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需要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還需要有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作為教學的協(xié)助者和主導者,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必須要更新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能夠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可以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文章主要分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 引言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現(xiàn)階段教育必須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當前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小學時期的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語文學科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他們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 自主學習能力的原則
(一)開放性原則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很有幫助,小學語文教學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怎樣才能自覺學習,自覺擴大知識面,自己積累知識,老師和家長都急于解決這個問題。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講解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結合起來,教師需要尊重教學的開放性原則,自主學習需要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還需要有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作為教學的協(xié)助者和主導者,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從而有效打破傳統(tǒng)模式下小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
(二)自主性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自主性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完全將自己放在課堂的核心位置,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課堂定位,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獨立思考的時間。另外,教師要根據教學環(huán)節(jié)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提倡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思想認識,尊重學生的看法。
(三)完整性原則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建立在完整的教學方式這一基礎之上,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構建完整的課堂教學體系,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負責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步伐進行思考。在講到一些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有效的擴展和補充,幫助學生建立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和學生思維存在差異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他們對于世界的任何一個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所以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語文學科在很多學生看來過于枯燥和乏味,再加上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模式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小學生更愿意在自由的學習氛圍當中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是在壓抑的環(huán)境當中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但是在很多教師看來,自主性的學習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要想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是那么的實際,部分教師會忽略對于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仍然使用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學。當前的教學模式和考查形式依舊無法跳脫出應試教育的束縛,語文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將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教師和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理解上的便纏,導致自主學習無法落到實處。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范圍上,固定化的教學大綱限制了教師的思維,教師無法將學生帶領到更為廣闊的空間之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自主學習模式的開展有所偏差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建立在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基礎之上,選擇自主學習模式才能夠打破應試教育的弊端,教師要采取新的教學理念來引導和啟發(fā)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改變學生固有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在很多小學教師對此的理解不夠深刻,在落實的過程中有所偏差,導致自主學習的效果和預期差距較大。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經驗不足,當前還處于摸索時期,無法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很多教師還停留在教會學生認字、組詞、造句上,讓學生能夠朗讀和背誦文本內容,這些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嚴重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自主學習模式的評價方式不合理
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簡單的字詞和基本的語法,讓學生能夠對古詩有一個深刻的了解,語文評價方式也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所構建的,但是目前的評價方式傾向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在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很少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導致學生只會讀死書、死讀書,這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極為不符,無法落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針。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氛圍,樹立自主學習信心
比較寬松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潛能,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必須要更新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能夠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可以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小學時期的學生心思是十分敏感的,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能夠理解學生一些稀奇大膽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改變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不再使用冰冷刻板的語調,還可以采取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可以是一個笑容也可以是一個關愛的眼神,這些都能夠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在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時候,教師需要及時地進行肯定,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和求知的熱情,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要正確地引導,不能一味地批評,這樣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適當的肯定和贊賞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良好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關鍵,能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升學習的有效性。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在相關的場景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多媒體教學可以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現(xiàn)代化的傳播手段將枯燥的文字信息變得直觀生動,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還可以將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打開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確保學生主體地位,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新課程改革要求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要地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討論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對于學生提出的觀念,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對錯,需要肯定學生大膽的想法,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所具有的樂趣,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此過程中引入自主學習,教師要加強課前的導入,可以通過影視片段或者是歌曲演唱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想要了解后續(xù)的學習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可以抓住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可以是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在活動當中教師需要做好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評判者的工作,不能在活動當中袖手旁觀,也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活動,這樣才能夠發(fā)揮教學活動的真正作用,讓學生在活動當中感受到語文學科所具有的魅力,能夠對語文學科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體會自主學習方式,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
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學校不能只看重學生最后的成績,更多的是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給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面,讓學生在脫離了教師的幫助之后還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教師需要教會學生使用學習工具,我們在這里所說的學習工具主要是指工具書、參考書、學習器具等,學生要學會正確地使用學習工具,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留出充分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敢于質疑的學生,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這樣的學生往往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不能束縛學生思考,必須要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學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界關注的問題之一,同時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很多的挑戰(zhàn),教師要轉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構建有效課堂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5):1.
[2]曹惠巧.營造自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打造真正高效的語文課堂[J].考試:教研,2013(1):63.
[3]南翔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1):45-46.
作者簡介:何鳳鳴,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