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一
(浙江音樂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4)
現如今,隨著美育課程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音樂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美育課程之一,受到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與其他基礎課程不同,音樂課往往強調在學中玩,玩中學。傳統(tǒng)的音樂課程教學已經逐漸過時,教師們在不斷地嘗試與摸索中尋求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音樂課中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在經過不斷試驗以后,部分教師發(fā)現,將音樂游戲放入音樂教學課堂是快速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方式,并對此展開研究。本文中,作者通過三個月的實習教學和一學期的“音樂游戲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后,總結經驗,闡述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多樣性、可行性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在過去的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中,重點往往是老師對書本知識的灌輸,直白地講就是通過老師的直接講授,使學生學會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學唱一首音樂作品。這樣的課堂教學往往枯燥乏味,很難讓學生感受音樂課堂中的樂趣,同時音樂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教育教學特點。而音樂游戲,引領參與者層層遞進地體驗音樂、表現音樂與創(chuàng)造音樂,與此同時,也會促使游戲參與者在活動中構建規(guī)則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策略意識、團結精神,推動學生思維力、反應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提倡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音樂。絕大多數的學生均熱愛玩樂,尤其是年齡較小的低段學生,我們在教學中便可以抓住學生們的天性,使學生將學習和游戲相結合。
在《土豆絲土豆皮》的游戲中,通過聲勢,律動,孩子們不僅掌握了節(jié)奏型,鍛煉了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知到了音樂游戲的趣味性。中國的一些民間童謠,在世代口耳相傳中就自帶節(jié)奏特色。很多學生在孩童時期便已初步感知了最基本的節(jié)奏型,而音樂老師們完全可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一些簡單的小游戲去喚醒他們的記憶,與此同時,音樂游戲的魅力以及教學特點一改之前音樂教育單調呆板的教學模式。
以《土豆絲土豆皮》游戲為例:
譜例1
筆者經過一個學期《音樂游戲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課堂學習,感觸頗深。一個好的音樂游戲可以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比如在崔學榮老師的課程中,每節(jié)課開始之前的圍圈兒歌,不僅節(jié)奏旋律簡單,又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生能夠清楚地明白教學指令,同時又保證了課堂的秩序。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況,可以對旋律、節(jié)奏型進行一定的改編:例如卡農、多聲部等,這使得參與者在游戲中不僅學會演唱旋律,同時學會了觀察和聆聽,理解了什么是團隊合作。
“中國民族音樂是中國音樂文化的歷史沉淀。中國音樂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其普遍性是文化傳統(tǒng)的特征。同時,傳承民族文化是學校教育的具體任務之一。對于中國的中小學基礎教育來說,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我們音樂教師的職責所在。”我們所熟知的三大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其中,民族性在柯達伊教學法中尤為重視。在柯達伊先生創(chuàng)立柯達伊教學法期間,匈牙利民族音樂教育處于缺失狀態(tài)。在柯達伊教學法的音樂教學實踐中,其特別注重民族元素在音樂教育體系中的展示,從而也促使民族音樂元素逐漸走入國人的視野并被接受,民族音樂才能在音樂教育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中國的音樂教育,目前西化嚴重,本民族的兒童甚至不能唱一首完整的民歌。教材編寫團隊有意識地將民族音樂設為重點內容,根據每個年齡段不同的特點,在每一冊中編入難易程度不同的民族音樂作品,包括民歌和民族器樂作品等。
中國民族音樂以五聲調式為主,五聲調式的特征是缺少半音與三整音的尖銳傾向,格調比較平和,曲調較為優(yōu)美。音樂教師在創(chuàng)編音樂游戲時所用的音樂旋律宜以五聲調式為主。我們可以以歌曲《丟手絹》為例。這首歌曲是典型的五聲調式作品。曲調朗朗上口,節(jié)奏簡單不復雜,歌詞內容又富有童真。小朋友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學會演唱這首歌,還能夠初步感知中國特有五聲調式音樂的風格特點。
中國民族音樂有許多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其中,“魚咬尾”在中國民族音樂中是一種重要的創(chuàng)作表現手法?!棒~咬尾”是指前一個旋律的結束音和下一個旋律開始音相同的結構類型,亦稱銜尾式、尾題式、接龍式,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一種結構形式。如:人民音樂出版社七年級下冊中的《沂蒙山小調》就是運用了魚咬尾創(chuàng)作手法的代表之一。在之前的實習教學中,筆者在新課教學時嘗試先用成語接龍的小游戲使學生理解“魚咬尾”的特點,再將學生展開進行分組創(chuàng)編旋律接龍,由此來鞏固提升對“魚咬尾”的理解。如:老師do mi so mi re →學生組1 re do re mi so →學生組2 so la so re mi →學生組3 mi do re mi do……該音樂游戲不但使學生理解了“魚咬尾”創(chuàng)作手法的含義,與此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編創(chuàng)旋律的興趣。
民族音樂是各民族人民表達情感、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將本民族音樂融入學校音樂教育以及音樂游戲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認知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具有積極的意義。
譜例2
音樂游戲作為一種游戲,是否具有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游戲的設計應該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生熟悉的事物著手去尋求題材。
小學階段的學生課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提高音樂游戲的趣味性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例如:可以將學生熟悉的兒歌童謠融入節(jié)奏游戲中,同時也可讓學生在節(jié)奏游戲中自由加入自己喜歡的奧爾夫樂器;也可以將一些動作加入在情景表演游戲中,動作要簡單,指令要明確,更要形象生動。在《癩蛤蟆與小青蛙》一課中,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模式,將男生與女生分成兩組,分別來扮演癩蛤蟆與小青蛙,通過模擬癩蛤蟆與小青蛙不同的叫聲,加上一些肢體律動的表演,來展現故事情節(jié)。情景角色扮演的音樂游戲既有趣又直觀。學生不僅能夠快速理解歌詞含義,還能記住歌詞內容;同時,分組教學也能加速旋律記憶,學生能高效率地學會這首音樂作品。
初中階段的學生經過6 年的基礎音樂學習,已經具有了一定獨立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音樂游戲中加入一些音樂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如:節(jié)奏創(chuàng)編、旋律創(chuàng)編、身體律動創(chuàng)編等等。例如在《獵人合唱》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拍手和跺腳分別來模擬小馬和老馬走路的馬蹄聲。學生可以根據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分組創(chuàng)編不同的身體律動。通過音樂創(chuàng)編游戲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節(jié)拍的強弱,能夠準確演唱弱起節(jié)拍。
音樂游戲存在的初衷就是為了使音樂課堂更豐富。單一的游戲會使學生的好奇心、參與度、能動性逐漸降低,無法達到最初在課堂教學中設置該環(huán)節(jié)的實際意義。
年齡段不同、音樂素養(yǎng)不同的學生適合的音樂游戲皆是不同的。筆者根據自身經驗以及各年齡段學生的領悟能力與接受能力的參差,將學校音樂教育分為4 個不同階段。即義務教育低段(1-3 年級)、義務教育中段(4-6 年級)、義務教育高段(7-9 年級)以及高級中等教育階段。低段的學生基本屬于音樂初學者,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完整演唱幾首簡單的童謠,但是他們基本沒有音高、節(jié)奏概念。在這個階段,音樂教學基本上以簡單的音樂元素為主。如:建立大調音階的概念、能夠簡單識譜、理解并區(qū)分二拍子與三拍子等。教師在編排音樂游戲時可先從簡單的節(jié)奏型開始,身體律動方面用拍手、跺腳、捻指所發(fā)出聲音音色的不同讓學生初步感知高、低音的不同特色。再者,低段學生偏愛顏色鮮艷的動畫、擅長夸張地模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設計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內容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
每一首樂曲都有不同的風格,三拍子樂曲一般節(jié)奏舒緩,旋律優(yōu)美;二拍子樂曲則是靈動活潑。要想讓學生正確理解作品,必須要學會多覺聯(lián)動的教學法——即根據通感等原理,遵循音樂藝術的特征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采用聽、說、舞、演、編、創(chuàng)等的相互交融去感受體驗審美對象,并進行表現。教師應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特點,設置相應的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能推動課堂的氣氛,也使學生對音樂學習更為感興趣。而音樂游戲的多樣性,不但在前期備課過程中發(fā)散了教師的思維,還使學生更加快速精確地感知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律動,簡單來說就是音樂的旋律節(jié)拍,同時我們根據其不同的規(guī)律進行運動。小朋友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烈的,我們可以通過在課前播放與本節(jié)課律動相近的音樂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其次,我們也可以加入拍手、跺腳、跑跳步等動作讓學生和老師一起伴隨音樂律動一起做動作。這種方式,看似容易,實則也包含了一些簡單的音樂游戲,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節(jié)奏感。為了培養(yǎng)學生興趣,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可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如:進行情景編創(chuàng),讓學生的音樂思維提前進入音樂課堂。在《母雞叫咯咯》一課中,教師可通過情景模擬,在進行發(fā)聲練習時模仿小雞小鴨等常見動物的叫聲,讓學生仿佛已經身處在熱鬧的農場中了。這種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讓他們對這節(jié)音樂課充滿興趣。
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一般分為歌唱課與欣賞課。歌唱課的學習,除了讓學生會完整地演唱一首作品之外,亦要學習這首作品中蘊含的一些音樂知識。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一句一句反復的示范教學往往會讓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厭煩心理。為了轉變此時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教師就可以通過音樂游戲進行緩解。如采用角色扮演的分組演唱形式,分組競賽演唱形式,或者接龍游戲的形式??傊?,就是通過變化多元的音樂游戲,讓學生不僅學會演唱作品,還要讓他們在快樂學習的同時掌握作品中的一些重點、難點。
音樂游戲豐富多樣,教師會根據課堂的需要進行選擇音樂游戲。編創(chuàng)類音樂游戲可以在課堂的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使用。如在《銀杯》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熟悉蒙古族音樂風格,教師往往會在教學中加入蒙古族舞蹈編創(chuàng)游戲。學生可以在教師教學幾種蒙古族動作以后進行自由編創(chuàng)。孩子們的想象力配合著編創(chuàng)游戲激發(fā)出來,在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音樂風格的理解。
除了歌唱課,我們也可以在欣賞課中加入一些音樂游戲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在欣賞德彪西音樂作品時,可以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張白紙,讓他們跟隨著音樂旋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紙上作畫。每個人對相同旋律的音樂理解亦是不同的,通過繪畫與音樂相結合的音樂游戲,讓學生在繪畫展示當中互相了解每個人的不同審美,同時也在有意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筆者通過3 個月的實習教學,及一學期的課程學習,深刻認識到,中小學音樂教育既然是美育教育,僅僅通過穿插音樂游戲教學來展現美育教育中的“美”是遠遠不夠的。音樂游戲教學不是一種機械化的程序,它的出現首先要具有合理性,其次也要能夠體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即是否符合本作品的音樂特點,以及內容是否豐富。作為未來要走上教育崗位的老師,我們應該著重研究音樂作品的本身和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編創(chuàng)出多元合理的音樂游戲,同時嘗試帶入課堂教學,從而使音樂課堂更加精彩,使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能更上一層樓。
注釋:
①教育部.走進新課程叢書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②馮丹.柯達伊教學法對基礎音樂教學的影響研究[J].北方音樂,2020(24):200-202.
③劉芳芳.本土民族音樂融入幼兒教育活動的思考[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03):21-24.
④崔學榮.多覺聯(lián)動音樂教學法——一場音樂課堂教學的革命[J].音樂生活,2021(0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