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的優(yōu)勢研究

2021-12-28 17:48徐艷成守允
高教學刊 2021年35期
關鍵詞:協(xié)同育人課程思政優(yōu)勢

徐艷 成守允

摘? 要:以體育課為基礎,挖掘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德育資源,構建全面體育課程思政范式,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體育課協(xié)同育人的概念和優(yōu)勢,提出了課內外一體化協(xié)同育人模式,從體育學科角度實現(xiàn)“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探索體育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的途徑,優(yōu)化教學方法,促進課程思政的全面建設和發(fā)展,搭建好通往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梁和橋”,努力形成學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充分發(fā)揮高校教育“最后一公里”的積極效應,實現(xiàn)新時代高校育人目標。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課內外;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35-0145-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 class, the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ollege PE education was fully developed and the normal form for course ideological of PE class wa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 practice, the concepts and advantages of co-education were analyzed. Co-education mode of integr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was proposed. The 'ideological course' changed to 'cours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channel from the PE class and ideological course to synergistically people education was explored. The teaching method is optimiz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urse ideological, building the 'beam and brid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education and trying to form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contributes to educating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eligibl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fully develop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last mile'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goal of college in modern society.

Keywords: College PE class; course education; Co-educ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advantages

體育課程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課,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途徑。高校教育要抓住體育教育這一契機,積極挖掘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相關資源,調動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構建體育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形成學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推進大學生體育與德育的雙引擎。同時,思政教育貫穿體育教學的全過程,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挖掘體育課程人文內涵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實現(xiàn)體育課程思政與思政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的局面。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建立科學化協(xié)同育人的實踐體系及發(fā)展路徑,并將思想道德、民族精神、愛國情懷、意志品質等價值元素融入到課內教學實踐之中,實現(xiàn)課內教學與協(xié)同育人理念相融合、相統(tǒng)一,形成多方位、多層次的體育文化育人功能。

一、體育課開展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的意義

1917年,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蔡元培也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在科學教育的方式上,兩位大教育家從“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高度共同推崇體育為先的教育思想。隨著中國的發(fā)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把體育對人的影響提升到與體現(xiàn)國家乃至全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的高度,體育不僅僅改變著人的身體狀況,在精神方面的影響更是不可替代的?!绑w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毛澤東主席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寄語廣大青少年,鼓勵青少年要身心健康發(fā)展,健康的身心意味著個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則是學校體育。隨著“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和“兩個一百年”等國家戰(zhàn)略目標的確立,國家陸續(xù)出臺有關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各級各類政策文件。其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地指出了“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發(fā)展理念。因此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目標上,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是一致的。體育課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格局,是弘揚體育精神的內在需求,既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育方法,是“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精神指引,是實現(xiàn)高校教育 “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

(一)協(xié)同育人的概念

2011年4月,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提出“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概念,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提出高校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協(xié)同創(chuàng)新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落腳點體現(xiàn)在協(xié)同育人上。2012年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若干意見》指出高校要推進協(xié)同創(chuàng)新、合作育人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隨著高校教育理念及育人模式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協(xié)同育人”的價值理念成為高校教育的主導理念。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2]”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高校育人理念和課程教學方法的重大創(chuàng)新,明確了課程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也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2017年,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文件提出“加強對課堂教學的建設管理……充分發(fā)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兑庖姟肥菍Ω咝K颊ぷ鞯捻攲釉O計,要求發(fā)揮高校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促使課程思政化,構建育人“同心圓”。

(二)體育課程協(xié)同育人的概念

新型的體育課是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是開放的課堂課外雙循環(huán),課外是課堂的延伸,協(xié)同育人方面存在于課內和課外整個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師師、師生、生生”等三個維度進行考量?!皫煄煛敝傅氖墙處熤g,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備課、課件展示、精品課程等,實現(xiàn)教學信息的獲取,提升對體育課程協(xié)同育人理念的整合能力;“師生”指的是具有互動性的教師和學生,教師要擔負起育人的責任,通過課堂教學、課外競賽訓練指導對教學內容進行傳遞和處理,這也是協(xié)同育人的優(yōu)勢所在;“生生”指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課堂之外學生自己鍛煉,建立興趣小組,優(yōu)劣互補,將“外律”變成“自律”,實現(xiàn)課外的共同監(jiān)管和提高,幫助體育教學信息的再生和利用,實現(xiàn)“生生”的協(xié)同育人,體現(xiàn)“育體與育人”融合化發(fā)展的多元協(xié)同育人的運行機制,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協(xié)同育人生態(tài)循環(huán)。

(三)高校體育課課程思政現(xiàn)狀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主要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技術技能,實現(xiàn)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等。就體育課本身而言,體育課程的核心是“育體”和“育心”的緊密結合,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但是,新時期諸多高校體育教師沒能全面把握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對課程思政缺乏重視,教學只是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和身體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單純地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體育課變成運動課,導致了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校體育課程開展的目的產生了誤區(qū),這種教學模式偏離了新課程標準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現(xiàn)代體育教育理念。大學體育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技能教學、體育精神培養(yǎng)是相互促進、優(yōu)勢相長的關系,共同構成了體育教學的完整體系,體育課是以體“育”人,而非以體“健”人。

另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考評也存在著片面性,僅以學生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測試結果作為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標準,而沒有注重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程度和價值觀的轉變。如果學校體育僅僅將運動素質測試得出的成績,作為評判學生體質的根本標準,也有失客觀[3]。

(四)體育課蘊含豐富的思政資源

1. 體育課蘊含的精神文化內涵

體育課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大學生喜愛,是出勤率最高的一門公共課。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提出,“到2020年,……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基本養(yǎng)成,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水平明顯提升,規(guī)則意識、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質顯著增強”[4]。該辦法明確了體育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如規(guī)則意識、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質等,相較其他課程而言,體育課程更具有與思政教育同向育人的學科優(yōu)勢。體育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進行身體活動,具有開放性、實踐性和社會性,讓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實現(xiàn)價值的引領。

體育不僅可以增強體質、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體育教學和競賽活動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團隊意識和積極向上的文化追求,更是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承受的生理負荷和心理狀態(tài),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集體項目的比賽中,同伴相互配合、鼓勵、支持,培養(yǎng)學生的大局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則鼓勵學生要有奮發(fā)向上、勇于拼搏、迎難而上的優(yōu)秀品格;此外,體育文化中倡導的身心和諧發(fā)展、頑強拼搏、不怕挫折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具有教育導向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鼓勵大學生拼搏向上、努力進取,激發(fā)社會正能量,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在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能形成和增強體質健康的過程中,將這些思政元素融入體育課堂,既是體育課的課程目標也是思政教育的目標。

2. 體育課程的器物文化內涵

獎杯、獎狀、賽場圖片、各種圖書資料等器物直觀地展示,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斗志與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這些器物可以是具有價值引領導向的體育明星的照片,也可以是學校體育史變遷的寶貴資料,更可以是學生在賽場上的精彩瞬間。在每節(jié)體育課教學中,也許只是短短幾句話,也許是某次比賽的舉例,或者是個短視頻,比賽中運動員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互相鼓勵、支撐、理解、寬容等優(yōu)秀品質和人格魅力更具有特殊的教育價值。成功時不忘初心,失敗時繼續(xù)前行,用無形的思政教育與有形的體育知識技能深度融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種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形成課程育人的協(xié)同效應。

二、高校實施體育課課程思政的現(xiàn)實路徑

(一)加強體育教師的思政素養(yǎng)與職責擔當

首先,提升體育教師的育人能力?!安煌瑢W科專業(yè)的教師,研究領域、講授內容、教學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薄敖處煵荒苤蛔鰝魇跁局R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5]”在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在全國教育大會的系列講話中強調辦好教育的關鍵在于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初心、使命、責任就是教書育人,教書容易育人難?!皫煹隆钡摹暗隆闭f的就是育人,育人是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相互滲透,要做“四有”好老師,堅持人才培養(yǎng)的正確價值導向,把課堂教學變成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技能和培養(yǎng)優(yōu)秀品格的過程,將“兩張皮”真正變?yōu)椤耙粡埰ぁ?,實現(xiàn)育人效果最大化。習近平總書記說“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yè)”,這里所說的“實業(yè)”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教育事業(yè),激發(fā)專業(yè)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改革的主動性,所有課程是否按照“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的頂層設計實施要靠教師去落實。

其次,切實提升體育教師的職業(yè)能力。實現(xiàn)體育課程思政,體育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還要具有一定的政治覺悟和敬業(yè)情懷,并且掌握哲學、歷史、文化等相關知識,但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沒有受到過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和指導,因此要通過學習、培訓等多渠道提升體育教師發(fā)掘體育德育元素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大體育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溝通與交流,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職能互補、優(yōu)勢疊加;借鑒和總結開展比較成功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如天津體育學院開設“體育精神、中國精神”課程思政示范課、上海體育學院體育強國系列思政課程;引導教師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集體備課,建立素材庫,結合不同運動項目的體育課程收集思政元素,確定不同的育人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以課程思政的發(fā)展要求為方向,設計遞進式的德育目標,利用不同的教學情境將德育元素自然融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師要加強自身文化素養(yǎng),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全面提升育人能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厚積薄發(fā)。只有教師在政治上有高站位、在思想上有高水平、在道德上有高水準,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高效地將思政內容傳遞給學生。提升教師的德育能力和價值教育能力,要增強教師的人格影響力,實現(xiàn)教育與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6]。

最后,要立足于體育課程特質,完善現(xiàn)行的教學評價體系,建設課程思政的精品課程。教師應在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大綱指導下優(yōu)化教學內容,要從大學生的求知需求、心理特征和價值取向出發(f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結合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由體育成績和能力為唯一評價標準的體育維度評價轉向新時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多維度評價,最終的考核成績應該分為思想政治表現(xiàn)和體育測試兩個部分,其中思想政治表現(xiàn)包括課堂學習態(tài)度、吃苦精神、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以及在課堂上是否發(fā)揮積極的榜樣作用,注重過程性評價,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水平納入評價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共鳴和價值共鳴,實現(xiàn)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統(tǒng)一,不斷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進程。

(二)豐富課堂模式,提升體育課教學效果

要根據有關思想政治方面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強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確保思政教育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創(chuàng)造出富有成效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首先,開展“體育強國夢”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是體育教學的主陣地,要充分發(fā)揮好體育課堂這個主渠道的作用。課程思政指導下的體育教學應該開展“體育強國夢”為引領的體育強國意識教學環(huán)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7],可見體育強國是中國夢在體育教育領域的現(xiàn)實反映,強國夢也是體育夢。從“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從“體育大國”再到“體育強國”,中國的體育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體育強國夢”為引領的體育強國意識作為體育思政課核心的教學內容,挖掘諸如“中國女排”“夢之隊”“乒乓外交”等體育強國事例。結合學生喜愛的NBA聯(lián)賽、國際各項體育錦標賽和世界杯賽,將愛國主義和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體育課堂:中國的籃球、足球與世界籃球強國、足球強國的差距,以“籃球夢”“足球夢”喚起“體育夢”,實現(xiàn)“強國夢”;在2019年中美貿易戰(zhàn)之際,沸沸揚揚的NBA莫雷事件等熱點事件,及時引導青年學生理性愛國。以體育強國夢為指引,結合我國體育發(fā)展的時代背景和青年學生的個性特點,將這些體育強國意識貫穿于體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擔當意識,把愛國情、強國志融入到報國行的實踐中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理想而努力奮斗。

其次,優(yōu)秀體育人物的榜樣引領。要在課堂營造正能量的環(huán)境,以傳統(tǒng)文化、國家政策和世界格局引領學生樹立大局觀,促進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會和學習,以課程思政教育方式參與和思考,體育與德育水乳交融,把能力提升、知識講授以及價值引領進行深度融合,進而有效地進行實施。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適當增加體育精神、文化層面的體育知識和理論教學,巧妙處理,自然貼切。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時,注重體育的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運動技能相結合,將與體育課程思政相關的體育理念、體育歷史、體育文化以及體育人物的勵志故事等巧妙地融入教學中,形成和諧積極的思政學習氛圍,具有重要意義。女排精神四十載歷久彌新,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2020年國慶檔上映,再次點燃國人的愛國熱情,觀影者無不熱淚盈眶,中國女排在低谷和逆境中意志堅定、不忘初心,從跌倒到崛起,再跌倒、再崛起,無數(shù)次的蛻變,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百煉成鋼;在雅加達亞運會游泳頒獎儀式升國旗時,國旗意外掉落,孫楊毅然要求組委會重新舉行升旗儀式,在國際賽場捍衛(wèi)了五星紅旗的莊重與威嚴,正是根植于他內心的強烈愛國熱情;鄧亞萍從小酷愛打乒乓球,為之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歷經千磨萬擊,越挫越勇,正是這種永不放棄、頑強拼搏的精神成就了她18枚世界冠軍獎牌。郎平、姚明、李娜等體育明星是很多國人崇拜的精神偶像,他們勇敢頑強、奮力拼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激勵廣大青少年前進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時,他們也是展示國家形象的一張名片,喚起人們的民族認同感?!叭巳粲兄荆f事可為”,以體育名人為榜樣,激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樹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定下高標準的奮斗目標,為之奮斗,勇攀高峰。百折不撓、勇于拼搏的體育精神和愛國情懷以及在運動中提升自身、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毅力正是新時代大學生們應該學習和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愛國奉獻、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體育精神,正是廣大青年學生實現(xiàn)中國夢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

(三)利用好課外體育育人功能

公共體育課是大學生全員參與、樂于參與的課程,實行課程思政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僅要利用好課堂教學,也要利用好課外體育活動這個渠道,打造“規(guī)定動作(課堂)+自選動作(課外)”的體育課模式,兩者有機結合,有效提升德育的覆蓋面。課外活動是體育課堂的延伸,要利用好體育第二課堂,注重德育滲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把身體教育和思想教育同時進行。例如,武漢大學的“年度校園體壇風云人物星光紅毯秀”作為常規(guī)年度活動更好地詮釋了體育精神,場面令人震撼、學生受之鼓舞,這項活動更是促進了學生意志品質和道德行為的提升。要開展好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把促進青年學生強健體魄同堅定理想信念貫通起來,把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同服務學生素質拓展統(tǒng)一起來,把推進“三走”活動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結合起來,發(fā)揮體育在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立德樹人方面的積極作用[6]。同時,體育教師走進體育類社團、協(xié)會、俱樂部,普及體育文化知識,采用學生參與和教師引導的雙邊機制延伸體育教學過程,引領拓展學生課外鍛煉新模式,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體育真正的內涵和魅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體育課程育人氛圍,發(fā)揮體育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以及立德樹人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結束語

總之,開展體育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的關鍵就是要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打造課內外一體化協(xié)同育人模式,強化和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將思政和育人工作有溫度、有深度地緊密融合。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承擔著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當前大力倡導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等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引,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實現(xiàn)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現(xiàn)在正值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當代大學生生逢其時,肩負重任,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青年學生要腳踏實地認真學習、熱愛祖國、團結奮進以及在追夢的路上為夢想而頑強拼搏,要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努力奔跑的新時代追夢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3-9-1(1).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1).

[3]白亮,宋宗佩.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問題與發(fā)展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8(1):97-100+115.

[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EB/OL].(2016-5-6).http://www.gov.cn/xinwen/2016-05/06/content_5070968.htm.

[5]孫華.用思想引領未來——關于全人教育的反思[J].北京教育高教,2017(Z1):30-32.

[6]馮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課程的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29(8):78-79.

[7]韓慧,鄭家鯤.“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發(fā)展觀探賾:邏輯、內涵與價值——基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重要論述研讀[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11):5-11.

猜你喜歡
協(xié)同育人課程思政優(yōu)勢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fā)揮專業(yè)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畫與話
校企合作協(xié)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yè)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yè)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xié)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xié)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lián)動”:學校與政府協(xié)同育人策略研究
第二優(yōu)勢
從優(yōu)勢到勝勢
北宁市| 永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马尔康县| 安乡县| 柘城县| 延边| 远安县| 调兵山市| 布拖县| 辛集市| 邳州市| 浠水县| 九龙县| 桓仁| 海淀区| 股票| 龙口市| 富锦市| 静乐县| 长武县| 布拖县| 石门县| 清流县| 宝坻区| 汶川县| 彭泽县| 麦盖提县| 镇原县| 芦溪县| 高台县| 辰溪县| 平乡县| 九龙坡区| 昌黎县| 无棣县| 交口县| 亳州市| 乐平市| 溧水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