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丹 蔣蕭
(重慶醫(yī)科大學,重慶 400016)
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堪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百科全書,小說各個層面都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精華。它不僅是文學和藝術的集大成者,在中醫(yī)藥文化方面也包含了廣博豐厚的內容,其中包含了不少中醫(yī)藥文化負載詞。而面對《紅樓夢》的英譯尤其是中醫(yī)藥文化負載詞英譯時,由于它們的獨特性以及文化內涵,如何既考量目的語讀者的接受性,又實現(xiàn)源語文化的準確轉化,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文化翻譯觀是20世紀80年代由英國翻譯家蘇珊·巴斯奈特提出的翻譯理論。在《翻譯、歷史與文化》一書中,巴斯奈特提出了翻譯的文化轉向這一命題,強調翻譯是跨文化信息傳遞的活動,其目的是突破語言障礙,促進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必須注重和考量文化因素。她還提出文化功能對等觀,即譯者應盡可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翻譯過程中努力實現(xiàn)源語與目的語在文化功能上的對等,使目的語讀者產生與源語讀者同等的文化認知效果。文化翻譯觀一方面強調應對源語文本涵義準確闡釋,關注語言層面的翻譯,兼具考量目的語讀者的語言認知,同時也應把握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轉換,盡可能保留源語文化底色,以達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的目的。將文化翻譯理論引入《紅樓夢》中醫(yī)藥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可以拓展新的視野。文化負載詞又稱文化獨特詞,是表示某一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或概念的詞或習語。它們承載了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也往往是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的挑戰(zhàn)。因此,文章從文化翻譯理論出發(fā),以《紅樓夢》影響最大的楊憲益譯本和霍克斯譯本為依托,探討中醫(yī)藥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策略,闡釋如何使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中起到與源語文化中對等的功能,以展示中醫(yī)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促進其對外傳播起到積極作用。
直譯是一種常用的翻譯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會有相似的背景或認知方式,所以某些文化負載詞可以在目的語文化中找到相似或對應的表達,這種情況可采取直譯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源語的文化內涵,讓目的語讀者較完整地領略源語文化,同時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例1: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泥金小蓋鐘,奉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泵钣裥φf:“知道。這是老君眉?!?/p>
楊譯:He saw Miaoyu bring out in her own hands a carved lacquer tea-tray in the shape of crab-apple blossom,inlaid with a golden design of the“cloud dragon offering longevity”.On this was a covered gilded polychrome bowl made in the Cheng Hua period,which she offered to the Lady Dowager.“I don’t drink Liuan tea,” said the old lady.“I know.”replied Miaoyu smiling.“ This is Patriarch’s Eyebrows.”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描述賈母邀請劉姥姥一道至櫳翠庵,請修行的妙玉把好茶拿來品嘗一回,表現(xiàn)出了賈府作為貴族的精致生活中,對飲茶品茗的喜愛和講究。茶道在中國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不論是鐘鳴鼎食的貴族,還是尋常普通的百姓,都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形成了豐富的茶文化。除此之外,茶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早在唐代就有“藥療百疾,茶治百病”的說法。《神農食經》中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中醫(yī)認為,茶可以清熱怡神,消食化滯,醒脾除濕,有健體怡神之功效。此處妙玉奉與賈母的老君眉,一說為湖南洞庭湖所產的君山銀針茶,精選其嫩芽,滿布白毫,形似長眉。其茶湯色明凈,味清香甘醇,有消食解膩之功效。茶名中的“老君”,在漢語中有長壽吉祥,德高望重之寓意。對于此茶名的英譯,楊譯本對應直譯為“Patriarch’s Eyebrows”。“patriarch”在英語中表示“族長、元老、鼻祖、創(chuàng)始人”等,正好彰顯賈母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貴族中長者的身份;而“Eyebrows”則描述出茶葉的形態(tài)之美;“Patriarch’s Eyebrows”的翻譯充滿魅力,在傳遞語義和美感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文化內蘊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激起讀者對中醫(yī)及更多中華文化的興趣和關注,促進了跨文化交流。
意譯也稱為語義翻譯,是歸化策略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由于部分中醫(yī)文化負載詞理奧義深,且意象豐富,直譯難以準確傳達其內涵,且會因目的語語義空缺造成文化虧損,因此可以采用意譯的方式,即通過譯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加注闡釋必要的文化內涵信息,從而幫助目的語讀者更好地了解源語語義及其文化內涵。
例2:目今盛暑之時……王夫人在涼榻上睡著,金釧兒坐在旁邊捶腿……寶玉便自己向身邊荷包里帶的香雪潤津丹掏了出來,向金釧兒口里一送。
霍譯:It was the hottest part of the day...Lady Wang herself was lying on summer-bed in the inner room,apparently fast asleep.Her maid Golden,who was sitting beside her gently pounding her legs...Baoyu...took a Fragrant Snow “quencher” from the embroidered pouch at his waist and popped it between Golden’s lips.
在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中,描述到盛暑某一日,王夫人在涼塌上午歇,丫鬟金釧兒在一旁為她捶腿。寶玉趁王夫人合眼不備時,把隨身帶的香雪潤津丹掏出來送與金釧兒服用。香雪潤津丹是民間的一味保健中藥,可以清火解暑?!跋阊笔侵赋R姷囊晃吨兴幇酌坊?。梅花在冬末春初盛放,芬芳四溢,潔白晶瑩,不是飛雪勝似飛雪,故名“香雪”。中醫(yī)認為,白梅花歸肝、肺經,可以清頭目、利肺氣,疏肝理氣、散痰化瘀,生津和胃,去壅滯上熱。民間還常用白梅花泡水,在炎熱暑季可以清熱解毒,生津和中,除燥下火。香雪潤津丹應是將陰干的白梅花再加入數味生津解郁、理氣和中的中藥調制成的藥丸。對于香雪潤津丹的英譯,霍譯本用“香雪”的意象譯為“Fragrant Snow”,對“潤津丹”采用語義翻譯,譯為“Quencher”,意為“除熱清火的物質”。因此“Fragrant Snow”的翻譯既傳遞了該方劑潤燥解熱的功效,避免了讀者因文化缺省引起的理解障礙,又傳遞了中醫(yī)方劑名中隱喻化的獨特意象,讓目的語讀者獲得了與源語讀者同等的文化體驗,達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
變譯也是翻譯過程中常用的策略之一。它是譯者經過對源語文本準確而充分理解之后,在保留源語內涵和文化特色的同時,通過靈活變譯的方式,不拘泥源語的語言形式,而將其內在意蘊轉化為目的語讀者能夠理解的內容,使原文與譯文達到文化功能的對等。
例3:寶玉道:“林妹妹是內癥,先天生的弱……還是吃丸藥的好?!蓖醴蛉说?“前兒大夫說了個丸藥的名字,我也忘了?!薄瓕氂裼值?“八珍益母丸?左歸?右歸?”
霍譯:“Cousin Lin has got a naturally weak constitution,Mother,” said Bao-yu.“She takes cold very easily...For regular treatment it’s probably best if she sticks to pills.”...“ The doctor was telling me about some pills for her the other day,” said Lady Wang,“but I just can’t remember the name.”...“ Eight Gem Motherwort Pills?” said Bao-yu.“Zhang’s Dextrals?Zhang’s Sinistrals?”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中,描述到林黛玉先天體弱,禁不起一點風寒,寶玉建議應該聽大夫的吃一些丸藥,其中提到了“左歸丸”和“右歸丸”。左歸丸和右歸丸出自明代醫(yī)家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流傳已久,為滋補腎氣的中醫(yī)經典方劑。左歸丸由熟地、山藥、懷牛膝、鹿角膠、枸杞子等八味藥物組成,主要治療腎陰虧損,用于虛熱盜汗,精髓內虧,真陰不足癥候,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經血自充。右歸丸由熟地、枸杞子、當歸、鹿角膠、肉桂等十種藥物組成,主要治療腎陽不足,用于氣怯神疲、腰膝酸軟、脾胃虛寒,真陽不足癥候,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糇g本采用變譯的方式,將“左歸丸”和“右歸丸”分別譯為:“Zhang’s Sinistrals”和“Zhang’s Dextrals”,其中除省略了“歸”的翻譯外,譯出了該丸劑的功效部位,并增補了其在中醫(yī)文化中醫(yī)家傳承的起源,這種方式既可以讓目的語讀者對該方劑功效有大致了解,也可以讓他們對中醫(yī)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產生更多關注和興趣,從而更好地促進中醫(yī)藥文化的對外傳播。
文章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理論為指導,探討中醫(yī)藥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闡釋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如何靈活運用翻譯手段,在保證源語信息傳遞的同時,使譯文在目的語中達到與源語對等的文化功能,讓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從而促進中醫(yī)文化的對外交流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