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珍
摘 要:《實踐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文獻,其中的理論與實踐原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等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針對當前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網絡技術沖擊、社會就業(yè)環(huán)境和自身發(fā)展不足等問題,新時代農林類高校應堅持正確的思想引領、創(chuàng)新方法與追求真理相統(tǒng)一,不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培養(yǎng)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關鍵詞: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論;鄉(xiāng)村全面振興
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優(yōu)秀理論成果,對于中國革命、改革、建設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啟示。目前,我國教育進入新時代,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主要矛盾等已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迫切需要解決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之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本文基于對《實踐論》的分析與解讀,并從其中探索有益路徑,以期為新時期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借鑒。
一、新時代《實踐論》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將思想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罢J識從理論始,經過實踐得到理論的認識,還必須回到實踐去?!毙聲r代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不再以“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主,而是注重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課本的理論知識同實踐調研相結合,在行動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真正深入學生心中。學生不僅要懂得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也要懂得在實踐過程中檢驗思想理論的正確性,從而促進其獨立思考和提升自我。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這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有機統(tǒng)一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思想政治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對內容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在學習、思考、調研過程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視科學的理論指導,不能照本宣科、盲從他人經驗。否則,錯誤的理論指導思想只能引導思想陷入絕境。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拔節(jié)孕穗”的關鍵時期,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感性認識的同時掌握理性認識,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
二、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網絡技術的沖擊
網絡技術豐富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了優(yōu)良的條件。但網絡世界約束力小、高度自由,容易讓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學生喪失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青年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負面思想的影響,導致自身的行為思想、價值取向發(fā)生偏差。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時期,網絡信息紛繁復雜,但大部分網絡上的人不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和科學分析,僅僅是停留在事件的表面。網絡世界的虛無,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加大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二)農林高校自身問題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農林類高校逐年擴招,生源層次多樣化,學生基礎素養(yǎng)參差不齊,校園內部環(huán)境矛盾不斷增多。當前社會競爭機制下,部分人以利益的最大化為導向,重視物質追求。尤其是就業(yè)市場競爭激烈,大量農林類高校畢業(yè)生受到當前價值觀念的影響不愿意從事本專業(yè)工作,使得如何培養(yǎng)農林類高校學生知農愛農、服務國家建設的思想遭遇挑戰(zhàn)。農林類高校中文、史、哲等人文社科類學科的發(fā)展較為落后,這種狀態(tài)導致農林類高校人文精神相對缺失,不利于農科學子擴寬視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農林類高校大部分思政課的授課方式是大班授課,通用一份教材、同用一份教案,對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實施一刀切的“灌輸式”教學方式。
三、《實踐論》對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一)堅持正確思想引領
只有通過正確思想政治教育,人們才能較為全面正確地認識馬克思主義,才能堅持和更好地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新時代農林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指導。對于網絡信息的爆炸式發(fā)展,國家要加大信息管理力度,對于一些嚴重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言論要加大打擊力度。官方信息平臺和主流媒體也要抓住網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農林類高校需通過多種方式,以積極的、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引導農科學子將自身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將價值取向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保持一致,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二)堅持創(chuàng)新方法與追求真理相統(tǒng)一
堅持創(chuàng)新方法與追求真理相統(tǒng)一,要求農林類高校在教學中既要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方法,同時也要用真理的強大力量武裝學生。要積極引導學生到廣闊的農村天地實踐學習,在田野中檢驗心中的思考、疑慮,從而真正地了解農業(yè)、了解農民和認識農村。與此同時,應不斷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此外,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方法,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讓思政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同時將教育內容與社會熱點相結合,全面客觀地引導學生,真正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的作用,為建設高水平農林類大學和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3]邢鵬飛,李曉娥.當前農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歸因與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9):181-185.
(作者系安徽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