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俞彬
學生站在教學的中央位置,需要得到教師的正確引導。課堂作為教師傳授信息知識、培養(yǎng)學生信息意識和能力的主要平臺,需要起到助力小學生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的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引導者。因此,教師應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完善自身教學理念,并在教學經驗積累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始終為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搭建高效的學習課堂,才能最終實現從有效教學走向優(yōu)質教學的邁進,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核心素養(yǎng)水平。
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較強,學習者要對信息知識深入理解,必須通過頻繁的實踐操作。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操作經驗較少。結合實踐進行教學,是提升學生信息能力水平的主要途徑。通常教師注重強調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忽視讓學生操作理解知識,這對學生的信息操作能力發(fā)展不利。相反,如果教師結合實踐教學,就可以避免很多學生理解難的問題,并快速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
例如,在教學“繪制角色”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避免胡思亂想而影響對scratch編程基本知識的錯誤理解,同時為了及時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操作能力,教師引領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進行對“設置背景”、“重復執(zhí)行”等理念的理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角色”“舞臺”這兩個在Scratch編程中重要的基礎概念。同時學生對“繪圖編輯器”的使用很感興趣。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歸納了“繪圖編輯器”的使用方法。并對“重復執(zhí)行”控件和其他常用控件進行了操作練習。在引導學生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積木式腳本編寫方式,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的適當的發(fā)展,促進了學生Scratch編程操作能力快速提升。
對于小學Scratch編程教學,工程思想的培養(yǎng)對學生理解編程,提升以編程能力為主的信息核心素養(yǎng)水平至關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不等同于讓小學生立刻做到專業(yè)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及編程,而是引導小學生學會運用嚴謹的、系統(tǒng)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普通的知識點都單個存在的,而基于項目進行教學,可以滿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以整體目標達成為目的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立足整體思考的工程思維,因此,教師應立足項目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吃豆子游戲”一課時,就以“吃豆子游戲”項目為立足點,展開項目教習,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首先,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一起玩“吃豆子游戲”,然后引入本課教學主題:“我們玩兒的吃豆子游戲,就是用Scratch編程技術做出來的,我們也來做一個吧?!比缓蠼處煵]有引導學生一步步操作,而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進行以項目整體為出發(fā)點的思考方式鍛練。如“玩游戲的這位學生來說一說這個游戲中有哪幾個角色?”、“豆子腳本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一個做嗎?有沒有什么簡單的方法?”“先做背景呢還是先做角色呢?”等,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進行了思路的構建,待思路構建完成后,教師才引導學生按照以項目為基礎的思路進行了編程。教師通過立足項目教學,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工程思想。
發(fā)展學生的信息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小學信息教師都應該關注和切實落實的重要任務。應用意識和能力作為小學信息學科最核心的素養(yǎng)之一,卻在平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被老師忽略。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不僅起到鞏固學生自身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成果的目的,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應用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末尾階段,通常根據新課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根據所學新知識,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編程練習,如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自己設計的小游戲等,教師也會將學生上傳給教師的自主實踐復習成果進行課堂展示,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多、更及時的創(chuàng)新應用實踐。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以學生的自主高效學習需求的滿足為出發(fā)點,帶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提升。教師應結合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結合實踐引導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學習,提升對信息理論知識的理解水平。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信息操作能力,應適當以項目為基礎開展教學。并創(chuàng)設應用需求,鼓勵學生在課內外主動實踐復習,全面提升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