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賈寶玉形象看《紅樓夢》的佛禪境界

2020-12-08 01:54劉曉珍
未來傳播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本心賈寶玉境界

劉曉珍

對于《紅樓夢》的主旨,學界一向有“解脫說”與“癡情說”的針鋒相對,如王國維《紅樓夢評論》即曰:“《紅樓夢》一書,實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脫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盵1]濤每的《讀王國維先生紅樓夢評論之后》則云:“《紅樓夢》之精神,不在解脫,而在言情?!盵2]具體到《紅樓夢》中的佛禪思想,雖自清代二知道人以來相關(guān)評論者代不乏人,但多為點到為止,并未涉及具體的佛禪境界辨析。本文擬就賈寶玉形象所蘊含的佛理進行剖析,來探究《紅樓夢》的佛禪境界,以期對這一問題有更加明確的認識。

從小說中“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1)本文所有《紅樓夢》引文除行文中說明版本外,其余均出自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等文字細節(jié)來看,從迷失到開悟的人物形象設置,都具有濃重的佛教意味。從本質(zhì)上說,賈寶玉出家做和尚表達的近于“析假入空”的小乘境界,未表現(xiàn)出大乘當體即空、色空不二的圓融之境。由于小說中對癡情的展現(xiàn)著墨更多,使得“遁入空門”反成為“情而不得”的襯托,癡情主旨顯得更為突出。這在明清時期文人作品中是普遍現(xiàn)象,表現(xiàn)的是當時文人的悲情與幻滅感。

一、“通靈寶玉”的佛禪寓意

銜玉而生的賈寶玉,與頑石、通靈寶玉、神瑛侍者等多重輝映,形成一個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群,有著非常濃郁的傳奇色彩與深刻的文化意蘊,其中佛禪意蘊相當突出。王冉冉《佛禪“本心”范疇與〈紅樓夢〉通靈寶玉的象征意蘊》[3]一文已經(jīng)論及,本文在其基礎上,再結(jié)合佛禪迷失論和開悟論作進一步探討。

(一)“通靈寶玉”與佛禪本心論

心與性是佛禪基本觀念,佛禪典籍中,常把佛性、本心說成是父母未生時本來面目、本來人、自家一片田地等,并把它比喻為自家珍寶、神珠等,強調(diào)其人人本有、不假外求的特征。如眾所熟知的《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七的貧女寶藏喻、力士額珠喻,《妙法蓮花經(jīng)·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的衣珠喻,都是“自家寶藏”的生動比喻。禪宗典籍中此類比喻更是比比皆是,如《五燈會元》卷十七《慧南》的:“行腳人須是荊棘林內(nèi),坐大道場。向和泥合水處,認取本來面目” ,[4]《五燈會元》卷十七《祖心》的:“大凡窮生死根源,直須明取自家一片田地?!盵4](1109)《祖堂集》卷四丹霞的《驪龍珠吟》:“認取寶,自家珍,此珠原是本來人。”[5]在《紅樓夢》第二回中,賈寶玉“一落胎胞,嘴里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這種人物形象設計,流露出濃重的佛禪本心說意味。

首先,它有“父母未生時本來面目”“本來人”的寓意。《紅樓夢》第一回即介紹,賈寶玉出生時口中所含之玉,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剩了一塊未用”的石頭,因其“靈性已通”而被一僧一道帶入紅塵下凡歷劫??梢娰Z寶玉這人,“本來面目”并非你我所見的這般模樣,而是和那塊“天不拘兮地不羈,心頭無喜亦無悲”的石頭渾然一體的。小說以文藝的手法,表現(xiàn)出佛禪本心的義理。

其次,通靈寶玉蘊含寶藏、靈奇之物義。小說第一回即通過一僧一道之口,點明這塊玉有它的靈妙“好處”。之后第二十五回寫趙姨娘請馬道婆暗中做法,使賈寶玉與王熙鳳雙雙中了邪魔,各種醫(yī)治,總不見效。最后一僧一道出現(xiàn),提醒賈政“你家現(xiàn)有希世奇珍”“只因他如今被聲色貨利所迷,故不靈驗了”。后經(jīng)和尚持誦,恢復靈光,于是叔嫂二人病愈。和尚的話語佛禪寓意十分顯豁:一是說明“現(xiàn)有希世奇珍”,即通靈寶玉;同時也明確表示:“被聲色貨利所迷,故不靈驗”,佛教“塵覆”觀念可謂一目了然。

(二)“通靈寶玉”與佛禪迷失論

“佛禪迷失論”著重揭示本心的不識不覺、陷于迷誤的狀況及緣由。小說中象征本心的通靈寶玉被“攜入紅塵”去“造劫歷世”,最后又被一僧一道“引登彼岸”,可見賈寶玉經(jīng)歷了本心的迷失并最終有所“了悟”。小說中對本心迷失的具體描寫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

首先,擁有稀世珍寶卻不自識。針對世俗大眾因沉淪于生老病死之輪回而不覺悟,佛經(jīng)及禪宗語錄中有很多說明,形象地稱為“家中舍父,衣內(nèi)舍珠”,如《五燈會元》卷十八《希明》“己靈獨耀,不肯承當。心月孤圓,自生違背。何異家中舍父,衣內(nèi)忘珠?!盵4](1190)《祖堂集》丹霞《驪龍珠吟》:“不知身是主人公,棄卻驪龍別處覓?!盵5](151)

小說中賈寶玉雖然已經(jīng)擁有奇珍異寶,他自己卻絲毫不知,甚至為了愛情多次摔玉、砸玉,意欲將其毀棄??梢悦黠@看出,他對自家珍寶處于完全迷失狀態(tài),這也即和尚口中所言的“粉澤脂痕污寶光”。小說第三回賈寶玉與林黛玉首次見面,便發(fā)起癡狂病,發(fā)生了摔玉行為。隨著二人愛情的進展,黛玉的猜忌與日俱增,寶玉為情纏縛,故而對玉石更是又摔又砸,第二十九回寫道:

那寶玉又聽見他說“好姻緣”三個字,越發(fā)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干噎,口里說不出話來,便賭氣向頸上摘下通靈玉,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撈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堅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風沒動。寶玉見沒摔破,便回身找東西來砸。

對于賈寶玉這種陷于戀情,迷失自心的行為,甲戌本中曾有多處點醒,如第八回寫道:“后人曾有詩嘲云:‘女媧煉石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毙≌f第五回寫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由“秦可卿”引路,與既似黛玉又如寶釵的“乳名兼美字可卿”之女子行兒女之事,并最終墮入迷津,暗示現(xiàn)實中賈寶玉即將展開的情欲纏縛,寓意也很清晰。

其次,沉迷于鏡花水月之幻境。正是由于賈寶玉雖擁有稀世珍寶卻不自識,所以他便認賊作父、執(zhí)幻為真,常常被“臭皮囊”所困,沉醉于幻夢醉鄉(xiāng)而不自知,貪戀鏡花水月之感情,迷失自我真面目。在佛禪經(jīng)典中,“夢幻”“空花”“水月”“鳥跡”等,都是常見比喻,《金剛經(jīng)》“六喻”、《維摩經(jīng)》“十喻”等均廣為人知。其他佛經(jīng)與禪宗語錄中的此類比喻更是比比皆是,茲不贅舉。

甲戌本凡例有言:“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幾句話說盡了佛教的空苦無常,流露出濃重的空幻意識。第一回中又借助一僧一道之口說:“那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甲戌側(cè)批:“四句乃一部之總綱?!备用魑乇磉_出佛教主旨。

另外小說中零星點綴的諸如 “水中月”“鏡中花”“恨無?!薄疤摶ㄕ`”“水月庵”等無一不是在點醒賈寶玉所追求的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他已迷失于其中而不自知。尤其早期版本甲戌本第五回回目“開生面夢演紅樓夢,立新場情傳幻境情”和蒙府本第五回回前詩“問誰幻入華胥境,千古風流造孽人”都非常清晰地表露了佛禪“迷失論”的思想,說明這回的主旨就是預演賈寶玉因情入幻、執(zhí)幻為真的人生經(jīng)歷。第五回寫“太虛幻境”宮門一副對聯(lián):“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奔幢砻髑榘V者的苦海無邊,應早日看破,所以甲戌眉批曰:“菩薩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點俗人,獨不許幻造太虛幻境以警情者乎?觀者惡其荒唐,余則喜其新鮮?!?/p>

然賈寶玉又是一個有慧根的人,他在迷失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感悟人生,在目睹生老病死之無常人世之后,最終有所覺悟。

(三)“通靈寶玉”與佛禪開悟論

佛教基本教義有三法印、四圣諦、十二因緣等,向人揭示人生之空、苦、無常、無我的實相和獲得智慧得到解脫的方法。傳統(tǒng)佛教的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八正道等等,都是具體的解脫方法。隨著佛教的傳播和在中國的發(fā)展,不同的派別解脫方法也各自有別,比如天臺宗的圓頓止觀,慧能禪的頓悟法門,都達到了不二之境。如《壇經(jīng)》中“法元在世間,于世出世間”[6]的話語,表明悟道不必拘于形式,亦不必離開世間?!白孕悦?,佛即是眾生;自性悟,眾生即是佛”。[6] (45)

從《紅樓夢》中賈寶玉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象征其本心的“通靈寶玉”因“凡心已熾”而步入紅塵,在溫柔鄉(xiāng)里歷盡悲歡,后來“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回歸其大荒山青埂峰,“來處來去處去”,形象設置上受大乘諸佛典與禪典“心珠”喻的影響頗深,但觀法上與佛性認識上均未達到不二之境,與大乘境界相距較遠。從小說具體細節(jié)呈現(xiàn)來看,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通過讀詩參禪,賈寶玉的人生感悟越來越與佛教“空苦無?!钡幕窘塘x契合,以至最后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此經(jīng)歷明顯近于聲聞乘,頗具小乘色彩,接下來筆者將結(jié)合賈寶玉的具體人生經(jīng)歷進行探討。

二、賈寶玉的悟道之路

從賈寶玉的言行經(jīng)歷來看,他的解脫契機是對佛教基本教義及“四圣諦”“三法印”等的深切體認。通過日常的讀詩參禪,以及目睹大觀園眾女兒的離散死亡,空苦無常的體驗越來越深,而林黛玉的死去,則是把他推入空門的最終原因。

(一)慧根:稍遠“三毒”

小說第二回借助冷子興之口,第五回借助警幻仙姑之口,介紹了賈寶玉“稟性乖張,生情怪譎”的性格特點。他不喜結(jié)交讀書做官的“須眉濁物”,說“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厭惡寶釵、湘云等勸他“多學學仕途經(jīng)濟”,喜歡黛玉“從不說這些混賬話”??梢娮髡邔Z寶玉的性情預設是對常人極為看重的名利有所排斥,也就自然與佛教所說的“三毒”——“貪、嗔、癡”有了一定距離,這也使得他比較容易對佛禪教義產(chǎn)生興趣。然而按照小說中的呈現(xiàn)與強調(diào),作為“古今第一淫人”的賈寶玉本性當中“癡情”卻是深入骨髓,頗難解脫的。在他親眼目睹眾姐妹和黛玉的離散死亡之后,對佛法之“諸行無常”“有漏皆苦”都有了極為切膚的體會,才徹底遁入了佛門。

(二)漸修:讀莊談禪,聽曲品詩

賈寶玉在與眾姐妹相處的過程中,經(jīng)常一起作詩、聽曲,他自己也常讀《南華》《西廂》《五燈會元》,還和姐妹們一起談禪說道,莊禪本來就比較近似,這些都促使他更加親近佛禪。第二十一回專門寫了《南華經(jīng)》外篇《胠篋》“絕圣棄智,大盜乃止”對寶玉化解感情煩惱的幫助。接下來第二十二回又著重寫了寶玉對戲曲曲詞與禪偈的靈悟。他聽了《寄生草》中“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等句之后,“喜的拍膝畫圈,稱賞不已”,曲文解除束縛的灑脫感非常貼合賈寶玉當時的人生感悟。但他并未真正勘破情惑,他寫下的偈詩“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境”。重心還落在“證”情上,仍舊走不出“你”“我”的感情纏縛。

除了讀莊談禪,賈寶玉還常常與眾姐妹一起作詩。由于林黛玉對“病、苦”的切身感受,使她的詩詞作品中常常流露出非常濃重的悲苦之感,賈寶玉在聆聽之后,更激發(fā)他對人生的“幻滅”“空無”感受,第二十八回寫道:

不想寶玉在山坡上聽見,先不過點頭感嘆;次后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懷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既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推之于他人,如寶釵、香菱、襲人等,亦到無可尋覓之時矣。寶釵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復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wǎng),使可解釋這段悲傷。

正是黛玉的充滿“無常”意味的“花落人亡兩不知”,觸動了寶玉的人生感悟,當他想到大觀園的女孩子都煙消云散之時,不知自己又在何方,這樣反復推求下去,竟陷入極度的幻滅與悲傷而不可自拔了。很多經(jīng)典作品也是催生賈寶玉人生感悟的重要媒介,如第五十八回這段描寫:

再幾日,這杏樹子落枝空;再幾年,岫煙也不免烏發(fā)如銀,紅顏似縞了。因此,不免傷心,只管對杏嘆息。正想嘆時,忽有一個雀兒飛來落于枝上亂啼。寶玉又發(fā)了呆性,心下想道:“這雀兒必定是杏花正開時他曾來過,今見無花空有了葉,故也亂啼。這聲韻想是啼哭之聲,可恨公冶長不在眼前,不能問他。但不知明年再發(fā)時,這個雀兒可還記得飛到這里來與杏花一會不能?”

這一段把唐詩的生命感喟融進了字里行間,表達出強烈的人生無常之感。賈寶玉由于天生一段癡情,對眾女子以及自然萬物都很體貼關(guān)愛。目睹眾女子的死亡、萬物的凋謝,都使他很容易對佛禪的空、苦、無常等觀念產(chǎn)生共鳴。

(三)遁入空門:“你死了,我做和尚”

小說第五回中通過賈寶玉觀《金陵十二釵》冊子、飲酒品茶之“千紅一窟”“萬艷同杯”、聽《紅樓夢》曲,藝術(shù)地暗示了他將要親歷、目睹眾兒女摧折的過程。尤其是林黛玉之死,使他徹底斷了癡情,走入佛門。第五回中“警幻仙姑”“癡夢仙姑”“鐘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等名號設置也頗具暗示意義,預示賈寶玉終將堪破情執(zhí),走向“解脫”。

小說第七十八回著意書寫大觀園一步步走向“人去樓空”給賈寶玉帶來的心理沖擊:“寶玉又到蘅蕪苑中,只見寂靜無人,房內(nèi)搬的空空落落的,不覺吃一大驚。”想到曾經(jīng)“各處房中丫鬟不約而來者絡繹不絕”,如今缺如此荒寂,心下因想:“天地間竟有這樣無情的事!”“悲感一番,忽又想到去了司棋、入畫、芳官等五個;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寶釵等一處;迎春雖尚未去,然連日也不見回來,且接連有媒人來求親:大約園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縱生煩惱,也無濟于事。不如還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來還是和襲人廝混,只這兩三個人,只怕還是同死同歸的?!贝藭r林黛玉尚在園內(nèi),他即如此悲傷感嘆,試想如果黛玉也不在了,賈寶玉當會何等空虛絕望。

小說自七十回起,多處透露黛玉行將死去的消息:第七十回:“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宦暥庞畲簹w盡,寂寞簾櫳空月痕!”第七十六回:“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庇绕涞谄呤呕貎扇烁牡吭~:“我又有了,這一改恰就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更是把黛玉之死表露得明明白白。小說前八十回未寫到黛玉之死,但消息已經(jīng)明顯透出,寶玉也多次說過“你死了,我做和尚”,后四十回續(xù)書也確實按照這一思路展開,黛玉之死把寶玉徹底推入空門。

三、《紅樓夢》的佛禪境界

佛祖對機化人有種種方便權(quán)說,在后世的傳播與接受過程中也形成了種種不同理解,故而中國佛教歷史上有根據(jù)義理的淺深、說時的先后等方面進行區(qū)分的判教活動,如華嚴宗的“三時判教”與天臺宗的“五時八教”說影響就很大。按照牟宗三先生對天臺判教的解析,小乘“析假入空”“智不窮源”,為“灰斷佛”。[7]而慧能禪與天臺宗,達到了色空不二、圓融無礙、圓滿無盡的最高境界[7](954-955)。據(jù)此可見,《紅樓夢》所展示的境界近于小乘。

(一)“萬境歸空”,近于小乘

小說沒有借助賈寶玉角色呈現(xiàn)悟道的最高境界,反倒通過賈寶玉的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反襯了他的情癡。而且,小說開端的宗教主題預設與實際行文的重情表達并不統(tǒng)一,所以從總體藝術(shù)效果看,預設中的宗教主旨只是從反面突出了情的幻滅與悲傷。

具體來說,賈寶玉領(lǐng)悟的四諦尚屬生滅四諦,也即分析性的從生到滅的感悟,而非無生四諦,更未達到無量無作的程度?!盁o生”即“雖緣生而實無生,雖緣起而實無起”,由析法空進入體法空,由分解性的斷滅之空進入當體即空、空有不二之境。“無作”即“三千世間法皆是本具,皆是性德,無一可改,無一可廢,無一是由作意造作而成”[7](514),達到“存有的圓具”[7](597)。《紅樓夢》中賈寶玉最終出家為僧,象征本心的通靈寶玉還歸大荒,這種展示非色空不二,對塵世的態(tài)度是否定、厭離,近于“灰身滅智”的小乘。

伴隨讀詩參禪,賈寶玉的幻滅之感、厭離之感在小說中被反復書寫、不斷強化,其中有三處“化灰化煙”的幾近重復的文字,頗為引入矚目:

第十九回:只求你們同看著我,守著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飛灰,——飛灰還不好,灰還有形有跡,還有知識?!任一梢还奢p煙,風一吹便散了的時候,你們也管不得我,我也顧不得你們了,那時憑我去,我也憑你們愛那里去就去了。

第三十六回:比如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于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第五十七回:我只愿這會子立刻就死了,把心迸出來你們瞧見了,然后連皮帶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灰還有形跡,不如再化一股煙——煙還可凝聚,人還看見,須得一陣大亂風吹得四面八方都登時散了,這才好!

這些文字反復出現(xiàn),傳遞出濃重的“灰身滅智”之感,與總綱中的“萬境歸空”相互映照,使得小說的斷滅色彩極為突出。

第二十八回寫寶玉聽過《葬花吟》后“逃大造,出塵網(wǎng)”的終極想象,更是頗有逃離、舍棄的意味。從佛禪義理上看,這是明顯的沉空,墮入了空無一物的頑空之境,而這恰恰是佛禪經(jīng)常要人警惕的。牟宗三先生解釋:“小乘解脫涅槃是‘非色’的,因灰身滅智故?!嗌巧侵械澜饷?,此非聲聞緣覺所知。說‘非色’,小乘知之,‘亦色非色,說為非色’,則非小乘所能知。說非色是權(quán)說(方便說),而小乘認為是實說?!盵7](184)可見寶玉遠未達到“亦色非色”之中道解脫。

再聯(lián)系小說的整體構(gòu)思來看,第一回即特意點出“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這種“非色”的色彩在《好了歌》及甄世隱的注解中都有清晰展示:“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第五回通過一場大夢,更是預演了賈寶玉即將經(jīng)歷的人生,其“到頭一夢”的佛禪寓意十分明顯。其中特意安排賈寶玉感悟《紅樓夢》十二曲,這些曲子更是道盡了無??湛啵骸短摶ㄎ颉罚骸斑@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guān)死劫誰能躲?”《晚韶華》:“鏡里恩情,更那堪夢里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速!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苯Y(jié)尾一首《飛鳥各投林》“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更是一個大總結(jié),“色敗而空”一目了然。所以無論是賈寶玉形象還是從總綱預設來看,均未至色空不二,人生態(tài)度偏于否定性,整體呈現(xiàn)出濃重的小乘境界。

(二)“自色悟空”,幻滅悲情

小說第一回也提出了一個“大旨談情”的預設,所以“至情”與“解脫”的關(guān)系頗引人深思。有些學者曾提出賈寶玉“愛博心勞”“情不情”反映出的是佛禪的“自他不二”觀念,[8]筆者認為這只是暗合了大乘的菩薩行,但結(jié)合寶玉整體形象與小說整體構(gòu)思來看,并不符合實際。梁歸智先生在“探佚”基礎之上,提出賈寶玉與湘云“最后結(jié)合”而證情,從而達到“情空兩濟”[9]之境,但這是探佚的結(jié)果,也不符合小說現(xiàn)有實際。梁先生也認為現(xiàn)有的后四十回“正是對前面第二十二回寶玉禪悟的‘順接’——肯定了頑空。”[9](119)小說主體內(nèi)容沒有表現(xiàn)出大乘境界,情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的是與空的對立,情盡而空是基本事實。所以牟宗三先生說:“《金瓶梅》是大乘境界,《紅樓夢》是小乘境界?!盵10]

總體來看,小說的總綱預設與具體行文之間并不協(xié)調(diào)一致,總綱突出“萬境歸空”,具體行文則著重“大旨言情”。而總綱中“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表述傳遞出的也并不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空妙有”,而是自“色”悟“空”,是情盡之后的歸向空。正由于作者悟道上并未達到情空不二,而是情與空的對立,所以小說主旨才會呈現(xiàn)出相當程度的矛盾性。

具體來看,纏綿不盡的情思,在小說的情節(jié)中展現(xiàn)得尤其感人,許多研究者都深有感觸,劉再復《紅樓夢悟》即認為:“莊子不相信情的實在,曹雪芹的骨子里還是相信情是最后的實在?!盵11]賈寶玉的出家,“懸崖撒手”,也是由于“情盡”,由于目睹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人間大悲劇而對人世的徹底幻滅。所以,“這種情盡之后的出家,本身即有強烈的不得已意味”,[12]再加上作者對情的大量著墨,佛禪主旨反倒成了陪襯。

如果把《紅樓夢》放在當時大背景中來觀照的話,這種在“至情”與“解脫”之間掙扎徘徊,既“至情”又“解脫”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乃明清文人的共性。由于宋明以來的主流觀念“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的作用,晚明以降出現(xiàn)了反彈,肯定人欲,高揚至情的呼聲振聾發(fā)聵。李贄、袁宏道、張岱等人都對私欲、真情有過大膽的肯定與張揚。在文學領(lǐng)域也出現(xiàn)了一大批宣揚至情的作品。如眾所熟知的《牡丹亭·題詞》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長生殿》第一出《傳概》之“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誠不散,終成連理?!杼嫱鈧髯V新詞,情而已”等,對情的呼聲非常強烈。

同時,這些文人作品當中,尋求解脫的意識與幻滅感也同樣突出,同一個作家的系列作品,甚至同一部作品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的同時存在。如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便是一組既歌詠“至情”又慨嘆“一夢”的作品。湯顯祖本人也是“雖轉(zhuǎn)跡于風埃,實韜懷于月相”[13],一生處在思想矛盾當中的人,在他晚年的文章當中,我們?nèi)钥梢钥吹剿麑Α皟号畨綦y除”[13] (1299)的反?。骸啊杜c陸景鄴》:學道無成,而學為文。學文無成,而學詩賦。學詩賦無成,而學小詞。學小詞無成,且轉(zhuǎn)而學道。猶未能忘情于所習也?!盵13](1337-1338)

我們通過當時文人的作品,也透視到了類似《紅樓夢》的“非色”的解空境界。如《陶庵夢憶序》所云:“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盵14]這些 “過眼皆空”“總成一夢”的總結(jié),與《紅樓夢》的“萬境歸空”一樣,表達的是當時文人階層比較普遍的佛禪體驗。這一點在二知道人對《紅樓夢》的評說中表現(xiàn)得更加顯豁:

司空圖詩云:“花落夢無聊?!笨蔀閷氂竦苛謱懻?。世之愛流成海,情塵為岳者,曇花一現(xiàn),轉(zhuǎn)眼成空,誰此無聊之夢哉?[15]

覽過《紅樓夢》后,頓悟其色即是空者,解脫人也。[15] (102)

由此“轉(zhuǎn)眼成空”可見,當時文人所謂的“空”多是“非色”的,不是“即色”的不二之境。

四、結(jié) 語

綜上所述,《紅樓夢》是一部有著濃重佛禪色彩的文學作品,但從小說的總體意旨來看,佛禪主旨并非其著力方向。其中的佛禪義理未達精妙之境,首先,觀法上乃析法空、色敗空,“到頭一夢、萬境歸空”是主色調(diào),屬于偏空;其次,佛性認識上較為簡單,小說只是大略展示了“本心”由迷到悟的過程,“智不窮源”,并未對此“本心”有根源性探尋。所以,從文本效果來看,小說借助佛教的“空苦無常觀”,表達了強烈的人生空幻感與悲情意識。從小說中幾個主要角色談禪的情況來看,作者曹雪芹對禪宗歷史及其公案、機鋒較為熟悉,但未能領(lǐng)略到慧能禪“即煩惱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6](31)的精髓。換句話說,假如作者在禪悟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就的將是“日日是好日”[4](928)式的灑脫,也就不會有“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這樣的悲情了。

猜你喜歡
本心賈寶玉境界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跨年時 有所思
“歲月更迭·設計本心”——WAD廣州設計分享會圓滿舉辦!
賈寶玉三次劫難及其佛教隱喻——“三毒”與情
《紅樓夢》中誰得過“玉”的好?
食味知人:賈寶玉的三個飲食場景
賈寶玉:暖男的愛僅僅如此
品“境界”
愛情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兩個字
本心論
贞丰县| 怀远县| 兴义市| 黎平县| 修文县| 湖南省| 武宣县| 敖汉旗| 南宁市| 宁夏| 多伦县| 乐山市| 景德镇市| 渭南市| 商南县| 旅游| 杭锦旗| 杭锦后旗| 平遥县| 连南| 拜城县| 华坪县| 康定县| 绿春县| 灌阳县| 绥滨县| 柳河县| 本溪市| 息烽县| 恩施市| 辽源市| 子长县| 嘉定区| 安顺市| 兰坪| 江永县| 礼泉县| 西贡区| 天镇县| 靖西县|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