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要:伴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進步,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也在緊隨時代的步伐發(fā)生著本質的變化。學生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曾經(jīng)的填鴨式教學單一模式,教學不再以教師為單一主體,而是教師與學生互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保障良好教學效果的主要形式。在現(xiàn)代教育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對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道德與法治教育對于心智尚未健全、認知能力和自制力薄弱的小學生來說尤為關鍵,本文從樹立榜樣、立足教材、創(chuàng)立情境和組織實踐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真善美;德育教育;策略
一、樹立榜樣,對學生形成正面激勵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教育遠遠不止課本知識的傳授,老師本身也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師生的交往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交流,也更是思想感情的傳遞。正所謂,言傳身教。教師應該以身作則。例如在處理班級學生爭論事件的時候,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對事不對人,不偏心、不包庇,公正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促進學生友誼的發(fā)展。在生活和學校里處處做到遵紀守法,嚴格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率先做到上課不遲到不早退等等,一件件小事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從而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形成正面激勵。
二、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德育內涵
對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不應該流于表面、天馬行空,只注重文字的堆砌和詞語的解釋,而應該立足于教材,深度挖掘教材背后的德育內涵。透過課本中的故事,向學生解釋課本真正傳遞的思想。教師在授課時應挖掘課本中的德育內涵,將德育內容生動的融入教學過程中并及時的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發(fā)掘課本的德育內容。
例如,在教學《可愛的校園》一課時,教師不僅要看到課文所表達的表面意思:遵守校紀校規(guī),熱愛校園,還要挖掘課文的深沉含義:以小見大,在社會生活中也要做到遵紀守法,與人為善。只有教師將課本內容深度發(fā)掘,才能將知識更好的傳遞給學生。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在學校遵守校紀校規(guī)的意識,還培養(yǎng)了在社會上也要遵紀守法的意識,與此同時增加了對校園的情感。
三、創(chuàng)設情境,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一)巧設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伴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進步,現(xiàn)在的教育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互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保障良好教學效果的主要形式。要使學生更好地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就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們要爭取創(chuàng)造活潑的課堂學習內容,充分化、多元化調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促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確保優(yōu)質教學效果的達成。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的道德與法治課本中,有《歡歡喜喜慶國慶》這一課,教師可以先通過播放音樂的形式,將課本引入,使學生先緩緩進入狀態(tài),再由老師慢慢講述有關故事吸引學生。
(二)設計課堂小游戲,調動學生參與度
在課堂中增加游戲放松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打破緊張枯燥的學習氛圍,還能使學生放松心情,更好的投入學習,同時將課程內容融入游戲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傳授知識的形式。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習過程充滿活力,自由平等而輕松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其主動參與的前提。
例如,某學校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給學生們授課的時候進行設計,一個簡單而巧妙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在游戲做完之后,讓每一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以及說說在這個游戲當中學到的技巧和知識,隨后學生夸夸其談,想法新奇而奇妙。老師順著學生們的思路,順勢引入道德與法治思想,巧妙地將學生們帶入課堂的正題。
四、組織實踐,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遵循道德與法治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特征 將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與學生的其他科目的學習相結合,把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獲取知識的途徑放在重要位置,將生活成長發(fā)展,三者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環(huán)境中獲得成長和發(fā)展。真善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教學《我愛爸爸媽媽》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先講述給學生聽,從自身出發(fā),引導學生積極表達和思考,還可以列舉社會上各個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況,舉他們的例子,讓學生了解父愛母愛之偉大,讓學生明白感恩父母是我們?yōu)槿俗优牧x務。還可以給學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業(yè):為爸爸媽媽做一次飯。對爸爸媽媽說一聲辛苦了,我愛你們。鼓勵學生勇敢表達愛。
對于學生“善”的教育,無疑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關愛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教師在傳授學生接觸學科知識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通過給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道德與法治教育為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提供精神食糧。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責任。追求美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和權利,我們應該維護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權利和心態(tài)。都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們要鼓勵學生努力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美好生活。就是在授課過程中,可以以PPT等更加直觀美好的形式向學生展現(xiàn)最真的思想感情。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采用繪本、漫畫、聲樂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相信學生在充滿趣味和美好的文化氛圍中,能夠更好獲取知識。
總而言之,盡管中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的教育模式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通過教師的努力,以身作則的態(tài)度,堅定不移的信念,通過立足教材,代入情景和組織實踐等方式,我相信能夠對道德與法治教育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也能促進中國教育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旭東.對新時代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6):59-60.
[2]牟天智.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當中有效實施情境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21(21):83-84.
[3]馬旭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J].文理導航(上旬),2021(06):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