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英華國際學校 李振鵬
高中階段學生思維活躍,教師在這一時期開展高質量的物理教學活動,既能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推動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分析、大膽質疑和合作探究等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知識遷移能力,從而為學生進行其他科目知識的學習以及個人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在當前的高中物理課堂上,眾多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過度追求學生物理知識記憶能力的提高,將主要的教學重點放在了理論講解以及例題分析上。在這樣的導向下,很多物理學科教師的教學活動呈現(xiàn)出“過猶不及”的效果,單純“課堂理論闡釋+例題演示分析”的物理教學模式難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創(chuàng)新高中物理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
現(xiàn)代教育研究表明,大部分高中生的感性思維發(fā)展高于理性思維,而高中物理課程的主要內容以邏輯性較強的公式、原理和各類抽象物理概念為主,大部分高中生受到個人思維能力的限制,往往會覺得物理課程知識學習難度較大。那么教師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可以利用視聽化的物理課程為學生直觀展示物理課程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理論化、抽象化物理知識的理解。
在當前,眾多高中物理教師將主要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對物理課程知識的掌握能力上,在課堂上采用“例題演示分析+課堂理論闡述”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物理學習成效不足: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很少去思考結果產(chǎn)生的過程,缺乏必要的物理思維。往往教師認為學生能有效記憶物理知識原理并在做題過程中靈活應用即可。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課堂教學參與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溝通,物理課程教學質量不高。但是應用微課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在課前自主探究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自主學習習慣,同時針對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標記,從而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教師在師生溝通過程中形成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在提高學生物理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基礎上,實現(xiàn)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物理教學活動起到了很大的輔助性作用。然而在當前的物理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的物理微課教學活動質量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當前不少物理教師把握不住微課的主要特點,在設計物理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主題不突出,很多教師為了多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在微課內容的設計上添加了很多關聯(lián)性內容,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不好知識點的主次關系,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了微課在物理課程中的應用質量。
高中物理教師在應用微課教學的時候,應注重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設計微課視頻的主要內容時把握不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不少物理教師認為微課視頻的時長較短,于是在選擇物理知識內容時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將課程知識內容進行壓縮,并取消了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這些問題都直接導致了教師的微課視頻內容在時間節(jié)點上設置不夠合理,在應用的過程中把握不好教學節(jié)奏,降低了微課教學的作用。
在當前不少物理教師對微課教學模式缺乏客觀的認識,很多教師認為微課教學模式主要起到輔助性的教學作用,沒有將微課作為一種獨立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看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應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不同物理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物理實驗等,雖然增強了物理課程的直觀性,但是沒有注重應用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在微課教學模式下難以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體系,微課教學模式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
構建高中物理微課系統(tǒng),優(yōu)化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教師要尋找物理課程知識點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優(yōu)化知識傳遞方式。鑒于高中物理課程知識具有復雜性、抽象性的特點,教師在制作微課教學視頻的過程中要圍繞知識點,多為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從而調動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其次,在微課視頻內容制作過程中添加一些具有故事性的內容,以增強高中物理微課視頻的趣味性。在當前,大部分物理微課視頻只有8~10分鐘的時長,最多也不會超過15分鐘,每個微課視頻的主要內容中至少包含一個物理知識點。教師要在視頻講解過程中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剖析,推動學生理解其中的要義,以滿足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需求。在微課視頻中融入故事性的課程內容,可以有效吸引學生。
在高中物理課程中,實驗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物理理解能力、科學推理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設計微課視頻的主要課程內容時,要立足于新課標的相關教學要求,對實驗內容進行微課化的處理,結合學生的物理課程基礎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制作課程教學視頻。
以筆者的課程教學活動為例,筆者在組織學生學習電流的相關課程知識時,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電表的操作,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筆者將“電表的安裝”這一知識點拆分成理論講述和實驗指導兩個部分。首先,在理論講述部分主要指導學生復習關于電流表的相關課程知識,實驗指導部分為學生講解了電表改裝及相應的設計思路、電流實驗原理、不同實驗器材的連接方式、實驗注意事項等。其次,在課堂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一邊觀看網(wǎng)絡課程視頻,一邊結合教師的重點講解自主完成實驗活動。
從高中生的角度來說,理解理論化的物理課程知識需要借助既定的生活經(jīng)驗。很多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都有著緊密聯(lián)系。那么我們在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應用微課為學生展示實際生活與物理課程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對物理課程知識進行感悟與思考,深化學生理解。
如我們在組織學生學習“光的折射”相關課程知識時,這一物理現(xiàn)象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那么我們不能在課堂上只為學生講解“折射角度”“物質密度”等物理專業(yè)術語,而要在微課視頻內容中添加實際生活案例,如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池塘中的魚,從岸上的角度來看魚的位置在A點,但是在實際捕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魚并不在A點。通過這樣的課程視頻內容,激發(fā)學生對光學知識的初步理解,使學生認識到光的折射給個人視覺帶來的變化,從而使理論化的物理課程知識內容更為直觀。
綜上所述,物理課程在高中教育領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動微課在高中物理課程中的有效應用,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知識探究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我們要轉變物理教學理念,完善課程平臺,豐富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在深化學生物理知識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提升物理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