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德的完善是學習者道德修養(yǎng)的終極追求。學習美德由“志學”“博學”“勤學”“好學”“助學”五個要素構(gòu)成,簡稱“五學”?!拔鍖W”要素的排列按照由意志努力到精神享受、由學習理想追求到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由己及人的層級順序排列。學習美德的修煉,一方面要訴諸學校場域、家庭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與引導,另一方面也要依賴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涵養(yǎng),努力踐行學習美德,實現(xiàn)學以成人的發(fā)展理想。
【關鍵詞】學習美德;學習倫理;學習者;道德修煉
【作者簡介】曹周天,教育學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期刊編輯室編輯、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人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倫理學、教育出版史研究。
【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68批面上資助項目(2020M680605) 在眾多教育分支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歷來居于中心地位,它既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習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善的活動,離不開道德層面的引導與規(guī)范。單純從技術(shù)規(guī)范來研究學習,顯然已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關注學習的道德維度應成為教學論研究中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重視并加強學習倫理研究勢在必行。筆者曾撰文指出,學習倫理是教育倫理學研究的新領域,并對研究該議題的動因、意義、起點和途徑等內(nèi)容進行了分析與論述[1]。從指導教育實踐的角度看,構(gòu)建一套學習美德體系是學習倫理規(guī)范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也為學習者的自我道德完善提供了有力抓手。有鑒于此,筆者嘗試構(gòu)建“五學”的學習美德規(guī)范要求,具體包括“志學”“博學”“勤學”“好學”“助學”五個構(gòu)成要素,并圍繞學習美德的修煉之道進行探討。
一、學習美德的構(gòu)成要素
學習美德是基于學習的價值屬性所提出的倫理規(guī)范要求,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學習和追尋的道德價值標桿,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學校和社會評判、衡量學習者學習道德水平的高低提供標準和尺度。具體來說,學習美德由“志學”“博學”“勤學”“好學”“助學”五要素構(gòu)成,簡稱“五學”。
(一)志學
“志學”解決的是一個人學習的道德志向問題,關注學習者對人生和社會的高遠理想追求?!赌印吩疲骸爸静粡娬咧遣贿_?!币粋€人只有樹立了遠大理想,才能從容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因此,立志對于學習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歷代學規(guī)都特別強調(diào)立志,認為這是為學進德的根本。立定志向,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習者才能精勤有恒,成學立德。否則,一切都沒有著力之處,最終將一事無成??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敝祆湟舱f過:“為學先須立志,志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志不定,終不濟事。”他又說:“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確立明確的志向,那么即便是有力氣也無處可用。[2]徐特立曾說:“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困難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盵3]列夫·托爾斯泰曾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盵4]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無不道出了“志學”之于學習者立標定向的重要性。
學生在學習動機中所表現(xiàn)出的甘于平庸、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正是缺乏高遠學習道德境界追求的典型表現(xiàn)。學習動機若是缺乏良善、高遠、崇高的追求,就好比大海中的巨輪缺少航標一樣,難以乘風破浪,無法奔向遠方。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目光短淺的學習者,終日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談不上什么胸懷大志。我們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揚“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治學精神,盡早養(yǎng)成“志學”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為其日后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二)博學
“博學”是針對學習內(nèi)容的范圍提出的要求。《中庸》里曾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說法,把“博學”放在首位,足以見其之于學習的重要意義。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盾髯印駥W》篇說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則強調(diào)一個人只有廣泛地學習并且經(jīng)常自我反省,才能變得聰明,在行動上也不會犯什么錯誤。
所謂“博學”,可以理解為“廣泛地學習”。首先,它需要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一個人如果僅僅局限在自己的那個小圈子里,則很難看到廣闊天地的大美境界。那些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狹隘、封閉心態(tài)的學習者,盡管其觀念和行為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但其中個體的主觀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果這些學習者能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愿意了解更多的知識領域,那么他們就不會只把眼光聚焦在那些瑣碎小事之上,更不會斤斤計較于個人一時之得失,而是能通過自我調(diào)適走出焦慮和迷惘。其次,“博學”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要求學習者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對新的學習領域始終葆有敏感與關切,不斷更新自我的知識體系和認識水平,在學習態(tài)度上不滿足于現(xiàn)狀,有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人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對“博學”精神的生動詮釋。實事求是地看,一個人境界的高低與他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密切相關。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缺乏廣泛學習興趣的人能夠獲取更多新鮮的精神養(yǎng)料。他見到的不多,知道的就少,自然也就很難意識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這是學習的大忌,不利于學習者自身優(yōu)良道德品格的養(yǎng)成。當然,與“志學”相比,“博學”往往更講求方法,光靠盲目蠻干是難有大成效的?!安W”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要求學習者廣泛吸收各家學說,博覽群書,兼收并蓄,集眾家之所長,努力提升自我的學識水平和道德境界。
(三)勤學
這里講的“勤學”和下文將要談及的“好學”,所共同關注的焦點都指向?qū)W習者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皩W習態(tài)度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內(nèi)在反應傾向,如表現(xiàn)為認真、緊張、主動、頑強等。”[5]勤學態(tài)度要求學習者善于合理利用時間,遇到困難不退縮等,它是學習敬畏感在學習行為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如果說“志學”和“博學”是確立學習終極目標的基礎,那么“勤學”則是實現(xiàn)“志學”和“博學”目標的關鍵推動力。韓愈曾寫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治學名聯(lián),他在《進學解》一文中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教誨勉勵生徒。朱熹在《朱子讀書法》中強調(diào)讀書要“著緊用力”。毛澤東同志曾感慨:“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盵6]在《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中,他又精辟地指出:“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tài)度?!盵7]由此可見,“勤學”態(tài)度既是促進個人努力奮斗的催化劑,同時也是抑制和消除學習者人性中諸多惡習的一劑良方。
回顧科學探索的歷史,勤學鉆研的例子比比皆是。愛迪生為了研制燈泡和燈絲,摘寫了幾萬頁資料,試驗過幾千種材料。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比一般人的工作時間長得多。馬克思為完成《資本論》這一鴻篇巨制,用四十年時間查閱資料,抄錄讀書筆記。他在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內(nèi)座位前的地板上竟然踩出了一雙腳印。[8]這些勵志故事中主人公身上的共性就是勤奮??梢哉f,若是沒有“勤學”做支撐,所謂的“立志”只能是“空頭支票”,所謂的“博學”也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根本無法落到實處,也無法長久堅持。
(四)好學
所謂“好學”,一方面強調(diào)學習者要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它是對“勤學”的進一步提升和發(fā)展;另一方面鼓勵學習者善于向他人請教,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陳先達說,善于學習,于個人而言,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于政黨而言,可以永葆先進性;于國家而言,可以保持快速、長期的發(fā)展?!墩撜Z》曾多次談及在學習中善于向他人求教的習慣,比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等。也就是說,求學之人不必過分計較吃住問題,重要的是要能勤勉做事,謹言慎行,多向有道德的人求教,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在《論語·陽貨》篇中,孔子對弟子仲由所講的“六言六蔽”,就把“好學”擺在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位置。所謂的“六言六蔽”,就是指人的“六種品德”和“六種流弊”。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如果不好學,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即便在主觀上愛好仁德,也可能會引發(fā)各種流弊。只有既愛好仁德,同時也愛好學問的人,才能獲得較為完善的道德修養(yǎng)。
青年毛澤東就將“好學”作為自己的信條,凡遇積學之士或知名人物,盡管不認識,他也不怕冒昧求教問學,這幾乎成了一種習慣。比如,1917年春,曾積極幫助過孫中山、黃興革命的日本志士白浪滔天(宮崎寅藏)來到長沙,參加黃興改葬的葬禮。毛澤東聞訊即與蕭植蕃(蕭三)以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學生的名義,向白浪滔天去信,他在信中說:久欽高誼,覿面無緣,遠道聞風,令人興起……植蕃、澤東湘之學生,嘗讀詩書,頗立志氣,今者愿一望見風采,聆取宏教。[9]在這封信中,青年毛澤東對日本志士白浪滔天的崇拜敬仰之情躍然紙上,他謙遜、真誠的態(tài)度是好學品質(zhì)的生動體現(xiàn)。
(五)助學
前面所談及的“志學”“博學”“勤學”“好學”雖側(cè)重點有所不同,但從學習的方向性來看,都是針對個人的努力以及向他人學習等提出的要求?!睹献印酚醒栽唬骸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碑斪陨磉€不夠完善、處境不佳的時候,學習者要加強自我修煉;而當自己學有所成時,學習者則應當有“兼善天下”的胸懷和助人為樂的精神?!爸鷮W”正是基于這一考量提出的。從學習的方向性來看,“助學”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要求學習者在自我努力和向他人學習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主動幫助他人的意識,從而讓自己成為良好學習道德環(huán)境的營造者。如此一來,學習便成了一種雙向互動的積極活動。
回溯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學者大多重視學習中的交友問題?!秾W記》有言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它意在強調(diào),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是增長知識、促進道德修養(yǎng)完善的好方法。先秦儒家提出交友必須以增進德行為原則,要求凡事都須由己及人,把個人自身的善轉(zhuǎn)化為他人、尤其是民眾的善。[10]不同于把“生存競爭”看作是進化的主要因素的達爾文主義者,互助論倫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克魯泡特金在其代表作《互助論》一書中提出“互助”才是一切生物進化的真正因素的觀點[11]。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在精神交往中向他人奉獻自己的精神財富和自己的內(nèi)在美時,創(chuàng)造人的過程也恰恰由此開始。人應當把自己心靈的一部分奉獻于他人,歸屬于他人,而且認為這是一種巨大的快樂。”[12]這些論述都表明,善于幫助他人,愿意在集體中助人為樂,一方面能給他人帶來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審視科學研究領域,協(xié)同創(chuàng)新精神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科學家單打獨斗、閉門造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科學家之間、科研機構(gòu)和高等院校之間,甚至國家政府之間的合作、集體攻關都成為時代潮流。這就需要社會上多提倡跨界融合、協(xié)作互利的新思維。[13]從學生學習道德追求的長遠發(fā)展來看,“助學”行為深刻地體現(xiàn)了共享的倫理觀念,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每個個體把個人理想自覺地融入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互通有無,集思廣益,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
綜合來看,“五學”要素的排列遵循由意志努力到精神享受、由學習理想追求到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和由己及人的層級順序,依次表述為“志學”“博學”“勤學”“好學”和“助學”?!拔鍖W”又可具體劃分為三組?!爸緦W”和“博學”可歸為一組,它們針對的是學習境界的高遠和學習內(nèi)容的廣博兩方面。“志學”強調(diào)學習者要有遠大的學習理想追求;“博學”要求學習者不斷地拓展自我,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體系?!扒趯W”和“好學”可歸為另一組,它們是兩種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勤學”要求學習者具有勤勉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它側(cè)重強調(diào)學習的意志努力層面;“好學”是一種內(nèi)在的學習力量,側(cè)重于情感層面,強調(diào)情感與意志的有機結(jié)合?!爸鷮W”單列為一組,它是從如何處理與他人關系的角度來探討學習問題,突出強調(diào)學習活動所具有的社會意義,要求學習者在完成自己學業(yè)的同時,還要有幫助他人的助學意識,這是學習者胸懷的重要體現(xiàn)。 二、學習美德的修煉之道
學習美德的修煉,一方面受制于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靠個體的道德自覺與意志努力。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內(nèi)因。外部因素所包含的學校場域、家庭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在培養(yǎng)、熏陶和引導學習美德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內(nèi)部因素強調(diào)學習者自身的道德努力,倡導在學習過程中涵養(yǎng)學習美德。只有堅持內(nèi)外兼修的基本路徑,才能真正促成學習美德的崇高理想在每個學生身上生根發(fā)芽,并最終體現(xiàn)在他們的日常行為之中。
(一)在學校場域中培養(yǎng)學習美德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發(fā)展條件。營造優(yōu)良的教學生態(tài)是提升學校育人價值水平的中心工作。具體來看,學校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教育力量,努力構(gòu)建學習共同體,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道德主體性;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彰顯優(yōu)良教學的道德育人功效,這是提高教學道德感染力的前提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優(yōu)良教學道德氛圍的營造,在教學過程中秉持崇教愛生、教書育人的教學道德操守,不斷培養(yǎng)、磨礪與提升學生的學習道德水平,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緊繃“做有操守的學習者”這根弦,不斷反思自我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于教學的細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逐步理解并努力踐行學習美德的基本要求。
(二)在家庭氛圍中熏陶學習美德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fā)揮著溝通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的橋梁作用,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在家庭氛圍的營造方面,一方面要樹立良好家風,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家長要善于總結(jié)祖輩傳承下來的優(yōu)良家風傳統(tǒng),不斷完善和豐富家風內(nèi)涵,做好對子女的家風傳播和宣教工作,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家庭氛圍影響下確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加強建立信息溝通暢快的家校合作機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把一些熱衷于學校事務且有較高教育修養(yǎng)又生活經(jīng)驗豐富的家長吸收進校務委員會的想法,這是很有創(chuàng)見的。讓家長參與學校的育人工作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發(fā)揮家長盡職履責的重要作用。未來,家校合作可以在校情和家情的互通交流上多下功夫,通過搭建交流平臺,建立對話機制等方式,營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三)在社會環(huán)境中引導學習美德
在校園和家庭場域之外,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在當前信息網(wǎng)絡日漸發(fā)達的時代,大眾文化、社會輿論、新聞傳媒等領域?qū)W生的潛在影響,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關注。具體來看,一要發(fā)揮好教育傳媒的正向引導功能,提高傳媒領域教育評論的專業(yè)性和學理性,力求在科學批判現(xiàn)實問題的基礎上傳播真善美的教育價值觀,逐步引導人們對良好學習道德風尚的追求。二要凈化文化市場,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文化大環(huán)境,引領人們的思想觀念,使其朝著積極、健康、理性的學習價值觀大踏步邁進,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觀念。三要在典型案例的宣教方面發(fā)揮榜樣的示范帶頭作用,多提供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案例,引導學生在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和高遠的人生理想。這些正面案例有助于學生認識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對學生學習美德的養(yǎng)成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四)在學習過程中涵養(yǎng)學習美德
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zhuǎn)變?》一書指出:學習既是過程,也是這個過程的結(jié)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個人行為,也是集體努力。學習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多方面的現(xiàn)實存在。獲取何種知識,以及為什么、在何時、在何地、如何使用這些知識,是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問題。[14]由此可見,對學習過程的關注與對學習結(jié)果的關注同樣重要,換句話說,有了好的學習過程,才會有好的學習結(jié)果??鬃釉嬲]弟子:“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在孔子看來,只有通過學習的方式行動起來,才真正有益于個人的成長。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修煉與涵養(yǎng)學習美德的過程,即“學做人”的過程。愛因斯坦說過,“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15],意在強調(diào)做人的重要性。有學者曾撰文指出:“做人”是人的踐行活動,要成為一個人,不僅要有“成人”的意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去“做”,要有相應的行動、行為表現(xiàn),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現(xiàn)實活動中才得以成就的,人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實踐中才能成為人。[16]從這個意義上看,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踐行學習美德的要求,才能真正實現(xiàn)修煉學習美德的發(fā)展目標,這是學習美德自我修煉的不二法門。否則,所謂對學習美德的追求只可能是空中樓閣。
參考文獻:
[1]曹周天.學習倫理:教育倫理學研究的新領域[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1(1):30-37.
[2]魯毅.學規(guī)菁華[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3]陳希學.人生卷首語[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4]雨橋.人生智慧:世界名人名言精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心理學》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6]張貽玖.毛澤東讀史[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盧嘉錫,李真真.另一種人生:當代中國科學家隨感(下)[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
[9]李銳.恰同學少年: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5.
[10]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修訂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1]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12]蔡汀,王義祖,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第5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13]賈爭慧,楊小明.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N].光明日報,2019-07-19(11).
[14]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zhuǎn)變?[M].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15]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晚年文集[M].方在慶,等,譯.??冢汉D铣霭嫔?,2014.
[16]魯潔.江蘇社科名家文庫·魯潔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蔣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