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初中學生語文閱讀面臨著自主閱讀能力低下、閱讀能力提升緩慢等難題,閱讀是讀寫諸種語文實踐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引入批注式閱讀方法有助于學生發(fā)揮主體意識,提升閱讀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批注式閱讀;實施策略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遍喿x是一種技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享受。閱讀是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當前許多中學生從小到大明明學了很多文本,但在自己拿到一篇新文本時只會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地閱讀,不知文本所言,不知文本何意,似乎一望而知,其實一無所知。因此,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怎么學”“用什么方法學”,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更應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好的閱讀教學就像一盞明燈,能啟迪學生的智慧,點亮學生生命的燈塔。
一、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的內(nèi)涵
批注式閱讀就是讀者把閱讀所思、所疑、所悟、所得書寫在書眉頁側的讀書方法,是一種傳統(tǒng)而有效的閱讀方法。批注式閱讀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自主完成語言文字的感知,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色等的感悟,用圈點勾畫及簡潔文字加以注釋點評的讀書方法。宋代大儒朱熹每讀一遍書都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勾畫批注,把思考感悟引向精深境地;偉大領袖毛主席所讀之書朱墨紛呈,批注滿滿,直線、曲線、雙直線等符號比比皆是。同樣,批注式閱讀對中學生學習語文閱讀也大有幫助。
1.實現(xiàn)學生自主閱讀。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批注式閱讀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的閱讀實踐活動,是動態(tài)的思維過程,是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它不再以教師的全盤分析代替學生閱讀,不再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閱讀。批注式閱讀是獨立自主的閱讀。
2.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日??磮蟆⒆x雜志、瀏覽網(wǎng)頁等大多是粗閱讀、淺閱讀,可讓我們獲得資訊、娛樂消遣,但不足以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批注式閱讀可根據(jù)閱讀的目標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點評,表達自我情感,獲得成長體驗。批注式閱讀是有深度的閱讀。
3.提升學生審美品味。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過程。學生在批注式閱讀中,生命體驗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獲得愉悅感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獲得善的浸潤。批注式閱讀是身心愉悅的閱讀。
二、批注式閱讀具體實施策略
1.批注式閱讀準備階段。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固定使用批注符號的習慣,使其進行批注式閱讀時不至于混亂,交流批注成果時不至于看不懂,筆者首先設定批注符號,明確批注位置。
“○○○”表示精妙、重點之處;“???”表示疑問;“?。?!”表示強調(diào);“——”表示需要著重領會;“~~~”表示重要語句;“‖”“/”表示段落層次。批注式閱讀除了勾畫圈點還有簡潔語言的注釋點評。寫在文本開頭的稱為眉批;寫在字詞句旁邊的稱為旁批;寫在文本結尾的稱為尾批。批注類型可分為:點評式批注、提問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補充式批注等。
2.批注式閱讀示范階段。為了讓學生學會批注式閱讀,筆者把自己對一篇課文的批注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參照、學習。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以片段的形式回憶了魯迅先生日常生活瑣事,有人不屑地評價此文“這也值得寫嗎?這有什么好寫的?”筆者以此為突破口,細讀文本做批注。
眉批:標題《回憶魯迅先生》——點明文本主要內(nèi)容,引出下文。
旁批:書寫在文本旁邊,針對文本內(nèi)容的關鍵之處、寫作技法、精美語句等作批注。
第2段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的走去。
運用動作描寫表現(xiàn)魯迅先生走路輕捷迅速,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的大無畏精神。
第46段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運用反復修辭,突出強調(diào)魯迅先生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表達了作者的敬佩之情。
尾批:常針對文本進行總結性的點評。
魯迅先生是平凡的:父親、丈夫、朋友、長者、作家。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俯身品嘗是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弱弱詢問是對妻子的尊重與愛慕;盡心陪同是對友人的尊重與熱情;展讀來信是對青年的尊重與期盼;爭分奪秒創(chuàng)作是熔鑄奮斗與奉獻。
3.批注式閱讀交流階段。在學生逐步掌握批注式閱讀的讀書方法后,課堂就成了師生、生生交流批注式閱讀成果的平臺。課堂上既有學生精彩批注令人拍掌叫好,也有教師充滿哲理的批注讓人頷首折服。講到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時,有學生批上一句“與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痹捯魟偮?,教室里響起熱烈掌聲。講到賈平凹《一顆小桃樹》,小桃樹不懼風雨,含苞欲放時,筆者分享了自己的批注:“不要懼怕苦難,苦難能孕育夢想。”好長時間,教室里靜悄悄的,學生們的臉上都是思考的表情。除此之外,筆者還把全班學生分成七組,每次批注式閱讀后每組由一位學生整理、修正,去劣取精,形成一篇新批注,然后打印發(fā)給全班學生交流、學習、共享。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土地的誓言》一文,學生抓住文本紛繁的故土景物,深深的眷念之情,抒發(fā)強烈愛國情感的思路,整理完成批注式閱讀如下:
題目:《土地的誓言》。
眉批(1):土地沉默不語如何發(fā)出誓言?作者才是土地的代言人。
眉批(2):這是作者對關東原野、對黑土地發(fā)出的誓言,是作者思念故土、熱愛祖國,迫切回歸的誓言。
第1段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摯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
旁批(1):作者對故土為什么用第三人稱“她”?
旁批(2):開篇作者感情較平穩(wěn),隨著感情地加強后文就改為第二人稱“你”,直接與關東原野對話。
旁批(3):直抒胸臆、雙重否定、反復渲染、擬人修辭,表達了作者對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對回歸的迫切心情。
第2段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尾批(1):“我”的“誓言”是什么?
尾批(2):這是中華兒女對祖國和民族發(fā)出的錚錚愛國誓言,首尾呼應,深切抒情。
4.批注式閱讀延伸階段。課堂閱讀教學只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不夠完整。批注式閱讀僅靠課堂上的閱讀訓練是不足以完成的,只有讓批注式閱讀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由單篇向多篇拓展,課堂內(nèi)外相互交叉、滲透、整合,才能為學生提供寬廣的思維發(fā)散空間,才能讓學生有效掌握批注式閱讀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積極做好反饋、反思工作,搜集了許多學生對這種閱讀方式的評價,欣喜地看到,批注式閱讀切實提升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使學生養(yǎng)成了在讀書中思考、在讀書中收集自己零碎思想的好習慣,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作者簡介:陳海玲(1974— ),女,福建省邵武市實驗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