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八反”配伍在經(jīng)方合方辨治鼻咽疾病中的運用※

2021-03-26 20:28
中醫(yī)藥通報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藜蘆舌質(zhì)鼻塞

●王 付

中藥治病“十八反”配伍禁忌之理論在中醫(yī)發(fā)展史上本來是不存在的,《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均可找到其在臨床中運用的證據(jù),如張仲景的赤丸、甘遂半夏湯等方,孫思邈的大五飲丸等。可是,當(dāng)今諸多教材在王懷隱的《太平圣惠方》和張子和的《儒門事親》等書中發(fā)現(xiàn)中藥“十八反”配伍禁忌之后,未能深入思考與研究便將其引進(jìn)到教材中,再加上傳授者未能從臨床治病中全面研究與總結(jié),這樣以訛傳訛便演變成了中藥“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基本準(zhǔn)則。從臨床治病實際出發(fā),只有徹底消除王懷隱、張子和等人提出的中藥“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荒謬言論[1],才能真正將臨床治病提高療效落到實處。筆者在臨床中運用經(jīng)方合方辨治疾病時常采用“十八反”配伍用藥,非但未出現(xiàn)毒副作用,反而取得了較好的療效[1-2],于此試舉數(shù)則鼻咽疾病的辨治驗案如下。

1 小青龍湯、小柴胡湯與附子花粉湯合方辨治變應(yīng)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案

許某,女,36 歲,2016 年3 月15 日初診?;颊哂卸嗄曜儜?yīng)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病史。刻診:鼻塞不通,鼻癢,噴嚏,晨起尤甚,咳嗽、氣喘因受涼加重,怕冷,無汗,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飲水,舌質(zhì)紅,苔膩黃白夾雜,脈浮弱。西醫(yī)診斷:(1)變應(yīng)性鼻炎;(2)支氣管哮喘。中醫(yī)診斷:(1)鼻鼽;(2)喘證。辨為肺寒郁熱,傷陰傷氣證。治當(dāng)溫肺益氣,清熱益陰。給予小青龍湯、小柴胡湯與附子花粉湯合方,藥用:麻黃10 g,桂枝10 g,細(xì)辛10 g,干姜10 g,白芍10 g,柴胡24 g,生半夏12 g,黃芩10 g,紅參10 g,生姜10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五味子12 g,炙甘草10 g,大棗12枚。6 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6年3月22日二診:鼻癢明顯減輕,噴嚏減少,仍怕冷,舌質(zhì)紅,苔膩黃白夾雜減輕,脈浮仍弱,以前方變制附子為9 g,6劑。

2016 年3 月29 日三診:鼻癢基本消除,鼻塞明顯好轉(zhuǎn),舌質(zhì)紅,苔膩黃白夾雜較前又有減輕,脈浮略弱,以前方6劑繼服。

2016年4月5日四診:鼻癢未再發(fā)作,怕冷明顯好轉(zhuǎn),舌質(zhì)基本正常,苔膩黃白夾雜較前又有明顯減輕,脈基本正常,以前方變制附子為6 g,6劑。

2016年4月12日五診:諸癥基本消除,舌脈正常,以前方6劑繼服。為了鞏固療效,又以前方治療30余劑。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鼻塞、哮喘因受涼加重辨為肺寒證;再根據(jù)口干、舌質(zhì)紅辨為郁熱;因口干不欲飲水辨為寒郁化熱傷陰;又因倦怠乏力辨為氣虛。以此辨為肺寒郁熱,傷陰傷氣證。方以小青龍湯溫肺散寒,宣透鼻竅;以小柴胡湯清熱益氣[3];以附子花粉湯溫陽益陰。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變化,酌情調(diào)整方藥用量,以取其效。

2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小柴胡湯與附子花粉湯合方辨治慢性鼻竇炎、支氣管哮喘案

梁某,女,22歲,2016年4月1日初診?;颊哂卸嗄曷员歉]炎、支氣管哮喘病史??淘\:鼻塞不通,胸中、喉中痰鳴,咽喉不利,頭痛、咳嗽、氣喘、痰鳴因受涼加重,怕冷,汗出較多,倦怠乏力,口渴欲飲水,舌質(zhì)淡紅,苔膩黃白夾雜,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慢性鼻竇炎;(2)支氣管哮喘。中醫(yī)診斷:(1)鼻淵;(2)哮證。辨為肺寒氣虛,郁熱傷陰證。治當(dāng)溫肺益氣,清熱益陰。給予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小柴胡湯與附子花粉湯合方,藥用:桂枝10 g,白芍10 g,杏仁10 g,厚樸5 g,茯苓10 g,生半夏12 g,柴胡24 g,黃芩10 g,紅參10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炙甘草10 g,生姜24 g,大棗12 枚。共6 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6 年4 月8 日二診:咳嗽、鼻塞明顯減輕,咽喉不利及頭痛好轉(zhuǎn),仍汗出,舌質(zhì)淡紅,苔膩黃白夾雜減輕,脈仍沉弱,以前方變白芍為20 g,加龍骨、牡蠣各24 g,6劑。

2016年4月15日三診:咳嗽、鼻塞基本消除,汗出明顯減少,舌質(zhì)淡紅,苔膩黃白夾雜較前減輕,脈仍沉弱,以前方6劑繼服。

2016年4月22日四診:頭痛基本消除,汗出止,仍有氣喘、痰鳴,舌質(zhì)淡紅,苔膩黃白夾雜基本消除,脈仍沉弱,以前方去龍骨、牡蠣,加麻黃10 g,6劑。

2016年4月29日五診:倦怠、乏力基本消除,仍怕冷,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基本正常,以前方變制附子為12 g,6劑。

2016年5月5日六診:諸癥基本消除,舌脈基本正常,為了鞏固療效,又以前方治療40余劑。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鼻塞、頭痛、氣喘、痰鳴因受涼加重辨為肺寒證;再根據(jù)口渴欲飲水、舌質(zhì)紅辨為郁熱;因胸中、喉中痰鳴辨為痰郁內(nèi)結(jié);又因汗出、倦怠乏力辨為肺氣虛。以此辨為肺寒氣虛,郁熱傷陰證。方以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溫肺益氣,宣透鼻竅;以小半夏加茯苓湯降逆燥濕化痰[4];以小柴胡湯清熱益氣;以附子花粉湯溫陽益陰。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變化,酌情調(diào)整方藥用量,以取其效。

3 澤漆湯、麻杏石甘湯、藜蘆甘草湯、甘草海藻湯與附子半夏湯合方辨治鼻咽癌術(shù)后復(fù)發(fā)并轉(zhuǎn)移案

鄭某,女,63歲,2015年7月17日初診。患者于1年前經(jīng)檢查診斷為鼻咽癌,即進(jìn)行手術(shù)治療,7個月后鼻咽癌復(fù)發(fā)并轉(zhuǎn)移至耳后及頸部淋巴結(jié)??淘\:鼻塞,鼻涕夾血,耳悶耳塞,頭痛,呼吸不利,咳嗽,怕冷,無汗,倦怠乏力,口渴欲飲水,舌質(zhì)紅,苔白膩夾黃,脈沉弱。西醫(yī)診斷:鼻咽癌。中醫(yī)診斷:頏顙巖。辨為肺熱氣虛,寒痰傷陰證。治當(dāng)溫肺益氣,清熱益陰。給予澤漆湯、麻杏石甘湯、藜蘆甘草湯、甘草海藻湯與附子半夏湯合方,藥用:澤漆30 g,黃芩10 g,紫參15 g,生半夏12 g,桂枝10 g,白前15 g,紅參10 g,制附子10 g,麻黃12 g,杏仁10 g,石膏24 g,藜蘆1.5 g,海藻24 g,生姜15 g,大棗12 枚,炙甘草10 g。6 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5年7月24日二診:咳嗽、鼻塞略有減輕,仍怕冷,舌質(zhì)紅,苔仍白膩夾黃,脈仍沉弱,以前方變制附子為12 g,6劑。

2015年7月31日三診:咳嗽、鼻塞較前又有減輕,頭痛好轉(zhuǎn),仍口渴,舌質(zhì)紅,苔白膩夾黃減輕,脈沉略弱,以前方變石膏為50 g,6劑。

2015 年8 月7 日四診:咳嗽、鼻塞基本消除,呼吸不利較前好轉(zhuǎn),怕冷明顯好轉(zhuǎn),舌質(zhì)紅,苔白,黃膩苔基本消除,脈沉略弱,以前方變制附子為10 g,6劑。

2015 年8 月14 日五診:呼吸不利較前又有好轉(zhuǎn),仍倦怠乏力,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仍沉略弱,以前方變紅參為12 g,6劑。

2015年8月21日六診:口渴基本消除,舌質(zhì)紅,舌苔、脈象基本正常,以前方變石膏為24 g,6劑。

2015 年8 月29 日七診:諸癥基本緩解,舌脈基本正常。為了鞏固療效,又以前方治療150 余劑,經(jīng)復(fù)查,與原片對比病灶較前減小;又以前方治療150 余劑,經(jīng)復(fù)查轉(zhuǎn)移病變基本消除,繼續(xù)以前方酌情加減變化鞏固治療。隨訪2年,病灶消除,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鼻塞、頭痛、口渴辨為郁熱傷陰;再根據(jù)咳嗽、呼吸不利、舌質(zhì)紅辨為肺熱;因怕冷、苔白膩辨為寒痰;又因倦怠乏力、脈沉弱辨為氣虛。以此辨為肺熱傷陰,寒痰氣虛證。方以澤漆湯清瀉肺熱,降泄?jié)崮妫灰月樾邮蕼逍敌狗螣?;以藜蘆甘草湯益氣化痰;以甘草海藻湯益氣軟堅散結(jié)。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變化,酌情調(diào)整方藥用量,以取其效。

4 麥門冬湯、附子花粉湯、甘草海藻湯、藜蘆甘草湯與桔梗湯合方辨治慢性咽炎、喉白斑癥案

馬某,男,65歲,2016年8月1日初診?;颊哂卸嗄曷匝恃撞∈?,3年前曾有喉白斑癥病史,經(jīng)手術(shù)治療后又復(fù)發(fā)??淘\:聲音嘶啞,咽喉不利,如有痰堵,輕微咳嗽,頭昏沉,怕冷,手足不溫,倦怠乏力,口渴欲飲水,舌紅少苔,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喉白斑癥;(2)慢性咽炎。中醫(yī)診斷:喉喑。辨為氣陰兩虛,陽虛夾痰證。治當(dāng)益氣養(yǎng)陰,溫陽化痰。給予麥門冬湯、附子花粉湯、甘草海藻湯、藜蘆甘草湯與桔梗湯合方,藥用:麥冬170 g,生半夏24 g,紅參10 g,粳米10 g,制附子10 g,天花粉12 g,藜蘆1.5 g,海藻24 g,桔梗10 g,生姜10 g,大棗12枚,炙甘草6 g,生甘草20 g。6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6 年8 月8 日二診:手足較前溫和,怕冷減輕,仍咽喉不利,以前方變桔梗為20 g,6劑。

2016 年8 月15 日三診:手足基本溫和,怕冷較前又有減輕,咽喉不利較前略有好轉(zhuǎn),大便溏泄,以前方變麥冬為100 g,6劑。

2016 年8 月22 日四診:咽喉不利進(jìn)一步減輕,咳嗽基本消除,仍口渴,以前方變天花粉為20 g,6劑。

2016 年8 月29 日五診:咽喉不利進(jìn)一步減輕,仍倦怠乏力,以前方變粳米為20 g,6劑。

2016年9月5日六診:咽喉仍如有痰堵,以前方變藜蘆為2.5 g,6劑。

2016 年9 月12 日七診:諸癥基本緩解,為了鞏固療效,又以前方治療120余劑,經(jīng)復(fù)查慢性咽炎痊愈,咽喉白斑消除。隨訪2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聲音嘶啞、倦怠乏力辨為氣虛;再根據(jù)咽喉不利、舌紅少苔辨為陰虛;因怕冷、手足不溫辨為陽虛;又因咽中如有痰堵、頭昏沉辨為痰濕。以此辨為氣陰兩虛,陽虛夾痰證。方以麥門冬湯滋陰清熱,益氣利咽;以附子花粉湯溫陽益陰;以藜蘆甘草湯益氣化痰;以甘草海藻湯益氣軟堅散結(jié)[5];以桔梗湯益氣利咽。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變化,酌情調(diào)整方藥用量,以取其效。

5 小柴胡湯、大青龍湯、附子貝母湯、藜蘆芍藥湯與藜蘆細(xì)辛湯合方辨治慢性鼻竇炎案

詹某,女,56 歲,2018 年4 月29 日初診?;颊哂?0年慢性鼻竇炎(包括蝶竇炎、篩竇炎、頜竇炎)病史,近年來病情加重影響正常生活,服用中西藥(具體不詳)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經(jīng)病友介紹前來診治??淘\:頭痛,頭昏,膿性鼻涕倒流,咽喉異物感,時時耳痛,口腔異味,情緒低落,急躁易怒,心煩意亂,失眠,手足不溫,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口苦口干,舌質(zhì)淡紅夾瘀紫,苔黃白夾雜,脈沉弱。西醫(yī)診斷:慢性鼻竇炎。中醫(yī)診斷:鼻淵。辨為寒熱夾虛、氣郁夾瘀證。治當(dāng)散寒清熱,行氣化瘀,補益中氣。給予小柴胡湯、大青龍湯、附子貝母湯、藜蘆芍藥湯與藜蘆細(xì)辛湯合方。藥用:柴胡24 g,黃芩10 g,生半夏12 g,制附子10 g,紅參10 g,麻黃18 g,桂枝6 g,杏仁10 g,石膏50 g,浙貝10 g,白芍10 g,細(xì)辛10 g,藜蘆1.5 g,生姜10 g,大棗12 枚,炙甘草10 g。共6 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5 月7 日二診:情緒好轉(zhuǎn),仍口腔異味,以前方變黃芩為24 g,6劑。

2018 年5 月14 日三診:口腔異味較前明顯減輕,仍頭痛、頭昏,以前方變白芍、桂枝各為12 g,6劑。

2018年5月21日四診:頭痛、頭昏較前減輕,仍鼻涕倒流,又以前方變麻黃為20 g,變杏仁為15 g,變藜蘆為3 g,6劑。

2018 年5 月28 日五診:鼻涕倒流略有好轉(zhuǎn),仍心煩意亂,以前方變白芍為30 g,6劑。

2018年6月4日六診:諸證較前明顯好轉(zhuǎn),又以前方治療60 余劑,諸證基本消除。經(jīng)復(fù)查,蝶竇炎、篩竇炎、頜竇炎基本痊愈。隨訪1年,諸癥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頭痛、頭昏、情緒低落辨為氣郁;口苦咽干辨為熱,手足不溫辨為寒;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辨為虛;舌質(zhì)淡紅夾瘀紫辨為寒熱夾瘀。以此選用小柴胡湯平調(diào)寒熱,調(diào)理氣機;大青龍湯益氣清宣溫通;附子貝母湯溫通化瘀,清熱化痰;藜蘆芍藥湯益氣化痰緩急;藜蘆細(xì)辛湯益氣滌痰通竅。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6 半夏厚樸湯、半夏瀉心湯、麻杏石甘湯、附子貝母湯與桔梗湯合方辨治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竇炎、腺樣體肥大案

劉某,男,9歲,2018年5月28日初診?;颊哂新员馓殷w炎、慢性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病史,近半年來癥狀加重,經(jīng)服用中西藥(具體不詳)均未能有效控制癥狀,經(jīng)親戚介紹前來診治??淘\:鼻塞,流膿性鼻涕,說話帶閉塞性鼻音,咽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受涼加重,睡眠易驚醒,磨牙,手足不溫,注意力不集中,口苦口膩,舌質(zhì)淡紅夾瘀紫,苔膩黃白夾雜,脈沉弱。西醫(yī)診斷:(1)慢性鼻竇炎;(2)慢性扁桃體炎;(3)腺樣體肥大。中醫(yī)診斷:(1)鼻淵;(2)喉痹。辨為寒痰濕熱、氣虛夾瘀證。治當(dāng)溫化寒痰,益氣化瘀。給予半夏厚樸湯、半夏瀉心湯、麻杏石甘湯、附子貝母湯與桔梗湯合方,藥用:生半夏24 g,厚樸10 g,茯苓12 g,黃連3 g,黃芩10 g,紅參10 g,麻黃10 g,杏仁15 g,石膏50 g,紫蘇葉6 g,桔梗24 g,制附子10 g,浙貝10 g,干姜10 g,生姜10 g,炙甘草10 g,大棗12枚。6劑,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燒開,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藥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6月4日二診:手足不溫好轉(zhuǎn),仍咽喉異物感,以前方變桔梗為30 g,變炙甘草為生甘草24 g,變浙貝為12 g,6劑。

2018 年6 月11 日三診:咽喉異物感較前明顯減輕,仍鼻塞,以前方變麻黃為15 g,6劑。

2018 年6 月18 日四診:鼻塞較前減輕,仍流膿性鼻涕,又以前方變黃芩、浙貝各為15 g,6劑。

2018 年6 月25 日五診:流膿性鼻涕較前減輕,手足溫和,以前方變制附子、干姜各為6 g,6劑。

2018年7月2日六診:諸證較前明顯好轉(zhuǎn),又以前方治療80余劑,諸證基本消除。經(jīng)復(fù)查,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竇炎基本痊愈,腺樣體肥大基本恢復(fù)正常,隨訪1年,未再復(fù)發(fā)。

按根據(jù)鼻塞、流膿性鼻涕、受涼加重辨為寒;咽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辨為痰;口苦口膩辨為濕熱;注意力不集中、脈沉弱辨為虛;舌質(zhì)淡紅夾瘀紫辨為寒熱夾瘀。以此選用半夏厚樸湯溫化寒痰,調(diào)理氣機;半夏瀉心湯益氣溫陽,清熱燥濕[6];麻杏石甘湯宣利鼻竅;附子貝母湯溫通化瘀、清熱化痰;桔梗湯益氣宣利咽喉。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猜你喜歡
藜蘆舌質(zhì)鼻塞
內(nèi)蒙古3種野生藜蘆化學(xu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基于舌診偏色與去干擾的計算機技術(shù)研究?
寶寶鼻塞,媽媽有哪些對策
通過檢查畜禽口腔診斷疾病
寶寶鼻塞,媽媽有哪些對策
若不是那味暗香
12β-羥基藜蘆酰棋盤花堿在小鼠體內(nèi)的代謝
12β-羥基藜蘆酰棋盤花胺對小鼠小腦和大腦皮層組織DNA損傷的影響
冠心病患者舌質(zhì)變化與冠脈SYNTAX積分的相關(guān)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