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妹 陳麗華
【摘要】目的:探究認知行為干預對肺結核患者疾病認知、遵醫(yī)行為的影響。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中選取9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增加認知行為干預,對兩組患者的疾病認知、遵醫(yī)行為進行比較。結果: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疾病基本知識、自我護理知識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疾病基本知識、自我護理知識評分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遵醫(yī)率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遵醫(yī)率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6個月的隨訪中因肺結核再住院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認知行為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對肺結核疾病的認知程度,繼而使其更為重視疾病的自我防控,提升疾病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肺結核;認知行為干預;健康教育;遵醫(yī)行為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7-0158-02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也被稱為肺癆,屬乙類傳染病[1]。在甲乙類傳染病中,我國的肺結核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均居第二位,因此肺結核的防控工作是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2]。肺結核目前的治療方案中,均需要長期保持用藥,但部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足,在長期的治療療程中難以完整按照醫(yī)囑用藥,使療效受到影響[3]。因此加強患者對肺結核的認識程度,提高其重視程度,是臨床工作者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次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增加疾病認知干預,期望通過該干預措施使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提升,從而保持更高的遵醫(yī)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中選取9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構成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4.25±7.29)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9±1.62)年。觀察組患者構成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4.82±7.34)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92±1.6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jīng)影像學、痰培養(yǎng)、實驗室檢測確診為肺結核;知情本次研究,簽署知情書;具有基礎的認知水平。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肝腎等主要器官功能缺損;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尿毒癥等嚴重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醫(yī)師確定患者的治療用藥方案后,護士向其講解如何用藥,并強調按照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電話回訪患者,了解患者居家護理情況,囑其定期回院復查。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認知行為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在患者收治后,與其溝通加深護患的熟悉程度,再進行肺結核的健康宣教。②通過宣傳視頻或手冊,向患者介紹肺結核的發(fā)病、治療、預后,使患者對肺結核有初步的認知;再通過語言溝通,講解肺結核的相關知識,增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③疾病認知干預中,重點強調患者采用的治療方案,使患者對自身所采用的用藥方案有足夠認識。多次強調按照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并介紹如不按照醫(yī)囑用藥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④在患者出院前,向其發(fā)放肺結核用藥詳細指導和居家生活注意事項,并詳細闡述國家關于肺結核疾病的管控政策。⑤對其對患者的居家用藥、護理情況進行回訪,確認患者的疾病防控狀態(tài)。
1.3觀察指標 ①通過肺結核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對患者疾病基本認識、自我護理知識進行評分,兩項均包含10個條目,單項總分50分,得分越高,表明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越深。在患者出院前進行評價。②通過遵醫(yī)行為調查表對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進行評價,該表總分50分,其中得分40~50分為遵醫(yī)行為優(yōu),30~39分為遵醫(yī)行為良,其余得分為遵醫(yī)行為差。遵醫(yī)率=(遵醫(yī)行為優(yōu)+遵醫(yī)行為良)/總例數(shù)*100%。③統(tǒng)計兩組患者因肺結核再住院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時間隨訪的6個月內。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 x±s)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c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疾病認知情況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疾病基本知識、自我護理知識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疾病基本知識、自我護理知識評分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遵醫(yī)率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遵醫(yī)率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遵醫(yī)率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兩組患者因肺結核再住院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6個月的隨訪中因肺結核再住院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肺結核作為乙類傳染疾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其易感人群包括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4]。其傳染途徑有空氣傳播、親密接觸傳播等,患者在感染后癥狀不盡相同,非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無明顯癥狀;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則表現(xiàn)為類似肺炎的癥狀,通過影像學、痰培養(yǎng)、實驗室檢查可確診[5]。由于目前尚未有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物,患者在使用異煙肼、利福平等藥物治療時,往往需要接受長達半年以上的治療,其治療方案需時常調整,這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出了極高要求。許多患者在用藥早期能夠較好的按照醫(yī)囑用藥,但經(jīng)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治療,其用藥依從性顯著下降,對治療療效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6]。因此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保障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是肺結核治療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本次研究為增強患者對肺結核的認知,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采用了認知行為干預的方式。認知行為干預,主要是通過各種措施提高健康宣教的質量,使患者對疾病的基本認識、自我護理認知有較深程度的了解,繼而達到防控疾病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予以患者認知行為干預后,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明顯改善,在觀察組與對照組疾病認知的對比中,觀察組明顯好于對照組,這說明認知行為干預有效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并且觀察組干預后遵醫(yī)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還提示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更高,更為利于疾病的防控。就近期結果而言觀察組因肺結核再次住院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認知的加深,遵醫(yī)率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肺結核的防控質量。
因此我們認為予以患者認知行為干預,有助于肺結核的防控及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登秀, 朱千, 明杰, 等. 認知行為干預改變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況的效果評價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8, 34(19): 3034-3037.
[2] 呂風燕. 某醫(yī)院呼吸科患者對結核病相關知識和政策的認知及態(tài)度研究[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18): 2902-2906.
[3] 曉英, 邊學峰, 程俊, 等. 山東省項目地區(qū)初治肺結核患者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及健康行為調查[J]. 中國健康教育, 2019, 35(1): 25-28.
[4] 熊曉英. 心理行為管控與環(huán)境干預對預防肺結核患者飛沫傳播不良行為的效果分析[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8, 39(18): 2214-2215.
[5] 周雋. 對在門診就診的肺結核患者進行認知心理干預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9, 17(24): 226-228.
[6] 吳燕霞. 心理護理聯(lián)合常規(guī)護理在耐多藥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9, 12(6): 152-154.
作者簡介:廖小妹(1982.07-),廣東省大埔縣人民醫(yī)院,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