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獅嶺鎮(zhèn)義山小學 宋清芳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只有學會厚積才能薄發(fā)。因此,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越發(fā)關注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積累,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通過開展不同的拓展性閱讀活動,能有效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在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針對學生閱讀知識面的擴充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導策略,開展有效的拓展性閱讀活動,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質。
“部編本”教材提出了“讓語文課往拓展性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的理念,引領我們重新審視拓展性閱讀指導教學,如何上好拓展性閱讀指導課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亟須探討的一個問題。拓展性閱讀就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加深學生對內容的掌握為目標的一種閱讀模式,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模式時,教師會針對課文的內容不斷地進行豐富和補充,讓學生能由點及面、由淺入深地去掌握不同的文本內容,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另外,拓展式閱讀的開展,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認知。在語文學科中很多課文材料都是節(jié)選內容,學生在閱讀這些節(jié)選內容時可能無法產生強烈的感觸或是想法,他們只是完成機械化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并不強。但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時,教師會讓學生重視閱讀內容的完整性,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進行全方位的閱讀。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學會不斷擴充本文內容,在腦海中構建一個更為完整的閱讀框架體系,以此來有效發(fā)展學生閱讀思維,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
拓展性閱讀教學的開展,能幫助學生不斷地積累知識,夯實其閱讀功底,但是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時,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影響到了當前的閱讀質量。如教師對拓展性閱讀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拓展性閱讀就是文本材料的不斷擴充,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接觸到更為全面的內容,教師在完成基礎的閱讀教學后,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本材料,讓學生完成大量的閱讀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他們無法高效率地去完成教師所規(guī)定的不同文本的閱讀任務。在這種情境下,一些學生就只是以敷衍的態(tài)度去應對教師,閱讀效率較低。
一些教師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教學實踐時,沒有考慮拓展閱讀內容與文本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教師只是一味地為學生提供一些經典的或是倍受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的優(yōu)質閱讀材料,但是某些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強,他們在面對這些豐富的文本材料時,可能沒有辦法運用自己在閱讀課文時的思維來進行思考,長此以往,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無法進行有效閱讀。
部分教師在開展拓展性閱讀實踐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教師在進行文本內容的拓展時,一般只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他們會直接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性格、閱讀經歷以及情感喜好,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動閱讀欲望并不強烈。
很多教師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一般是讓學生以獨立閱讀的方式來完成閱讀任務。如教師在學生閱讀前會直接為學生設置問題,然后要求每位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量化的閱讀任務,去解決閱讀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閱讀的方式單一,閱讀體驗感和愉悅感都不夠強烈。
由上文可知,現(xiàn)階段教師在開展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時遇到了一些明顯問題,影響了閱讀成效,所以下文將針對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的具體開展提出五點可行性建議。
1.善用閱讀期待,使學生感受閱讀魅力
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驚心動魄的故事,沒有一個學生不想感受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期待,是激發(fā)拓展性閱讀興趣的必殺技。例如,在指導《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時,教師可以把故事的主人公圖片展示在大屏幕上,給學生這樣導入: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誰呢?是啊,一只叫柴斯特的帥氣蟋蟀!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紐約時代廣場呢?聽說它還成了時代廣場的大明星呢!其實它來自鄉(xiāng)下,在人情冷漠的紐約,幸運的柴斯特遇到了聰明又略帶市儈的塔克老鼠和忠誠、憨厚的亨利貓,還遇到了愛它的男孩瑪利歐。然后教師再問學生:“孩子們,現(xiàn)在關于這本書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七嘴八舌:“它是怎么來到時代廣場的?”“貓和老鼠怎么會同時成為它的朋友呢?”“為什么柴斯特能成為大明星?”這時,教師順勢說:“那別再等了,趕快去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2.從文本放射,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少不了拓展性閱讀。找準課內外結合的興趣點,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拓展性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精衛(wèi)填?!窌r,學生對文中出現(xiàn)的“炎帝”很感興趣,教師收集關于炎黃二帝決戰(zhàn)的故事,并對學生說:“我們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原因就是這里?!睂W生本就對神話故事十分感興趣,馬上就饒有興趣地開始了閱讀。同時學生也對這個部落首領炎帝有了更深的認識,繼而理解了部落首領的小女兒女娃她一定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課內文章的基礎上拓展閱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拓展性閱讀的興趣,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是一個體驗者,也是一個主導者,所以學生的閱讀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前的拓展性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感受,只從自己的角度進行考慮。這就會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興致。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愛好,為其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在小學階段,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語文功底不夠扎實,那么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難度較低的文本。例如,在教授《觀潮》這篇描述自然現(xiàn)象的課文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類文本的描述方式只有基礎的了解,所以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這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匹配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仍然去閱讀一些以時間先后順序作為主要描寫方式的文章,讓學生能結合自己在課文中的學習模式來進行自主閱讀。這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他們在能力范圍內來開展閱讀,提升閱讀效果。除此之外,由于某些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強,所以教師就可以適當?shù)卦黾与y度。比如,在學生閱讀了一些景色描寫類的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研究一些人物描寫類的課文,讓他們去對比這兩種文體在描寫方式上有什么明顯的差異,并且在為學生推薦一些拓展性閱讀材料時,教師還可以去研究學生日常所喜歡的一些閱讀材料。如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那些趣味的寓言故事或是科學常識,在了解了學生的愛好后,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愛好來推薦一些適宜的書目,以此充分激起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動性。
1.閱讀前,了解背景,進入閱讀
學生通過了解作者信息及寫作背景,可以產生閱讀興趣,再依據(jù)教師提供的書中線索,對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猜測,產生閱讀欲望。例如,教師給四年級學生推薦《昆蟲記》時,先介紹了法布爾及他的生平,然后告訴學生,拿到一本書可以先看封面、作者、前言、后記,獲得整體印象,再看目錄,弄清楚書的結構。如果把一本書比作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目錄就是這個人的骨架,一本書出現(xiàn)在你面前的時候,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著肌肉,可以說是盛裝而來,看目錄是我們了解他的基礎。教師指導學生品讀《昆蟲記》精彩片段,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產生閱讀期待,提高閱讀能力。
2.閱讀中,圈圈畫畫,深入閱讀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圈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還可以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與看法。例如,在進行《昆蟲記》拓展性閱讀指導時,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瀏覽提要、圈點細品、摘抄積累等讀書方法上。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運用瀏覽、跳讀、品讀等讀書方法,初步感知整本書的內容。又如,為了讓學生了解三國故事,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筆者讓學生鑒賞“關羽溫酒斬華雄”片段,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曲折的情節(jié)、生動的語言文字把握人物特點。班里一時間掀起了古典文學熱,三國中的人物和經典故事學生可以信手拈來。再如,《夏洛的網》中人物眾多,筆者引導學生從主人公小豬威爾伯出發(fā),整理出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網,再通過人物關系網梳理出故事情節(jié)。這樣學生讀起《夏洛的網》來就更簡單更高效了。
3.閱讀后,分享交流,回味閱讀
學生暢所欲言地展示閱讀的收獲,本身也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拓展,能促進自我成長,提升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提高個人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拓展性閱讀能力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應該根據(jù)拓展性閱讀書籍或片段的本身特征、學生情況以及客觀條件隨機應變地選擇教學策略,切忌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標都是一致的: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拓展性閱讀指導教學變得更優(yōu)化,使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開展拓展性閱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對課本上所閱讀的內容產生更深刻的印象,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因此,在進行拓展性閱讀時,教師不是不著邊際地為學生拓展不同的文本內容,而是需要結合目前的教學實際為學生匹配適宜的教學材料。如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之前學習的都是一些節(jié)選類的文章,所以學生所了解的只是一本名作中的一部分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對整部作品產生深刻的理解,教師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要求學生去閱讀除節(jié)選內容之外的一些內容,并且讓他們去判斷文本中的節(jié)選內容在整部作品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形成全局思維,能讓他們由點及面地去思考文本內容,并且讓學生從整體化的角度來進行閱讀時,能產生更多全新的想法,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能起到明顯的幫助。不僅如此,在學生閱讀整篇完整的作品時,他們也會學習到自己之前在課堂教學上所接觸到的一些節(jié)選材料,這樣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他們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透徹掌握文本內容,以此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
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模式時,教師一定要嘗試改變生成式拓展閱讀模式,需要開展預設性的拓展閱讀模式。也就是說,在閱讀之前,教師不要直接要求學生去解決自己所提出的一些閱讀問題或是按照自己的提示去完成文本材料的閱讀。在拓展式閱讀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摸索,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營造出一種更為自由的閱讀氛圍。這樣的方式,能避免課堂教學拓展閱讀出現(xiàn)畫地為牢的現(xiàn)象,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更多新的靈感。例如,在閱讀《麻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不給予學生任何提示,直接為學生提供自由閱讀時間,讓他們自己來進行閱讀時間的分配,在閱讀之后,教師可以直接讓學生圍繞著自己所閱讀的內容展開集中的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文中圍繞麻雀寫了什么樣的事情,并且這件事情的發(fā)生原因以及最后的結果是什么樣的。然后讓學生去探討在文中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分析他們的性格特點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列舉具體的事例來論證自己想法的合理性,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分析麻雀和獵狗的不同性格特點。這樣的模式,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新想法,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和體驗。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設計能力范圍內的一些閱讀任務,確保學生能有序地進行閱讀。并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亟o予學生簡單的建議,讓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更多新的想法與思路,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