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宋佳陽,張慧敏,張連城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天津)
中風后吞咽障礙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病損部位在咽喉部,多表現為患者吞咽功能發(fā)生改變,出現言語不利、飲食水嗆咳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腦卒中治療后的護理及卒中后期的康復。而沖脈是七經八脈系統的重要經脈,調節(jié)十二經脈氣血,與中風后吞咽障礙有聯系。筆者將從沖脈的理論聯系、針刺取穴、臨床實踐、研究進展逐一探討,以期拓展中風后吞咽障礙的治療思路。
中風后吞咽障礙主要是由患者雙側大腦皮質腦干束所支配的區(qū)域受損,又叫中風舌本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言語不利、吞咽嗆咳等,主要病機為經氣逆亂,氣血郁滯。其不僅給患者造成了心理負擔及生活影響,并發(fā)癥也對患者的康復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增加了治療時間及預后。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醫(yī)療手段盡早的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不僅可以增加患者的康復機會,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負擔。而針刺沖脈可以降逆氣、調氣血、通經絡。又因為沖脈本身循行及功能上的特點,可以從整體上調節(jié)人體功能,從而加大治療作用。針刺沖脈對中風后吞咽障礙有見效快、時間短、患者痛苦少的特點,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手段。
沖脈的循行經典記載很多,《難經·二十八難》:“其上者,出于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并于少陰之經,滲三陰”?!鹅`樞·五音五味》:“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會于咽喉,別而絡唇口”[1]。其經氣循行散布廣泛,與各經脈相互貫通,共助經氣在全身循行暢通。與肝、胃、腎脈氣相承,經氣四通八達,這便構成了沖脈在經絡系統的特殊地位[2]。中風后吞咽障礙病損區(qū)域與沖脈循行部位相一致。沖脈循徑上行至頭,與腦髓相連,二者同屬人體四海之一,同生同化,聯系緊密?!夺t(yī)學入門·天地人物氣候相應圖》云:“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于腦……髓者腎主之”[3],腎中先天之精與腦髓相互聯系,而腎又與沖脈聯系密切。由此可見,腦和沖脈皆秉受腎之精氣,二者互相化生。而中風后吞咽障礙主要病位在腦。病因多為髓海不足,以至于血海也受其累,氣血運行失和,咽部缺乏氣血精氣的滋潤而發(fā)生中風后吞咽障礙。若沖脈氣血旺盛,先天之精充足,封藏于腎,腦髓得養(yǎng),則人陰陽平和,氣血充盈。若沖脈氣血失和不能向上灌注精血,腦髓失養(yǎng),咽喉失榮,患者則出現言語不利,吞咽障礙等表現,病理表現主要為沖氣上逆。李東垣曰:“凡逆氣上沖……皆沖脈逆也”[4]。若臟腑邪氣盛,血海有余,則氣血隨邪氣上攻于頭面,氣血逆亂,發(fā)為中風。吞咽障礙為中風后髓海不足,腎中精氣虧虛,沖脈氣血不上榮,咽喉失養(yǎng),咽喉頏頹不利。
在神經調節(jié)系統中,吞咽是食物從口腔經咽、食管輸送至胃的過程,是一種反射活動,需要特定的刺激。吞咽障礙發(fā)生的機制復雜,而中風后吞咽障礙不外乎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系統結構受損所致。而針刺可以通過機械刺激,增強神經肌肉對沖動的反應性,強化神經刺激轉為神經沖動,傳入延髓中樞,向咽、喉發(fā)出沖動從而進一步實現反射性吞咽,使受損的反射弧恢復,改善患者吞咽功能[5-7]。而針刺沖脈不僅可以增強神經刺激恢復,還可以不斷地刺激咽部的肌肉群,使局部肌肉對吞咽動作的控制加強,能夠保持食物在口腔中不漏出,可順利向后移動激發(fā)呑咽反射。針刺也調節(jié)人體組織的氣血運行,降氣化滯,使局部氣血通暢,氣血平和,改善咽部氣血供應,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復。
在生物能量信息方面,劉穎[8]在研究中發(fā)現針刺上巨虛所產生的生物能量數值變化大的不只有消化系統,其中,對腦神經核的能量影響也具有重大的意義。而中風后吞咽障礙的發(fā)生機制中,神經核的損傷也會使神經支配吞咽肌肉收縮不協調,咽部神經肌肉反射減弱,發(fā)生吞咽障礙。上巨虛為沖脈循行穴位,這對沖脈針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易損斑塊是指斑塊破裂、侵蝕性斑塊和部分鈣化結節(jié)性病變。這些不穩(wěn)定的斑塊脫落也成為中風的主要發(fā)病誘因。據研究表明[9],易損斑塊形成與沖脈氣血不調關系密切,導致易損斑塊破裂,沖氣上逆。針刺調節(jié)沖脈氣血,使沖脈氣血平衡,不僅可以減少易損斑塊的形成,在預防上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就是心腦血管疾病。
本病在中醫(yī)學病機屬氣血瘀阻、經氣逆亂。故應用沖脈理論選穴,可以起到降逆氣、調氣血的作用,在臨床多取得滿意的療效?!鹅`樞·海論》曰:“沖脈者,為十二經脈之海,其輸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虛之上下廉”。故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多取穴“大杼、上巨虛、下巨虛、內關、公孫”。大杼、上巨虛、下巨虛是治療沖脈病損,出現吞咽障礙時的主要腧穴,配合內關、公孫這對八脈交會穴可使效果更佳,內關通陰維脈,陰維脈絡諸陰經,又與任脈會與天突、廉泉。公孫通于沖脈,治療吞咽障礙屬“上病下取”之法。沖脈取穴可以產生多條經脈作用,一起治療增強治療效果。
根據經絡學說的“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中風后吞咽障礙的病損部位主要在口唇、舌、咽喉,與沖脈的循行上相一致,而沖脈自頭及足,與多條經脈相互聯系,故可以刺激其相連經脈,改善舌及吞咽器官的功能。張錫純[10]認為沖氣上逆的病機關鍵在于氣機上逆,其在治療疾病時多應用平沖降逆及升提氣機的藥物來調節(jié)沖氣功能,使氣機調暢,沖脈沉伏。多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鄭宏[11]在比較沖脈理論取穴與常規(guī)取穴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的療效中顯示,沖脈理論取穴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取穴針刺,并且起效較快。李玉安[12]運用沖脈理論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提高了臨床治愈率,縮短了治療時間。
沖脈為“十二經脈之?!薄皻庋!?。其經脈循行廣泛,聯系周身,上連腦髓,與肝、腦、腎等關系密切。在治療上也可調一經而利諸脈,既可以減輕患者治療痛苦,也可以與諸經相互配合取穴擴大治療效果。在功能上調節(jié)一身氣血,使全身上、中、下三部相互協調,咽部氣血平和,運行通暢,可增強咽部功能恢復,在治療上取得顯著的療效。中風后吞咽障礙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其后期的并發(fā)癥也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所以,中風后吞咽障礙及早的治療就成為患者轉復的關鍵,時間越早治療越理想,取得的效果越明顯。針刺治療不僅可以及早的恢復神經肌肉的反應,增強神經肌肉的功能,還可以調節(jié)局部氣血,以保障咽部活動的有充足的血液供應,盡早恢復其吞咽功能。沖脈在循行、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上中風后吞咽障礙具有密切聯系。而且區(qū)別于傳統的局部取穴法,沖脈可以整體調節(jié)機體氣血運行功能,這也是沖脈治療優(yōu)于其他治療的原因。從沖脈理論入手探討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的治療特點,不失為臨床治療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