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典籍的譯介方法研究

2021-05-10 14:24邵鳳鳴張萬防
科學與財富 2021年33期
關鍵詞:翻譯方法

邵鳳鳴 張萬防

摘 要:中國典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典籍的對外譯介是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文介紹了中國典籍對外譯介的歷史與現(xiàn)狀,并對其譯介方法進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發(fā)揮典籍的內(nèi)在價值,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

關鍵詞:中國典籍;對外譯介;翻譯方法

一.前言

當今世界,全球化進程加快發(fā)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廣義上,中國典籍指中國古代涵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一系列圖書和典冊,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典籍的對外譯介也因此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其具有不容忽視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在理論層面上,典籍的對外譯介能夠助力傳統(tǒng)文化的翻譯,為翻譯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在實踐層面上,一方面,典籍的對外譯介對傳承與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以及建設文化強國等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讓世界人民吸收和接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世界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添磚加瓦。

二.中國典籍對外譯介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中國典籍對外譯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典籍的外譯是由西方學者完成的,其中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來自英國的一批傳教士。1761年,成書于明清兩代的《好逑傳》在英國的出版拉開了中國典籍的對外譯介傳播的序幕[1]。此后,越來越多的外籍譯者開始對中國典籍尤其是文學典籍進行翻譯,如翟理斯(Giles)所譯著的《兩首中國詩》、霍克斯(Hawkes)翻譯的《楚辭》和《紅樓夢》等。這些譯著是中國典籍對外譯介傳播的開山之作,讓中國典籍為世人初步了解。國內(nèi)譯者對中國典籍的譯介傳播開始的相對較晚,距今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但他們擴大了典籍的譯介范圍,從文學領域拓展到其他各個方面,對中國典籍的對外譯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國學大師辜鴻銘所出版的英譯本《論語》和《中庸》向世界展示了儒家學說的要義和精髓,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向西方世界弘揚孔教的第一人”[3]。林語堂也翻譯了大量的經(jīng)典作品,如《老子之智慧》、《莊子》等。此外,楊憲益、賀敬瞻、林文慶等譯者將中國的小說、散文、雜劇等傳播到西方國家[4]。改革開放以來,典籍英譯的隊伍不斷擴大,代表人物有許淵沖、汪榕培等,加之譯者們的翻譯方法不斷完善,使得譯介作品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典籍的對外譯介呈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21世紀,國家啟動了《大中華文庫》等工程,各高校也開始培養(yǎng)典籍英譯的專業(yè)人才,這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典籍的國際化傳播。

雖然中國典籍的對外譯介傳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現(xiàn)階段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典籍的譯介數(shù)量總體較少。相比于西方國家流入我國市場的書籍來說,我國典籍的國外市場占有率極低,僅占4%[5]。第二,典籍譯介的質(zhì)量有待提高。由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多譯者包括國內(nèi)譯者在內(nèi)對典籍內(nèi)容的理解流于表面,使得翻譯效果不盡人意。第三,典籍譯介的人才短缺。我國雖然不乏翻譯人才,但一生致力于典籍翻譯的譯者卻微乎其微。第四,英譯典籍的讀者較少,西方讀者的閱讀興趣不高。

三.中國典籍的譯介方法研究

譯介學是我國國內(nèi)學者謝天振提出的原創(chuàng)性翻譯理論,“譯”即翻譯,“介”的本質(zhì)是傳播[6]。因此,典籍的譯介包含兩個方面,分別是翻譯和傳播。

在翻譯方法上,典籍的譯介主要著眼于文化因素,采用歸化或異化的方法[7]。韋努蒂(Venuti)認為,異化是指打破目的語的常規(guī),接受語言和文化差異,保留原文的異國情調(diào);歸化是指盡量減少譯文的異國情調(diào),淡化讀者對譯文的陌生感[8]。但國內(nèi)學者對于到底采用何種方法一直持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應該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在譯作中全面保留原作的文化色彩,向國外學者最大限度地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有學者認為應該充分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接受能力,采用歸化的翻譯方法。但異化和歸化并不是截然對立的,反而是互補的。在翻譯中國典籍時,譯者應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深入透徹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向西方目的語讀者傳達中華文化,但國外讀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考慮到譯文的可讀性和西方讀者的接受能力,譯者需要在異化和歸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

在傳播方法上,要想推動中國典籍的對外傳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國家職能部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組建調(diào)研團隊對國外市場進行定期考察并對傳播方法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與改變;第二,高等院??梢酝ㄟ^設置典籍翻譯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開展典籍翻譯實踐等方式來加強典籍翻譯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從而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人才支撐[9];第三,出版編輯部門要對譯著進行嚴格的篩選的考核,如質(zhì)量、內(nèi)容等,同時拓寬出版方式;第四,譯者要深入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所傳達的價值理念,完成不同文化之間的轉(zhuǎn)換[10]。

四.結(jié)語

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國典籍的對外譯介傳播是一項長期工程。譯者們不能僅僅局限于語言層面的文字轉(zhuǎn)換,要結(jié)合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去思考、去審視,從而采用恰當?shù)姆g方法[11]。我們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此外,要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中國典籍的對外譯介傳播方法,增強中國典籍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鄒姝麗. 中國典籍對外譯介傳播問題研究[J]. 喀什大學學報, 2017(2).

[2]. 汪榕培. 中國典籍英譯[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 陳玉霞. 辜鴻銘英譯《論語》考述[J]. 蘭臺世界,2010(8).

[4]. 汪榕培. 典籍英譯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5]. 潘源. 消除軟實力“軟肋” 傳播“中國夢”愿景——論軟實力建設中文化傳播力的提升策略[J]. 民族藝術研究, 2013(6).

[6]. 于虹. 譯介學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在美國的翻譯與傳播[J]. 外語學刊, 2021(2).

[7]. 趙彥春, 呂麗榮. 中國典籍英譯的偏向與本質(zhì)的回歸[J]. 外國語文, 2016(3).

[8].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9]. 畢冉. 中國文化典籍英譯與對外傳播之思考[J]. 出版廣角,2016(4).

[10]. 王宏印,榮立宇. 典籍翻譯,任重道遠——王印宏教授訪談錄[J]. 燕山大學學報,2013(3).

[11]. 謝天振. 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理論與實踐[J]. 東吳學術,2013(2).

作者簡介:

邵鳳鳴(1999.10-),女,湖北荊州人,武漢輕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張萬防(1980.1-),男,通訊作者,河南新鄉(xiāng)人,武漢輕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湖北省哲學社科重點項目“中國典籍英譯中離散譯者的文化身份研究”(編號:20D059)的最終成果。

猜你喜歡
翻譯方法
結(jié)合語境翻譯文言文方法舉隅
淺談漢語歇后語的翻譯方法
中國特色詞匯及其外宣翻譯
中國特色詞匯的英譯探討
服裝標簽上英文翻譯錯誤分析
從中式英語到中國英語—譯者認可度調(diào)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