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泰國瀕危語言文化的振興與保護

2021-08-26 08:42:06劉建瓊
昆明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民族語言泰語母語

劉建瓊

(云南民族大學 南亞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語言瀕危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據(jù)語言學家推測,世界上的 6 000 多種語言中,估計只有10%的語言從長遠看來是安全的,其余90%的語言可能將于21世紀內消亡。[1]在語言瀕危問題面前,或許只有官方語言、教育用語及媒體用語能夠幸免,其他語言將陸續(xù)失去其交際功能而讓位于官方語言或國語。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20世紀70年代以來,瀕危語言和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國際各界的重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歷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均呼吁各國政府重視語言瀕危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挽救和保護瀕危語言的措施,以期保持人類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

各民族的語言是該民族人民為了生存和發(fā)展而運用獨特智慧創(chuàng)造的、并沿襲了成百上千年的交際工具,這些民族語言是人類的珍貴遺產,有其特定的價值,體現(xiàn)了本民族的思維體系及其對世界、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體系,保存了本民族各個方面的智慧,體現(xiàn)了本民族的文化特性。[2]12-13多樣的語言文化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但語言文化多樣性的衰退與消亡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嚴峻問題。這些語言和文化一旦消亡,就意味著相關民族傳承了上千年的思維方式、知識體系、民族特性也隨之消亡。正如泰國北部畢蘇人的一位頭領說: “如果我們再失去我們的語言,那我們會是誰?我們將既不是泰人,又不是畢蘇人?!盵3]在過去幾十年中,畢蘇人失去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他們把處在瀕危狀態(tài)的本族語視為最后留存的族群文化特征。每個民族的語言都有其自身特點,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和自由。事實上,“語言的多樣性不是國家發(fā)展的障礙,而是國家的資源和文化財產?!盵4]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對人類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努力維護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泰國瀕危語言文化為切入點,從泰國的語言概況、泰國瀕危語言文化存在的問題、成因以及瀕危語言文化的振興與保護等方面對泰國瀕危語言文化問題做粗淺的探討。

二、泰國語言概況

泰國全稱“泰王國”,地處東南亞大陸中心,全國總人口 6 900 萬余人(2017年)。《泰國各民族語言地圖集》的摘要寫道: “泰國共有70多種語言,分屬5個語系,其中,94%屬于臺語系,4.3%屬于南亞(孟高棉)語系,1.1%屬于漢藏語系,0.3%屬于南島語系,0.3%屬于孟緬(苗瑤)語系?!盵5]由此看來,泰國是一個民族語言文化多樣性十分突出的國家。

除了各種泰語方言,泰國還有各種其他民族的語言,各種語言在國家層面、區(qū)域層面、地方層面的具體使用情況見圖1[2]11。

圖1 泰國語言層次結構

從各語言使用情況來看,標準泰語是國家層面公務活動或各種正式場合的唯一正式用語,是學校教育的語言媒介,是全國廣播、電視、報紙等的通用語,也是各地區(qū)、各民族溝通交流的橋梁。泰語方言是各地區(qū)民族群體之間交際的中介用語。各地方言或地方話則多為當?shù)氐拿褡逭Z言,是各地區(qū)、各民族廣泛使用的交際用語。但在這些語言中,很多民族語言正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各種語言的使用狀況正在發(fā)生劇烈的變化。

三、泰國瀕危語言文化存在的問題

盡管泰國是一個語言文化多樣性十分突出的國家,但在一定程度上,其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語言文化瀕危問題。從泰國國立瑪希隆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研究院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的相關資料來看,目前,泰國已有15種民族語言處于嚴重瀕危狀態(tài),分別為:孟高棉語族山民的沖語(tsh??33)、 戛松語(ka22s??33)、 撒萊語(sam33re33)、 查翁語(tsha453??41/tsha453ot22)、 馬拉波里語(ma453la33b33ri33)、 石家語(s??k22), 馬來亞土著民族的沙蓋語(sa33kai33)、 亞哈袞語(jat453ha453kun33)、 克倫語(so41/tha453wa453), 泰北拉佤族山民的拉瓦語(la33wa453/k??24)、 恩畢語(m33pi41)、 畢蘇語(bi33su33)、 拉韋語(la45wa453)、 摩更語(m33k??n33)、 烏臘拉韋語(u33lak453la33woit22)。

這些瀕危語言大都處在其他語言的包圍圈中,其使用人口不多。有些即使曾是人口較多的大族群使用的語言,但因后來其他民族大量遷入雜居,其使用情況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如今,“馬拉波里語、沙蓋語、拉韋語的使用人數(shù)只有一百多人;戛松語、撒萊語、查翁語的使用人數(shù)只有幾十人”。[2]11從使用人數(shù)來看,這些語言已屬于嚴重瀕危語言,在本民族的家庭、社區(qū)內部均不再使用,從而使得這類母語很難存續(xù)下去。

除了這些即將消亡的語言外,北部方言、東北方言、南部方言等泰語方言和孟語、馬來語、高棉語等邊境地區(qū)的語言也已明顯衰退。盡管這些語言現(xiàn)在還作為區(qū)域語言廣泛運用于日常生產生活中,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些語言中大量的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都已轉換成了中部泰語。[2]14

四、泰國瀕危語言文化問題的成因

導致語言文化瀕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全球化、一體化、無國界交流等因素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各民族的語言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并產生了劇烈的變化。甚至在邊遠地區(qū),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傳媒的普及,使得許多民族的語言迅速衰退,并已到了瀕危的邊緣,這對民族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構成了空前的威脅。此外,由于當前各種工作崗位要求人們具備使用諸如本國國語、官方語言或國際語言的能力,這就使得在外地工作的人使用非母語的機會越來越多,而使用母語和方言的機會則越來越少。

此外,為了國家的安全與統(tǒng)一、民族的團結與和諧,自13世紀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建立以來,泰國在長期內秉持“一個國家、一種語言”的民族主義語言政策,[6]84并于曼谷王朝拉瑪六世時正式頒布法令,規(guī)定以中部泰語為標準語和全國各級學校的教育用語,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以中部泰語為標準語的單語制語言同化政策。經過長期的推廣,標準泰語在全泰國逐步占據(jù)主導地位。目前,泰國是實施單一語言政策較成功的國家之一。

但在推行以中部泰語作為唯一國語和教育用語的長期過程中,一味地“求同”而忽視了“存異”,“一語獨尊”的語言現(xiàn)象導致許多方言和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使用者越來越看不到本民族語言的應用價值及重要性。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在講母語、方言時存在自卑心理,其家庭成員之間逐漸轉而使用影響較大的其他語言或中介語作為日常語言,致使本民族語言的使用與傳承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年輕一代使用國語的人越來越多,而使用民族語言的人則越來越少,使得他們的雙語或多語能力逐漸衰退,很多民族語言文化已瀕臨滅絕。

可見,在諸多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泰國許多民族的語言文化正像其他國家那樣迅速地衰退,一些民族的語言文化特征正快速消失、民族特性越來越不明顯。加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缺失,許多規(guī)模小、人口少的泰國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文化已瀕臨滅絕。

五、泰國瀕危語言文化的振興與保護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泰國有關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做了許多努力來防止民族語言文化的消亡。例如:1997年實施社會經濟發(fā)展“八五”計劃時,泰國開始重視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文化多樣性的保護;2008年7月在曼谷主辦以“語言政策:語言多樣性與民族統(tǒng)一性”為主題的國際性會議,等等。上述舉措均旨在努力保持民族語言文化的多樣性特征。標準泰語仍占主導地位,但也與泰國境內數(shù)十種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多語言的文化景觀。[7]

本文以泰國國立瑪希隆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研究院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對瀕危語言的振興與保護為例,就瀕危語言文化問題做進一步的探討。該中心成立于2003年7月,其主要任務是振興與保護東南亞瀕危語言文化,“各民族的語言文化一律平等”和“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應該傳承給子孫后代的文化遺產”成為該中心的工作理念。2004年,該中心獲得泰國研究資助辦公室的資助,并被命名為“瀕危語言文化研究工作協(xié)調中心”(1)注:后更名為“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同年,正式啟動瀕危語言文化的研究、發(fā)展和振興相關工作。

作為泰國瀕危語言文化的重要研究機構,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一直致力于瀕危民族語言文化的振興與保護工作,并促進民族社區(qū)及相關學者對各民族語言及地方性文化的研究。目前,該中心已實施30余項民族語言文化多樣性方面的地方性研究項目,并對23種大、小語言及其多元文化進行了研究。在這些語言中,撒萊語和查翁語等屬于嚴重瀕危語言,已不具備參與語言振興與保護項目的條件,語言學家對其語言文化資料進行了全面收集、整理與研究,并把其他13種瀕危語言納入了瀕危語言研究與振興項目。[8]

瀕危語言文化所處的地區(qū),其語言文化持有者普遍缺乏民族自信心,年輕一代已拋棄了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致使這些民族的語言文化逐漸衰退。因此,在瀕危語言文化的保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各語言使用者對本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視,并以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為榮,增強民族自信心和使用民族語言的自豪感。

以沖族為例,沖族主要聚居在尖竹汶府的馬堪縣和磅喃隆縣,目前沖族大約有 2 000 人,但還能講沖語的僅200人左右[9]。沖族人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始于瑪希隆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研究院邀請沖族的代表到該研究院給研究生教授沖族語言文化知識,這是促使沖族人形成民族語言文化保護意識,并真正嘗試用沖語作為當?shù)貙W校教學媒介的重要動因之一。獲邀在大學里教授本民族語言文化,使得沖族人開始反思:如果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沒有價值,為什么像大學這樣的高等教育機構還對之興致盎然,努力地去學習并致力于保護它呢?作為該語言文化的所有者,又怎能讓從祖先那里傳承下來的這些寶貴財富從自己手中消亡呢?

在各民族語言文化持有者的重視下,瑪希隆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研究院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負責人蘇威萊·貝斯拉教授及其團隊在對泰國瀕危語言文化進行了十幾年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每個社區(qū)的具體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于2012年9月27日提出了泰國瀕危民族語言文化振興模式,即“瑪希隆模式”[10],其內容主要包括:基礎性研究、正字法開發(fā)與完善、發(fā)展當?shù)匚膶W、在學校推行民族語教學或實施基于母語的雙語/多語教育計劃、建立社區(qū)學習中心、研究當?shù)刂R、完善監(jiān)督和評估流程、起草支持與維護各地方方言和民族語言的國家語言政策建議,等等。

第一,開展基礎性研究。對各瀕危民族的語言文化進行基礎調查與研究,盡可能窮盡式地記錄相關情況,在此基礎上,給瀕危民族語言文化的所有者提出建議,使他們理解和重視自己民族語言文化的瀕危情況,并幫助其解決問題。開展參與式的地方性研究,以民族語言的母語使用者作為研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在語言學家及相關學者的支持與指導下積極自主地開展工作。這種以各民族地區(qū)為依托來振興和發(fā)展本民族語言文化的做法,大大激發(fā)了瀕危語言母語使用者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其能意識到本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方式來加以保護。作為民族語言使用者的項目負責人,在研究過程中還有專業(yè)的科研人員做指導,可以及時地同有關科研人員交換意見及經驗,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振興和保護民族語言與文化。

第二,正字法開發(fā)與完善。泰國許多民族有發(fā)展本民族語言文字、保存本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要求。因此,在對瀕危語言文化的研究與保護過程中,對沒有文字的民族,應幫助其創(chuàng)制書寫系統(tǒng);對已有文字的民族,幫助其完善書寫系統(tǒng)。書寫系統(tǒng)創(chuàng)制的原則是:以泰文字母為依托,選用最常用的字母,一個字母只代表一個音位,除了聲調復雜的語言外,盡量不用高輔音字母,如遇到泰語中沒有的音則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字母來記錄。創(chuàng)制書寫系統(tǒng)是讓該書寫系統(tǒng)成為方便記錄本民族故事、歌曲及各種地方性知識的工具。在創(chuàng)制過程中,除了要遵守語言學的基本準則外,還要得到該語言使用者的認可,并且文字要容易輸入和學習。目前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已在泰文字母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出了沖文、拉韋文、克倫文,泰國境內的高棉文、亞哈袞文、北大年馬來亞文等書寫系統(tǒng),并出版了相關使用手冊、書籍和光碟。

第三,發(fā)展當?shù)匚膶W。在為各民族創(chuàng)制書寫系統(tǒng)的基礎上,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注重加強對各語言的母語使用者進行專門培訓,使他們學會自己收集和記錄本民族的各種資料及民間文學作品。在對沖、亞哈袞、克倫等民族進行多年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些民族語言新的書寫系統(tǒng)對該民族影響深遠,不僅成為老一輩人傳授地方性知識的書寫工具,還有助于母語使用者把自己的知識、智慧、經驗等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創(chuàng)作成不同體裁的作品。目前,已出現(xiàn)了不少以本民族書寫系統(tǒng)寫就的民歌、民謠、詩詞、催眠曲,以及反映當?shù)孛褡逍叛?、宗教儀式、民間醫(yī)藥的作品。

第四,在學校推行民族語的教學或實施基于母語的雙語/多語教育計劃。把用民族文字創(chuàng)制的各種成果引入中、小學的教學體制及地方知識體系中,作為單科的課程或制定多語/雙語模式教學體制。

泰國以中部泰語為唯一的教育用語,這一舉措在發(fā)揮其作用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各民族地區(qū)的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事實上,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以民族語言作為學習和掌握泰語的橋梁和中介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泰國南部的馬來穆斯林地區(qū),83%的人使用的是馬來語的北大年方言,孩子在家從小就使用馬來語,然而其入學后學校用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唯一語言是中部泰語,因缺乏民族語言與教育用語的銜接,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出現(xiàn)明顯的斷裂。孩子們不僅聽不懂用中部泰語教授的課程內容,也不知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這導致很多孩子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有挫折感,教育成效不理想。據(jù)2008年泰國教育部有關小學三年級學生閱讀和書寫能力的一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閱讀方面,全國平均有4.18%的學生不會讀泰語,3.52%的學生閱讀能力需要提高,而這個比例在泰國南部地區(qū)則分別高達25.5%和17.08%;書寫方面,全國有5.81%的學生不會寫泰文,10.53%的學生泰文書寫能力需要提高,而泰國南部地區(qū)則分別高達42.11%和20.86%.[11]從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泰國南部地區(qū)人們的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由于語言障礙,泰國南部馬來穆斯林地區(qū)青少年的入學率是全國最低的地區(qū),導致這些地區(qū)的孩子缺少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也使得當?shù)氐恼Z言文化明顯而迅速地衰退。

鑒此,瑪希隆大學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于2007年開始在泰國南部馬來亞地區(qū)成立實驗學校,開始進行以泰語及當?shù)伛R來語方言相結合的雙語教學試點工作。“旨在提高泰南穆斯林地區(qū)兒童的馬來語方言和泰語能力,達到泰國教育部對相應年齡階段學生的課程標準要求,同時促進學生對泰國文化和當?shù)伛R來文化的認知與熱愛?!盵6]88

該中心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爬樓梯”式的學習模式,幼兒園小班第一個學期以訓練馬來語方言的聽、說能力為主,第二個學期在為訓練馬來語方言讀、寫能力做準備的同時,開始訓練泰語的聽、說能力。幼兒園大班在會讀、寫馬來語的同時,具備聽、說泰語的能力。小學1~6年級能聽、說、讀、寫馬來語的同時,還能聽、說、讀、寫泰語。[12]即先以馬來語方言為主,以便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待具有一定語言基礎后再訓練孩子的泰語能力,以強化泰語的學習。通過這樣的試點教學,孩子們不僅能使用自己的母語進行學習,還通過母語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泰語這一目標語言。雙語教學的學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只用泰語這一單一語言進行教學。比如:北大年府兩所示范小學的學生在開始用雙語教學之前,泰語成績達標率為16.21%和19.8%,在開展了一年的雙語教學項目后,泰語成績達標率分別為67.39%和46.47%.(2)數(shù)據(jù)來源于泰國瑪希隆大學瀕危語言文化研究與振興中心。以母語為基礎的雙語教學被納入泰國政府2009~2012年南部邊疆省份特殊地區(qū)教育發(fā)展計劃中。

與此同時,提倡以母語為教學媒介的雙語教學,使得沖、亞哈袞、克倫等民族也能夠把自己的母語引入當?shù)氐闹行W,將其作為教學媒介并成為其中的一門課程,由此開創(chuàng)了泰國使用母語作為教學媒介的雙語教學制。在中小學試點運用母語教學的這一可喜成就,不僅促進了其他民族語言文化保護意識的覺醒,還使這些民族保護本民族語言文化的意識和意愿不斷生發(fā)和日加強烈。

第五,建立社區(qū)學習中心,研究當?shù)刂R,完善監(jiān)督和評估流程。成立資料室、地方博物館等類型的社區(qū)學習中心,以保存和保護各種地方性文化;做好社區(qū)語言文化教學工作,成立社區(qū)幼兒園;鼓勵各民族語言的母語使用者研究和重建各種地方性知識,如民族醫(yī)藥、民間工藝等。與此同時,科研團隊要進行及時跟進、追蹤和評估,并推動和支持各民族社區(qū)同國內外有關機構、組織和個人建立聯(lián)系,以實現(xiàn)合作和獲得支持。

第六,提出保護各地區(qū)方言和民族語言的國家語言政策建議。在重視內因的同時,推動泰國語言政策改革和教育政策的調整?,F(xiàn)已有相關語言學家和泰國皇家學術院一起著手改革泰國的語言政策。2007年皇家學術院成立了泰國語言政策制定及實施委員會,并于同年開始起草語言政策草案。2010年該委員會向政府提交了《泰國語言政策》草案,隨后,政府通過決議予以頒布實施。目前泰國的語言政策確定了六個方面的奮斗目標:一是出臺針對泰國學生及泰國公民的泰語政策;二是出臺泰語系及其他語系的方言政策;三是出臺經濟用語、鄰國語言及職業(yè)用語方面的語言政策;四是出臺針對在泰就業(yè)的外籍人士的語言政策;五是出臺關于盲人和聽力障礙人士的語言政策;六是出臺有關翻譯和手語的政策。

“泰國的語言政策,即用于規(guī)定泰語、國內現(xiàn)仍使用的其他各語言以及對外交往所使用的各種外語的相關政策,旨在提升泰國在東盟及世界舞臺中經濟、社會及政治方面的競爭力?!盵13]泰國的語言政策包含了泰語、地方方言以及用于對外交往的外語等方面的內容,其重要意義在于維護及鞏固泰語作為國語的地位,為國民營造和平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并努力維護民族語言的多樣性,促進外語的學習以提高國際競爭力,鼓勵本國公民學習來泰務工的外籍人士的語言,以提高翻譯的準確性。

只有當政府意識到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也是一種基本人權,少數(shù)民族語言也是一種資源之后,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力度才會更大。蘇威萊教授指出,“語言政策的改革有助于維護民族語言文化多樣性,保障國家的和諧與穩(wěn)定。當我們尊重各民族的母語時,人們就會感覺快樂,且樂于去學習泰語,彼此的理解由此而生。如果我們一起保護各種方言,就能夠維護好地方的智慧,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會多樣化,制定國家的語言政策可以使泰語得到鞏固的同時方言也得到振興?!盵14]

總之,在瀕危語言文化振興與保護過程中,首先,要讓人們意識到語言文化瀕危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進而攜手保護并尋求有效的方法來振興那些即將消亡的語言和文化。其次,要讓各語言的母語使用者對瀕危的本民族語言文化加以保護和振興,以延緩和避免其衰退、消亡,并促進民族社區(qū)的全面發(fā)展,努力將民族社區(qū)打造成為多語并存、多元文化的社區(qū)。再次,要讓整個社會意識到語言文化瀕危的境況,認清其深遠影響,帶動人們參與到保護語言文化多樣性的行動中來,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語言文化財產。最后,要反思教育界和媒體對方言使用的態(tài)度,以及制定和完善國家語言政策。

六、結語

本文以泰國瀕危語言文化振興與保護為切入點,提供不同背景下瀕危語言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個案實例,提高各種語言的使用者乃至全社會對少數(shù)民族語言與文化的價值認同,從而積極參與到瀕危語言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中來。瀕危語言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辛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來保護語言文化多樣性,加大對瀕危語言文化研究和傳承活動的支持,更要讓各民族語言文化的持有者重視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使用和傳承。因此,在家庭、社區(qū)內部以及公共場所使用本民族語言并作為青少年的教育用語,讓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們從小接受本民族語言文化的熏陶,為民族語言文化的使用和傳承提供“土壤”,以增強民族認同感、增進民族團結和構建和諧社會,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保護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實現(xiàn)各民族語言文化的多元共生。

猜你喜歡
民族語言泰語母語
母語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三元互動下的德宏民族語言輿情探究
中國民族語言的標準與數(shù)字化
伙伴(2019年5期)2019-06-18 05:34:03
母語
草原歌聲(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暹羅館譯語》與現(xiàn)代泰語讀音差異
淺析提高泰語閱讀技能之我見
論新中國廣西各民族語言和諧的社會成因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1
古代新疆漢族學習其他民族語言現(xiàn)象說略
淺談《泰語聽力》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課程《泰語聽力》系列論文
亞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31
我有祖國,我有母語
且末县| 夏津县| 邻水| 文化| 尼勒克县| 旺苍县| 牡丹江市| 乌拉特中旗| 宁波市| 刚察县| 鄄城县| 宕昌县| 宜春市| 镇坪县| 承德县| 长葛市| 丰顺县| 且末县| 昆山市| 石城县| 阜南县| 宝山区| 晋州市| 崇明县| 饶阳县| 区。| 常德市| 桐庐县| 涿鹿县| 囊谦县| 安丘市| 开鲁县| 宁乡县| 鹿泉市| 丰县| 黔江区| 喀什市| 喀喇沁旗| 冀州市| 津南区|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