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韻
摘 要:跨界思維是互聯網時代一種很重要的思維方式,各個獨立的行業(yè)經過不斷融合、滲透,進而創(chuàng)造出很多發(fā)展迅速、前景好的新元素。藝術的跨界也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和一種混合的藝術文化形態(tài),正在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藝術理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貫徹跨界思想,讓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也能從多角度對藝術做出解析,提升學生多方面的素養(yǎng)。將跨界思維運用到音樂課堂中,發(fā)現音樂可以和多種藝術形式進行結合,包括德育、文學、體育、建筑等。同時,總結跨界音樂課程獨特的教學方式,以使跨界音樂課堂生動有趣,在潛移默化中起到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從音樂課堂主題教學和教學方式兩個角度展開。
關鍵詞:跨界思維;音樂課堂;多角度;課程設計
一、跨學科之界:音樂課堂主題教學
學生在初中階段,生理和心理正處于飛速成長的階段,他們接受能力更強,渴望了解世界上更多的知識和文化。對于音樂學科來說,初中階段也是音樂啟蒙的階段,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貝多芬曾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fā)出火花?!背踔袑W生對世界的認知能力有限,而跨界音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升思維能力。
如何玩轉跨界音樂課堂,筆者采用的方式是根據主題來劃分音樂曲目。筆者分析并總結音樂課程要求,針對每一節(jié)音樂課所學曲目和其課程大綱,尋找曲目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外延意義,并形成以跨界主題為紐帶的系統(tǒng)課程??缃缫魳氛n堂的主題內容豐富,筆者根據跨界領域劃分為德育、文學、舞蹈、戲劇等主題,并探尋了與音樂課堂結合的方式。
(一)從音樂看時代先鋒
“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曾如此定義音樂教育。音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直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是一個時代、民族的精神象征,禮樂制度中更把音樂運用于政治中。筆者作為音樂教師,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品德,推進學生音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貫穿于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思想,在各個時期,都有非常經典的愛國主題音樂誕生,并口耳相傳。在蘇教版教材中,選入了《龍的傳人》《長江之歌》《我是中國人》等,都是能展現愛國主題的歌曲。學生在這些音樂作品的熏陶下,樂于了解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在課程安排上,筆者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分析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學生在音樂帶來的文化自信中領會其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2.傳統(tǒng)美德教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tǒng)美德作為中華文化傳承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音樂領域也有滲透。初中學生在對音樂產生共鳴的時候,也會震撼于傳統(tǒng)美德的偉大。在教學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時,筆者針對歌曲主題進行了延展,向學生演奏《黃河船夫曲》主題旋律,為學生描繪船夫的乘風破浪場景和他們堅韌的品質。學生理解并陶醉于音樂旋律的同時產生情感共鳴,并學會領會歌曲中的情感品質。除了《黃河》,像《驪歌》《聽媽媽的話》等作品都能引導學生形成友愛、孝順等傳統(tǒng)美德。
(二)從音樂看文學底蘊
從文學角度欣賞音樂之美,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音樂鑒賞方式。鮑勃·迪倫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卻是一個作詞人,這說明音樂歌詞有比較強的文學性。
自古以來,文學就和音樂有較深的聯系。古詩詞非常講究音律和格律之美,注重文學的音樂性。而從音樂的角度看,有很多經典的音樂作品也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如《但愿人長久》就是以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媒介的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筆者在授課過程中,會讓學生先欣賞音樂作品,再輔以詩詞的意境想象歌詞描述的場景,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體會蘇軾豁達胸懷的同時,加深學生的文學底蘊,增強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詩詞的理解和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感受。
除了以古詩詞為媒介的音樂作品,很多藝術歌曲的歌詞都有一定的文學性。例如,《在燦爛陽光下》這首混聲合唱歌曲的歌詞就是以平實凝練的語言描述了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和所取得的成就。歌詞采用了文學的創(chuàng)作手法,如首尾呼應、排比等,包含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文學底蘊。在音樂課堂上,筆者讓學生閱讀品鑒歌詞中的文學性,并從文學的角度對音樂歌詞進行分析和理解,讓學生對歌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演唱過程中也更加投入。
(三)從音樂看多種藝術
跨界藝術的音樂課堂是可以嘗試將音樂與更多的藝術形式進行結合的過程,從多樣的藝術形式角度來開展音樂教學,能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并帶給音樂更多的發(fā)展方向,能幫助初中學生理解不同的音樂形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1.戲劇中的音樂
音樂和戲劇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音樂作為戲劇的基本元素之一,豐富了戲劇的表現力和藝術手法??藸柭J為,音樂能夠表達出言語所無法企及的部分,是直擊人的感情狀態(tài)和感情層次的。
戲劇在音樂課程教材的內容中多有涉及,要求學生能分辨京劇、昆曲、歌劇、音樂劇等戲劇形式。由于文字解釋的枯燥,筆者在課堂上會展示戲劇的相關文化,如臉譜、戲服等道具;同時,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利用中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體驗戲劇音樂中的情感。除了欣賞,筆者還對戲劇這一藝術形式進行課堂活動的延展。教材中的音樂作品也可以通過戲劇的形式讓有表演天賦的部分學生進行表演展示,如音樂劇《貓》中的唱段《回憶》、中國歌劇《白毛女》中的唱段《扎紅頭繩》等,都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啟發(fā),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戲劇人物的內心以及劇情的發(fā)展,充分地感受戲劇音樂表達出的豐富的情感層次。
2.舞蹈中的音樂
音樂和舞蹈的結合是一種常見的藝術表達方式。舞蹈融入音樂課堂,使音樂更加形象化,也讓學生對舞蹈這一藝術形式有所了解。在初中階段,很多音樂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應著不同風格的舞蹈。如《趕圩歸來啊哩哩》《踏浪》等都是比較成熟的舞蹈音樂,在課堂上,筆者會提煉出經典簡易的舞蹈動作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模仿,師生互動并課堂展示。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舞蹈這種藝術形式也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時下流行的“手指舞”等經過短暫的訓練也可以達成較好的課堂效果。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隨著音樂自由舞蹈,感受音樂的律動感和身體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