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蘭
“雙減”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對教育和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關心關注,是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的集中體現(xiàn)。在“雙減”教學視域下,作文教學要實現(xiàn)教師教得少、學生學得多,指向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耙砸稽c突破教學,一課一得”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有利于組織結構化學習,有效遷移學習,是學以致用的學習,這都是深度學習的應有之義,是走向“輕負擔高質量”的門徑。
一、圍繞一個主題:“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康德曾指出:“就本質而言,知識實則為一個整體。教育的主要愿景之一即在于將支離破碎的、不完整的學科內容、課程知識等加以統(tǒng)整并逐步上升為某種整體知識?!?/p>
“雙減”教學視域下,教師應基于對課程整體架構的把握,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主題教學,以便溫故知新、嵌入新知,進而有利于把握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優(yōu)化教學子系統(tǒng)的完整性,為學生搭建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以便全面完整地理解特定教學內容驅動教學,最終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飛躍。
部編版七下第三單元的作文訓練為“抓住細節(jié)”,那么《老王》《阿長與<山海經>》等課文課文的教學中,就要具體體悟細節(jié)描寫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jié)、深化文章主題等方面的作用。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訓練,筆者設計四個步驟:
1.范例剖析
先讓學生精選往事中印象最深、感受最獨特的事件簡要描寫,再挑選學生習作中的某個例文片段,全班集體修改。筆者選取的片段是:“酒宴上,我不經意地抬頭,看見父親站起身,為我夾了個大雞腿,我非常感動?!睂W生很快指出:可以加入父親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讓父親夾雞腿的瞬間更具體更動人肺腑。
2.架橋鋪路
引導學生聚集父親夾雞腿的“這一刻”,細分成幾個瞬間,采用“架橋鋪路法”,定格細描人物當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完成下列填空題:
酒宴上,我不經意地抬頭,看見父親——那個________的男人站起來,伸出右手,身子________,左手掌________桌面,手背上________。拿著筷子的右手努力________圓桌那頭的那盤白斬雞。似乎不夠長,他又________雙腳,大半個身子________在桌上,面前的碗也因為擠壓而________,發(fā)出“乒乒乓乓”的聲音。他嘴唇________,額頭上________。真丟臉??!我低下頭不看他。只一會兒,一個__________的雞腿躺在我碗里?!暗ぁ备赣H柔聲叫我,映入我眼簾的是他__________的笑臉,“給,你從小最愛吃的!”
3.修改潤色
先讓學生對照范例各自修改描寫的細節(jié),再小組傳閱,討論勾畫出精彩細節(jié),標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討論修改。最后,引導學生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開頭和具有啟示意義的結尾,完成整篇寫作。
4.遷移鞏固
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再拓展閱讀《范進中舉》《歐也妮·葛朗臺》等中外名著中經典片段,引導學生小結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用于指導今后的作文寫作:選擇事件動情點,帶上一面“放大鏡”,分解動作,放慢過程,“語貌動心態(tài)”細描。并在作文訓練中一再加強訓練,會讓學生的細節(jié)描寫有長足的進步。
二、強化兩基訓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鄭桂華老師說:“如果我們把寫作過程的主要都能清晰地分割出來,都能進行定點訓練,都將這一步驟放大到極致,將訓練做細,做實,如果把作文過程的每一個重要步驟都訓練到,作文教學也就有效果了?!焙帽冉ㄖ葴蕚浜么u、石、沙土,作文教學必先強化兩基訓練,即字詞及句段的積累與運用。
1.字詞替換比較
例如《背影》一文中,描寫背影最細致最動人的一句:“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p>
通過反復誦讀:這個詞是什么含義?能用其他詞替換嗎?用在這里好在哪里?通過字詞替換訓練,學生在導中學法,在讀中悟法,很快能體會到父親因為年老體胖爬月臺買橘子的艱辛不易,從而感受到父親無私的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字斟句酌的良好習慣。
2.句段積累運用
《散步》教學中,要以應用促進認知,把應用和認知結合起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特點符合認知規(guī)律,為作文教學夯實基礎。
例: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首先,引導學生了解此處景物描寫的作用,并提問: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其次,指導仿寫句子:________________。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最后,指導學以致用。在最近的單元作文中加入兩三處適當?shù)木拔锩鑼?,小組評價賞析,鞏固所學。
3.篇章誦讀仿寫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名著及健康書刊,分類整理、抄錄材料,將優(yōu)美的文段篇章、名言警句、事實數(shù)據(jù)熟讀記誦。在積累大量詞匯和第二手寫作素材的基礎上,為學生搭建合理的寫作結構,設計仿寫任務。例如誦讀朱自清的《春》后,設計讓學生仿寫《秋風圖》《夏雨圖》等,效果良好。以下為學生仿寫的《冬雪圖》片段: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辈诲e的,像柳絮,像棉花,一團團,一片片。雪里帶來些清冽的雨水的味道,淡淡的,綿綿的,都在濕潤的空氣里醞釀著。雪是魔法師,她將那美麗紗衣輕輕一揮,頓時一股白色瀑布傾瀉而下,人間頓時變得晶瑩剔透。這時候,人們都圍在窗邊,靜靜地賞著雪。這童話般的世界,是孩子們的天堂。他們和雪花精靈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又一起手拉著手,圍著剛剛堆好的雪人,唱呀,跳呀,那天真無邪的笑聲一直回蕩在天空中久久不停息。
三、生發(fā)四種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深觀察生活
魯迅曾說過:“對于任何事物,必要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寫作源于生活,越是親身經歷過、深入觀察過的生活,寫在文章中就越真實感人。作文《快樂涌上心頭》中“拔花生”片段寫道:偶爾幾個小屁孩兒坐在田埂上集體“罷工”,外公吼一句:“小心蟲子爬進屁股里呦!”又嚇得一哄而散,趕緊跑到別的地方幫忙去了。光著腳丫在田野間來回穿梭,一群人起起落落,和小孩鬧,趕蝴蝶,逗毛毛蟲,時不時偷吃幾顆花生,看蚯蚓用“半個世紀”長的時間鉆進土里,聽外公外婆扯著嗓子與溪對面的人拉家?!谥烁璩曋惺斋@著果實,收獲著無窮的快樂……
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關注時代和人生,比如,課前五分鐘讓學生“日記式說話”:今天的人、事、景、物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等。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全方位展開細致觀察,篩選出新穎獨特的、能深刻反映時代精神或美好心靈的素材,再加以細致刻畫,學生的語文素質便能日漸提高了。
2.增真實體驗
“生活即語文”,生活體驗無疑是學生寫好作文、抒發(fā)真情的源頭活水,教師應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人生經驗。筆者每年都有帶領學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舌尖上的長汀》主題活動,學生自主分組并組織活動,或上網、去圖書館查找有關長汀美食歷史資料,或走街串巷采訪、調查汀州美食現(xiàn)狀,或動手學做富有特色的客家菜,或運用所學知識為宣傳長汀美食設計廣告語等。有過深切體驗,學生寫來的作文自然真切動人。
教師還可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利用假期時間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比如,外出旅游參觀、深入田間地頭收割、前往山林采摘、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游泳戲水捕撈、做義工打短工等。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語文能力,離生活越近,觀察越細致,體驗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寫出好文章,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
3.擬設身處地
作文寫自己的見聞感受更有真情實感,但一個人的見聞是有限的,從自己的經歷中找不到恰當?shù)牟牧蠒r,那必須教育學生對自己的所見所聞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梢龑W生模擬相應生活情景,再切身想象:假如我在這種情況下,遇到那樣的事會怎么樣呢?比如,要寫的是一位中年婦女,不妨想象自己的母親的外貌,結合平時的表現(xiàn)想想她遇到這種事時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轉變人物角色,模擬生活情景,能使文章更加合乎情理,描寫更加真切動人。
4.展人文素養(yǎng)
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作文教學應將“人”和“文”有機統(tǒng)一起來,以做人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還作文以生命活動的本來面目,情動于中而能形于言。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體驗人生、豐富情感,把“立言”與“立人”相統(tǒng)一,在作文中促使學生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觸及學生心靈深處,在寫作中滲透自己的做人原則、是非觀念、個人修養(yǎng)等多種因素,讓寫作成為生命的真實寫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從而達到“文以載道”的目的。
曾獲市作文賽一等獎的作文《我讀懂了你》,表現(xiàn)出強烈的人文意識:
你也同樣看見了他,古井無波的臉孔好像忽然鮮活起來,嘴也咧了起來,顫顫巍巍地伸出一只手拉住他的衣袖,把他拉到一旁。他看起來也很疑惑,不懂你究竟要做什么。只見你伸出另一只手,緊握著不知什么東西,低聲地說:“吃,你最喜歡的柚子,吃?!蹦銛傞_手,手里赫然是一瓣新剝的柚子,晶瑩的果肉仿佛能滴出汁水來!……
無論是新課程改革,還是“雙減”政策落地,基于優(yōu)化著眼完整的作文教學范式,開辟整體教學的綜合育人路徑,其整個過程無不彰顯了“五育”并舉,尊重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生命整體性,最終目標無不旨在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指向作為整體教學“初心”與“使命”的綜合育人目標。但是,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雙減”視域下的新型作文教學仍然任重道遠,仍有很多需要進一步闡明與探討的地方。比如,如何科學指導“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如何準確把握“作文整體”,如何建構“‘減負、增效、提質引領下的作文教學”的學理框架,并針對具體學科探尋有效實施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