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實物情境、表演情境、歌曲情境,在有效貫穿知識內容的同時,更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究歷史、感悟歷史、走進歷史的機會,并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及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 初中歷史 教學應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30
歷史學科知識點龐雜,史實所發(fā)生的時間、空間均與學生所處的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在認知層面存在一定的屏障和落差。要打破這種落差,就要通過營造特定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史實發(fā)生的情境中,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形成共鳴和思考,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共鳴,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呢?靈活應用情境教學法,根據(jù)不同的史實,營造不同的情境,方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探究歷史
想要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符合教學目標且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探索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筆者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過程從本質而言就是一個提問、分析、解決、對比的總結過程,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或不足,對學生的學習都不利。優(yōu)質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建設之中。同時,可以進一步健全學生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并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通過書本上的知識構建起前后貫穿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知其一又知其二,能夠舉一反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對于學習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有非常大的幫助,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答,更深入地認識了史實,同時也建立了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的信心,在不斷思考中,加深了自己的知識厚度,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比如在學習《“九一八”事變》這一段歷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情境:問題一,“九一八”事變的實質是什么?問題二,“不抵抗”政策給中國造成了哪些影響?問題三,“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問題四,“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問題五,大家都知道,“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東北地區(qū),六年后,七七事變爆發(fā),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同學們思考一下,兩者之間有著哪些聯(lián)系呢?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使得學生們充分認識了“九一八”事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由設置問題為引導線索,使學生正確認識到“九一八”事變和中華民族存亡的內在聯(lián)系,之后以史為鏡,讓學生們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樹立正確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
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教學,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調動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控問題的范疇,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規(guī)范,初中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形成完整、正確的歷史觀,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進行合理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創(chuàng)設實物情境,感悟歷史
歷史是現(xiàn)實的鏡子。歷史研究的重要目的是揭示社會和歷史規(guī)律,認識社會發(fā)展的整體趨勢,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讓學生深刻感悟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辯證關系。結合新《課標》,初中歷史教學需要教師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讓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其中比較好的一個方法就是營造實物情境,更進一步說就是通過讓學生觀察、了解保存下來的歷史實物,形成直觀的印象,幫助學生完善時空觀念,感悟歷史。很多歷史教育者都比較推崇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實物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建立學習者與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將史實中具有特別意義的標志物作為知識點的附著物,學生會形成十分深刻的形象記憶,這就好比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會記錄它的標志性建筑物一樣,教師在通過實物情境進行教學時,就是通過歷史遺留物,對事件、人物進行了標記,使得學生能夠清晰掌握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段歷史時,所發(fā)生的事件非常多,時空的轉換非???,學生的識記和理解都有一定困難,很多學生都將史實記混、記亂,導致知識體系混亂,將A事件放在了B時間內,將B時間放在了A時間內,尤其是這個時期發(fā)生的運動、變革比較多,并且涉及的人物更多,學生非常容易產生錯記。在進行這個階段歷史的學習中,如果我們采用情境教學法,營造實物情境,很多難點就會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博物館和紀念館中上一堂觀摩課,直觀了解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頑強斗爭的歷史,對一些轉折性的事件進行回顧和再現(xiàn),如長征、反圍剿這些經典的歷史事件,學生通過書本是很難體會到的,如果學生通過實地觀察老照片、紅軍戰(zhàn)士遺物等實物,就能夠直觀地看到和想到當時紅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和幾萬里跋涉的氣魄,其中,他們四渡赤水、強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草地,最終達到延安,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戰(zhàn)士沒有懼怕,他們不畏艱難險阻,打破了敵人封鎖,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這期間他們留下了很多遺物,這些遺物是他們的精神和品質的濃縮和見證,通過觀摩這些遺物,深刻領悟革命先輩頑強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更能夠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在感悟歷史的同時,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形成更豐富、全面的歷史知識體系。
實物情境教學,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教師應該多開展實物情境教學活動,將課堂搬到相應的場所中,現(xiàn)場進行一堂解說式的教學,這樣學生不僅身心得到了放松,還在這個過程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三、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走進歷史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發(fā)展歷史,世界歷史更是分布在全球各地,因為時代的變遷,歷史對于我們現(xiàn)代的生活太過久遠,沒有對比性的參考,學生無法準確對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和想象。若是在實際課程中,教師僅僅通過照本宣科的口頭描述方式進行講解,學生是無法真正理順課本中的歷史構架的,不容易形成體系性的記憶和理解,更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么,如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引發(fā)共鳴和共情,更好地感悟和學習歷史知識呢?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特定的氣氛,讓學生對教材中所描寫的場景進行表演,就是非常好的方式。通過表演,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歷史事件中,成為事件的“主角”,從事件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和發(fā)現(xiàn)史實本身,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強化,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增強,很多有表演欲望和表演天分的學生還從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而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知識的接受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一方面,通過表演情景的設定,可以對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進行開發(fā),幫助學生建立更開放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又跳出書本,進行更多的演繹,而這種演繹并不一定是平面的知識,也可以說是立體的歷史知識的再現(xiàn)和歷史人物的扮演和體驗。
如在學習《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這個知識點時,課本中所提到的遠古居民、農耕生活等知識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已經有上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了,處于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的學生自然無法理解課本中提到的生活方式,教師可以設計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表演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來學習歷史:假如你所住的地方只有一條河流,并且你沒有手機、電腦等現(xiàn)代工具,那么你將要干什么?我們看看原始人是怎么做的,你們想不想也當一次原始人呢?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歷史劇的編導表演,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演出,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科參與度,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和團隊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情景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表演者或觀看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歷史,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歸納知識和總結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將歷史知識充分融入心中,形成長久、深刻的記憶。
四、創(chuàng)設歌曲情境,渲染歷史
歌曲之所以被廣為流傳,是因其本身的表現(xiàn)力和感召力,特別是反映不同時期時代風貌的紅歌,其中不僅蘊含著最質樸的情感,更蘊藏著深邃的時代理想與精神,具有非常高的學習價值。筆者認為,歷史教師應該把音樂,特別是紅歌與教學相結合,一方面使得紅歌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fā)展,另一方面以歌曲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歷史得到渲染和升華。這一點是非常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也是學科融合的一種教學嘗試,在相對枯燥的歷史知識中,加入音樂的體驗,就好比將文字譜上了激昂的樂曲,知識將變得生動而有帶入感,學生在學習中,也會找到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就如同在聽一首好歌的同時會記住歌詞,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比如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義勇軍進行曲》來導入內容,之后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義勇軍進行曲》的聽后感,之后教師將歌曲的創(chuàng)造背景以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講課結束后,教師請學生一起演唱《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鞏固以及再理解,并能夠與歌曲作者產生深度共鳴,感受在民族危亡的時刻,藝術家聶耳和田漢如何用音符、旋律和詞作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和愛國熱情,也更激勵著新時代的青年,以此豪邁的氣概為激勵,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再現(xiàn)歷史
歷史學習中,學生需要準確記住事件的發(fā)生時間、人物關系等關鍵信息,如果只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會降低學習的效率,還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和學習結合起來,以周圍的實際為背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這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強化歷史知識,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歷史和現(xiàn)代相結合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或是帶領學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或是遇到理解瓶頸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元素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這一章節(jié)時,學生了解到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對比今天我國縱橫南北東西的高鐵網(wǎng)絡和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感嘆中國鐵路建設從無到有再到領先世界的發(fā)展歷程,感嘆不斷發(fā)展的中國所創(chuàng)造的一個個舉世矚目的奇跡,從而發(fā)自內心地感嘆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如果學生對中國現(xiàn)今鐵路的發(fā)展沒有明確的概念,教師就要準備一些數(shù)據(jù),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今天中國鐵路的發(fā)展成就。其中,學生們感悟到先輩們那種開天辟地的氣魄和不畏外部勢力干擾和阻撓的勇氣,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中國人不屈不撓的開拓精神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學習“維新變法運動”這一部分知識時,我們了解到北京大學的誕生歷程,時至今日,當初的京師大學堂不僅成為享譽中國的知名學府,更在世界大學之林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為中國重要的高精尖人才輸出地和國際教育教育的重要平臺和中國高等教育的旗幟之一。時過境遷,北京大學見證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歷程,更印證了中國高等教育振興的歷史必然。今天中國的高等學府數(shù)量已經超過3000所,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處于世界前列,很多大學已經馳名中外,成為非常重要的學術和人才培養(yǎng)基地,有非常多的優(yōu)秀人才從大學中走出,投身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把我們的城市、鄉(xiāng)村建設得更加繁榮美麗。作為一名學生,應該樹立高遠的志向,以更多的北大先輩為榜樣,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將來能夠走進自己心儀的高等學府,努力深造,做真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能夠帶動學生更好、更深入地掌握知識,鍛煉思維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學好歷史,學懂歷史。除了上述應用的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辯論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新《課標》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對歷史學科的持久熱情,在歷史知識的海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將歷史知識運用到學習與生活實踐中,達到“知史而明志,知古以鑒今”的學習境界。
參考文獻:
[1] 代利俠《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20年第1期。
[2] 宋惠云、劉立德、宋新奎《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年第16期。
[3] 石玉《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年第3期。
[4] 米日班·塔依爾《情境教學法在現(xiàn)階段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分析》,《視界觀》2020年第2期。
[5] 嚴云峰《淺談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年第2期。
[6] 王紅欣《初中歷史教學中基于時空觀念素養(yǎng)的情境教學法應用探究——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為例》,河北師范大學2020年碩士論文。
(范敬濤,1978年生,女,吉林臨江人,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