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璟?付心中
摘要:研學旅行課程是對研學旅行活動的規(guī)范化設計,從而在提升研學旅行活動質量的同時,也可以達到預設的教育目標。因此,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fā)環(huán)節(jié)也非常必要。結合目前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研學旅行課程仍有很大的優(yōu)化空間,需要重新整合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目標,并完善評價機制,最終讓學生接受更好的研學教育。
關鍵詞: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研學旅行是教育和旅游的有機結合,這也與我國新課改的目標非常貼切。我國是世界上人口基數最大的國家,中小學生的人數眾多,通過開發(fā)研學旅行課程,一方面可以促進旅游經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接受到更多的教育機會。相比于傳統(tǒng)的文化課程,研學旅行課程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于歷史、自然、文藝以及科技等多個領域,形成更加充分且全面的了解。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也重點針對我國研學旅行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最后探索有效的課程開發(fā)路徑。
一、我國研學旅行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教育目標
目前研學旅行課程已逐漸走進中小學校園,很多研學旅行活動也相繼開展。但是從整個活動的過程來看,多數的學生都是走馬觀花,與平時的旅游無異。教師缺少有效的指導,也沒有充分的課后評價,所以也就是根據學校的任務安排,去景區(qū)觀光旅游。最多在旅行回校之后,教師讓學生提交一份心得體會和感悟之類的文章,但不足以體現(xiàn)出教育的作用和價值。
(二)課程開發(fā)向應試教育靠攏
研學旅行課程與應試教育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體現(xiàn)在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部分試點學校為了響應教育部的號召,也大力推行了研學旅游課程。但是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課本設計工作之中,致力于通過理論和概念為學生普及研學知識,并沒有通過組織的旅行活動去提升學生的研學意識。因此,研學旅行活動形同虛設,而課本教學又違背了研學教育的初衷,導致實施的課程不倫不類。
(三)課程開發(fā)缺乏體系
良好的課程設計是層層遞進的,每個章節(jié)之間都能形成密切的聯(lián)系,有層次,也有邏輯。但是當前我國學校所制定的研學旅行課程,則缺少規(guī)律性,課程內容相對零散。比如,學校所開展的研學主題活動都是以學校為單位的,也就是所有學段的學生共同參與一個活動,直到活動內容更新時,再一起開展下一個活動。沒有做到根據不同的學期和學年進行層次遞進式的課程設計,不同的課程活動沒有主題性的關聯(lián),課程體系亟待優(yōu)化。
(四)課程評價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學校對于研學旅行課程不夠重視,定期組織一次具有應付性意味的活動,活動完成后就算是完成任務了,也沒有設定任何的評價目標。另一方面,研學旅行課程不同于常規(guī)的文化課程,通過考試成績進行評價的機制并不適用于研學旅行課程,因為這門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征更加明顯,所以也不利于開展評價活動。
二、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的策略
(一)以體系化為目標,加強課程設計
首先,學校需要對研學旅行課程進行明確的定位,也就是設立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所定的目標整合教學資源,構建教學方案。確保設計要有明確的主題,要形成具體的模塊,并且要充分體現(xiàn)出因地制宜的優(yōu)勢,挖掘本土的研學資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成書的環(huán)節(jié),教研小組需要充分檢驗課程的連續(xù)性,此外,還要增加地域特色的課程內容,做到既包含本土元素,也包含異地文化,既能體現(xiàn)出人文景觀,也要有自然風光。
(二)注重課程的多元主體協(xié)同落實
研學旅行課程實踐,不是僅憑借教師就能夠完成的。因為需要涉及到研學旅游景點,這就需要得到研學基地的支持,而其中的旅行過程則需要依靠旅行社來策劃安排,教育環(huán)節(jié)才是教師主要負責的內容。因此,完成研學旅行課程,必須要依托多個主體的配合和協(xié)同。首先教師還是要承擔起主要的責任,教學資源的挖掘和課程的設計,都是教師的任務。其次,旅行社和研學旅行基地也需要持續(xù)建設升級,學??梢圆扇「倶酥疲瑢η罢哌M行評估和篩選。最后,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研學活動,給孩子足夠的支持。
(三)完善課程評價機制
對于研學旅行課程的評價可以采取三級評價的模式:首先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可以包括學生與研學基地的互動效果,學生對本土及異地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活動之后的反思成果;其次是對教師進行評價,重點體現(xiàn)在課程的設計質量,活動的組織情況,以及學生的整體表現(xiàn);最后是對學校的評價,由教育部門監(jiān)督和評估研學旅行課程的實施情況。
(四)研學旅行可實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研學旅行中要求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遵守規(guī)則紀律,了解維護公共生活的價值與意義;對生產、經營、消費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形成初步了解,體會到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捷性;掌握研學旅行過程中所蘊含的跨學科知識,并在實踐中實現(xiàn)知識內化;借助研學旅行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活動策劃、實施、總結等技能。
2、能力與方法目標。通過集體性的研學旅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傾聽他人表達,學會從不同立場去體會他人感受,學會與人和平相處,了解團隊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
3、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通過研學旅行鍛煉學生的自理能力,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結束語
我國目前的研學旅行課程過于重旅行,而輕教育,同時課程內容缺乏體系,評價機制也不夠完善,此外,課程開發(fā)也呈現(xiàn)出向應試教育靠攏的趨勢。在未來的課程開發(fā)中,需要重視課程的體系化建設,課程實踐中要注重多元主體的配合,同時也要完善課程的評價機制,此外,政府和教育部門也需要加強課程設計和組織的激勵和保障。
參考文獻
[1]曲小毅.研學旅行課程化的路徑探討[J].教學與管理,2020,06:44-46.
[2]黃敏,王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003:1-4.
[3]許小蘭.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的策略與方法[J].鄂州大學學報,2021,2801:70-72.
本文系重慶市渝中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多元育人理念CNST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課題批準號:2019-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