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剛 許萍
摘要:“互聯(lián)網+”教育指的是通過互聯(lián)網傳遞優(yōu)質教學資源,促進每一個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自由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著力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和綜合性學習中,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體會人物感情、感受漢字有趣、理解主要內容、加深課文理解、學會整理資料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互聯(lián)網資源? 閱讀實踐? 有效落實
當下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互聯(lián)網+”也被列入國家戰(zhàn)略,“互聯(lián)網+”教育領域也面臨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推動著教學改革沿著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前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閱讀教學,如何適應時代發(fā)展,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引領學生學會學習,筆者對此進行了實踐探索和研究。互聯(lián)網資源在形式上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以下統(tǒng)稱資料)。
一、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體會人物感情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國之殤”,閱讀要素是“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巧借互聯(lián)網資源,引導學生搜集和處理相關信息,從而體會情感、落實要素呢?
《示兒》一課教學伊始,老師從單元導語開始,引領學生了解閱讀要素。出示課題,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掌握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介紹作者、寫作背景等。理解詩意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結合注釋、關鍵詞語、有關資料等,創(chuàng)設情境說詩意,如1210年1月,屋外寒風凜冽,屋內燭光昏黃,已經85歲的陸游躺在床上……領悟詩情環(huán)節(jié),老師把問題引向深入,“一個人知道自己將要辭世,會為了什么而悲傷呢?”陸游的“悲”有何不同?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相關資料,得出“為祖國未曾統(tǒng)一而悲”的結論。老師進一步啟發(fā):既然說死后萬事皆空,為何還說“家祭無忘告乃翁”呢?這情理的反差,如何理解?請聯(lián)系課前收集的詩人生平資料以及愛國詩歌,試著體會詩人的心路歷程。學生小組間交流課前收集的詩人生平資料以及詩人的愛國詩歌,并說說感受。分組匯報后,老師適時從詩詞方面、生平事跡、社會背景等方面引導歸類,從而深切體會到陸游不為己悲,而為大宋往昔崢嶸歲月而悲,為百姓的流離失所而悲,為此生壯志難酬而悲,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的形象樹立在學生心中。最后,老師要求學生搜集陸游其他的愛國詩篇,讀一讀,試著畫出陸游的人生軌跡圖,用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展示評比。《示兒》是單元第一篇課文,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結合資料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更學會了從一首詩走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從一個人認識一群人、從一篇課文走向一組課文的效果。
二、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感受漢字有趣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語文要素之一是“學習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感受漢字的有趣,了解漢字文化”。文本提供的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有三種,分別是查找資料、網絡搜索和請教他人。
綜合性學習內容豐富,可以利用小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顒又?,各個小組要仔細閱讀兩個板塊的“活動建議”,認真學習“閱讀材料”,交流小組開展的活動,擬定活動方案,安排好人員。小組的活動方式很多,一般有“并進式”和“階段式”?!安⑦M式”,即自選內容,同時開展活動,最終達成目標;“階段式”,即集中開展幾項活動,分階段落實,最終達成目標。具體采用哪種活動方式,根據(jù)班級學生基礎和當?shù)亟逃Y源的情況進行確定。各小組可以圍繞以下內容開展活動:①搜集感興趣的字謎,進行猜謎活動;②搜集體現(xiàn)漢字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lián)、故事等,舉辦一次趣味漢字交流會;③根據(jù)提供的閱讀材料,再多搜集一些資料,了解漢字的歷史;④搜集因為寫錯漢字、讀錯漢字而產生笑話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⑤圍繞規(guī)范字的使用情況,開展一次社會用字調查活動,在調查的基礎上,搜寫簡單的調查報告;⑥搜集一些書法作品,舉辦一個小型書法展覽,欣賞漢字獨特的藝術美。每項活動,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大體經歷這幾個階段:制訂活動計劃—展開社會調查或搜集活動—組內交流—整理與展示—評價與激勵。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搜集和處理資料貫穿活動始終,學生不僅在活動中學習到了搜集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感受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和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
三、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把握主要內容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語文要素之一是“搜集相關資料,把握主要內容”。其中搜集資料在五年級已經訓練過,預習時可教會學生通過網絡等途徑初步了解課文;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借助時代背景、課文插圖、注釋、資料袋、閱讀理解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情感;課后還可通過閱讀相關推薦書籍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教學《少年閏土》時,可先從了解時代背景著手,在此基礎上走進魯迅的文字,感受他與閏土之間的深厚情誼;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事物學生較為陌生,如“鷓鴣、藍背、氈帽”等詞,可引導學生借助有關資料進行了解?!逗玫墓适隆方虒W中,指導學生借助閱讀鏈接中提供的資料,借助相關資料理解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理解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歸納,當讀不懂一篇文章,特別是文章主旨的時候,可以借助他人的閱讀見解或文學評論來幫助理解。此外,還可借助古典文獻《詩經》《淮南子》來理解難懂的詞語,而后著眼于《野草》這部詩集,走進魯迅的內心世界,感知他的精神品質。對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可通過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等資源進行延伸閱讀,進一步豐富人物形象。教學《有的人》這一課時,可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和魯迅相關資料,繼續(xù)鞏固、實踐前兩課學到的方法,理解全詩,感知魯迅是個怎樣的人,這是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檢測?!墩Z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是魯迅的名言、名句,可借助相關資料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其深層含義。學習過程中,互聯(lián)網資源有效幫助學生對魯迅的認識逐步具體、豐滿,兼顧了語文性與工具性。
四、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加深課文理解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人文主題是“志向與心愿”,閱讀要素之一是“閱讀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些要素不是六年級才出現(xiàn)的,從四年級就已經開始出現(xiàn),六年級只需綜合運用前兩個年級所學的方法和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前,可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匯報對李大釗的初步認識。然后結合課后第一題,按照時間順序梳理課文脈絡,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抓住描寫李大釗言行的語句,深入體會李大釗的高貴品質。通過李大釗與敵人不同表現(xiàn)的對比,體會他臨危不懼的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通過感受“我”眼中的父親的樣子,感受父親對孩子的慈愛和對工作的負責;通過體會李大釗被害后家人的悲痛,感受“我”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課的最后,可引導學生找出前后照應的有關語句,深入理解,體會表達的效果。此文教學凸顯的不是共產黨人李大釗忠于革命的品質,而是借助課前、課后的資料搜集,尤其是結合課后第五題“查閱資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跡,和同學交流”,體會到正是像李大釗一樣的許許多多的革命志士為了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教學《為人民服務》時,結合課后第四題“結合閱讀鏈接《十里長街送總理》,說說對司馬遷名言的理解和體會”,讓學生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同樣,學習于謙的《石灰吟》,追問:一個明代的大詩人,為什么以石灰自喻呢?聯(lián)系于謙的有關資料,了解他的人生追求,從而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他的愛國情感。
五、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學會整理資料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第一部分有填寫時間軸、分享難忘回憶和制作成長紀念冊,語文要素之一就是“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填寫時間軸》時,采用如下步驟。首先,激發(fā)興趣,引起回憶。學生相互交流后,創(chuàng)設情境,和同學分享一下你在小學時代的各個場景,并想一想,哪些事情是最有意義、最有代表性的。此環(huán)節(jié)設置各種情境,引發(fā)學生回憶,并為后面填寫時間軸做好準備。第二步,總結歸納,整理資料。我們在學校度過了六年的美好時光,留下了無數(shù)寶貴的回憶,即將離開校園,我們要用筆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寫下來。(出示課件時間軸)大家看,這是一個時間軸,想一想,剛才大家涌現(xiàn)出那么多的回憶,能不能全部填寫在上面呢?學生們議論紛紛,進而老師介紹整理資料的方法,如分類和排序,適時總結。我們在資料整理中只需選擇小學階段學校的照片、獎狀、作文等物品,我們收集的照片、聲音資料要清晰;獎狀應是全班一起獲得的;作文要文筆優(yōu)美。按照時間順序從一年級排到六年級。最后進行具體分工,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收集整理,各組討論制訂活動方案,教師巡視指導。第三步選取最有意義的事件,按照時間順序,填寫時間軸,整理好資料,開展評價激勵。這樣的教學,不僅引導學生學習了整理資料的方法,并按照這個方法填寫了時間軸,并且進行了分工合作,為我們的小學生活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按計劃準備好照片、稿件、資料,為班級紀念冊做好了準備。
互聯(lián)網時代,需要老師具有資源整合的意識,用互聯(lián)網思維進行教學。這不僅是對教育的挑戰(zhàn),更是對老師終身學習理念的挑戰(zhàn)。這些都迫切需要老師轉變觀念,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充分利用好互聯(lián)網資源,更好地開展閱讀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陳振興.語文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5.
[4]秦風珍.多維視野中的語文教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