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職業(yè)大學 馬 莉
我國互聯網等通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高校智慧化校園的普及以及無線網絡的全方面覆蓋,為移動學習的實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和電腦相比,學生更愿意、更加習慣使用智能手機來進行輔助學習,通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帶設備的混合教學,整合線上和線下的公共英語學習資源,將MOOC、微課、TED視頻等線上虛擬課堂和實體課堂相結合,優(yōu)化高職的公共英語課堂教學,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的深度學習。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經歷了最大規(guī)模的線上課程的實踐,這也對教師和學生的數字化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BYOD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常態(tài)化。智能化的英語教學設計能夠給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從2015年開始,我國高職院校招生由省內逐漸擴大到面向全國招生。招生類型也在提前錄取、對口單招和普招這三種的基礎上增加了“3+3”中高職銜接、注冊入學、“4+0”等多種形式?!?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的任務,使得高職生源更加復雜。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良莠不齊,給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出難題。一部分高職院校使用英語分層教學,能夠針對不同群體制定相應層次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使用不同的教材和方法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收到一定的成效,層次較高的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學習態(tài)度也比較好。但分層教學的弊端是層次較低的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受到了影響,容易使學生產生自暴自棄情緒,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不利于英語教學的展開。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成為信息和知識的主要載體,新媒體的出現加速分解原有的知識體系,網絡上知識不斷更新、不斷生成,原有知識體系分崩離析,產生大量知識碎片,它們互相之間沒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以一種非線性的形態(tài)出現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同時,人們的生活速度加快,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成為工作和課堂學習之外的另一種學習方式,人們可以通過智能移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
由于智能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等便攜設備的普及,學校也進入了智慧化校園的建設,提供全校無線上網,學生帶著移動設備來到課堂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MOOC、iSmart、CCtalk等多種在線學習平臺的出現也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便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利用好這些語言學習平臺,重新建構英語學習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難點,并進行學習效果檢測和評價,是目前高職英語教師需要研究和探討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全國甚至全世界進入了空前大規(guī)模的在線授課,學生居家學習進一步確定了BYOD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學生在家通過電腦、手機、iPad參與在線課程的學習。隨著疫情的穩(wěn)定,全國進入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基于移動設備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被各個學科接受的最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活動包括情境、協作、交流、意義建構四個要素。學生通過自帶設備(基本為手機,也有iPad、筆記本電腦等)在有互聯網的情況下和教師展開方便、靈活的交互式的教學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移動學習。教師利用云班課、雨課堂、優(yōu)學院等專業(yè)的教學管理平臺,以及出版社主持研制開發(fā)的U校園、iSmart、WE Learn等基于教材的學習平臺,結合例如訊飛口語訓練系統(tǒng)、流利說、每日英語聽力等語言學習軟件,對高職公共英語學習進行重新建構。
教師根據學習目標,結合學情,通過整合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立體化的學習單。課前通過學習平臺布置詞匯、查找相關資料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學生在課前根據學習單,完成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product”這個章節(jié)時,教師通過優(yōu)學院推送相關單詞,學生可以在手機上跟讀單詞、學習單詞,可以利用歐路詞典將不熟悉的單詞收入其中,創(chuàng)設自己的個性化的單詞本。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單詞聽寫等模式檢測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成果。根據課程的主題,選擇中國大學MOOC、嗶哩嗶哩等相關平臺的視頻內容,為學生學習相關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推送到學生手機上,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并且通過課程平臺的數據匯總,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課前學習程度和學習效果,進而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已知和未知區(qū)域。教師對課堂的教學內容重新建構,搭建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學習任務。課上,學生通過在線測試檢測學習效果,通過彈幕、投稿、共享文檔等方式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互動中。平臺數據的及時反饋,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對于學習的興趣。課后,平臺的人工智能數據整理和匯總又能快速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匯總給教師,教師結合各個班級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性復盤,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線上和線下學習的有機結合,實現學生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
泛在學習是普適計算環(huán)境下未來的學習方式,是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使用手邊可獲得的科技設備來進行學習活動的3A學習模式,是“以人為中心,以學習任務本身為焦點”的學習。BYOD應用到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實踐中,能以該層次的學生為中心,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英語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應用學習平臺在教師設定的模擬環(huán)境下進行輔助學習。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自帶設備進行英語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具體實施中,教師根據不同班級的學情,設計預習、復習環(huán)節(jié),并在課前和課后發(fā)布。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課后鞏固作業(yè);在課前進行預習,完成教師在在線課程或者相關課程平臺的要求。在課堂上通過諸如藍墨云班課、雨課堂、慕課堂、優(yōu)學院等在線教學平臺進行教學設計、互動交流。通過這些平臺的人工智能手段,進行課前調研、課中頭腦風暴、高頻詞匯統(tǒng)計,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后,學生利用自己的設備進行學習,并通過社交媒體,或者人工智能打分設備,學習及時得到反饋,教師跟蹤學習效果,通過各自的設備實現無空間、無時間限制的溝通協作,并將自己獲得的信息進行共享。學生的小組協作作業(yè),通過教師評價、師生互評、組間互評、組內互評等方式,進行綜合性、多元化的評價。將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無限的延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現代化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教師想要充分發(fā)揮它的功效,就必須跟上現代化教育的步伐,不斷提高自己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素養(yǎng),教師能熟練地運用網絡、視頻、音頻等編輯軟件制作在線課程成為一種基本的能力。再者,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英語學習網站、微信公眾號、在線學習平臺等海量英語學習資源中,找到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便于操作、獲取的學習資料,并加以有效結合利用,這需要教師在課余時間去實踐、整理。此外,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度使用學習平臺和軟件,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被打斷,擾亂正常課堂教學秩序,學生也會對于各種教學軟件感到倦怠。
綜上所述,教學設計是一門課程的靈魂,基于BYOD的現代化高職英語教學是大勢所趨。教師在學會運用新的教學平臺和教學軟件的同時,要進一步做好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在整個高職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教學的引導者,通過結合教學平臺和英語學習軟件,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在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只有充分掌握英語專業(yè)知識,具備現代化計算機思維,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