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紅
【摘 要】構建平面、立體、裝飾、寫實、抽象、具象的美術作品,離不開線條的勾畫,線條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語言,能夠將美術作品中的美感和豐富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這些都足以看出線條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注重“線造型”的教學,“線造型”是學生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基礎,學好“線造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能幫助學生把握繪畫要領,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美術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優(yōu)化;小學美術;“線造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12-0179-02
構建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就是線造型,無論是簡單的繪畫,還是復雜的藝術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線造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線造型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美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元素,為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美術中“線造型”教學的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情感的表達
美術創(chuàng)作中有曲線、直線、虛線等線條,不同造型的線條能夠表達不同的情感,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曲線可用來表示水的波紋等形態(tài),能夠表現(xiàn)出事物的靈氣和柔美;直線可用來勾畫人物或氣場較強的事物,能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銳利、筆挺的感覺。
美術作品中,不同的線條有不同的藝術表達效果,能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如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中,就用曲線描繪了維納斯的身體輪廓,用直線描繪了維納斯飄逸的長發(fā)和飛舞的紗衣,讓人能感受到維納斯的妖嬈嬌媚。不同線條能描繪出不同的質(zhì)感,從這幅畫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波提切利對維納斯的喜愛,但又能感受到一絲哀傷。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形體
線造型教學應從繪制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狀著手,先讓學生認識基本形狀,然后教他們用簡單的線條描繪基本形狀,接著就可以從基本形狀過渡到基本形體,如圓柱體、正方體、圓錐體等,這是一種從平面到立體的過渡。學生掌握基本形體后,又可以過渡到組合形體的學習認識,從簡單到復雜,慢慢認識形體。
組合形體由多個基本形體組合而成,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形體的過程中,可以將一個組合形體分解成為多個常見的基本形體,學生識別起來也比較簡單。認識組合形體,能夠豐富學生的形體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線造型教學的第一步是欣賞,讓學生欣賞每種線條的視覺效果,進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如有些美術作品通過線條的力度,給人綿里藏針、如錐畫沙的視覺效果;有些美術作品通過線條的速度,給人風馳電掣、疾如雷電、風馳云走的視覺效果;有些美術作品通過線條的疏密,給人疏密有致的視覺效果。每一種視覺效果都是欣賞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出來的。
創(chuàng)造力包括創(chuàng)造靈感和創(chuàng)造實現(xiàn),而線造型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可讓學生利用簡單的工具,如鉛筆、毛筆、彩色筆等,將創(chuàng)作靈感描繪在白紙上,但不要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變成一種空想。
(四)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
線條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生命和靈魂,線條的質(zhì)量影響著美術創(chuàng)作的美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可以通過控制線條的繪畫速度、力度,來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美術作品。每種美術作品都能夠讓學生體驗到不同的意境。在小學美術線造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欣賞不同類型的美術創(chuàng)作,從中感受線條的美感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不同類型、不同姿態(tài)的線條,開闊學生的眼界,提升他們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
二、小學美術中“線造型”教學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涂鴉
學生在初步接觸“線造型”時,一般沒有經(jīng)歷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訓練,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短線、長線、曲線、波浪線、折線、虛線、弧線等不同線型在白紙上“亂涂亂畫”,也就是涂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覺得自己可以用線條創(chuàng)作,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好的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雖然這些隨心所欲的線條,沒有較高的繪畫意義,也沒有美感,但涂鴉的過程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隨心所欲的涂鴉,加上教師關于線造型知識的講解和對線造型繪畫的示范,會使學生的繪畫能力直線上升。
(二)加深學生對線條的理解
線條是美術創(chuàng)造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加深學生對線條的理解。不同線條的應用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因此學生只有清晰地認識線條,才能夠將線條應用得游刃有余,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美感的美術作品。
從直觀上來說,線條主要分為直線、曲線以及虛線。從角度和方向來說,直線可以分為水平線、垂直線、斜線,它主要用來勾勒人物形象和有剛硬氣質(zhì)的事物,給人視覺上的尖銳、挺拔感;曲線可以分為拋物線、弧線等,主要用來勾勒波紋、海浪、飄逸的頭發(fā)等,曲線可以讓人看到事物柔和、靈氣的一面;虛線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輔助線條,主要是用來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要注重虛實線條的結合[1]。
(三)加強學生對線條的應用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線造型教學占據(jù)著重要位置,被教師廣泛應用,它能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線造型知識,讓學生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展示出來,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線條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對線造型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線條可以用來描繪哪些物體。學生思考分析后會得出,可以用橢圓形描繪碗口、雞蛋、盤子、桌面、橄欖球等;可以用圓形描繪太陽、笑臉、眼鏡、球類、車輪等;可以用長方形描繪車廂、房子等;可以用波浪線描繪海浪、頭發(fā)、云朵等。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簡單的線條,創(chuàng)作出形象的美術畫作。
描繪復雜物體時,可以將一個復雜物體分割為幾個簡單的小物體,然后在繪畫的過程中再把小物體組裝在一起。如在描繪公共汽車時,可以用長方形和扁梯形勾勒出車廂,用圓形表示輪胎。這樣的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能讓學生感受到趣味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引導學生用線條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
小學美術線造型教學前期,在幫助學生掌握了線條的知識、利用線條勾勒的能力、基本物體創(chuàng)造組合形體的方法后,接下來就要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在學生自己動手創(chuàng)作前,先引導學生欣賞藝術作品,了解藝術作品的線條的線形、長度、力度、速度、疏密等,感受不同類型的線條帶來的不同視覺體驗,揣摩作者的情感。通過一系列針對線造型的講解,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拿出籃球、貝殼等物體,讓學生在觀察后思考、創(chuàng)作,通過美術作品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展示出來,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感受線造型的美感,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藝術涵養(yǎng)。
(五)采用新穎的美術題材
小學教師在“線造型”教學中,要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呆板,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提供一些新穎的美術題材,讓學生在掌握關于線造型的專業(yè)知識外,提升自身的藝術能力和水平[2]。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聽音樂畫感受”的美術活動,通過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或學生耳熟能詳?shù)膭赢嬈闹黝}曲等,讓學生在歡樂、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創(chuàng)作。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后,再引入線條學習的課堂教學主題。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線條繪畫的技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教師在“線造型”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配上圖形、音樂、視頻等,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學習線造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主題播放優(yōu)美或者激昂的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教師布置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在玩耍的情境中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用點、線、面等不同的形式表達音樂節(jié)奏的強弱。
當課堂氛圍逐漸進入高潮后,就可以停止播放音樂,讓學生安靜下來,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通過不同線條的描繪,表達聽完這些音樂后的直觀感受。同時,教師還可以找?guī)讉€學生上臺講述自己是如何用線條描繪音樂的,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七)注重課外延伸
在每節(jié)美術課結束前,教師也要注重課外延伸,如放一段學生經(jīng)常在音樂噴泉中聽到的音樂,給學生講述噴泉設計中音樂和噴泉水線條的結合,然后讓學生放學后去現(xiàn)場感受,提升他們對音樂畫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線條的理解。美術課外延伸也是對學生藝術知識的一次升華,能夠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水平,為學生以后的藝術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
美術創(chuàng)作建立在線造型的基礎之上,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線造型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理解線條,并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應用線造型,提高學生作品的美感,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
教師在線造型教學中,利用音樂營造出輕松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達到教學的目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作為引導者,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進行探索性學習、自主性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春祥,李新宇.觀察·體驗·創(chuàng)造——小學美術中的以線造型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
[2]胡蕊.線造型——回歸美術教學的原點[J].美術教育研究,2016(22).
[3]任萬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線[J].江西教育,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