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
——以俞公穀等四位紹興作家為中心

2022-03-17 14:20:47朱則杰
關(guān)鍵詞:清人總目康熙

朱則杰

(浙江大學(xué)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在清代詩文的文獻學(xué)研究領(lǐng)域,世紀之交相繼出版了李靈年、楊忠兩位先生共同主編的《清人別集總目》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兩種巨著(1)參見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兩書均為16開三大冊,各著錄清代作家近兩萬人,別集約四萬種。特別是《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以下簡稱《提要》),更可以說是后出轉(zhuǎn)精,代表著目前該領(lǐng)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難想見,涉及這么多的對象,即以《提要》而論,里面的各種疏忽、缺漏乃至錯誤,自然也是難以盡免的。并且遺留下來的這些問題,一般說來,其難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訂正和補充,正可以使兩書更趨完善。特別是關(guān)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詩》《全清文》等內(nèi)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問題(2)《清人別集總目》雖然按作家姓氏筆畫排序,但各家小傳也力求注明生卒年。,更是解決一處是一處,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筆者在日常讀書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即隨時將它們記錄下來,并陸續(xù)整理成文,相繼分組發(fā)表,提供給編撰者以及其他有關(guān)讀者參考。本篇取俞公穀、蔣平階、姜圖南、許尚質(zhì)以及陶及申等紹興地區(qū)作家(包括原籍紹興及寓居并終老于紹興者),仍舊按照《提要》著錄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時涉及《清人別集總目》的問題,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俞公穀(卷六,上冊,第109頁)

俞公穀,《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均缺生卒年[1]第2冊1642。

按筆者前不久曾經(jīng)從其他渠道,考得俞公穀的生卒年為明崇禎八年乙亥(1635)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享年剛好七十歲整(3)詳見拙稿《〈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以茹泰等三位紹興作家為中心》第二條“俞公穀”,待刊。。近日又因考察《提要》同卷稍后的蔣平階(見下文),從其詩弟子許尚質(zhì)《釀川集》文類卷一最末,讀到一篇為公祭俞公穀而作的《俞鞠陵誄》(鞠陵其號),開頭就說:

康熙四十三年,歲在甲申,七月十九日,鞠陵俞先生以疾卒于家,春秋正七十。[2]17

這里不但所述生卒年與享年均同我們前面的考察完全吻合,而且記載有具體的忌日——換算作公歷就是1704年8月19日。

二、蔣平階(卷六,上冊,第126頁)

蔣平階,《提要》缺少生卒年。

按蔣平階的生卒年問題十分復(fù)雜。新近問世的劉軼先生《蔣平階研究》一書,第一章《生卒年考及相關(guān)問題》第一節(jié)就是《生卒年小考》,所列舊說生年有明萬歷四十三年乙卯(1615)、四十四年丙辰(1616)、四十八年庚申(1620)以及天啟三年癸亥(1623)前后等,卒年普遍稱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3]3,通計享年在九十二歲至一百歲之間,但都沒有可信的依據(jù);此書作者結(jié)合另外享年七十歲或七十一歲的說法(詳見下文),推測生年、卒年的范圍分別在天啟元年辛酉(1621)至五年乙丑(1625)之間、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至三十五年丙子(1696)之間[3]8,相當(dāng)于享年七十二歲;書末附錄的《蔣平階年譜簡編》,則生年酌擬“1622年(明天啟二年,壬戌)”條[3]209,敘事止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條[3]277,不列歲數(shù)而享年為九十三歲。

不過,即使按照目前的資料條件,蔣平階的生卒年也基本上能夠考察清楚。以下先從卒年說起。

宋長白《柳亭詩話》卷二十七有“賭墅簪花”“把酒吟詩”連續(xù)兩條,大略說:

王曼仙倩游嶺南,有《紀懷詩》四十首。內(nèi)有見懷一首……曼仙珊珊瑣骨,試輒冠軍,竟以中酒被疾,憤懣而死。倪無功會鼎、馬大青青,及余,皆有序,會當(dāng)代梓以問世。

又一首曰:“把酒曾同哭杜翁,吟詩又見吊諸公。(自注云:‘蔣杜陵逝世九年,吳雪舫、姜克猷相繼訃聞?!?……”三君皆與余契,志此以示車過腹痛之意。(曼仙有《空翠詞》,與雪舫《吹香詞》并傳。)[4]684-685

這里介紹王倩(曼仙其字)的一組七律《紀懷詩》四十首,其中一首的首聯(lián)自注說在蔣平階(杜陵其號)謝世九年之后,又有兩位友人相繼謝世。剛好時間挨得最近的吳棠楨(雪舫其號),他的卒年明確為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4)《柳亭詩話》中也有記載,詳見拙稿《清代詩人生卒年叢考——以張道岸等若干浙江詩人為中心》第三條“吳棠楨”,將載中華書局《浙學(xué)》集刊某輯。。這樣上推九年,即可知蔣平階卒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

《柳亭詩話》卷六“賣蛾眉”條介紹蔣平階的一首詩歌[4]258,也寫到其“卒葬姚江”(5)“姚江”指浙江余姚,今歸寧波市,舊屬紹興府。。不過,該處沒有交代具體的謝世時間,所以《蔣平階研究》雖然在第一章第二節(jié)《生平事跡》中引及,卻輕易放過去了。而《柳亭詩話》刊刻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此前連王倩都已經(jīng)謝世——雖然具體謝世時間同樣不詳,但可以推想蔣平階的謝世確實要早許多。

另外,許尚質(zhì)《釀川集》詩類卷一有《哭四先生詩》一題四首,第三首《蔣寓公大鴻》即為悼念蔣平階(大鴻其字)而作[2]41。該集詩歌分體編次,卷一為樂府、五言古詩,作品數(shù)量都不多,寫作時間不易判斷。五言古詩此題后面第四題《題李甥三世傳經(jīng)圖》,有云“憶同群兒嬉,多在西河里”“轉(zhuǎn)眼三十年,聚散雜憂喜”[2]42,推測許尚質(zhì)當(dāng)時三四十歲;而許尚質(zhì)大約出生于清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或更早(詳下文),則其《哭四先生詩》應(yīng)該不會晚于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又同題其他三首,所寫對象著名的為第一首《張長公陶庵》[2]39-40,悼念張岱(陶庵其號)。張岱生年明確為萬歷二十五年丁酉(1597)(6)可見《提要》卷二,上冊第23頁。,卒年則如胡益民先生《張岱研究》(下編)第八章《張岱卒年及〈明史紀事本末〉作者問題考辨》第一節(jié)《張岱卒年考辨》推論為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以前[5],即使再遲也不可能遲上太多。雖然“四先生”不一定同年謝世,但相距應(yīng)該不會太遠。因此,許尚質(zhì)的這首挽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佐證蔣平階的謝世確實不會太晚。

現(xiàn)在再說《蔣平階研究》第一章第一節(jié)《生卒年小考》提到的享年七十歲或七十一歲[3]3-4,前者見于王沄《王義士輞川詩鈔》卷一《昔友后詠》二十七首之十九《蔣侍御大鴻(平階)》“咄嗟杜陵人”云云自注:“先師門人,年七十,客死會稽,杜陵其別字也?!盵6]10王沄與蔣平階同為松江華亭(今上海)人,又同為陳子龍弟子、“幾社”成員,因而熟悉蔣平階的情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自注的末尾還有這樣一句:“以下續(xù)詠,俱系以年。”就是說組詩從這一首開始,對所詠對象都特地加注享年(7)只有第二十六首《翁茂才子上(起鶚)》自注,不知何故缺少享年,見《叢書集成初編》第2301冊,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版,第11頁。,并且凡是享年有零頭的,例如第二十三首《錢太學(xué)子璧(穀)》自注“年七十有九”、第二十四首《郁孝廉選士(繼垣)》自注“年八十有一”等[6]11,都特地添上一個“有”字。因此,蔣平階這一首的“年七十”,正常應(yīng)該就是七十歲整的意思,而不存在泛言或者后面脫漏“有×”兩個字的可能(8)唯接下去的第二十首《曹茂才魯元(思邈)》自注,一方面稱其“年八十”,另一方面又說在“諸友中享年最永”,似乎恰恰脫漏了“有×”兩個字,則不知何故,見《叢書集成初編》第2301冊,第10頁。。至于享年七十一歲的說法,則見于已故錢海岳先生所著《南明史》卷四十五蔣平階本傳最末:“卒以道士服殮,年七十一?!盵7]這雖然看起來更為精確,但因其依例沒有交代原始依據(jù),無法判斷其可信程度,所以姑置不論。這樣,以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七十歲逆推, 蔣平階即出生于萬歷四十二年甲寅(1614)。

附帶關(guān)于《提要》本條末尾的一段敘述:

崔華《不凋詩稿》有蔣平階壬辰跋,此壬辰應(yīng)為康熙五十一年(1712),此時華亭蔣平階當(dāng)早去世,故此撰跋者之蔣平階當(dāng)另是一人。[8]126

這里說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蔣平階“當(dāng)早去世”,這一點非常正確;但《不凋詩稿》蔣平階“壬辰跋”,更大的可能是撰于前一個甲子的順治九年(1652),即在崔華生前為之題寫詩稿(9)崔華見《提要》卷九,上冊第256頁。,而并非后來另有一個同姓名的蔣平階。至如《蔣平階研究》所述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之后的蔣平階事跡,則大抵出自后人臆測甚或偽造,與此性質(zhì)不同。

蔣平階既是明清之際云間詞派的重要作家,同時在詩學(xué)方面,又是繼陳子龍之后,連結(jié)云間派與西泠派的重要人物?!短嵋吠砩院筇岬降纳蛑t《東江集鈔》卷首蔣平階序(10)沈謙見《提要》卷六,上冊第136頁?!稏|江集鈔》蔣平階序可見《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0冊,第179—180頁。,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這一點。因此,解決蔣平階的生卒年問題,也具有更加多方面的意義。

三、姜圖南(卷六,上冊,第132頁)

姜圖南,《提要》及《清人別集總目》均缺生卒年[1]第2冊1668。

按江慶柏先生編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曾經(jīng)依據(jù)《順治六年己丑科會試進士履歷便覽》,定姜圖南生年為明萬歷四十八年庚申(1620)[9]。但從其他資料來看,這個生年值得懷疑。

毛奇齡《西河文集·七言古詩》卷五,有《維揚贈姜侍御圖南巡鹽,并祝初度,有詩》一首[10]。談遷《北游錄·紀聞·下》第一百四十條“顧仁”說:

先是壬辰,撤各道巡使,蓋滿人意以巡使掣其肘也。乙未春,諸人不自閟,力營仗斧,而鹺臺尤羶,中外協(xié)計費巨萬。于是仁和姜圖南得兩淮,蓋州王秉乾得長蘆……[11]

這里“壬辰”“乙未”,分別為清順治九年(1652)、十二年(1655)。又雍正《江南通志》卷一百零五《職官志·文職·七》“國朝統(tǒng)部·巡鹽御史”記載:

……

陳自德,奉天人,貢生,順治九年任。

姜圖南,仁和人,進士,順治十二年任。

白尚登,奉天人,貢生,順治十三年任。

周宸藻,嘉善人,進士,順治十四年任。

高爾位,奉天籍,寧懷人,貢生,順治十五年任。

……(11)雍正《江南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0冊第135頁。另外卷一百十二《職官志·名宦·一》“統(tǒng)部·國朝”姜圖南本傳,誤將其任期稱作“順治十三年”,見同冊第298頁。

看得出來,從姜圖南開始,兩淮巡鹽御史正常都像該職務(wù)名下有關(guān)說明一樣,每人“在任……一年,差滿考核”。毛奇齡該詩正文有云:

蘭臺侍御掌文史,更作巡方繡衣使。

巋然霜陛二三人,治此鹽官幾千里。

……

君今攬轡頗有余,況復(fù)從游盡英杰。

……

多君理財日無已,天下未有如財難。

很明顯,詩歌即作于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唯一一年姜圖南在“維揚”或曰“蕪城”(詳后)亦即揚州履任期間。而其最末兩句云:“男兒有才須早立,姜君侍御方四十?!笨芍@年姜圖南已經(jīng)四十歲也剛剛四十歲。據(jù)此逆推,姜圖南應(yīng)該出生于萬歷四十四年丙辰(1616)?!肚宕宋锷淠瓯怼匪鶕?jù)進士履歷便覽,顯然是有意把年齡往小里說了四歲。

毛奇齡該詩如果說還留有缺憾,那就是它在“祝初度”的時候沒有交代姜圖南具體的生日及其月份。從正文中的自述“蕪城草黃時苦寒,城邊游子衣裳單”云云,只能看出詩歌寫于天氣寒冷之際,但究竟在哪個季節(jié)并不確切;并且“祝初度”既有可能針對姜圖南的生日,也有可能針對四十大壽這一整年而言,所以在這方面無法作出進一步的推測。

不過,知道了姜圖南的生年,其卒年也就可以考知?!秱鹘y(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二十一輯載有胡春麗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訂補》一文,第一部分《訂誤》第九條“姜圖南”,在《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的基礎(chǔ)上補充卒年并訂補字號,其中特別珍貴的資料就是知其享年:

姜錫桓纂修《姜氏世譜》寅集孟遠《兩淮巡鹽御史真源公傳》:“姜圖南,字匯思?!晡迨硕鴼{?!蔽闹杏小澳晡迨硕鴼{”,知姜氏享年五十八;據(jù)其生年推之,當(dāng)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12]

這樣按照前述生年萬歷四十四年丙辰(1616)而非四十八年庚申(1620)推算,姜圖南(真源其號)的卒年也相應(yīng)提前四年,即為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

近年剛剛問世的《浙學(xué)未刊稿叢編》第一輯,所收浙江圖書館藏吳農(nóng)祥稿本《梧園詩文集》內(nèi),也有一篇《姜侍御圖南傳》[13]455-462??上У氖?,該傳非但像上及孟遠《兩淮巡鹽御史真源公傳》一樣沒有交代生卒年,而且連享年也沒有敘及。不過,它的標(biāo)題之下,注有寫作的年份“甲寅”即康熙十三年(1674)。這可以佐證,上文推算的姜圖南生卒年及享年,應(yīng)該會是正確的。

另外關(guān)于姜圖南的著作,《提要》本條說:

光緒《杭州縣[府]志》載其有《關(guān)隴集》、《維揚集》、《客堂集》,今皆不傳。[8]132

這里的第一種《關(guān)隴集》,《清人別集總目》曾經(jīng)依據(jù)已故孫殿起先生《販書偶記》予以著錄。但僅僅根據(jù)當(dāng)年的記錄,確實無法判斷后來的存佚。而現(xiàn)今《清代詩文集匯編》第69冊影印有該種《關(guān)隴集》,則可以斷定其并未“不傳”。

又第三種《客堂集》,其書名十分復(fù)雜。例如清代最早的康熙《杭州府志》,卷二十九《人物·一》“才器·國朝”第一人姜圖南本傳,有關(guān)記載說:

姜圖南,字匯思,號真源。山陰貫,錢塘人?!小队锌吞谩分T集行世,晚乃悔而焚之。(12)康熙《杭州府志》,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刻本,第34b—35a頁。前述“仁和”與“錢塘”同為杭州府治。

而其后卷三十八《藝文·上》“集類”著錄:

《有容堂集》二十四卷、《姜張合刻》十卷、《關(guān)隴集》《淮海集》《南昌集》共二十卷,姜圖南著。[14]

這里其他毋論,書名中的“有客堂”作“有容堂”,就自相矛盾,令人無所適從。并且偶爾檢索到清末姚覲元輯《清代禁毀書目四種·禁書總目》“軍機處奏準(zhǔn)全毀書目”內(nèi),著錄有一種《有容堂詩稿》,而作者又誤作“姜國南”[15],可知其刊誤也多,同樣無法作為旁證。

還好注意到孫治《孫宇臺集》卷二十五有一篇《祭姜真源文》,位于本卷最末?!秾O宇臺集》過去通行的是《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48—149冊影印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孫孝楨刻本,但其底本系南京圖書館所藏,該文偏偏只存上半篇,“以下原缺”[16]。這次從“中華古籍資源庫”網(wǎng)站讀到國家圖書館的藏本(13)http://read.nlc.cn/thematDataSearch/toGujiIndex,訪問日期:2021年9月28日。,該文果然正常完整;其下半篇雖然對于考察姜圖南的生卒年來說同樣沒有作用,但敘及:“昔日有客之堂,今日虛無之宅?!盵17]這樣就能夠確證,姜圖南的室名為“有客堂”,對應(yīng)書名自然應(yīng)該是《有客堂集》。至于《提要》所引脫漏一個“有”字,則在所說光緒《杭州府志》之前,至少嘉慶、道光年間吳顥輯、吳振棫重訂《國朝杭郡詩輯》卷一姜圖南小傳,就已經(jīng)誤稱其“有《關(guān)隴》《惟揚》《客堂》諸集”(14)吳顥、吳振棫《國朝杭郡詩輯》,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錢塘丁氏刻本,第4頁a。第二種書名“惟”字亦誤。。而像前及吳農(nóng)祥《姜侍御圖南傳》,敘述末尾說他“有《關(guān)隴》《維揚》及《有客堂》諸集行于世”[13]461,這樣表達正是為了避免“有客堂”的“有”字引發(fā)不必要的麻煩。

四、許尚質(zhì)(卷十四,上冊,第388頁)

許尚質(zhì),《提要》推測其“約生于順治十七年(1660)”。

按《提要》這個推測的依據(jù),可能是其下文提到的集內(nèi)“《朱竹垞八十》詩后有《五十初度》詩”?,F(xiàn)在從這里出發(fā),對許尚質(zhì)的生年問題作一些具體的考察。

許尚質(zhì)《釀川集》詩類凡五卷,內(nèi)部作品分體編次,上述兩題都在卷三的五言律詩內(nèi)[2]66。兩題之間,隔有如下五題——《九日,飲柯山悔庵宅,渡湖南,宿黃葉山房》二首、《湛師塔》《夜坐,懷湖上》《渡江,同友人作》《冬日展墓》三首,大致看起來都作于朱彝尊(竹垞其號)八十歲那年,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15)朱彝尊生于崇禎二年己巳(1629),可見《提要》卷八,上冊第204頁。。這樣,《五十初度》自然作于轉(zhuǎn)年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逆推許尚質(zhì)的生年就是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

并且,《五十初度》后面第二題,為《胡載眉下第,顧予病中》[2]67;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正是會試的年份,所以才會有“下第”之人。又其后第二題開始,為《元夕,同玉岑生懷宇聞客大梁》《示玉岑生》《庚寅初度,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2]67;這里“庚寅”為康熙四十九年(1710),合前正好三年連貫。如此前后并推,《五十初度》的作期應(yīng)該可以確信無疑。

但是,《釀川集》文類卷二有一篇《太清庵記》,其中敘及:

癸未冬,予拜祖知事公墓,信宿墓舍。……嗟乎!憶少日上冢,屠豕刲羊,畫船鼓吹……不十年而先君子棄孤逝世……蓋三十年來,不復(fù)見曩時之盛,而予年亦五十矣。[2]27

持此與詩歌對讀,有關(guān)內(nèi)容正相當(dāng)于前述《冬日展墓》三首、《五十初度》連續(xù)兩題;然而這里的冬日卻在“癸未”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比前述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要早五年。這就使人懷疑,這連續(xù)兩題詩歌,有可能其排序并不準(zhǔn)確。

《釀川集》詩類內(nèi)部,同體裁作品排序錯誤的情況確實存在。即如本卷五言律詩,前述《渡江,同友人作》一題,首聯(lián)云:“才過三春半,同君三渡江?!边@應(yīng)該是作于春季二月,卻排在“九日”(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與“冬日”之間。特別是前述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初度,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該題,正如《提要》所說已經(jīng)是集內(nèi)確切時間最晚之作;然而其后二十余題卻出現(xiàn)《丁丑閏三月朔日食,連月陰雨》[2]69——這個“丁丑”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該年確實三月閏,這就絕對排錯了。

因此,關(guān)于許尚質(zhì)的生年,目前還需要等待其他佐證材料才能夠得出最后的結(jié)論?!短嵋芬栽姼枧判驗橹鬟M行推測,同時又加上“約”字,這個做法確實比較妥當(dāng)。

此外,《清人別集總目》著錄許尚質(zhì)[1]第1冊603,定其生年為順治七年庚寅(1650),這是來自已故袁行云先生《清人詩集敘錄》卷十四許尚質(zhì)小傳的說法:“以《庚寅初度》詩推之,為順治七年生?!盵18]考《庚寅初度,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第二首的首聯(lián)云:“問年同甲子,紀歲正庚寅。”這里的“同甲子”,意思是“諸子”同年齡,而不是自己周一甲子(可能“同”與“周”字形相近,容易認錯);“庚寅”則是借用屈原《離騷》“惟庚寅吾以降”的典故前半,在字面上單純切合眼前的年份亦即“紀歲”,而不是說自己就降生在“庚寅”年。并且,在許尚質(zhì)有關(guān)“初度”的這兩題詩歌中,《五十初度》是按照年份計算,通常作于該年元旦即正月初一日;而《庚寅初度,諸子置酒一草亭作》四首,則與年份無關(guān),通常作于具體的生日這一天(16)此種情況,程云《松壺集》極其典型,幾乎每年各有一題詩歌,可參見本系列拙稿“程云”條,待刊。。所以,該題第一首的首聯(lián)即云:“五年燕地客,三度此傳觴?!蔽迥曛杏腥卧凇耙徊萃ぁ迸e辦生日宴會,“庚寅”不過是其中普通的一年——當(dāng)然恰巧也是有典故的一年而已。至于許尚質(zhì)的生日,該題第四首的首聯(lián)云:“廿四番花信,風(fēng)吹到草亭。”又同卷后面《夜坐石簣山房(是日為予初度)》有句云:“歲華春去早?!盵2]68可知其大致在春夏之交。袁行云先生誤解了原詩的意思,因而后來像江慶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就不再采納他的說法(17)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頁。該處據(jù)《五十初度》定許尚質(zhì)生年為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也欠合理。。

《清人詩集敘錄》該處,還誤稱許尚質(zhì)《釀川集》為“四卷”。關(guān)于《釀川集》的卷數(shù)及內(nèi)部構(gòu)成,《提要》表述最為準(zhǔn)確——“此集凡賦一卷、文二卷、詩五卷、詞五卷”,四個大類,卷次各為起訖,總計十三卷?!肚迦嗽娂瘮洝匪^“四卷”,顯然是把每個大類都當(dāng)成了一卷。而其始作俑者,經(jīng)查很可能是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一《經(jīng)籍·十一(集部·四)》“別集·國朝”的著錄[19]。并且,乾隆年間官修《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八十四集部別集類存目之十一著錄《釀川集》,總卷數(shù)“十三卷”正確,而內(nèi)部“詩五卷”卻誤作“詩二卷”(18)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下冊第1665頁。另外稱該集“宋祖煜序”,“煜”字應(yīng)作“昱”。即如其父宋長白《柳亭詩話》卷二十七“賭墅簪花”條注及“諸兒”曰“昱、晟”,也可知兄弟取名都是日字頭而無火字旁,見《清詩話三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冊第684頁。。嘉慶年間阮元輯《兩浙輶軒錄》卷十一許尚質(zhì)小傳與所附朱文藻引據(jù)《四庫全書總目》語[20],情況又是如此。而像今人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58冊第一種影印《釀川集》,將其總卷數(shù)標(biāo)為“十二卷”,則又是由于所據(jù)某本四庫提要于其文類少算了一卷[2]116??梢娺@樣的錯誤雖然細小,但要做到認真對待也并不容易。

《釀川集》之外,曾見蔣國祚《梅中詩存》一卷,內(nèi)有《題釀川生小照(附自記)》四首,小序說:

生,越人也,未嘗一日居釀川;以“釀川”自名者,志釀川也。釀川出郭門不二十里,生嘗泛舟其上,思結(jié)宇焉而未逮也。生九歲作文,三十一籍諸生,今年且四十。中間游閩六七年,嘗一登鼓山,一眺華頂,信宿彭蠡,兩渡黃河;倦游里居,屈首經(jīng)師又七八年,而竟無一遇。昔人云:“四十不仕宦,不當(dāng)仕宦?!鄙曛链耍瑢帍?fù)可裹飯攜餅,待曉院門,逐隊就舍,作俯首咿唔態(tài)乎?生嘗有志性命之學(xué),徒以八口之累,遂乖此愿。倘天假生年,向平事畢,丹崖翠壁,不渝此盟。此生自記也。圖左列書冊,右置唾壺,中貌生踞石而坐,若有思者。漫題四絕云。[21]

這里“此生自記也”的上文,就是許尚質(zhì)的“小照”“自記”,可以看作一篇佚文(19)另外《梅中詩存》卷首有一篇許尚質(zhì)所撰《梅中詩存序》,見《蔣攸铦文學(xué)家族詩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95—196頁;該序已經(jīng)收在《釀川集》文類卷一,題作《蔣氏詩存序》,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58冊,第8頁。。此文雖然篇幅不長,但各種時間節(jié)點很多,有助于了解許尚質(zhì)的生平事跡。例如其中提到游歷天臺華頂,大致時間在不到四十歲又“倦游里居……七八年”之前,也就是三十歲左右或者更早。而拙稿前面“蔣平階”條所述《釀川集》詩類卷一《哭四先生詩》一題,恰巧排在同體裁的《將之天臺,夜宿剡溪作》[2]40與《下華頂,復(fù)至斷橋觀瀑》[2]41兩題之間,正常情況下即可知其作于游歷天臺華頂?shù)那跋?;這與我們該處推論的寫作時間,基本上也是相吻合的。后來則如丁鶴《蘭皋詩話》卷二,稱許尚質(zhì)“九歲作文,年三十一成諸生”,顯然正是依據(jù)這篇“自記”;并且進一步補充說:“后客游,卒于都門。”[22]這樣許尚質(zhì)的一生就完整了。可惜這些時間節(jié)點,大抵只著眼于年齡角度而沒有對應(yīng)的年份,只能以后再繼續(xù)留意。

另外陶及申《紀元本末》一書,卷首也有一篇許尚質(zhì)所撰《紀元本末敘》[23]1a-3b,而《釀川集》文類未載。其他如《提要》卷七著錄蔣嶟《斯友堂集》[8]155,曾說其開頭兩卷《文集》有許尚質(zhì)所撰總序(20)見《斯友堂集》卷一“文集原序”,《清代詩文集珍本叢刊》第87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版,第511—513頁。另外《提要》該條所說的詩集小序,則《斯友堂集》卷六《秋吟集》有一篇系許尚質(zhì)所撰,見《清代詩文集珍本叢刊》第88冊,第238—241頁。;又《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十七子部道家類存目著錄姜中貞《得一參五》,則提到“卷末有許尚質(zhì)所作中貞小傳”[24],而《釀川集》內(nèi)同樣未見,可知許尚質(zhì)作品散佚確實不在少數(shù)。

附帶關(guān)于陶及申,與許尚質(zhì)以及俞公穀、宋長白并稱“耐園四友”,但并不都在一個輩分上?!短嵋肪硎讯ㄌ占吧晟隇槌绲澗拍瓯?1636),并推測其卒年到“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八十六歲”以后[8]259;而《紀元本末》卷首自序,署款說:

大清雍正元年,歲在癸卯[1723],會稽陶及申式南氏自序于三錫堂之筠庵,時年八十有八。[23]2b

這樣,其卒年至少又可以后推兩年。

猜你喜歡
清人總目康熙
總目次
清人繪六世班禪唐卡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19:48
第36 卷總目次
論清人對紅樓十二釵的認知差異及其成因
康熙:陽剛雄健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天花與清人日常生活
特別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0
《清人詠大石山詩》書法
2014年第1—6期總目次
2009年總目次
輕兵器(2009年24期)2009-12-15 05:37:52
闵行区| 广宁县| 乐山市| 景宁| 阿勒泰市| 哈巴河县| 三门峡市| 古交市| 义马市| 盐津县| 香港| 盐城市| 涿鹿县| 如皋市| 巢湖市| 黑龙江省| 安化县| 纳雍县| 简阳市| 自贡市| 太康县| 全椒县| 繁峙县| 宁南县| 青阳县| 崇信县| 谷城县| 嘉义县| 海南省| 苍南县| 定结县| 常山县| 松潘县| 阿克苏市| 肇源县| 望谟县| 西畴县| 都兰县| 和林格尔县| 泰兴市|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