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輝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國內許多學校在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測評方面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歷史是人類文化和文明的積累。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學校把歷史作為一門“副科”,過度注重學生的成績,忽視對學生歷史文化的培養(yǎng)。目前一部分初中歷史教師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及評價方式,以課本為藍本,對學生進行講解,不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把成績當成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及評價;現狀和對策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學生學業(yè)測評的方式不僅僅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考試分數),還應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表現。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不斷地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及評價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初中學業(yè)測評方式的研究尚處在起始階段,探究符合新課程要求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業(yè)測評方式,是當前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初中歷史課堂學業(yè)測評的重要性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重要的樞紐。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深入開展,課程評價越來越顯示出其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多樣化學業(yè)測評方式有利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特長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及評價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方法有待豐富
現階段,我國部分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師生間的互動,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互聯網技術時代,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教學需求。教師在課堂教育工作準備前期,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從而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導地位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歷史文化學習環(huán)境。
(二)學生學習興趣有待提升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師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初中學校,把歷史課程作為“副科”,使得學生不注重歷史課程的學習,再加上,歷史是一門記憶性比較強的科目,沒有實踐操作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容易感覺到枯燥乏味,學習態(tài)度不能端正,學生對歷史課堂的學習興趣也就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出來,在歷史課堂學習中,面對枯燥的文化課程,學生很容易走神,不能全神貫注地聽講,這樣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課堂精神。因此,學校和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
三、初中歷史課堂多樣化學業(yè)測評的策略
(一)進行多元化課堂教學評價意識的樹立
在對初中歷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優(yōu)化的過程中,多元化的發(fā)展是優(yōu)化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樹立多元化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與意識,使初中歷史教學評價向著多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fā)展。首先,教師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淡化課堂評價中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終身發(fā)展意識及能力的形成已經成為了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目標。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將眼光放長遠,不應僅僅注重學生一時或短期的發(fā)展,而應更加關注學生今后長遠的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其次,教師應強調質性評價,通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增強課堂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學生的發(fā)展是一項復雜、綜合的工程,在對學生的發(fā)展進行評價時,不是僅僅依靠單一的數據和簡單化的方式,就能形成科學、客觀的評價結果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通過量化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課堂教學評價。
(二)進行課堂評價主體與評價標準的豐富與完善
在對初中歷史教學評價進行多元化完善的過程中,課堂評價主體的豐富和評價標準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首先,應積極的實現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拓展。在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這就使評價結果很容易受到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缺乏客觀性和全面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將學生及學生家長納入到課堂評價的主體之中,使其享有評價的權利。其次,教師還應注重設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人才,以往單一的以考試成績?yōu)樵u價標準的評價形式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將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實踐能力、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等都作為評價標準的一個方面,從而對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
(三)進行課堂評價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多元化改革
評價方法是課堂教學評價中重要的影響因素,也需要進行多元化、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與完善。首先,教師可以采取自主合作的學習評價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以及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自省與比較的方式,對自身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 進行科學的評價,實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科學獎懲機制的建立,來進行課堂評價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通過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進行,通過獎懲機制的建立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和新穎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深入的分析現階段課堂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并通過多元化評價意識的樹立、課堂評價主體及標準的完善以及評價方法的創(chuàng)新,來更加有效的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使初中歷史的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青.提高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方法探討[J].中華少年,2020(3):166.
[2]劉曉青.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新課程,2019(1):199.
注:本文系邢臺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多樣化學業(yè)測評方式在初中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課題編號:1801173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