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合理性分析

2021-09-13 06:20李丹陽馬建全
西部學刊 2021年16期
關鍵詞:刑事責任年齡刑法修正案未成年人

李丹陽 馬建全

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最低降至12周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這一做法兼具了大陸法系的樂觀主義色彩以及英美法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一方面在符合國際有關立法慣例的同時使我國有關未成年人的立法制度更加完善、合理,做到寬嚴相濟,切實貫徹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長,達到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的目的。將兩類惡性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降低至12周歲,可以更好地推進我國法治建設和科學立法進程,貫徹刑事法治原則,增強刑法的社會公信力。

關鍵詞: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刑法修正案;合理性

中圖分類號:DF6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6-0076-03

關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的規(guī)定問題一直是刑法學界熱議的話題。一些學者認為兒童本性純良,不應被施以重刑,所以當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時能不處罰的就不處罰,需要處罰的也應盡量采取輕緩化的刑事政策;另一些學者主張應當適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同時可以采納英美法系的惡意補足年齡制度,根據(jù)犯罪的具體情況用“惡意”補足刑事責任年齡,追究年齡較低的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如今,我國立法者權衡了兩方觀點,采用折中的做法,將兩類惡性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降低至12周歲,其中所蘊含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年齡起點的立法發(fā)展

我國刑事立法中有關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曾經歷過三種規(guī)定:分別是12周歲、13周歲和14周歲。具體而言,1954年9月30日的《刑法指導原則草案 (初稿) 》將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規(guī)定為12周歲;1956年11月12日《刑法草案 (草稿) 》 (第13次稿) 、1957年6月28日《刑法草案 (初稿) 》 (第22次稿) 、1982年12月25日《刑法 (修改稿) 》 (第22次稿) 將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規(guī)定為13周歲;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將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起點規(guī)定為14周歲[1]。上世紀末,14周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仍是極個別情況[2],因此《刑法》最終將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規(guī)定為14周歲是符合當時的國情的。

直至《刑法修正案(十)》,我國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起點一直規(guī)定為14周歲。然而,有關調查表明,2014年至2018年平均每年發(fā)生的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故意殺人的案件多達二十余件,故意傷害案件高達九十余件[3]。近年來,我國的司法實踐經驗也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現(xiàn)出低齡化、惡性大、多次違法犯罪比例增加等趨勢[4]。其中“大連男童蔡某案”“湖南邵東留守兒童殺教師案”等刑事案件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由于未達刑事責任年齡,這些未成年人均不會受到法律的追究,但他們對生命如此冷漠的態(tài)度,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波動。有研究表明,未成年人首次違法的平均年齡已經降至12歲左右,且7至13歲就開始第一次犯罪的比例已經提高至未成年犯罪總數(shù)的9.8%[5]。因此,從當今中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現(xiàn)狀來看,對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年齡進行適度的調整是十分有必要的。最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降低至12周歲,并且新增設了相應的條款。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我國原有的未成年人立法制度,甚至也突破了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以往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有關規(guī)定。這一做法與我國目前的發(fā)展狀況和司法實踐情況息息相關,反映了我國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發(fā)展趨勢,需要有關的政策予以配合調整,才能更好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二、有關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規(guī)定的兩條進路

目前,有關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的規(guī)定方式有兩條進路,分別是樂觀主義道路和現(xiàn)實主義道路。大陸法系國家追求的是在法律調整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布滿事先確定的,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使用的規(guī)范[6],因此希望設置一個標準化的刑事責任年齡,這既有利于法官的判斷,也有利于社會公眾對于法律的理解。而英美法系國家則追求盡可能避免在社會領域內布滿法律規(guī)范,只要能在社會秩序出現(xiàn)混亂時提供有效的救濟即可,認為設置一個標準化的刑事責任年齡太過武斷,應當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予以判斷,因此采用“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即對一定年齡階段的行為人構成犯罪的范圍不作具體的規(guī)定,行為人是否負刑事責任需要由控辯雙方加以證明。

我國國內目前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些學者主張對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的干預特別是輕微的犯罪行為的干預應適當避免[7];另一些學者認為現(xiàn)行的司法制度過于保護未成年被告人,導致對被害人的保護不足,這樣做是對不法行為的一種放縱[8]。

《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有關規(guī)定在秉持大陸法系樂觀主義色彩的基礎上,一定程度地吸收了英美法系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具體來講可以理解為:一方面,規(guī)定了一個較為確定的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和范圍;另一方面,將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作為入罪的依據(jù),補足刑事責任年齡,在符合“情節(jié)惡劣”“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至12周歲,使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受到刑法的處罰。這種做法也是權衡國內學界的兩種不同的觀點后的結果:一方面降低了刑事責任年齡,加大了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只將追究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范圍限定在兩類惡性犯罪行為,體現(xiàn)出了刑法的謙抑性,表明了對未成年人犯罪一定的容忍度。因此,綜上所述,《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有關規(guī)定既是對樂觀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平衡,也是對國內學界不同觀點的權衡結果。

三、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合理性分析

(一)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符合國際刑事立法慣例

各國根據(jù)本國的不同國情,對刑事責任年齡作出了不同的規(guī)定。例如,美國有35個州沒有規(guī)定刑事責任的下限,基本的判斷方法是:一般來說,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負法律責任;推定7歲至12歲的未成年人沒有犯罪能力因此也不負法律責任,但是控方可以通過證明被告人有惡意來補足刑事責任年齡,使其承擔刑事責任[9]。英國的大多數(shù)地區(qū)規(guī)定未滿10歲的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不負法律責任,但是可以對其采取公共干預措施[10];10歲以上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被推定為無實施犯罪行為能力的人,但是對于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可以適用“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14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需要對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負刑事責任。在大陸法系國家,均將承擔刑事責任年齡規(guī)定為14周歲?!丁绰?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0號一般性意見———少年司法中的兒童權利》建議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不應低于12周歲。

我國屬大陸法系,有關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考慮更應結合本國的需要,而不是隨波逐流,因此,可以適當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和聯(lián)合國的相關公約,放眼國際,科學立法,將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周歲更為合理。

(二)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有關規(guī)定符合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刑法修正案(十一)》關于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年齡的有關規(guī)定體現(xiàn)了犯罪圈的擴張與限縮[11]、刑罰結構以及制度執(zhí)行的寬嚴相濟,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刑法修正案(十一)》將追究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犯罪圈擴張至已滿12周歲的青少年,體現(xiàn)了刑法的從嚴規(guī)定,同時又將犯罪圈限制在了“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這兩類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范圍之內,即只有當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時才追究未成年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在擴大追究刑事責任年齡的范圍的同時,限定了追究犯罪的范圍,體現(xiàn)了對犯罪圈的收縮與擴張。

其次,在制度的執(zhí)行方面和刑罰的結構上也體現(xiàn)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將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降低至12周歲,一改往日將14周歲作為追究刑事責任年齡起點的規(guī)定,使12周歲、13周歲的不法侵害人也有可能進入偵查、起訴、審判程序,被定罪處刑。但是,該條同時還規(guī)定了:對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需要經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核準,進一步縮小了追究該年齡段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的范圍,賦予了檢察院一定的裁量余地,使制度的執(zhí)行做到寬嚴相濟。此外,我國刑法明確規(guī)定了:對未成年人罪犯不得適用死刑、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刑罰、從寬適用緩刑制度、免除報告前科的義務等,體現(xiàn)了對未成年罪犯應當適用相對較為輕緩的刑罰。根據(jù)《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追究12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但是以上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制度同樣適用,在對未成年罪犯予以懲罰的同時也可以基于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特點予以其較為輕緩的刑罰。

(三)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有利于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

將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降低至12周歲,一方面可以對未成年行為人的某些惡性犯罪行為予以適當?shù)姆穸ㄐ栽u價,起到警戒、矯正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矯正過度保護未成年犯罪人的立法現(xiàn)狀,使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護,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對犯罪人的行為予以否定性的評價要綜合其社會危害性、主觀惡性以及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這幾個方面來判斷。第一,刑罰要與所犯之罪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我國刑法中所規(guī)定追究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兩類犯罪行為均是惡性犯罪,社會危害性極大。不僅會對被害人造成極大的影響,也會引發(fā)公眾的關注。例如,“大連男童蔡某案”就曾一度引起被害人家屬及眾多民眾的憤怒之情,但苦于刑法的規(guī)定,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這不僅侵害了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權,也引發(fā)了社會上不小的波動,甚至使人們對刑法的信任感產生了動搖,故而適度調整刑事責任年齡迫在眉睫。第二,這兩類刑罰所限定的追究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惡性犯罪行為主觀惡性極大,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恐怕行為人在成年之后將會實施更為嚴重的犯罪行為。犯罪心理學者也認為:“人第一次犯罪的年齡越小之后重新犯罪的幾率就越大。因此,真正預防犯罪的關鍵年齡是未成年?!钡谌湍壳拔覈乃痉▽嵺`現(xiàn)狀來看,未成年人犯罪的嚴重程度和人身危險性都有所增加[4],一味地推行輕緩化的刑事政策會使得一些主觀惡性較深的未成年人有機可乘。因此,需要盡早進行矯正,使未成年人認識到犯罪的危害,促使其早日走上軌,防止犯罪進一步惡化。同時也可以促使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幫助孩子盡早地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此外,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糾正了我國立法中偏向于保護未成年被告人的模式,實現(xiàn)了保護被告和被害人的合法權利的平衡。我國《刑法》明確規(guī)定對未成年罪犯一律不得適用死刑(包括死刑緩期執(zhí)行和死刑立即執(zhí)行)、從寬適用緩刑、免除報告前科的義務、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等多項從寬規(guī)定,對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也作了嚴格的限制;刑事訴訟法中也規(guī)定了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特別程序、附條件不起訴等多種特殊制度。但是,這些刑事政策難免會過度保護未成年罪犯,使未成年犯罪陷入“親者痛仇者快”的僵局。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和身份的特殊性,其所處的環(huán)境往往是校園,侵害的對象也往往是比其弱小的未成年人,這些被害的未成年人也同樣需要法律的著重保護。與未成年人息息相關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第五十四條也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刑法的任務是懲罰犯罪和保護人民,對于未成年犯罪具體來說,一方面要保護未成年罪犯的合法權益,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政策;另一方面也要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防止由于刑罰畸輕達不到矯正、懲罰、威懾和安撫的功能。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來看,對未成年人的從寬處罰規(guī)定成為了一些實施違法行為的未成年人逃避刑事處罰的工具,這極大地違背了立法者基于保護未成年的宗旨制定較為輕緩的刑事政策的本意,急需予以調整。例如,在北京石景山區(qū)就曾發(fā)生過未成年人綁架勒索巨款殺害人質的案件,在事前共謀時,其中一人提了一句:“咱們要做就做個大的,反正咱們都是小孩,沒到18歲,法律會從輕的,不能判死刑?!蓖瑯樱诖筮B男童蔡某案中,蔡某也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不被追究刑事責任。正如刑法學者羅翔所說:“人道主義很容易因著對人類的抽象之愛而放棄對具體之人的責任。主張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孩子不負刑事責任,這看似是對兒童的關愛,但它卻放棄了對被害人的保護之責?!盵12]

四、余論

就目前我國的立法和司法現(xiàn)狀來看,適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和警戒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未成年人的惡性犯罪比例。但是,從長遠來看,關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還有一條很長的道路要走,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币虼耍枰彝?、學校和社會多方努力才能幫助青少年茁壯成長。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著重發(fā)揮教育功能,促使未成年人犯重新做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未成年人罪犯適用刑罰時首先要注重社會調查的作用。未成年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一定是受到了多方影響,因此需要對未成年人的生長環(huán)境、家庭背景、學校情況等著重調查,分析其犯罪的前因后果,制定恰當?shù)男塘P適用方案,這一點需要在立法中予以明確。此外,還要確保對未成年罪犯與成年罪犯的分管分押,防止“交叉感染”。建立針對未成年罪犯的幫扶機制,讓其與家庭、學校、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等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動用多方力量幫助其改造,在必要時還可以讓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專業(yè)人士介入,使正面疏導與一定力度的懲罰改造相結合,才是避免未成年罪犯的根本出路。

參考文獻:

[1] 張義健.《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規(guī)定及對刑事立法的發(fā)展[J].中國法律評論,2021(1).

[2] 肖姍姍.建國70年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回溯與展望[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2).

[3] 趙秉志,袁彬.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發(fā)展與完善[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3).

[4] 王牧,張遠煌,葉青,等.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狀況與走向[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4).

[5] 高雅楠.未成年人能力發(fā)展理論中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J].中國青年研究,2020(9).

[6] 周光權.刑法總論(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75-78.

[7] 姚建龍.防治學生欺凌的中國路徑:對近期治理校園欺凌政策之評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1).

[8] 馬松建,潘照東.“惡意補足年齡”規(guī)則及其中國適用[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

[9] 羅翔.刑法羅盤[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020:171.

[10] 陳航,屈佳.英國少年兒童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規(guī)定研究[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4).

[11] 盧建平.寬嚴相濟與刑法修正[J].中國檢察官,2017(11).

[12] 羅翔.刑法學講義[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115-

117.

作者簡介:李丹陽(1999—),女, 漢族,北京人,單位為北京農學院,研究方向為刑法、刑事訴訟法。

馬建全(1970—),男,回族,甘肅蘭州人,北京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刑法學、犯罪學。

(責任編輯:易衡)

猜你喜歡
刑事責任年齡刑法修正案未成年人
關于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思考
試論我國刑法修改的幾個趨勢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規(guī)制研究
青少年惡劣事件頻發(fā)引發(fā)對刑事責任年齡的思考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評析
終身監(jiān)禁適用研究
淺議死刑廢除
未成年時期閱讀推廣研究
提高安全意識促進健康成長
論思想政治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