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 曹海永
文本細讀
春天最美是黎明?!具@個句子很獨特。獨特之一,春夏秋冬四季打頭句式都是一致的,顯得全文和諧而統(tǒng)一。獨特之二,“最美”兩字,表達了作者獨特的喜愛。如果把句式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達的情感就平和許多,但不如“春天最美是黎明”來得鮮明和強烈?!繓|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句子中“泛”“染”“飄”三個動詞用得特別傳神,生動地寫出了東方日出前夕天空色彩的變化之美。先是泛著魚肚白,然后是染上紅暈,接著是飄著紅紫的彩云。如何寫出景色變化之美?這是一個范例。教學時可讓學生換成其他動詞比較優(yōu)劣,體會作者用詞之妙?!?/p>
夏天最美是夜晚?!鞠囊故敲匀说模钊松裢?。夏夜到底美在哪里呢?美在月色?美在晚霞?】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咀髡甙言乱挂还P帶過,卻突出暗夜的螢火蟲,這是她獨特的視角。用“翩翩飛舞”形容螢火蟲似可商榷?!棒骠妗币话阈稳蔌B輕飛的樣子,用來形容黑夜中的螢火蟲好像不是很準確,黑夜中的螢火蟲我們只能看到忽明忽暗的光亮。有一個翻譯版本為“群螢亂飛,銀光閃爍”可能更為傳神。因為在漆黑的夜里,螢火蟲在人的眼中就是“亂飛”和“閃爍”,這才抓住了螢火蟲的特點。我想,這不是作者用詞不當,可能是譯者用詞欠考慮?!考词故敲擅杉氂甑囊雇?,也有一只兩只螢火蟲,閃著朦朧的微光在飛行,這情景著實迷人?!尽凹词埂眱勺质峭艘徊街v,即使是細雨之夜,細雨、微風、螢火,仍然顯現(xiàn)出夏天雨夜獨特的美景?!?/p>
秋天最美是黃昏。【黃昏之美在哪里呢?一般人可能會寫夕陽西照,暮色降臨,看看作者寫了什么?!肯﹃栃闭瘴魃綍r,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緸貘f歸巢為什么在作者眼里會“動人”呢?其一,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烏鴉是吉祥之鳥,是國鳥,作者見之特別親切。其二,鳥兒歸巢猶如人之歸家,那一份戀家之情讓人動容?!砍扇航Y(jié)隊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飛,更是叫人感動?!疽姷酱笱泯R飛,為什么更叫人感動呢?是什么讓作者感動呢?感動于大雁的團隊精神?感動于大雁的比翼齊飛?這齊飛的大雁是配偶?是父子?抑或是兄弟姐妹?】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那風聲、蟲鳴,聽起來也愈發(fā)叫人心曠神怡。【“心曠神怡”是指美景讓人心情愉快,精神舒暢。可是秋天黃昏的風聲,秋天黃昏的蟲鳴,怎么會讓人心曠神怡呢?似乎值得推敲!當然,感受會因人而不同,作者感到心曠神怡,我們可能會黯然神傷,可能會嘆息秋風蕭瑟,蟲鳴短暫,時光易逝。這里可以成為品味詞語的一個極好的教學點。】
冬天最美是早晨?!径熳蠲朗窃绯浚窟@好像出乎大多人的意料!冬天的早晨多冷啊,可能大多數(shù)人還躲在溫暖的被窩里呢!這又是作者獨特的感受?!柯溲┑脑绯慨斎幻?,就是在遍地鋪滿白霜的早晨,或是在無雪無霜的凜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著暖和的火盆穿過走廊時,那閑逸的心情和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諧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氣漸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變成了一堆白灰,這未免令人有點兒掃興?!径盏脑绯棵涝谀睦??美在閑逸的心情與冬日早晨的閑靜,和諧而默契。這是宮廷侍女閑適而富足的生活所帶來的閑逸心情,就是所謂的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致。把中午火炭變成白灰和早晨暖和的火盆做對比,更突出了冬日早晨的清閑和溫暖。】
教學實錄
一、抓住特點,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上的課文題目叫——
生:(齊)四季之美。
師: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你認為寫景的文章到底學什么呢?
生:我認為寫景的文章應該是學里面的好詞好句好段。
師:那孫老師問你,寫事寫人的文章就不需要學好詞好句好段了嗎?(笑著問)我追問一句,你認為寫景的文章和寫人、寫事的文章究竟有什么不一樣的呢?
生:我認為是如何把景物寫得好、寫得妙。
師:給他掌聲!寫景的文章就是學習作者如何把景物寫得好、寫得妙。生活中的美景有很多,學習寫景的文章要掌握兩個本領(lǐng)。第一個本領(lǐng):如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板書:發(fā)現(xiàn)美)第二個本領(lǐng):如何表達生活中的美。(板書:表達美)寫景文章需要學習的兩大任務,第一個任務是——
生:(齊)發(fā)現(xiàn)美。
師:第二個任務是——
生:(齊)表達美。
師:語文更重要的是后一個任務——怎么表達景物之美。那么《四季之美》究竟寫了什么美景,是怎么表達的呢?請同學們把書本翻開。
二、咬文嚼字,品味變化美
師:四季,大家都很清楚,是哪四個季節(jié)呢?
生:(齊)春夏秋冬。
師:請四個小組分別讀不同的季節(jié),比比哪一個小組讀得最好。我們一起看看作者究竟寫了哪些美景。
(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朗讀課文中春、夏、秋、冬四段。)
師:這篇文章不是中國作家寫的,是哪個國家的作家?
生:日本作家。
師:名字叫——
生:(齊)清少納言。
師:你們了解清少納言嗎?她是做什么的?
生:她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女作家。
師:平安時代距離我們有1000多年的時間,說明她是古時候的作家,這是一個信息。
生:她是皇后身邊的女官。
師:她的職業(yè)是陪伴皇后、伺候皇后的,但她又是一個文人。你想想看,陪伴皇后的文人有地位、有身份、有閑情、有雅致,所以她寫了一系列的散文,對日本散文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篇文章是中國作家翻譯過來的,是一篇譯文。作者雖然寫四季是不同的,但是有一個句式是一樣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
生:四段的開頭“最美是……”是相同的。
師:沒錯,這是一個共同的句式。我們一起把這四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四句話,師生配合讀。)
師:這個句式值得研究,文中寫“春天最美是黎明”,如果我把它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達有什么不一樣?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是說春天最美的時
候是黎明,“春天美在黎明”,難道春天其他時間不美嗎?
師:是啊,春天美的東西很多,你還可以說春天美在哪里?把這個句子改一改。
生:春天美在公園。
生:春天美在鮮花。
生:春天美在校園。
師:春天美的東西很多,花草樹木,萬紫千紅,都很美。但是換成課文中的句子“春天最美是什么”就不一樣了,最美的只有一個。中午、晚上能美過黎明嗎?在作者眼中,“黎明”就是最好最好的,我們一起把最美的感覺讀出來。
(生齊讀“春天最美是黎明”。師強調(diào)“最美”,示范朗讀。)
師:黎明到底美在哪里呢?讀下去。
生:(齊)“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p>
師:黎明到底最美在哪里呢?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黎明美在太陽的紅光。
生:我覺得最美是在太陽升起時,圍繞在太陽周圍的彩云。
師:“圍繞在太陽周圍的彩云”這個說法有點問題,是東方天空的彩云,太陽周圍的彩云是看不見的,對不對?
生:我認為美在太陽初升的時候。
師:太陽初升的時候讓東方的天空——
生:慢慢地變紅。
師:慢慢地變化,色彩發(fā)生變化,作者主要抓住東方色彩的變化。她寫了哪三種色彩?從課文中找一找。
生:剛開始是魚肚色的,然后是紅色的,最后彩云是紅紫紅紫的。
師:剛開始的天空是魚肚色,魚肚子是什么顏色?
生:魚肚子是白色的。
師:有一個詞語叫魚肚白。剛開始是白色的,接著就變成什么顏色了?——紅色。最后變成——紅紫紅紫,紅色再加重就變成了紅得發(fā)紫。如果說一個人很有名氣,我們說他很紅;再紅就說他紅得發(fā)紫,紫色是紅再往前一步,所以叫紅紫紅紫。作者主要寫東方太陽日出時色彩的變化,請你拿出筆來,找出表示變化的三個動詞。
生:(齊)泛、染、飄。
師:好,我們看著大屏幕讀一讀,把這三個動詞強調(diào)一下。(出示第1自然段,生齊讀。)
師:作者用了三個動詞“泛、染、飄”,我們來研究一下。如果把“泛”換一個動詞,你能換什么詞?同桌兩人討論討論。
生: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映著魚肚色的天空。
師:給他熱烈的掌聲!他用“映著”,還可以用什么?
生:東方一點兒一點兒透著魚肚色的天空。
師:給他掌聲!想到了其他人沒有想到的詞“透著”,還可以換什么詞?
生: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浸著魚肚色的天空。
師:還有嗎?語文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咬文嚼字。
生:東方一點兒一點兒繡著魚肚色的天空。
生:東方一點兒一點兒襯著魚肚色的天空。
師:那么,這些“映”“透”“襯”“繡”和“泛”比較一下,哪個詞更準確一些?
生:我覺得應該是“泛”,因為后面說到“染著微微的紅暈”,這樣和前面的“魚肚色的天空”形成對比。
師:這個“泛著”是從里到外呈現(xiàn),(指著一位小姑娘)我說:這個小姑娘長得多漂亮清秀,她的臉上泛出了紅暈,這個紅暈是從皮膚里面透出來的,叫“泛著”。課文中說的“魚肚色”是天空從里到外一點兒一點兒透出來的,所以叫“泛著”。那么“染”呢?是從里到外嗎?
生:“染”是從外到里的。
師:從外到里是太陽光給它染上的。一塊布著上紅色,是從外到里,這叫“染”。你看作者用得不一樣吧,最后一個動詞是“飄”。同學們,誰能告訴我,我們?yōu)槭裁匆芯俊胺骸薄叭尽薄帮h”這三個動詞呢?
生:我們要體會出黎明的美。
師:我們不僅要體會黎明的美,更要體會作者是怎么用詞句來表達美。學語文到底學什么?就是學習作者怎么用準確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作者用了“泛”“染”“飄”這三個動詞寫出了春天的什么美?
生:寫出了春天的色彩美。
師:它是一種色彩嗎?它寫了三種色彩,寫出了色彩的什么美?
生:寫出了春天色彩多樣的美。
師:這個色彩一開始是魚肚色,然后變成紅色,最后變成紅紫色。這寫出了色彩的什么美?
生:寫出了色彩的變化美。
師:給她掌聲!色彩在變化,這就是寫出了色彩的變化美。(板書:變化美)如果只寫一個魚肚色,這叫靜態(tài)美。它不僅有魚肚色,還有微微紅暈和紅紫紅紫的彩云,寫出了變化美。用三個動詞“泛著”“染上”“飄著”寫出春天色彩的變化美。如果只寫一種顏色,你感覺怎么樣?
生:很單調(diào)。
師:是啊,太單調(diào)了,如果寫三種顏色呢?
生:層次很豐富。
師:沒錯,這就寫出了色彩變化的豐富之美。我們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第1自然段)
師:總覺得這個美缺了點味道,誰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呢?讓我們感受到朗讀之美。(指名一位男生讀,師示范朗讀。)要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對寫景文章的理解。(指名一位女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對比質(zhì)疑,體會動態(tài)美
師:這是作者寫的春天美景,用了三個動詞寫出春天景色的變化之美。那夏天作者還是這樣寫的嗎?(板書:夏)作者寫夏天著重寫了什么?大聲回答。
生:(齊)螢火蟲。
師:螢火蟲是一個活物,會活動。請你圈出第2自然段中表示螢火蟲動作的詞語。
生:我找到的是“翩翩飛舞”和“飛行”。
生:除了這兩個詞語,我還找到了“閃著”。
師:三個寫螢火蟲動態(tài)的詞語,我們先來研究“翩翩飛舞”,一起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齊)“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shù)的螢火蟲翩翩飛舞。”
師:一般詩人和文人寫夏夜都會寫月亮,因為夏天的月亮是最美的,而本文作者偏偏不寫月亮。請你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位作家。
生:這位作家很有個性。
生:這位作家獨樹一幟。
師:這位作家真是另辟蹊徑。大家都寫相同的有什么意思呢?寫來寫去都差不多。你們都寫月夜我偏偏不寫,這是寫作中的一種技巧。她不寫月夜,寫什么夜呢?與月夜相對的叫——
生:暗夜。
師:那這漆黑漆黑的夜怎么寫呢?作者寫了漆黑的夜中的——螢火蟲。這就是作者與眾不同的地方,寫文章選常人不選的角度寫,這就是作家高明的地方。那螢火蟲是怎么寫的呢?作者用了一個詞語形容它,是——“翩翩飛舞”?!棒骠妗币话闶怯脕硇稳菔裁礀|西的?
生:形容舞者的舞姿。
師:舞姿翩翩,好!
生:形容蝴蝶飛舞時候的狀態(tài)。
師:蝴蝶飛的時候扇著翅膀,翩翩飛舞,那么輕盈,那么優(yōu)美。
生:形容秋天的落葉在空中的樣子。
師:落葉離開枝干,在風中翩翩起舞。你看,“翩翩”形容舞者、蝴蝶、落葉,給人一種形象感。蝴蝶飛舞的翅膀特別輕盈、動人,所以用“翩翩飛舞”,有一種非常美的形象感。那么,在漆黑的夜晚,你能看到螢火蟲扇動著它的翅膀嗎?
生:看不到螢火蟲的翅膀,只能看到螢火蟲發(fā)出的微光。
師:只能看到螢火蟲尾部發(fā)出的微光,那
你會用什么詞來形容這微光?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會用“亮晶晶”。
師:天上的星星可以是亮晶晶,螢火蟲好像還沒有亮到這個程度。
生:微光閃閃。
師:給他掌聲!他用了“微光閃閃”。
生:熒光閃爍。
師:他用了“熒光閃爍”,給他掌聲!
生:隱隱約約。
師:螢火蟲的光在漆黑的夜晚是隱隱約約
的,非常棒!同學們一共說了三個詞,“隱隱約約”“熒光閃爍”“微光閃閃”,還有什么詞語?
生:若隱若現(xiàn)。
師:說得真好!你覺得漆黑的夜晚用“翩翩飛舞”形容螢火蟲準確嗎?有的說準確,有的說不準確。這是中國作家翻譯過來的,我們看看另一個作家是怎么翻譯的。(出示。生齊讀。重點讀“群螢亂飛,銀光閃爍”。)
師:“群螢亂飛,銀光閃爍”和“翩翩飛舞”比較,你覺得哪一個更準確地寫出了螢火蟲的特點?
生:我更喜歡“翩翩飛舞”,因為翩翩飛舞寫出了螢火蟲在漆黑的夜晚飛行的美感。
生:我也同意用“翩翩飛舞”,因為翩翩飛舞體現(xiàn)了螢火蟲的輕快。
師:還有不同的觀點嗎?我們來聽聽不同的意見,不要“一邊倒”。
生:我不同意用“群螢亂飛”,因為這樣感覺螢火蟲是雜亂無章地亂飛。
師:當然是亂飛,螢火蟲什么時候是排著隊飛的?(生笑)還有誰想說嗎?
生:我覺得如果用“群螢亂飛,銀光閃爍”,會讓人覺得一團亂麻。
師:聽聽孫老師的意見好不好?我不喜歡“翩翩飛舞”,為什么呢?因為在漆黑的夜晚根本看不到螢火蟲飛舞的翅膀,輕盈的樣子。只能看到螢火蟲的光在閃爍,在上下亂飛。所以“群螢亂飛,銀光閃爍”恰好寫出了螢火蟲飛舞的特點,譯者用“翩翩飛舞”并不準確,這是譯者自己添上去的。所以,我更贊同用“群螢亂飛,銀光閃爍”。(走近舉手的同學)你還有補充?
生:我還是更喜歡“翩翩飛舞”。這是一篇寫景文章,如果用“群螢亂飛”的話一點美感也沒有了。
師:為什么“亂飛”就沒有美感了呢?你們覺得整齊的才是美的,是嗎?
生:關(guān)鍵是這個“亂”字,感覺不好看。
師:哦,你覺得亂不好,而我恰恰喜歡“亂”,我從“亂”字中讀出了螢火蟲的自由。如果是整齊地飛,我反而覺得螢火蟲是人為操控的,變成機器螢火蟲了。
(生笑)
生:我也喜歡“群螢亂飛,銀光閃爍”,因為亂飛亂得很整齊。
師:(笑著問)你為什么覺得亂得很整齊呢?
生:就是一種看上去的感覺,不像“翩翩飛舞”那種整齊得死板。
師:我給同學們講個故事,這是一位雜志主編上個禮拜在孫老師學校講的。他說他到一所學校參觀,六千余名學生隊伍排得整整齊齊地做操,橫平豎直。他到另外一所學校參觀,操場上的學生站得亂七八糟,每個班級的學生站得都不一樣。但是走到下面一看,每個班級每個小組都在進行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每個組亂中有序。有的跳繩,有的踢毽子,有的拔河,每個組都不一樣。然后主編發(fā)現(xiàn)這所學校墻上的校訓是:我們不一樣。(生笑)你們是喜歡一樣呢?還是喜歡發(fā)揮你的個性特長,人人不一樣呢?
生:我喜歡有個性的,因為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全場笑)
師:掌聲給他。同學們,世界上沒有兩張相同的面孔,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個相同的大腦,沒有兩個相同的心靈。你們怎么可能一樣呢?不一樣才是正常的,一樣才是不正常的。請同學們拿出筆,如果認同了,就把原文中的“翩翩飛舞”刪掉,換上你喜歡的詞語。語文書就不能批判了嗎?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完全相信書本就等于沒有書,讀書就讀傻了。那叫什么?——書呆子。我們可不能把你們教成書呆子。漆黑的夜晚,螢火蟲當然是“群螢亂飛,銀光閃爍”,只能看到它的光,怎么會看到輕盈飛舞的樣子呢?還用“翩翩”這個詞,顯然不恰當。我們把書捧好,齊讀第2自然段,讀到“翩翩飛舞”時換成你自己喜歡的詞語。
(生齊讀第2自然段)
師:作者第1自然段是寫變化之美,第2自然段是寫螢火蟲“群螢亂飛,銀光閃爍”,這是寫什么之美?
生:螢火蟲的動作之美。
師:能把這個“作”換一個字嗎?
生:動態(tài)。
師:給他掌聲!請你在孫老師的“變化之美”的下方寫上“動態(tài)之美”,當老師的小助手。(生上臺板書)有人說“動態(tài)”和“變化”這兩個詞不是差不多嘛。是不是差不多?不一樣。誰來說說“動態(tài)”和“變化”有什么不一樣?
生:“變化”是從淺到深或者是從深到淺,而“動態(tài)”是一直都是這樣子的。
師:有點道理,給她掌聲。誰再補充?語文就是要咬文嚼字,這才是學語文。
生:“動態(tài)”只是說它在動,而“變化”是指一種狀態(tài)到另一種狀態(tài),在變化。
師:對啦!“變化”是指不同的狀態(tài),例如,你小時候長這個樣子,20歲的時候長這個樣子,50歲、100歲長這個樣子,這是你樣子的變化。剛開始是魚肚色,然后是紅暈,最后變成紅紫紅紫,這是“先……然后……最后……”的變化。而“動態(tài)”就是寫事物動作的姿態(tài),寫螢火蟲飛行的樣子。它不是寫螢火蟲小時候怎么樣,后來長大怎么樣的過程,這叫“變化”。所以兩者之間是有區(qū)別的。
四、品析心情,體會感受美
師:春天是寫變化之美,夏天是寫動態(tài)之美,那秋天是寫什么之美呢?誰來把秋天的這一段朗讀一下?(指名讀)
師:這段當中有三個詞語比較奇特,請同學們拿出筆對照屏幕,把紅色的詞語圈出來。(出示)我們一起讀讀這三個詞語,這三個詞分別是——
生:(齊)動人、感動、心曠神怡。
師:這三個詞都是寫人的什么?
生:寫人的心情。
生:寫人的感覺。
師:是寫人的心情、感覺、感受,還可以說是——
生:神態(tài)。
師:(搖頭)不是神態(tài)。
生:寫人的心理活動。
師:寫人的心理活動,寫人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作者看到什么覺得“動人”呢?
生:(齊)“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
師:作者看到什么風景覺得很動人?
生: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
師:為什么看到烏鴉飛回窩里就覺得非常動人呢?
生:因為有“烏鴉反哺”這個成語,烏鴉可能是給自己的母親帶食物了,感覺非常動人。
師:給他掌聲!這叫會思考啊,學習就要會思考。急急匆匆往窩里飛的是小烏鴉,它的爸爸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在窠里面。小烏鴉在外面覓食,把找到的食物急急忙忙地送給父母親,讓自己的父母吃飽。這個場景怎么不動人呢?還有不同的理解嗎?日本人認為烏鴉是一種吉祥的鳥,是神鳥、國鳥。他們看見神鳥自然而然心里喜歡,又看見傍晚的烏鴉急忙地朝窩里飛,就聯(lián)想到父母親傍晚回家照顧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是烏鴉反哺它們的父母。所以作者覺得特別動人。你還有補充嗎?
生:我覺得“動人”是烏鴉為自己家人著想的情感。
師:對呀!不管是老的烏鴉還是小的烏鴉,它們都關(guān)懷自己的親人,讓作者感到特別動人。好,這個“動人”就有根了,否則“動人”是沒有根的。我們一起讀一讀。
生:(齊)“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去。”
師:那么什么景色會讓作者感動呢?接著讀。
生:(齊)“成群結(jié)隊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飛,更是叫人感動?!?/p>
師:這里用了一個什么詞語?“更”。就是說比烏鴉要更進一層了,為什么看到大雁比翼而飛,作者覺得更感動呢?
生:大雁飛向南方要經(jīng)歷很多風霜,體現(xiàn)出大雁執(zhí)著的精神。
師:他說大雁要飛到南方,要飛越千山萬水,這種精神怎么不讓人感動呢?
生: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年輕大雁和年老大雁比翼而飛,年輕大雁對年老大雁不離不棄的精神。
師:給他掌聲!
生:我覺得有可能是大雁的家族團聚,在空中比翼而飛的歡樂的狀態(tài)。
師:你看這一群大雁飛,恐怕是一個家族。飛在前面的是爺爺,爺爺說:“兒孫們跟著我飛啊!”一個人在前面飛呀飛呀。看到爺爺飛得吃不消了,爸爸就接力成為領(lǐng)頭雁:“您讓我來,您到后面休息休息。”后面跟著的就是兒女,比翼而飛的有可能是夫妻、兄弟、姐妹。這個家族比翼而飛的場景讓人感動。
生:令人感動的還有可能是大雁的團結(jié)。
師:對呀。隊形那么整齊,一會兒你領(lǐng)飛,一會兒它領(lǐng)飛。那種團結(jié)、那種互相幫助的精神,怎么不令人感動呢?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那么什么讓作者心曠神怡呢?
生:風聲和蟲鳴讓作者感到心曠神怡。
師:好的,這個“心曠神怡”我們來討論討論,誰能告訴我“心曠神怡”是什么意思?
生:感覺心情很舒暢。
生:人看到美景之后心情很好。
師:給她掌聲!看到美景之后心情特別愉快叫“心曠神怡”,你們一般到哪里會感到心曠神怡呢?(指著教室場地)你們在這里會心曠神怡嗎?肯定不會。到哪里會覺得心曠神怡呢?
生:秋游出去玩的時候會覺得心曠神怡。
師:到郊外會心曠神怡,還有嗎?
生:去公園里玩的時候。
生:在森林里呼吸新鮮空氣,看著養(yǎng)眼的樹木,聞著泥土的清香。
生:在鄉(xiāng)下聞著油菜花的清香。
師:說的都非常好!一般到開闊之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會感到心曠神怡。這里看到的是什么景,我們一起來研讀研讀?!跋﹃栁鞒?,夜幕降臨”,天要黑了,“那風聲、蟲鳴,聽起來也愈發(fā)叫人心曠神怡”,秋天的風叫什么風?秋風。秋天的雨叫什么雨?秋雨。有句詩叫“秋風秋雨愁煞人”。蟲子在秋天叫說明冬天要來了,它叫的時間還會長嗎?秋天的蟲鳴長不了。如果是你聽到秋天嗚嗚嗚的風聲,聽到秋天的蟲子叫,你會是什么感受?
生:我會覺得很悲涼。
生:我會覺得很凄涼。
生:我會覺得很難過、傷感。
師:是啊,一般人聽到秋風、秋雨、蟲鳴,都會傷感,都會憂愁,都會覺得有悲涼之感。你覺得作者在這里用“心曠神怡”恰不恰當呢?
生:我覺得是恰當?shù)?,因為作者覺得抓住了秋天的尾巴,聽到了最后的風聲和蟲鳴。
師:也說得通。
生:我覺得是恰當?shù)?,因為每個人對秋天都有不同的感受。
師:有道理,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作者對秋天的感受是心曠神怡,你們對秋天的感受是憂愁的。
生:我覺得恰當,可能作者比較喜歡大自然,喜歡和大自然親密接觸。
師:有可能作者在皇宮里面很悠閑,她在散步時聽到風聲和蟲鳴,感到心曠神怡。我們一般人聽到秋風和蟲鳴都會感到憂愁、惆悵和傷感。每個人面對同一個景物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生:也有可能作者聽到風聲就覺得涼風習習,很舒服,就感覺心曠神怡。
師:那清少納言在原文中是不是用的“心曠神怡”呢?顯然不是。這是翻譯的人給它湊上去的,作者原來用的并不是“心曠神怡”,是什么呢?拿出筆來,如果你聽到風聲、蟲鳴聲會是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寫進去。
(生寫)
師:春天寫變化之美,夏天寫動態(tài)之美,秋天,作者寫了自己的感動和心曠神怡,作者寫的是什么之美呢?
生:心情美。
生:感覺美。
生:生命美
生:感觸美。
師:準確地說是感受美。請你來板書。(生板書:感受美)每個季節(jié)寫的都不一樣。
五、討論交流,暢想冬天之美
師:春天寫變化美,夏天寫動態(tài)美,秋天寫感受美,那么冬天寫的什么美呢?快速閱讀,在書旁標記。同桌幾人討論討論。
生:心情美。
生:環(huán)境美。
生:和諧美。
生:心態(tài)美。
師:還有不同的嗎?冬天寫的究竟是什么美呢?想不想聽聽孫老師的?——我也不知道。(全場笑)冬天究竟寫的是什么美呢?
生:我覺得是風景美。
生:我覺得應該是心情美,因為課文里說“閑逸”的心情。
生:應該是心情美,因為結(jié)尾說“這未免令人有點掃興”,這是作者的心情。
師:好像都有點,但又不明顯,我也概括不出來。概括不出來也沒關(guān)系,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三種寫作的方法,可以寫——
生:(齊)變化美、動態(tài)美、感受美。
師:那么我課后布置一個練習題,關(guān)于冬天美,我們來寫一段。在你眼中冬天最美是什么?
生:冬天最美是白晝。
生:冬天最美是雪后。
師:我特別贊同他的看法,如果是我就會寫:冬天最美是雪后。下了雪之后多美哪!四周的景色多美,既有靜態(tài)美,又有小朋友們打雪仗的動態(tài)美。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冬天最美是深夜。
師:最美是深夜,說說理由。
生:大雪都是在深夜下的。
師:大雪往往都是在深夜下的,所以最美是深夜。
生:冬天最美是雪時。
師:為什么下雪時那么美呢?
生:因為下雪時雪花飄飄揚揚的,很美。
師:每個人的角度和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課后我們就寫一段“冬天最美是? ? ? ? ? ?”。下課。
(實錄整理:孟玥)
教學評析
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四季之美》教學賞讀
像《四季之美》這類景美、文美、情美的寫景散文,課堂學習時卻常常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一個主要的原因還是教學的“程式化”問題。一些教師習慣于讓學生依據(jù)文字想象畫面,然后說說各自的感受,教學常常缺少變化,在文本的表層滑行。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是孫老師上課伊始就和學生在聊天中明晰的學習目標,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我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對于美的發(fā)現(xiàn)和表達,孫老師沒有大而化之地教方法,而是落實在具體語言文字的比較推敲中,用葉圣陶《語文教學二十韻》中的一句話來說,可謂“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一、比較推敲中欣賞:讓學生活潑潑地生長
寫景散文的教學,欣賞語言自然是應有之義?!按禾熳蠲朗抢杳鳌?,絕大部分教師都會抓三個動詞“泛著”“染上”“飄著”,孫老師的高明之處在于:第一,讓學生在有所側(cè)重的換詞中體會表達的精妙。教學中,孫老師緊扣一個“泛著”,啟發(fā)學生換個詞來體會。學生把“泛著”先后換成“映著”“透著”“浸著”“繡著”“襯著”,大家在交流換詞的過程中,其實就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對語言文字的比較推敲。第二,讓學生在生活的現(xiàn)實場景中學習“泛著”,而不是望文生義、就詞解詞,因此教學進入到一個審美愉悅的境界。課堂上,孫老師指著一位小姑娘,笑著說:“這個小姑娘長得多漂亮清秀,她的臉上泛出了紅暈,這個紅暈是從皮膚里面透出來的,叫‘泛著?!蔽蚁?,課堂上的孩子們必定是會心一笑,原來“接知如接枝”,這才是充滿情智浸染和啟迪的語文課堂,暖融融而活潑潑。第三,對動詞的體會緊緊圍繞著對“春天最美是黎明”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魚肚色”“紅暈”“紅紫紅紫”,很容易理解為色彩美,而孫老師引導學生在比較推敲中欣賞三個動詞,水到渠成地在理解上往前走了一步,總結(jié)為:色彩的變化美。
二、比較推敲中質(zhì)疑:讓學生站著讀書
孫老師經(jīng)常跟我提及王棟生老師的《不跪著教書》,更是身體力行地倡導站著教書、站著讀書。夏天夜晚的動態(tài)美,孫老師抓住一個“翩翩飛舞”,讓學生從舞者、蝴蝶、落葉的形象入手,比較“群螢亂飛,銀光閃爍”和“翩翩飛舞”,哪一個更準確地寫出了螢火蟲的特點。顯然,課堂上學生還是有一些思維慣性和從眾心理的,孫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不遺余力地引導質(zhì)疑,讓學生漸漸領(lǐng)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四季之美》譯文中關(guān)于夏天螢火蟲是這么寫的:“就是暗夜,有螢火到處飛著,也是很有趣味的?!绷治脑聞t這么翻譯:“無月的暗夜,也有群螢交飛。”而孫老師選用的譯本則是“群螢亂飛,銀光閃爍”。這里的“秘妙”是什么呢?我以為還是更大的認知沖突。孫老師一直倡導深度學習,要讓學生經(jīng)歷思維的爬坡和頭腦的流汗,顯然,“螢火到處飛著”“群螢交飛”比較溫和,而“群螢亂飛”則更具思維的沖擊力,更能讓學生歷經(jīng)一番思辨后痛徹頓悟。
三、比較推敲中體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秋天最美是黃昏”,對學生而言是有距離感的,因為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更多的還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為什么在作者眼里,秋天的黃昏是“動人的”“更是叫人感動”“愈發(fā)叫人心曠神怡”呢?孫老師沒有過多地分析講解,而是繼續(xù)抓住語言文字這個載體,讓學生在朗讀中想象、聯(lián)想、體會,因為文字是有張力的——“惟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文章才是讀者了解作者的橋梁和渡口。一個“點點歸鴉”讓人想到“烏鴉反哺”的動人場景;一個“成群結(jié)隊”“比翼而飛”更讓人聯(lián)想到雁群的團結(jié)互助、堅持不懈、不離不棄;可是為什么“那風聲、蟲鳴,聽起來也愈發(fā)叫人心曠神怡”呢?一方面,孫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聯(lián)系作者的身份和生活體會;另一方面,孫老師更鼓勵學生用自己聽到風聲、蟲鳴的感受豐富文本,這是讓讀者與作者、與文本的深度對話,如此,學生就仿佛置身于秋天的黃昏,如入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感其心。
其實,教學是一門取舍的藝術(shù),正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孫老師的《四季之美》教學之所以能舉重若輕,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四個季節(jié)的教學處理。春天抓動詞“泛著”和“染上”進行比較,夏天抓“翩翩飛舞”質(zhì)疑,秋天則抓一個“心曠神怡”體會,而冬天則索性留白,給學生一個大大的問號。學生討論交流說,冬天寫了心情美、心態(tài)美、環(huán)境美、風景美、和諧美,冬天寫的究竟是什么美呢?孫老師風趣地告訴學生:“孫老師也不知道,孫老師也概括不出來。”讀到此處,頓覺意蘊悠長。是呀,“書是永遠也教不完的”,如何用好教材教兒童學語文,孫老師的“教學留白”止于當止之時,讓學生圍繞“冬天最美是? ? ? ? ?”嘗試表達冬天的變化之美、動態(tài)之美和感受之美——看似“不糾結(jié)”的設(shè)計背后,該是一種怎樣的智慧??!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
責任編輯 郭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