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賢
摘要:親社會行為是個體主動做出有利于他人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往往是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本文就針對如何在小學班級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親社會行為教育進行探究。
關鍵詞:親社會行為,小學,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8-323
引言:孩子在學校中,生活中與其他個體,群體不斷地接觸就會逐漸社會化,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生活態(tài)度,舉止行為等。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她就處于密織的社會網(wǎng)當中。正如她對事物地反應,例如對母親說話地反饋,微笑等,都是社會性行為。伴隨著孩子年齡的日益增長,孩子的社會行為會越來越多,直到上小學,孩子學會了更多的行為準則和社會技能,收獲了更多的經(jīng)驗。親社會行為是社會性行為的一個組成成分,它可以促進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豐富孩子的道德情感,使孩子在活動中鍛煉意志,提高自身技能。因此,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親社會行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1.親社會行為的定義
親社會行為是指做出對他人有利的舉動,如:助人為樂,禮讓別人,分享等。這種行為發(fā)生的動機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種是無目的性的,單純的想要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另一種則是希望通過對別人地幫助來達到某種目的。但是這兩種方式雖然出發(fā)點不同,但都做出了有利于他人的行為,因此都稱之為親社會行為。在學校的教育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德,往往是鼓勵學生主動做出親社會行為的。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愿意接受和做出的親社會行為主要包括有贊美他人、身體力行地幫助別人、主動分享自己的物品給他人、對人有禮貌、團結他人等。
2.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
學生親社會行為受后天環(huán)境影響大,是可以通過正確地培養(yǎng)和指導獲得的。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對事物的理解開始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所做出的行為也會發(fā)生改變,但是這都能體現(xiàn)出學生心理活動的變化。因此,為了能夠加強學生的親社會行為的教育,需要做到如下的四個方面。
2.1樹立榜樣
學生最初所做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對身邊有影響力的人地模仿。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老師要注重自身內(nèi)外兼修,為人師表,要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會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影響。因此,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親社會行為的人,前提是老師也應當是一個具備親社會行為的人。
首先,老師要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老師的關愛,內(nèi)心充滿溫暖,才能學會去關愛別人。如今的家庭中,有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家長寵愛,很多孩子養(yǎng)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觀念,這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因此,老師應當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的行為,通過親身示范比口頭講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心態(tài)。如今,隨著社會發(fā)展的加速,人心在壓力的驅(qū)使下變得更加的浮躁,這會容易給孩子造成不良的情緒。因此,老師應當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地表達,不能把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不愉悅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反而更應該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刻給學生顯示最佳的精神面貌和狀態(tài),在這種積極的環(huán)境下,更有利于學生親社會行為地表達。
2.2借助集體的力量
在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中,對孩子影響大的群體主要有家庭,學校,班級。其中,班級對于個人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在班集體中,存在有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影響,其中的個人心理狀態(tài)自然會受到集體的影響,同理,個人的各種情緒也會間接的影響到集體。不論是個人的感性還是難過,集體都會受之影響。而集體的心理氛圍也會從個人的表現(xiàn)得到體現(xiàn)。所以,良好的班集體建設對于個人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為了構建良好的班風學風,老師可以多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逐漸意識到團體的重要性,學會與他人合作,懂得團結的道理。并學會為人處事,懂得人際交往,學生會逐漸開始關心周圍的事物,在團體合作的驅(qū)動下,努力發(fā)掘自身的特長,希望能給別人帶來幫助,從而從中收獲快樂和價值。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都希望能夠融入到群體中,能夠被別人所接納。通過班集體這樣一個小型的群體,讓學生能夠通過別人和自己地評價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定位,也學會了對別人的行為做出正確地反饋,提升發(fā)生親社會行為的情感。
2.3借助獎勵機制
來自外部的獎懲機制則是學生提高親社會行為的一種方式。學生在遵守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例如:助人為樂,愛護花草,拾金不昧等行為,受到了來自于老師,家長的表揚,肯定等獎勵,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信心地培養(yǎng),還為以后學生做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奠定了基礎。同時,為了避免懲罰,學生也會從內(nèi)心深處監(jiān)督自己不做違反制度的事情,反而會為了獲得更多地表揚而去做一些親社會行為舉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當適時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這樣可以讓學生保持勢頭,再接再厲,也可以鼓勵其他的學生向做得好的學生學習看齊。促進學生做出親社會行為是建立在公平,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中的,當集體中出現(xiàn)不好的心理狀態(tài)時,老師應當及時制止并進行疏導,避免帶壞班級風氣。
2.4借助教材藍本
學生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受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生長環(huán)境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道德情操主要是來自于教材中知識的學習和熏陶。因此,老師應當充分了解到教材的重要性,利用好教材,把教材中的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密切連接起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滲透教材知識進行講解,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提高老師講解的效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親社會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同時,要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學會尊重和關愛別人。
當然,老師還需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潛移默化主動促使自己做出親社會行為。除此以外,老師還可以通過情景教學,讓同學們扮演角色,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對人物特征有更深刻的認知,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結束語:
親社會行為是一種社會推崇、值得推行的一種行為方式。它體現(xiàn)了積極樂觀,助人為樂等優(yōu)秀品質(zhì)。學校作為一個小型的社會,其中的人、物、事件等都會和每個獨立的個體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價值,每一位老師都應當多傳播正能量,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讓教學成為親社會行為的活動。
參考文獻
綦玉霞.小學班級管理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4):104.
[2]劉秘.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思考[J].新課程·中旬,2019,(1):233.
[3]張炎,代曉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家長(上旬刊),2020,(3):114,116.
東莞市鳳崗翡翠山湖學校 廣東 東莞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