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羅朝舉
[摘? 要] 課堂教學是落實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主渠道.“思意數(shù)學”以數(shù)學現(xiàn)象具體“意境”為學習路徑,以貼近學生生活“情意”為學習動力,強調學習者在學習中建構知識,感受數(shù)學情感,從而構建了數(shù)學課型:“概念課”“定理(公式)課”“習題(例題)課”“復習(專題)課”“講評課”“課題研究課”. 根據(jù)課型類別提出教學模式,解決教師的“教”與學生“學”之間的關系,為學而教,為思維而教,落實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思意數(shù)學;教學設計;課型;教學模式;教學實踐
編者按?“思意數(shù)學”是林偉老師從教30年數(shù)學教學的實踐成果.他從1990年開始,先后開展了“學導法教學”“三二六課堂教學”“四主五環(huán)節(jié)目標教學”“三段五步教學”“思維學導式教學”“思維表達型課堂教學”和“思意數(shù)學教學”的實踐研究與探索,逐步實現(xiàn)由“數(shù)學思維教學”向“數(shù)學意蘊教育”的發(fā)展.林偉老師的“思意教學”是以“為學而教,不教之教”為理念,以“激情、自然、樸實、靈動、致用”的教學風格為主線,逐漸凸顯“融思之規(guī)律、意之方法、思意于一體”的特點.林偉老師與其名師工作室中的老師們在實踐和研究中,不斷地豐富、拓展著“思意數(shù)學”的內涵和實踐路徑,同時堅持探索新時代對新數(shù)學課堂的價值訴求,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和能力為重,以實現(xiàn)學生健康成長為追求目標.隨著探索和學習的不斷深入,廣東省林偉名師工作室凝練出了“思意數(shù)學”教育教學思想,提煉出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本期推出林偉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的兩篇論文,以饗讀者.
“思意數(shù)學”教學是學生從“思”到“意”的過程,學生起始于問題思索,圍繞著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學習感受到數(shù)學的意蘊. 根據(jù)不同的課型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地探索數(shù)學知識、掌握數(shù)學技能和培育數(shù)學思維.
“思意數(shù)學”六種課型教學模式的構建
以數(shù)學課型為切入點,繼承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型:“新授課”“復習課”和“講評課”,研究了數(shù)學新的課型:“概念課”“定理(公式)課”“習題(例題)課”“復習(專題)課”“講評課”“課題研究課”. 六種教學模式的框架分為四個部分,即: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學生發(fā)展.每一步的教學程序皆對應不同的學生認知過程和教師教學活動,關注學生活動和學生發(fā)展.
(一)概念課教學模式
概念課課型通過各種數(shù)學形式、手段,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進行揭示和概括,引導學生理解研究對象的共同屬性,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概念課的教學模式,是通過“問題情境,引入概念—激學導思,形成概念—引議釋疑,理解概念—點撥提高,深化概念—精講訓練,應用概念—歸納自結,升華概念”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的. 如圖1所示.
概念課最關鍵之處是概念的導入,教師根據(jù)概念本身,進行設計問題或具體事例,通過對情境呈現(xiàn)的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并凝結出其本質屬性,從而轉化為數(shù)學模型,直觀體驗中感知概念. 學生通過概念學習將深刻理解所學概念、方法和新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不斷地內化新知識、搭建知識結構、知識再建構,不僅全面完成教學目標,并且?guī)椭鷮W生逐步形成概念的深度理解的能力.
(二)定理(公式)課教學模式
定理(公式)課是旨在理解公式、定理的形成過程,揭示數(shù)學思想、思維方法和典型的數(shù)學技能技巧在其推導、論證中的應用;理解公式、定理適應的范圍及成立的條件和得出的結論. 定理(公式)課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為:“問題情境,引入定理—激學導思,探究猜想—引議釋疑,驗證論證—點撥提高,獲得定理—精講訓練,應用定理—歸納自結,升華定理”. 如圖2所示.
學生在對所學定理、公式、方法的學習和探索中,知識不斷地內化再建構,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全面完成教學目標,逐步形成大膽假設、演繹推理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三)例題(習題)課教學模式
習題課是新知課之后,教師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一系列基本知識訓練,目的就是為了鞏固學生學過的知識. 例題(習題)課的教學程序為:“梳理知識,精選范例—激學導思,探究方法—引議釋疑,應用方法—點撥提高,深化理解—精講訓練,拓展提升—歸納自結,診斷矯正”. 如圖3所示.
通過例題(習題)課對知識體系、解題方法、規(guī)律的認識和提煉,學生將課堂上所用知識、方法加以梳理、概括,納入知識方法體系. 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完整化、具體化,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系統(tǒng);學生對研究問題的方法加以總結,能夠掌握探究學習的方式方法,并逐步使之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復習(專題)課教學模式
學生復習的過程就是對已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以學生的活動,即主動整理知識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主體動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復習(專題)課的教學程序是:“知識歸析,構建網絡—精選范例,激學導思—引議釋疑,探究方法—點撥提高,深化理解—精講訓練,拓展提升—歸納自結,反饋矯正”. 如圖4所示.
復習(專題)課上,教師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學生通過整理知識,通過回憶、思考、查閱課本等方式,以表格、樹狀圖或綱要的形式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五)講評課教學模式
講評課是學生繼續(xù)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講評課的教學目的是“及時矯正錯漏”“增強學習自信心”.數(shù)學講評課的教學程序是:“發(fā)放試卷,總體評價—激學導思,引出錯因—引議釋疑,講析研討—點撥提高,深化理解—精講精練,拓展提升—歸納自結,反饋矯正”. 如圖5所示.
值得強調的是,講評課常采用激勵小結法,教師以激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形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學習心態(tài). 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期待,更加充滿信心,以較高的學習積極性、飽滿的學習熱情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知識的學習.
(六)課題研究課的教學模式
課題研究課主要以學生探究為主,強調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課題研究課的教學程序是:選好研究課題—定好研究計劃—搜集信息,整理資料,展開研究—撰寫研究報告,交流研究成果. 如圖6所示.
數(shù)學課題的選擇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科學性、操作性、實用性、趣味性和參與性,讓學生都能參與.研究課題的選擇自由化,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課題,然而絕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課題研究學習的經歷,缺乏研究課題的基礎.鑒于此,教師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多個研究方向,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生活經驗以及對社會和大自然的觀察自主提出問題,確定研究方向,以此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意識的形成以及研究方法的初步掌握.
“思意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探索
下面以“圓的一般方程”的教學為例探索概念課課堂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圓的一般方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探究,分析并掌握圓的一般方程,并能加以運用. 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理解待定系數(shù)法、軌跡法等數(shù)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數(shù)形結合思想、用代數(sh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思想要貫穿始終.
(一)問題情境,引入概念,開啟思維
為什么要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學習的必要性)?
(1)在初中階段,我們初步接觸了圓的概念,研究了圓的幾何性質.在前面一節(jié)課中,我們又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對圓的標準方程進行了定義和學習,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推導出了圓的標準方程,用代定系數(shù)法求解了過平面內不在同一直線上三個點的圓的標準方程(即三角形的外接圓方程),以及圓心在某條直線上且過直線外兩點的圓的標準方程. 但有學生覺得計算量比較大,花費時間較多,怎么辦?
(2)圓的標準方程,有它的優(yōu)點,可以直接求出(或者說是看出)圓心和半徑. 但是,我們有時候遇到的圓的方程不一定是標準形式的方程,那么具有更一般形式的圓的方程是什么樣的,哪些類型的方程才能表示圓,這樣的方程都可以表示圓嗎,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表示圓,能夠求出圓心和半徑嗎?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決.
前面我們學習了圓的標準方程,來看下面的思考題:
思考1:圓心在C(-3,4),半徑為7的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
思考2:圓心在原點,半徑為3的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
思考3:下列方程分別表示什么圖形?
(1)x2+y2-2x+4y+1=0;
(2)x2+y2-2x-4y+6=0.
設計意圖: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以思考題、問題串的形式引入新課,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發(fā)動思維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中,將內容放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思考2則為圓的一般方程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激學導思,形成概念,交流思維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
生1:圓心在C(-3,4),半徑為7的圓的標準方程是(x+3)2+(y-4)2=49.
生2:圓心在原點,半徑為3的圓的標準方程是x2+y2=9.
師:思考3中的方程分別表示什么圖形呢?
生3:方程x2+y2-2x+4y+1=0需要配方,化為圓的標準方程的形式(x-1)2+(y+2)2=4,可以看出方程表示圓心在點(1,-2),半徑為2的圓.
師:回答得很好,需要對方程進行配方,化為圓的標準方程的形式.
生4:方程x2+y2-2x-4y+6=0配方以后,化為(x-1)2+(y-2)2=-1,顯然方程兩邊不會相等,不是圓.
師:上面的方程兩邊不相等,不表示圓,那方程表示什么圖形?
生:(沉思后回答)方程應該不能表示任何圖形.
師:很好,這個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思考4:將圓的標準方程(x-a)2+(y-b)2=r2展開,得到的方程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將圓的標準方程展開,得到圓的一般方程,突出了圓的方程形式上的特點.
師生活動:師生合作,將原方程展開后,得到的方程為x2+y2-2ax-2by+a2+b2-r2=0.
令-2a=D,-2b=E,a2+b2-r2=F,
圓的標準方程可以寫成下面形式:
x2+y2+Dx+Ey+F=0. (*)
師:給出一個形如(*)的方程,它表示的曲線一定是圓嗎?
生:不一定.
師: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表示圓呢?
思考5:方程x2+y2+Dx+Ey+F=0(*)表示什么圖形?
設計意圖: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通過層層引導,使學生認識圓的一般方程.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將課堂還給學生. 通過對D2+E2-4F符號的分類討論,使問題化難為易,突破難點,讓學生充分了解分類討論思想在數(shù)學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認識研究問題中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探討分析,解決問題:將方程的左邊配方,配方過程由學生完成,得到x+■■+y+■■=■.
分析D2+E2-4F與0的大小關系,從而得到方程所表示的圖形.
生:對于方程(*).
(1)當D2+E2-4F>0時,表示以點-■,-■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
(2)當D2+E2-4F=0時,表示點-■,-■;
(3)當D2+E2-4F<0時,不表示任何圖形.
師:當D2+E2-4F>0時,方程x2+y2+Dx+Ey+F=0表示一個圓. 此時,我們把這個方程叫做圓的一般方程.
師:我們已經得到了圓的一般方程,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圓的一般方程,它有什么特點呢?
生1:方程是一個關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
生2:方程中x2項和y2項的系數(shù)都是1.
師:系數(shù)都是1嗎?
生3:方程中x2項和y2項的系數(shù)只需要相等且不等于零就可以了.
師:對,不一定要規(guī)定兩個系數(shù)都是1,只需要相等且不等于零就可以了.還有什么特點?
生4:這個二元二次方程,缺少xy項.
思考6: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各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得出概念后,馬上讓學生觀察方程的形式,并與前面學習的一般方程做比較,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從問題的探究和概念的抽象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及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此時將前面的討論結果進行適時歸納形成知識概念,有利于學生思維過程深化. 通過讓學生比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用代數(shù)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三)引議釋疑,理解概念,提升思維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歸納比較.
生1:圓的標準方程中有三個特定的參數(shù)a,b,r,而圓的一般方程中有三個特定的系數(shù)D,E,F(xiàn),所以只要求出對應的三個系數(shù),圓的方程就確定了.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從方程的參數(shù)或系數(shù)方面指出了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的相同點,再觀察一下,還有嗎?
生2:與圓的標準方程相比較,圓的一般方程是一種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數(shù)特征明顯. 圓的標準方程則指出了圓心坐標與半徑大小,幾何特征較明顯.
師:這位同學從代數(shù)特征方面和幾何特征方面指出了圓的兩種方程的區(qū)別.同學們在學習解析幾何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代數(shù)與圖形的聯(lián)系,也就是數(shù)學中的數(shù)形結合思想.
(四)點撥提高,深化概念,優(yōu)化思維
思考7:(口答)請將下列圓的標準方程化為一般方程,
(1)(x-8)2+(y+3)2=13;
(2)(x+1)2+(y-4)2=8.
思考8:(口答)寫出下列各圓的圓心與半徑,
(1)x2+y2-2x+4y-6=0;
(2)2x2+2y2-4x+12y=0.
思考9:(口答)已知圓x2+y2+Dx+Ey+F=0的圓心為(-2,3),半徑為4,則D=_______,E=______,F(xiàn)=______.
設計意圖:進一步深化概念,將圓的一般方程和標準方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知識框架.將概念與實例結合起來,讓學生試著用剛剛掌握的概念去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一些基礎知識類的例題鞏固學生的概念,理解圓的一般方程的代數(shù)特征與幾何特征,及與標準方程的相互轉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的能力.
師生活動:學生口答.
生1:思考7,(1)x2+y2-16x+6y+60=0;(2)x2+y2+2x-8y+9=0.
生2:思考8,(1)圓心(1,-2),半徑r=■;(2)圓心(1,-3),半徑r=■.
生3:思考9,D=4,E=-6,F(xiàn)=-3.
(五)精講精練,應用概念,拓展思維
例1:求過三點O(0,0),A(1,1),B(4,2)的圓的方程,并求這個圓的半徑和圓心坐標.
設計意圖:強調解題思路并與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相聯(lián)系,緊緊抓住圓心、半徑這兩個確定圓的要素,這樣學生容易接受本節(jié)課內容.
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設疑激趣導入課題.利用圓的標準方程解決此問題顯然有麻煩,讓學生通過對同一個問題的兩種解法的比較,一方面加深對解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促使學生養(yǎng)成解題后反思的良好習慣.問題解決方法不唯一,為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設了空間.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分析,由于O(0,0),A(1,1),B(4,2)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經過O,A,B三點有唯一的圓. 思路一:可以設圓的標準方程,根據(jù)三點都在圓上,它們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列方程組解出a,b,r即可. 思路二:可以設圓的一般方程,根據(jù)三點都在圓上,它們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列方程組解出D,E,F(xiàn)即可.
生:求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的圓的方程,如果用圓的標準方程,得到的是三元二次方程組,解方程過程較為煩瑣,而用圓的一般方程,得到的則是三元一次方程組,解方程組的過程會簡單很多.
師:棒極了!這提示了我們,求一個三角形的外接圓方程,用哪種形式設圓的方程解答過程會簡單些?
生(齊):圓的一般方程.
具體的解題過程由大家完成.
師:不管是思路一,還是思路二,我們都是利用方程組解出與圓的方程有關的三個參數(shù)的值,這種方法叫做什么?
生:待定系數(shù)法.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本題的解題過程,歸納使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圓的方程問題的一般步驟.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得出使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圓的方程的一般步驟:
(1)根據(jù)題意,選擇標準方程或一般方程;
(2)根據(jù)條件列出關于a,b,r或D,E,F(xiàn)的方程組;
(3)解出a,b,r或D,E,F(xiàn),代入標準方程或一般方程.
師:通過比較這兩種方法解決本題,你有何體會?
師生共同總結,待定系數(shù)法是求圓的方程最常見的方法,但是在求圓的方程時是設標準方程還是設一般方程,要由已知條件確定. 一般地,如果由已知條件易求得圓心坐標、半徑或需要利用圓心坐標、半徑列方程,常選用標準方程;如果已知條件與圓心坐標、半徑無直接關系,常選用一般方程.
例2:已知線段AB的端點B的坐標是(4,3),端點A在圓(x+1)2+y2=4上運動,求線段AB的中點M的軌跡方程.
設計意圖: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讓學生理解用坐標法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思想方法,從“數(shù)”與“形”兩個角度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在積極的學習中解決問題,進一步強化數(shù)形結合意識,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 例題牽涉的內容較難理解,借助于多媒體輔助,學生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在點A的運動過程中,點M的運動軌跡,也為后面的解答做了鋪墊,確立了方向.
師生活動:教師用幾何畫板演示點M的軌跡,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然后師生一起分析解決.
師:從圖形上看,隨著點A的運動,點M也在運動,它運動的軌跡是什么圖形?
生:圓.
師:點A在已知的圓上運動,點A的坐標滿足什么條件?
生:滿足圓的方程(x+1)2+y2=4.
師:我們如何建立點M與點A的關系?
生:點M是線段AB的中點,可以由中點坐標公式得到兩個點坐標之間的關系.
師:好,只要我們建立起點M與點A坐標之間的關系,就可利用點A坐標滿足的條件,從而建立點M的坐標滿足的條件,進而求出點M的軌跡方程.下面請大家試著解決一下這道題目.
學生分析,教師板書解題過程.
設點M的坐標為(x,y),點A的坐標為(x0,y0),點A在圓(x+1)2+y2=4上,所以(x0+1)2+y■=4.(*)
因為點M為線段AB的中點,所以x=■,y=■, 故x0=2x-4,y0=2y-3.
代入(*)得(2x-4+1)2+(2y-3)2=4,
整理得,x-■■+y-■■=1.
所以,點M的軌跡是以■,■為圓心,1為半徑的圓.
師: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本題中求動點M軌跡的方法叫做轉移法. 通常,我們在用轉移法探求點的軌跡問題時,可以先用信息技術工具探究軌跡的形狀,對問題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然后從本質上分析軌跡形成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合理的解題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軌跡”與“軌跡方程”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圖形,要指出形狀、位置、大?。ǚ秶┑忍匦?后者是方程(等式),不僅要給出方程,還要指出變量的取值范圍.
(六)歸納自結,升華概念,發(fā)展思維
思考10:本節(jié)課學習了圓的一般方程,那么方程x2+y2+Dx+Ey+F=0表示圓的條件是什么?
思考11: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圓的方程的大致步驟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把圓的一般方程加以小結,歸納總結用待定系數(shù)法及坐標法解題的基本步驟,提煉分類討論、化歸轉化、數(shù)形結合等數(shù)學思想.小結時留部分空白給學生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把知識方法系統(tǒng)化,形成能力.
師:方程x2+y2+Dx+Ey+F=0表示什么圖形?
生:(1)當D2+E2-4F>0時,方程x2+y2+Dx+Ey+F=0表示以點-■,-■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
(2)當D2+E2-4F=0時,方程x2+y2+Dx+Ey+F=0表示點-■,-■;
(3)當D2+E2-4F<0時,方程x2+y2+Dx+Ey+F=0不表示任何圖形.
所以方程x2+y2+Dx+Ey+F=0表示圓的條件是D2+E2-4F>0.
師:圓的標準方程與一般方程分別應用于哪種條件下會簡單一些?
生:當知道圓心和半徑時,使用圓的標準方程比較簡單;當知道圓經過三點時,使用圓的一般方程比較簡單.
師:非常好,同學們要注意求圓的方程過程中,方程形式的選擇.
師: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圓的方程的大致步驟是什么?
生:(1)根據(jù)題意,選擇標準方程或一般方程;
(2)根據(jù)條件列出關于a,b,r或D,E,F(xiàn)的方程組;
(3)解出a,b,r或D,E,F(xiàn),代入標準方程或一般方程.
師:同學們還要注意轉移法求動點軌跡的方法步驟.另外要區(qū)分“曲線”和“方程”兩個概念,“曲線”和“方程”是動點運動規(guī)律在“形”和“數(shù)”方面的反映.在解析幾何的問題中,求動點的軌跡方程是一種常見題型. 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轉移法.
目標檢測設計
1.?搖課堂檢測
(1)填表(表1)
(2)若方程x2+y2+2kx+4y+3k+8=0的圖形表示一個圓,則k的值是________.
(3)已知點M與兩定點O(0,0)、A(3,0)的距離為比為■,求點M的軌跡.
設計意圖:課堂目標檢測部分緊貼本節(jié)課的例題,主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讓學生經歷知識升華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激活潛在的學習熱情.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作為鞏固性訓練,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一塊“用武”之地,讓每一位學生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除了讓學生熟悉鞏固知識運用方法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板演或采用實物投影學生解題過程的方式,這樣既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可以糾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2. 課后檢測
(1)已知圓M過點A(-1,5),B(-2,-2),C(5,5),求圓M的方程.
(2)過圓外一點Q(a,b)向圓O:x2+y2=r2(r>0)作割線,交圓于A,B兩點,求弦AB中點M的軌跡.
(3)課外探究:在初中時我們學習過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請同學們課下回憶整理一下有關內容,思考一下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能否用代數(shù)方法,即用直線方程和圓的方程的知識來解決.
設計意圖:作業(yè)布置突出本節(jié)課知識點,適量且給出必做題和探究題,以適應分層教學、分層達標的要求.通過設置分層作業(yè),讓所有的學生既能吃得飽,又能吃得好,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愿望與信心.
(七)教學反思
1. 教學中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向學生滲透多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配方法、待定系數(shù)法、數(shù)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方程思想,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想象、數(shù)學抽象、數(shù)學運算等核心素養(yǎng),同時對學生的觀察、類比、歸納、總結、創(chuàng)新、應用等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通過求圓的一般方程使學生又進一步熟悉待定系數(shù)法的應用. 我們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思想,體會知識的辯證統(tǒng)一,體會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更能夠將較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回歸到知識產生的根源,真正意義上把握知識的本質,回歸知識的本源.教會學生如何分析,讓他們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任務.
2.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jié)課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啟發(fā)式教學法”,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思考題、問題串將探究活動層層深入. 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以問題解決為手段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合作探究.
3. 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幾何畫板軟件進行動態(tài)演示,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讓他們參與到多媒體教學中來,探究新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