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華慶
【摘要】初中數學動點問題既是難點也是熱點,對此,數學教師應該高效演繹這樣的“三步曲”:“我”字當先,以自主自悟促動點問題的解決;“變”字為引,以多元互動促動點問題的解決;“精”字為妙,以適宜高效促動點問題的解決.但愿學生學會這樣的“三步曲”后,動點問題不再是學生學習中的“攔路虎”,反而成為有趣的、輕松的、有意義的學習佐料.
【關鍵詞】動點問題;三步曲;自主自悟;多元互動;適宜高效
動點問題是近些年來各個省市中考題中的熱點問題,也是考查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一類重點問題,它既是難點,也是熱點.深入挖掘現有能夠成功解決初中數學二次函數動點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模式,引領學生學懂學深,就自然而然成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使命,這不僅是中考的需要,也是發(fā)展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學生數學精神的需要.如何在學習權轉換的自主上、細密而立體的呈現上、意想不到的難度處理上下功夫,是高效解決動點問題不可或缺的視點.
解決動點問題中牽扯的策略很多,比如待定系數法、數形結合法、分類討論法等,對此,我們應有一定的憑借.筆者以為,數學教師應該高效演繹這樣的“三步曲”:“我”字當先,通過充分放權,以自主自悟促動點問題的解決;“變”字為引,通過思維變換,以多元互動促動點問題的解決;“精”字為妙,通過精細化設計,以適宜高效促動點問題的解決.這樣的“三步曲”適合新課,也適合復習課,關鍵就看教師如何調控、如何建構、如何演繹.作為數學教師,理念的嬗變不可或缺,行動的“貨真價實”更是不可或缺.
一、“我”字當先,以自主自悟促動點問題的解決
新的課改視角下,那種陳舊、機械、呆板的“直白式”或“灌輸式”教學方式必須予以擯棄,而代之以情景式、啟發(fā)式、自主式的教學方式.由單向灌輸到情境創(chuàng)設,由被動灌輸到主動啟發(fā),看似一個小小的轉換,實則是“我”字的充分體現,是生本理念的充分貫徹,是真實學情得以彰顯的應有之義.當“我”被置于課堂的中心時,學生會朝著主動、高效、積極的方向挺進,學習上的事半功倍也就在自然發(fā)生.課堂向前挺進的“風向標”是以“教”(教師和教學)為主還是以“學”(學生和學習)為主呢?顯然,生本課堂才是更值得推薦的.鑒于此,教師必須充分放權,如自主學習權、學習資源搜集權、畫圖權、討論權、課外拓展權等,只要有利于數學問題的順暢解決,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成功打造,教師皆可以放手.
比如,有一類動點問題需要合情推理,有的需要分類討論,有的看似沒有圓,卻需要構造圓為載體來解決問題,有的需要在變化中找到“不變”,有的需要以“雙動點”為載體,有的需要建立更廣泛的聯(lián)系,有的需要特殊探路、動手操作……每當碰到這些環(huán)節(jié),筆者常給予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給予學生合情推理、自由畫圖、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權利.只有當學生經過苦苦思索,實在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才進行一定的啟發(fā)、指導和點撥,給予“雪中送炭”式的幫助,最終讓問題得以解決.
很多的動點問題都需要教師放權,需要“我”字當先,需要學習進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自主氛圍.對于成長中的初中生而言,因為放權而打開的學習版圖愈廣闊,學生愈有沉甸甸的收獲.而對于教師而言,能不管時就不管,能罷手時就罷手,并不是一種懶惰,不是一種應付差事的態(tài)度,相反是對學生真正的呵護,是一種站在當下而立足未來的策略,是高效解決動點問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視點之一.
實踐證明,一題多解,學習空間的不斷敞開,都彰顯著教師對學生的放權和信任,更隱含著教師對數學教學更美好、更富理想化的一種期盼,那就是:相對于教師急不可待地告知學生答案而言,靜下來讓學生先探路后驗證、先自主后講解的學習順序,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資源和解決問題的開放性、操作性與創(chuàng)造性,無疑是動點問題中更重要的目標.或許,在放權中學生或有這樣那樣的錯誤,或有自以為是的遺憾,或有誤入歧途的可能,但這恰恰是學生難得的生成性契機——在意蘊十足的糾錯中、在醍醐灌頂的醒悟中,印象、教訓更加深刻,思維更加周密,諸多難以忘懷的東西將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二、“變”字為引,以多元互動促動點問題的解決
強調“我”字很重要,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好的數學課堂還應強調一個“變”字.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要變.實踐證明,單一的、呆板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的眼球,多變的、互動的、趣味的情境創(chuàng)設才能引領學生在動點問題中學得有滋有味,并且意蘊十足.“變”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以生為本,這更加有利于數學真相的漸漸顯露,有利于樂學境界的構建,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因為“變”,動點問題的解決變得輕松有趣;因為“變”,課堂顯得多姿、精彩;因為“變”,教學歷程變得多元、開放.
如上面提到的讓學生自由畫圖等,的確大面積地解放了學生,但學生之間互相看不到,怎么辦?此時就需要多媒體呈現具體的問題情境.比如,利用多媒體勾勒出“點”在圓上運動的不確定性而引起結果的不唯一性;利用數字化技術呈現不同的知識背景;利用多媒體畫圖軟件中的畫筆添加輔助線;或利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割補、取舍、裁剪、變式、建立變量、數形結合等.
可見,多媒體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數學情境和超大的課堂教學容量,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化繁為簡,使學生能夠更容易看清數量關系,知曉前后聯(lián)系,厘清內在關系……讓學生學得輕松、高效、興致盎然.實踐證明,多媒體有時并不是為了“增加”,而恰恰是為了“減少”,并不是為了耀眼華麗,而恰恰是為了返璞歸真.當然,這樣的“增加”和“歸真”是建立在教師高度的耐心、高度的敏感和高度的警覺上的,當教師真正把學生思維的律動、能力的提高和素養(yǎng)的提升等放在心上時,多媒體的介入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正效應.
多元互動還體現在課前引入上,可以采取謎語引入、音樂引入、游戲引入、實物引入、多媒體引入等多種方式.或許只是一個類比故事的出現,一幅相關畫面的介入,一個深入淺出的比喻,就會使學生忽然間頓悟——原來真相是這樣的,隨后,思路的順暢、問題的突破、作業(yè)的高效等都會自然產生.實踐證明,課堂呈現方式愈多樣,課堂愈高效,課堂愈有較長的生命力和后續(xù)力,學生學習方式愈多樣,所學所得愈能長久地保存在記憶庫中,當然,學生數學能力的日漸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精”字為妙,以適宜高效促動點問題的解決
不可否認,互聯(lián)網條件下教師運用現代化技術的意識之強和次數之多,是以往任何時候不能相比的,但并非所有的技術都是有效的,并非任何時候都可以介入信息技術.過多過濫的多媒體課件,有時反而會擠占學生專心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從而削弱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力度.有時,利用立體式、快節(jié)奏、大容量的信息技術追求面面俱到的結果,反而會“面面都是淺嘗輒止”.在這個意義上,多媒體課件一定要少而精,凡是遮蔽學生思維律動的,要堅決按下“暫停鍵”,凡是扼殺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要堅決予以丟棄.作為教師,作為那個手握按鈕大權的人,一定要“該出手時再出手”.實踐證明,適量的、恰到好處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信息技術的介入才能打造高效的、厚重的、多姿的課堂.
比如,點動、線動、形動等動態(tài)幾何問題,會涉及函數建模、參數思想、數形結合等,此時,涉及畫圖的應該先讓學生在草稿本上自己畫,然后由淺入深進行討論,層層遞進關系式,直至列出或確定取值范圍,在學生充足思考、想象、交流的基礎上,最后才讓多媒體華麗登場.而當多媒體真實登場時,也應該做到簡單、高效,以實用為目的,而不是以熱鬧為目的,以助力于問題為目的,而不是以嘩眾取寵為目的.
多媒體的登場應建立在教師對時機的把握上,而不是隨時隨地讓多媒體登臺亮相,只有在學生疑惑不解、出現意見分歧、思維爬坡時讓信息技術有序介入,才能真正做到“該出手時再出手”.另有一些基于相關文本的、千絲萬縷的課程資料,學生可能在學習的當下不能夠接觸到,此時就需要多媒體來滋補課堂,滋補學生,滋補教學.這樣的滋補隱含著一種更美好的期盼,那就是相對于靜態(tài)學習而言,恰到好處的多媒體介入更有意義,其間學生情感的體驗、個性觀點的碰撞、數學精神的萌生、數學品格的形成,無疑成為高效數學課堂中不可或缺的因子.
動點問題的高效解決不能僅依靠“三步曲”,但不論是“幾步曲”,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變,應時時刻刻以學生真實的學情、真實的思維律動、真實的學習反饋為出發(fā)點.對于動點問題,題型背景上的分析、個體意義上特殊的探路、普遍意義上的一般推證等,都需要師生的高度警覺,但愿這樣的警覺中,動點問題不再是學生學習中的“攔路虎”,而是有趣的、輕松的、有意義的學習佐料.初中數學教師應引領學生步入動點問題的深處,發(fā)現更多數學意味、更多數學真相,為數學的精彩助力,為中考的精彩助力,為學生燦爛的明天助力.
【參考文獻】
[1]陳曉云.動點問題高效課堂例談[J].數理化,2015(2):27.
[2]劉寶禮.數學生成性資源的把握和利用[J].教學月刊,2017(9):24.
[3]吳菲.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例談[J].學周刊,201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