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幾點策略:在思想上加以重視,這是重要前提;重視導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從興趣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重視實效,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重視復習,培養(yǎng)學生總結鞏固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學習習慣;教學現狀;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8-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49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提出,體現了基礎教育由單純的關注“知識”到關注“人本身”的變化,即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這體現了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為了指導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國家頒布了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以及課程標準解讀等相關指導性文件,文件中要求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要以落實課程標準精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奠基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習慣的關鍵時期。學生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地位的發(fā)揮程度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必須切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但是,從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對此教師必須予以重視,并采取恰當的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打好基礎。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教學嘗試,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方面
教師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導,要設計好、組織好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有效進行學習,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數學教師對于新課改的要求并未真正接受,教學中依然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依然以考試為主要目標,甚至在教學中完全主導著課堂的進程,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教學過程,其學習的主動性很難真正被激發(fā)出來,導致數學學習習慣無法有效形成。特別是在教學方法方面,很多數學教師依然是以單向的講授灌輸為主,在這樣的單向輸出過程中,學生只是在被動地聽,其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無法真正形成,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新課改的新要求,也知道要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教師盲目放權的現象,學生只是表面上進行活動,但學習實效往往很低,這造成了課堂的“虛假繁榮”,并未真正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同時,一些數學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缺乏針對性,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難以達成一致,這不僅影響了教學的效率,也不利于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二)學生方面
學生應該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居于核心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探究教學內容,應具備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這就需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就目前來看,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為缺乏有效的課前預習,主要還是寄希望于教師全面細致的講解;在課堂上還是以聽為主,缺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特別是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缺乏深入、細致、耐心的思考;針對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或者疑惑之處,并未及時尋求教師或其他學生的幫助;面對課后作業(yè)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對于質量的要求卻不高,存在應付的心理,更缺乏主動拓展和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導致思維面較窄,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這些問題的存在意味著學生自身尚未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容易成為學生學習進步的阻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在三維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力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要使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這就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在小學數學學科的具體表現。教師要想達到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對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從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著手,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是學生成長和進步的重要前提。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
關于習慣的重要性,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曾經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也是如此。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真正、有效地動起來,這需要以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作為保障,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既需要準備好自己的教學,更需要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具體來說,教師要主動轉變思想,認真研究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新要求和新理念,在此基礎上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來制定契合小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習慣培養(yǎng)策略。教師要立足于長遠也就是六年的小學學習生涯,通過合理的規(guī)劃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例如,在小學低年級學段,教師要在養(yǎng)成教育的基礎上明確具體的習慣養(yǎng)成目標,如怎樣聽課、怎樣書寫、作業(yè)的格式、如何思考問題等,力爭在開始階段打好基礎,然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嚴格按照習慣養(yǎng)成目標去落實,讓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成為教師教學認知的一部分,經過長時間的培養(yǎng)后,逐漸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一定要把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納入小學數學學科的備課內容中,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其他教師進行相關的研討和交流,力爭發(fā)揮集體優(yōu)勢,群策群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優(yōu)化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策略,避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從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為小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做好準備。
(二)重視導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
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做任何事都要重視準備階段,學習更是如此。預習是一節(jié)數學課的一部分,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大部分數學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讓學生做好預習。預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第一步,學生通過預習能夠提升課堂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提高聽課效率;同時預習也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部分。預習的過程需要學生去獨立閱讀和思考新的教學內容,能夠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小學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比較強,學生通過預習往往能夠不自覺地回顧和復習舊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良好效果。此外,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自覺發(fā)現問題,然后嘗試去解決問題,這對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預習的要求來看,形式主義或者目的不明確的問題頻頻出現,主要原因是教師的預習要求太寬泛,對如何進行有效預習、怎樣提升預習實效等內容涉及較少,導致學生認為預習就是看一遍教材,未能認真研讀教材內容,導致預習的目標未能有效實現。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首先要具體教導學生進行預習的方法步驟。教師要給學生做好示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如何有效閱讀教材。針對小學數學教材中圖文并茂的特點,教師要告訴學生如何去閱讀、思考教材中的信息,這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提煉有效信息的素養(yǎng)非常有幫助。為了發(fā)揮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主導者角色,教師可以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設計導學案,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基礎知識、易混淆點、重點問題等全部融入導學案中,這樣就可以增加學生預習的針對性。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重視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對在預習環(huán)節(jié)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發(fā)揮榜樣的引領示范作用,激發(fā)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逐漸幫助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會有極大的幫助。
(三)從興趣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課堂學習效率起著決定作用,這與學生的有效傾聽密切相關,因此傾聽也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來看,其傾聽能力與上課時的注意力密切相關,這里的注意力既包括有意注意也包括無意注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為短暫,難以持續(xù)投入一節(jié)課的時間;而無意注意力就可以成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持續(xù)投入數學學習的切入點,因此教師應從小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把學習內容融入相關的情境中,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引發(fā)其情感共鳴的內容豐富且形象直觀的情境,吸引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學習中去。例如學生在學習了“三位數的加減”這部分內容后,需要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為了增強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把問題設計成小學生身邊的情境,例如結合小學生“六一兒童節(jié)”外出游玩的經歷,設定問題:為了方便班級學生的游玩,學校租了兩輛客車,第一輛限乘40人,第二輛限乘25人,每輛車上分別有兩名陪同的教師,最后第一輛車上剩下7個空座位,那么參加游玩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時,學生們就會行動起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演算。為了引導學生提高傾聽意識,教師在問題探究前就要讓學生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要求,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既要動口,也要動手、動腦,全面細致地考慮問題,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和原則,很快就會解決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順勢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指導,特別是在聽課習慣方面表揚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引導其他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習慣。
(四)注重實效,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習慣
小學生受學習積累不足和學習能力相對欠缺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問題,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多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方式有利于彌補學生個體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互助能力。而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容易出現因為分組不科學造成的合作學習實效的差異性,甚至有些學生在此過程中淪為了“觀眾”,因此教師應從提升教學實效性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均衡分組,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劃分,使小組間的實力較為接近,這樣更容易形成競爭氛圍;小組內部既有優(yōu)等生,也有中等生和學困生,從而發(fā)揮學生的影響力,實現學生的互助與合作。其次,教師要提供契合學生需求的合作探究任務,用具體任務來驅動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告知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給每一名學生都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五)重視復習,培養(yǎng)學生總結鞏固的習慣
小學數學所涉及的內容較多,且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這就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重視及時復習,在此基礎上做好每天的總結與鞏固,以保證學習效率。小學生對新知識更感興趣,對復習往往提不起興趣,大都認為做完作業(yè)就等于完成了學習任務,缺乏復習鞏固的主動性。對此,小學生數學教師應進行引導,要在每節(jié)課結束之前及時引領學生進行總結和鞏固。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復習性的作業(yè),并且及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成果進行批閱。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后嘗試設計思維導圖,這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教師可以在“雙減”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為學生精心設計鞏固所學內容的作業(yè),作業(yè)中既要體現對基本知識的鞏固,也要突出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復習鞏固的良好習慣,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前提,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所以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春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抽象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8).
[2] 張和峰.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8(12).
[3] 王永清.從低年級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J].新課程,2020(47).
[4] 王玉娟.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新課程(綜合版),2018(8).
[5] 毛竹.關注生活教學 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64).
[6] 張合偉.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問題[J].小學生(中旬刊),2018(12).
作者簡介:高斌(1968.8—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