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云
摘 要:初中科學是初中知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不僅傳輸學生以諸多的科學知識,而且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塑造也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本文即是在闡述有效教學概念的基礎上,從激發(fā)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以及小組合作教學三個角度出發(fā),對初中科學有效教學應用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科學;有效教學;教學應用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初中科學教學方式已不再適用。因為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只是完成了科學知識的有效傳輸,而忽視了對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科學學習需要以其學習能力的提升為背景,而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豐富。就當今而言,初中科學有效教學的模式即是一種較為受用。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初中科學有效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現(xiàn)綜述如下。
一、有效教學概述
有效教學,顧名思義,即是提升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有效教學不應該單方面地從教學老師角度和學生角度講,應該結合雙方面闡述。首先,作為教學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應該從一節(jié)課堂上收獲一定的東西,不管是獲得學習方法還是探索技能,或是情感體驗。教學老師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關注學生是否能運用在課堂上所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再去探究相關的知識,而不是一味地只追求立竿見影的課堂效果。其次,教學老師平時都強調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最主要的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學老師平時就要多花時間在備課上,上課時多關注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感興趣程度,要讓學生想學、樂學,這樣一節(jié)課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會慢慢地提高,教學工作也會事半功倍。總之,筆者認為,有效教學的主體就是學生,教學老師只是引路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學老師要按照教學規(guī)律使每節(jié)課都能夠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初中科學有效教學應用
(一)激發(fā)學生科學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老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時,其就可以借助興趣這位老師的幫助,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科學知識的學習。但是“興趣”老師并不會直接幫忙,而是需要教學老師的引導,而且是持續(xù)性的引導。因為小學生天性活潑,教學老師只有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其才能夠持續(xù)性的開展初中科學知識的有效性學習。
具體而言,教學老師可以通過趣味化教學或者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激發(fā)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細胞”一課時,教學老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都聽說過細胞嗎?”學生:“聽過?!薄凹毎褪俏覀內梭w的生命組織?!崩蠋煟骸胺浅:?,那你們說細胞對于我們人體重不重要呢?”學生:“重要,沒有細胞我們也就沒有了生命?!崩蠋煟骸澳敲醇毎谀睦锬兀俊睂W生:“細胞就在我們身體的各個部分。”老師:“其實最早的時候人們并不知道細胞的存在,一直到了1665年才真正發(fā)現(xiàn)了細胞,從此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于生命的認知?!睂W生:“是誰最先發(fā)現(xiàn)的細胞,老師?”“是哪個國家的人?”老師:“這正是我們今天‘細胞一課所要教學的內容,我們一起來探究,好不好?”學生:“好?!苯虒W老師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導入教學,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并主動提出問題,這也就為“細胞”這堂課的有效教學打下基礎。
(二)引導學生思維
教學老師在開展初中科學知識有效教學時,其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引導,而不僅僅是對科學知識的傳輸。因為知識的學習不是接收,而是思考,只有經過學生思考所接受的科學知識才能真正提升學生自身的科學知識水平,也才能真正融入到學生自身的思維架構當中。反之,如果學生不經過思考而只是接收科學知識,那么其便不能對科學知識進行有效性地理解與吸收,其最終的知識學習效果自然不佳。對此,教學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維,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例如,在教學“生物與非生物”一課時,教學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的,那么生物的對立面是什么?”。學生:“死物?!崩蠋煟骸巴瑢W們很聰明,生死相對,但是這個名稱太不雅了,換一個稱呼?”學生:“非生物?!崩蠋煟骸斑@個詞匯聽上去就要高大上很多,對不對?”學生:“是的。”老師:“那什么是生物,什么又是非生物呢?”學生:“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質,非生物就是沒有生命的物質?!崩蠋煟骸敖忉尩暮芡ㄋ祝銈冋l能夠舉例說明?”學生:“人就是生物?!薄靶游镆彩巧?。”老師:“那非生物呢?”學生:“桌子、椅子是非生物?!薄巴婢呤欠巧铩!薄案邩谴髲B是非生物?!崩蠋煟骸案鶕瑢W們的舉例,你們嘗試尋找一下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是什么。”教學老師繼續(xù)提問教學。
(三)小組合作教學
所謂小組合作教學,指的是教學老師在開展初中科學知識教學時,其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教學。如此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科學探究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例如,在教學“生物和非生物”一課時,教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就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學老師可以巡場監(jiān)督,以了解學生們的探究思路,并對學生們的思維加以指導。在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教學老師則需要對學生們的討論結果進行統(tǒng)計,并展開針對性教學,以此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總而言之,初中科學有效教學并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教學老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這是開展初中科學有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其次,教學老師還要從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這是保證初中科學有效教學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葉維仁.基于核心素養(yǎng)探究初中科學有效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9(06):65.
[2]李鑫垚.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科學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中華少年,2018(20):58.
[3]朱麗媛.提升初中科學教學有效性的課堂設計技巧[J].知識文庫,2018(12):129.
(浙江省臺州市白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