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稱“課程標準”)首次明確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nèi)部諸多方面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yǎng)成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傮w來說,大部分小學語文老師能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授課模式,帶領學生開展一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但是筆者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些老師依舊沒有意識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教學方式相對簡單。本文嘗試從當下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三方面談談看法。
問題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當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穿新鞋,走老路”,穿的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新鞋”,走的卻還是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的“老路”。具體有以下幾個集中表現(xiàn)。
教學模式“濤聲依舊”。面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很多老師依然把它們當作其他課文一樣對待:給學生講生字詞語,分析生字的結(jié)構(gòu)和字形;講課文的結(jié)構(gòu)、各個部分的內(nèi)容;拿出幾個重點句段,反復誦讀,品味其中的深意,再進行背誦……這樣的綜合性學習,顯然就是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模式。
作業(yè)形式“霧里看花”。據(jù)筆者觀察,有些老師在布置綜合性學習作業(yè)時,明顯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很少布置一些綜合性、創(chuàng)意性的課外作業(yè),更談不上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融合式學習,更多的只是要求學生機械性地重復練習與課堂作業(yè)類似的內(nèi)容,讓人不解其意,如同霧里看花。例如,“遨游漢字王國”綜合性學習專題,有的老師只是要求學生簡單地找找錯別字,拍幾張照片。這類作業(yè)對學生了解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幫助不大,對其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更無促進作用。
評價方式“無關痛癢”。任何學習的評價都是有導向和引領作用的,針對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同樣如此。調(diào)查小報告、表格或其他作品,都只是學習結(jié)果的呈現(xiàn)。有些老師往往僅基于學習結(jié)果做出學習評價,并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學習狀態(tài)如何、是否獨立自主完成、合作時是否積極參與等,這些過程都是需要評價的。若只評價學習結(jié)果,其導向和引領必然有偏差。
原因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為什么當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會存在上述這些問題呢?因為有些老師身處“廬山”中,無法窺探“廬山全貌”。他們長期沉浸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已習慣圍繞字詞句段篇進行語文教學,如果不以這些為重點,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上課。這恰恰說明他們還沒有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內(nèi)涵,沒有認識到“綜合性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顯然,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是原先意義上的教與學,而重在語文知識與能力的運用,強調(diào)與其他課程的融合以及與生活實際的結(jié)合,在運用知識中鞏固、創(chuàng)新原有知識。
中國歷來有重視“知行合一”的傳統(tǒng)??鬃釉f“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里的“習”指的就是在實踐中運用知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終身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核心觀點就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語文老師如果把語文學習只理解為字詞句段篇的學習,無疑是狹隘的,會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中遇到各種問題。近年來,語文教學特別強調(diào)“語用”的概念,我們應在教育教學中大力踐行“語用”觀,在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間努力尋求一種平衡,特別是通過綜合性學習鼓勵孩子在生活中運用語文,在運用中繼續(xù)學習語文,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對策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如何才能避免上述問題,以求達到實效呢?筆者以為,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還是要緊緊扣住“綜合”這個核心意涵,從認識到行動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決與執(zhí)著。所謂“綜合”,不能只采用單一的學習方式,應該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不能只是用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應該注重跨學科知識的整合,融合各種信息,提取各學科資源為語文所用;不能只知書、只唯書,應該多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或現(xiàn)象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在達成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自然、社會現(xiàn)象與問題本質(zhì)的認識。
實踐策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時,要明確一個宗旨,那就是要讓學生去運用語文,在運用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不足,從而激發(fā)新的學習。陸游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明紙上所得還不足以說明學業(yè)有成,究竟成不成還得是躬行為證。所以,綜合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們用語文。那怎么用呢?筆者以為要切實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綜合實踐性原則。綜合性學習,要學會進行跨學科融合式學習,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例如,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查找資料,可以通過數(shù)學的統(tǒng)計圖表展示學習過程或成果,也可以借用書法、繪畫、手工、表演等藝術元素展現(xiàn)學習成果,還可以借助社會調(diào)查、采訪特定對象、錄制音視頻等綜合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問題,撰寫研究報告。此處要特別指出,綜合性原則要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前提,否則容易嘩眾取寵、本末倒置。
二是自主合作性原則。綜合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生個體或小組在運用語文開展活動、解決問題,教師則作為引領者、指導者和評價者參與。例如,每個綜合性學習版塊會分為“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部分。顯然,“活動建議”是核心,是體現(xiàn)編者意圖的關鍵所在,而“閱讀材料”只是“例子”,是可以被替換的,不能作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圍繞“活動建議”來指導教學,讓學生根據(jù)建議自主開展討論,商量合作形式。在活動中體現(xiàn)自主選擇的意識,在合作中體現(xiàn)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共同提高。
三是開放有趣性原則。綜合性學習應是開放而有趣的,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不應限定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形式。這需要教師具有開放性的思維和較廣博的專業(yè)知識,有時還需要一點點童心,這樣才能引領學生進行開放而有趣的綜合性學習。
評價導向: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筆者認為,對學生綜合性學習成果的評價應是一種引領,是一種鼓勵。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探究精神與合作態(tài)度。主要著眼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如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是否能主動提出問題,還有搜集整理材料、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探究問題、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等方面的情況。教師要看到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每一處閃光點和創(chuàng)新點,即時性地進行點評與鼓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角度可能不一樣,思維方式和探求路徑也就有所不同,獲得的成果更是五花八門。只要是有一點見地的感悟、有一點新意的思路和表達或是有自身特點的展示方式,作為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與表揚,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多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也可以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與此同時,作為學校行政層面,也應將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列入總結(jié)性評價體系,營造一種健康而全面的評價生態(tài)系統(tǒng)。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境界,真正迎來綜合性學習姹紫嫣紅的春天。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文瀾實驗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