀圖、讀題來構建物理圖示化情景,來分析這些物理數據關系,從而找出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如某題中,在地面同一位置拋出兩個小球A、B,分別落在兩個點M、N.兩球在空中的最高點相同,空氣阻力不計,試比較兩物的運動時間.在對該題進行求解分析時,我們通過圖示化表征信息,可以分析A、B兩球的拋出傾角不同,拋出最高點相同,但在下落點射程不同.這些信息,就可以為求解運動時間提供依據.同樣,面對高中物理題目,對于題目中的圖示化信息,要嘗試深刻挖掘.如某題中,平面內,一白球與靜止的黑球碰撞,兩球質量相等,根據碰撞圖示來分析系統(tǒng)損失的動能,占碰撞前動能的百分比.初看該題,似乎難度很大,但從圖示中,白球水平碰撞灰黑,兩者以對稱性方式運動,兩球的運動夾角約為60°,根據動量守恒,可以推算兩球碰撞后的速度與碰前速度關系,為推算動能之比創(chuàng)造條件.
三、鼓勵學生畫圖,發(fā)展視覺空間智能
在物理問題分析中,除了分析題目中給出的圖示化信息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根據題意,進行形象化思維,并對物理問題進行畫圖,引導學生能夠從物理表述中發(fā)展視覺空間智能.畫圖是對抽象性問題向形象化思維轉換的過程,學生在用圖、畫圖中,通過圖形化信息,來加深對物理問題的理解,提高邏輯思維力.一道題在求解時,學生需要對原題題意進行思考,構建物理模型,將這些問題模型化、形象化.通過畫圖方式來實現物理問題的“圖景化”呈現.通常,思考和解決物理問題,其思維過程有兩個階段.一是,先讀題,從整體審題并分析題設條件,提煉與題目相關的隱藏信息,并根據物理模型、物理圖像來構建問題情境.二是,定量分析.根據題意分析,擬采用那些物理知識、物理定律來求解.如果學生缺失應有的畫圖意識、畫圖能力,無法對物理題意進行圖景化呈現,則難以找準解題思路,也難以正確求解物理問題.畫圖,可以是畫出物理過程示意圖,也可以是物理解題模型圖,在畫圖中,要結合物理量,構建相應的物理情境.如分析斜面受力,分析電路圖電流、電壓的變化,畫出等效電路圖,電流或電壓隨時間變化圖像等.在受力分析時,將研究對象看作質點,分析各方向受力、合力圖示.在運動過程示意圖中,需要分析運動狀態(tài)、運動軌跡等;在物理量關系圖像中,需要分析某點、某時的狀態(tài)信息,求解相應物理量.
總之,愛因斯坦提出:“我們在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來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來形象化思考.”在物理教學中,形象化思維與圖示化信息緊密關聯,借助于圖示化信息,讓學生從中去觀察、去分析、去推斷,漸進發(fā)展視覺空間智力.
參考文獻:
[1]余利君.視覺空間智能與物理模型的建立[J].物理通報,2003(1):12-14.
[2]張懷明.培養(yǎng)視覺——空間智能,提升物理核心素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8(5):46.
[3]肖紫珍,廖婷.物理教學中空間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